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丁香柿蒂竹茹汤

中医世家 2023-05-05 11:23:26

丁香柿蒂竹茹汤

别名 : 丁香柿蒂汤

处方 : 丁香3粒,柿蒂3钱,竹茹3钱,陈皮1钱。

功能主治 : 大病后,中焦气塞,下焦呃逆。

用法用量 : 丁香柿蒂汤(《医学集成》卷二)。

各家论述 : 大病后,五脏皆伤,升降失常,故令中焦否塞;五脏之阴既伤,则少阳之火奋于下,故令下焦呃逆,直冲清道而上也。是方也,丁香、陈皮,辛温者也,理中气之否塞;竹茹、柿蒂,苦寒者也,疗下焦之呃逆。或问降逆何以不用栀、柏?余曰:此少阳虚邪,非实邪也,故用竹茹、柿蒂之味薄者以主之;若栀、柏味厚,则益戕其中气,否塞不益盛乎?古人盖亦深权之矣。

摘录 : 《医方考》卷三

橘皮竹茹汤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4.1橘皮竹茹汤的别名4.2处方4.3功效与主治4.4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4.5方解4.6临床运用 4.6.1加减法4.6.2使用禁忌4.6.3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4.7现代适应证 4.7.1幽门不全梗阻4.7.2术后呃逆 4.8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8.2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4.8.3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4.8.4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4.8.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8.6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4.9各家论述4.10歌诀4.11出处 5《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橘皮竹茹汤的别名5.2处方5.3功能主治5.4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5.5各家论述5.6出处 6《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处方6.2功能主治6.3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6.4出处 7《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组成7.2主治7.3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7.4出处 8《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组成8.2主治8.3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8.4加减法8.5出处 9《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9.6出处 1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橘皮竹茹汤 1拼音 jú pí zhú rú tāng

2英文参考 jupi zhuru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upi Zhuru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概述 橘皮竹茹汤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橘皮12g、竹茹12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加减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梗阻呕吐、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等属于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多种疾病。

4《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因而对各种炎症所致幽门不全梗阻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积极调整、促进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抑制有调整作用,因而可治疗幽门不全梗阻所致呕吐及术后呃逆。但研究还发现该方剂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也有保护作用,因此可扩大适用范围。[1]

4.1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4.2处方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2]。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3]。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4]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4.3功效与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虚烦少气,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舌嫩红,脉虚数。

橘皮竹茹汤功能益气和胃,降逆止呕[3]。治久病体弱,或胃虚气逆不降而致的呃逆或呕哕;现也用于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呕吐以及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而属胃虚气逆者[3]。

4.4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2]

水煎,分三次服[3]。

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4.5方解

橘皮竹茹汤为治疗呃逆证的常用方。呃逆的原因是因为胃病引起,但胃病有寒热虚实的区别。本方所治的呃逆是由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引起的。胃虚宜补,胃热宜清,气逆宜降,故治疗以益气清热,降逆和胃为法。方中橘皮理气健胃,和中止呕;竹茹清胃降气止呕,二药相伍,既能降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为呕家之圣药,助君药降胃气之逆;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则行中有补,同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补脾养胃,合人参以补中益胃,奠安中土而复胃气之虚,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合用,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4]

方中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逆;人参益气和胃;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补虚安中[3]。诸药合用,补虚理气,温而不热,气顺热清,胃得和降,则呃逆可止[3]。

4.6临床运用

橘皮竹茹汤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呃逆频作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6.1加减法 若胃阴不足较甚,口干、舌红少苔者,可加石斛、麦冬等以滋阴养胃,或合麦门冬汤加减;胃热呕逆而气虚不显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丁香、柿蒂等加强降逆止呃之力;若胃热较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者,宜加黄连以清泄胃热。[4]

4.6.2使用禁忌 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5]

4.6.3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4.7现代适应证

橘皮竹茹汤适用于幽门不全梗阻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可加减所有[5]。

4.7.1幽门不全梗阻 幽门不全梗阻可由暴饮暴食引起,同时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也可诱发,手术后或十二指肠幽门感染造成炎性渗出、水肿均可导致幽门不全梗阻;此外十二指肠幽门畸形如十二指肠隔膜、附近组织器官肿瘤、十二指肠瘀滞症均可导致该部位狭窄;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均可引起不全梗阻,这些不全梗阻的主要症状为食后不久即呕吐,查体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同时伴脱水及营养障碍。[5]

4.7.2术后呃逆 术后呃逆大部分是因胃肠及其周围组织手术,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或手术 *** 局部神经,使膈肌发生痉挛;其他部位大手术等重大创伤性疾病,对病人精神上也是重大打击,或因病人本身神经素质较差,如思想忧郁、多疑善愁等,即使手术创伤不大,也可因过度精神紧张、焦虑等而引起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膈肌痉挛而发生呃逆。[5]

4.8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6]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橘皮可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其所含橙皮苷、柚苷等可抑制霉菌生长,橘皮油可杀死螨虫,其所含右旋柠檬烯可触杀和熏蚊虫,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有抗农业害虫作用。竹茹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臣药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及 *** 滴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佐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于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的增殖、复制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能力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对上述病毒及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8.2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所含橘皮油能络合胆石中的钙、镁等元素,从而具有溶解胆内结石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胆汁分泌及促进胆汁固体物质的排泄量;同时甲基橙皮苷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合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4时,其抗溃疡作用显著增强;橘皮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 *** 作用,有助消化作用;橘皮煎剂有抗乙酰胆堿作用,其所含橙皮苷对肠道平滑肌呈双相作用,即先有短暂兴奋,然后抑制之,橘皮的多种成分对消化道有多重作用,且因消化道机能状态不同而异表现出“芳香健胃、驱风下气”,缓解“脾胃气滞”的综合功效。竹茹煎剂有很强的止呕作用。臣药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镇吐作用;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对胰酶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对淀粉酶和脂肪的消化作用,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对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佐药大枣具有保肝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进一步加强甲基橙皮苷的抗溃疡作用。人参皂苷Ro及齐墩果酸对急性肝损伤均有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再生,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抑制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对肝细胞死亡最终阶段的Ca2+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肝细胞死亡;甘草酸还能抑制磷酸脂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其内各种酶的释放,改善肝功能;甘草浸膏、甘草粉煎剂均表现出抗溃疡作用,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生胃酮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其活性,同时能促进黏液的分泌和延长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甘草FM100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罂粟堿样特异性解痉能力,并能解除氯化钡、组胺、乙酰胆堿所致的肠痉挛;甘草锌能促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及基质而具抗溃疡作用;甘草次酸能明显抑制胃黏膜细胞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总之,甘草所含各种成分均有抗溃疡作用,并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4.8.3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能增加肾上腺素毒性,抑制儿茶酚甲基转移酶,从而减少肾上腺素的破坏,因此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臣药生姜能兴奋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姜辣醇、姜辣烯酮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与抑制过程,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及神经网络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增强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高应激反应能力,促进性腺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脑血液循环,抑制缺氧对海马细胞的损伤,促进脑组织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N和NA含量,人参二醇及三醇皂苷对纹状体Na+K+ATP酶均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对Ca2+ATP酶有激活作用,而Mg2+ATP酶可被人参二醇皂苷兴奋,被三醇皂苷抑制;人参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促进大脑合理摄取、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能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和重量,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神经元功能;对海马突出体膜中Na+K+ATP酶活性有兴奋作用,所以能有力地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生姜除有中枢镇吐、解热、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外,其醇提取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佐药大枣含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钙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神经的传导、神经肌肉的应激等均有重要作用;铁是脑内单胺氧化酶代谢中的重要元素,缺铁可使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排泄量增加、神经兴奋性增高,补铁可起到镇静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静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脑梗死脑线粒体ATP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痛、解痉及抗惊厥作用,同时能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

4.8.4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橘皮煎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搏输出量,升高血压,其所含甲基橙皮苷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橙皮苷兴奋α、β受体,可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肌传导;橘皮既含有升压成分松柏苷、紫丁香苷等,又含有降压成分腺苷、芸香苷、橙皮苷等,且这些成分并存,对血压的影响取决于所含升压与降压成分谁占优势。臣药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低、明显升高、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同时生姜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PGs的合成,减少6酮PGF1α、TXB2、PGI2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减慢心率;其中人参皂苷Ro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还有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的作用;人参可降低血红蛋白对缺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人参皂苷能抑制肌酸磷酸肌酶(CPK)活性和使PGI2/TXA2比值降低,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加重有保护作用,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人参总皂苷对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下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佐药大枣所含钙可促进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甘草黄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样作用,同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8.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人体嗜堿性白细胞释放组胺和中性白细胞释放8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臣药生姜能对抗5HT,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人参能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 骨髓造血,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都有广泛影响,不仅对正常动物,即使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人参根和茎多糖还有抗补体活性;人参皂苷不仅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且可促进T、B淋巴细胞对分裂原 *** 的淋转反应,并能增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促进IL2的产生,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人参三醇皂苷可促进IL1基因的表达而促进IL2的生成。佐药大枣可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肌力和体重,大枣提取液在抗Ⅰ型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解;大枣多糖能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1。甘草的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其中甘草酸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Lx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参与吞噬作用的有关酶,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对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还能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并能显著提高抗体的产生;甘草多糖则为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诱导巨噬细胞NO的产生;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

综上所述,该方剂既可增强体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具有抗过敏作用。

4.8.6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对各种原因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对肉芽肿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可完全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特别是对心肌感染及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有抑制作用。臣药生姜有对抗5HT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其所含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不仅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巯基的外露,从而可稳定膜蛋白结构;人参乙炔类化合物均可降低血清及肝中丙二醛的含量,抑制微粒体质脂过氧化反应;人参根或茎叶皂苷均能增强血清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人参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人参二醇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人参水煎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辐射、抗衰老作用;人参无直接抗炎作用,但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佐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同时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自由基生成及过氧化脂质生成,甘草所含6羟基香豆酮也有抗氧化作用;同时甘草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的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大枣所含大枣多糖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全血化学发光中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强,同时能提高血浆、脑及肝中SOD及CAT活力,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4.9各家论述

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10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4]

4.11出处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5《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麦门冬竹茹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七)。

济生橘皮竹茹汤[3]。

5.2处方

赤茯苓、橘皮、枇杷叶(去毛)、麦门冬、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人参、炙甘草各半两[3]。

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5.3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3]。

5.4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3]。

5.5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5.6出处

《严氏济生方》卷二

6《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处方

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6.2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6.3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6.4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7《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组成

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7.2主治

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7.3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7.4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8《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组成

陈皮三分,人参二钱,炙甘草、竹茹、柿蒂各一钱,丁香五分[3]。

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8.2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虚膈热而致的呃逆[3]。

8.3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为末,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服[3]。

上锉1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8.4加减法

如身热作渴,去丁香,加柴胡、黄芩[3]

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8.5出处

《寿世保元》卷三

9《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方名

橘皮竹茹汤

9.2组成

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9.3主治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9.4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9.5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9.6出处

每日医药——柿蒂


为柿树科落叶乔木柿树干燥宿萼。主产于四川、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胃经。

功效 】降气止呃。

应用 】用于呃逆证。本品善降胃气而止呃,为止呃要药。可单用,或与代赭石、刀豆子同用,以增强降逆止呃之功;脾胃虚寒者,配伍党参、丁香等益气温胃降逆药同用,如丁香柿蒂汤;胃热呃逆者,则可配伍芦根、竹茹等清胃降逆药同用;痰阻凝滞呃逆者,配伍旋覆花、半夏等化痰降逆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血府逐瘀汤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胸痹, 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与本病密切相关,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

临床表现: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瘀血痹阻重证,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降香、丹参等;若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者,可加桂枝或肉桂、细辛、高良姜、薤白等,或人参、炮附子等;若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者,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证治机理】 本方主治诸证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痛,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郁遏清阳,清空失养,故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 本方取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共为臣药。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共为佐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

【配伍特点】 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气血并调。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 川芎各一钱(各3g) 桃仁研泥 红花各三钱(各9g) 老葱切碎,三根(6g) 鲜姜切碎,三钱(9g) 红枣去核,七个(5g) 麝香绢包,五厘(0.15g) 黄酒半斤(250g) 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2.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炒,五钱(15g) 红花五钱(15g) 甘草三钱(9g) 桔梗三钱(9g) 生地四钱(12g) 当归二钱(6g) 玄参一钱(3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主治:会厌瘀血证。症见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三钱(6g) 桃仁研泥,三钱(9g) 丹皮 赤芍 乌药各二钱(各6g) 元胡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4.5g) 红花三钱(9g) 枳壳钱半(4.5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膈下瘀血证。症见膈下瘀血,形成结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4.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炒,七粒(1.5g) 干姜炒,二分(3g) 元胡一钱(3g) 没药研,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蒲黄生,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一钱(3g) 川芎二钱(6g) 桃仁 红花各三钱(各9g) 甘草二钱(6g) 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去土,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鉴别】

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之方。六方或配以桃仁、红花,或伍以赤芍、当归为基础加减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瘀血所致之证。然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辛香温通作用较佳,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证;会厌逐瘀汤中配伍玄参、桔梗,散结利咽作用较好,主治瘀阻会厌之证;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作用较大,善治膈下瘀血证;少腹逐瘀汤配伍辛热温通之干姜、官桂、小茴香,偏于温经散寒止痛,以治疗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为最宜;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当用于瘀阻脉络之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

【方论选录】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唯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活套方也。一书中唯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綦详,并采此语以为印证。(唐容川《血证论》卷八)

【医案举例】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上卷)

【方歌】 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1.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2.胸痛

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痛立止。

3.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

4.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5.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6.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7.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8.瞀 (mào) 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9.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10.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

11.呃逆俗名打咯忒(现称打嗝)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12.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13.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14.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痊愈。

15.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16.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17.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18.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19.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1石=120 斤=70800 克

1斤=16 两=590 克

1两=10 钱=36.9 克

1钱=10 分=3.69 克

仅以当归举例:

原方当归3钱是多少克?3X3.69=11.07克。今方当归9克,为什么少2克呢?一种中药少2克,原方共有11种中药,会不会少太多了?会不会影响疗效?而且似乎现在的中药材不如以前,为何不用原方药量?还是剂量小疗效更好?很是不解。

汉朝的说不清,清朝的也迷糊,有没有传承几代的中医大师讲讲清朝或民国时的斤两以及用法?拜谢了!

胃气上逆怎么办

治疗法则: 降逆和胃。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旋复代赭石汤加减:旋复花9克(另包)、生姜6克、代赭石20 克、党参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本方适于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候。 (2)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9克、竹茹9克、生姜6克、柿蒂6克、枇杷叶10克、黄芩6克、芦根12克、石斛12克、沙参15克,本方适用于阴虚有热而呕者。 (3)理中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本方适用于中焦虚寒而呕者。 2.加减变化:若呕吐食物酸腐,厌食纳差者,于方(1)中去旋复花、代赭石,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莱菔子12克以消食和胃:若呕吐酸水,嗳气频繁者,用方(1)去旋复花、代赭石,加厚朴12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辛开苦降以止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物为原食物不化者,用方(1)加丁香3克;砂仁10克、吴茱萸10克以温中健脾。食入即吐,呃逆而声洪亮,口臭烦渴,大便干结或不通者,用方(2)加大黄10克、厚朴10克通腑泄热;呃逆而声急促,不续者,或呕吐反复发作,时时干呕,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用方(2)加花粉12克、生地12克以增强滋养胃阴。呃逆而声低频不得续者,于方(3)加丁香3克、刀豆子10克以增强温胃止呃之力。劳倦之后或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食少困倦,手足不温者,于方(3)中加砂仁以理气降逆。 (二)探吐法 如属饮食不洁之物,或服食有毒食物、药物及饮食过量,而证见脘腹疼痛,欲吐而不得吐者,可先用温开水加食盐适量内服,随即使用棉签或筷子、鹅管等探喉取吐,因势利导,引邪外出。 (三)饮食疗法 (1)雪梨1个,丁香5粒,将梨去核后,放入丁香,煨熟而食之。能止呕。 (2)韭菜汁一茶匙,蜂蜜、竹沥各二茶匙,兑羊乳一小怀,温饮。 (3)八仙膏: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计、白果汁、竹沥、蜂蜜等分,和 匀煮熟,任意食之。 (4)鹅血或白鸭血,热饮一盏,每日1次。 以上4方可辨证用于噎膈、反胃。 (5)刀豆子煮食或研细为末冲服,治呃逆。 施治要点: (一)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之证,其治疗除针对消除病因之外,常须加用疏通膈间之气的药物如丁香、柿蒂、刀豆子等平呃,以助胃气复降。 (二)本证之呕吐,因胃气上逆而成,故无论选用何种治法,皆应注意配合和胃降 逆之品,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之理。法半夏、代赭石二味为较为常用止呕药,而在辛开苦降法中,生姜,黄连亦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较重的呕吐证,还心加用丁香,“疗呕逆甚验”。对于因热而呕者,可以用丁香配鲜生地,相反相成,亦有效验。对于久呕津伤者,用石斛配沉香,加沙参、麦冬、竹茹、法半夏等,刚柔相济,常可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7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