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风益损汤加减
处方 : 生地15克,赤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菊花9克,生蒲黄5克,红花9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 : 祛瘀行血,清热散风。主体伤血瘀,风邪侵袭。(眼损伤后出血)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 汪苍壁方
什么是痉挛性斜颈?怎么治疗?
什么是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性疾病。
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平均发病年龄40岁左右。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外伤、疾病及精神因素有关。
典型表现为颈肩部倾斜、酸痛。
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局部肉毒素注射、中医中药和手术治疗。
痉挛性斜颈会造成中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运动与生活。
治疗后可缓解症状。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局部肉毒素注射、中医中药、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采用肉毒素局部注射或美多巴、巴氯芬、安定类、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但仅能在早期起到减轻发作程度的作用,中后期则效果不明显。
局部肉毒素注射
可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射后约1周起效,疗效维持3~6个月,症状复发可重复注射。
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属于中医痉证,颤证等范畴。痉症,体颈直而背反张,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荣,伤于邪则成痉。系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壅阻经络而成。
中医治疗原则: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治实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滋阴养血。虚实错杂者,当标本兼治,用泄热存阴、益气化瘀等治疗。
针刺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施以不同的治则和配穴手法,主要有开窍顺筋法,以“五心穴”为主,适用于各型;通经散结法,以平刺风池、人迎、颈臂穴为主;消壅除聚法,以扬刺阿是穴为主;强督振颓法,以针刺风府、哑门、大椎等穴为主;滋阴息风法,以针刺复溜、照海等穴为主。根据患者不同症状,临床可选取上法治疗或数法同用。
手术治疗
药物等保守治疗(至少半年以上)无效,病情继续发展,严重影响生活或工作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术式主要有脊柱刺激、选择性神经切断术、Fostor-Dandy术、微血管减压术、立体定向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本病常采取联合多种术式,效果较好。
康复治疗
可使用经颅磁刺激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肌肉,减缓抽搐。
加减补中益气汤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3.1组成3.2功能主治3.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3.4各家论述 4《叶天士女科全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4.1组成4.2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4.3功能主治 5《医门八法》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5.1处方5.2功能主治5.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5.4摘录 6《医门八法》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6.1处方6.2功能主治6.3摘录 7《医门八法》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7.1处方7.2功能主治7.3摘录 8《寿世保元》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8.1组成8.2功能主治 9《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9.1处方9.2功能主治9.3摘录 10《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0.1处方10.2制法10.3功能主治10.4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0.5运用10.6摘录 11《保命歌括》卷五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1.1处方11.2功能主治11.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1.4摘录 12《保命歌括》卷二十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2.1处方12.2功能主治12.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2.4摘录 13《叶氏女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3.1处方13.2功能主治13.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3.4摘录 14《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4.1处方14.2功能主治14.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4.4摘录 15《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5.1处方15.2功能主治15.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5.4摘录 16《实用正骨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6.1处方16.2功能主治16.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6.4摘录 17《程松崖眼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7.1处方17.2功能主治17.3摘录 18《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8.1处方18.2功能主治18.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8.4摘录 19《胎产心法》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9.1处方19.2功能主治19.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19.4摘录 20《易氏医案》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0.1处方20.2功能主治20.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0.4摘录 21《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1.1处方21.2制法21.3功能主治21.4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1.5摘录 22《方症会要》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2.1组成22.2功能主治22.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3《医便》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3.1组成23.2功能主治23.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3.4运用 24《丹台玉案》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4.1组成24.2功能主治24.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4.4运用 25《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5.1组成25.2功效主治25.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5.4运用 26《医林绳墨大全》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6.1组成26.2功能主治26.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7《济阳纲目》卷三十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7.1组成27.2制备方法27.3功能主治27.4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7.5运用 28《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8.1组成28.2功能主治28.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28.4各家论述 29《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9.1组成29.2功能主治 3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加减补中益气汤 1拼音 jiā jiǎn bǔ zhōng yì qì tāng
2概述 加减补中益气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七首。
3《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3.1组成
人参、炒白术各五钱,生黄芪、酒当归各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一分,陈皮、升麻各三分,茯苓一两[1]。
人参5钱,黄耆3钱(生用),柴胡1钱,甘草1分,当归3钱(酒洗),白术5钱(土炒),茯苓1两,升麻3分,陈皮3分。
3.2功能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妊娠浮肿[1]。
妊娠5月,脾肺气虚,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头面遍身俱肿。
3.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4各家论述
补中益气汤原为升提脾肺之气,血非气不生,补气即所以生血。今湿气乘脾肺之虚而相犯,未便大补其血,恐阴太盛而招阴也。只补气而助以利湿之品,则气升而水尤易散,血亦随之而生矣。重用茯苓一两为君,于补气之中,虽曰渗湿,而仍是健脾清肺之意。且凡利水之品,多是耗气之药,而茯苓与参术合用,实补多于利,所以重用之以分湿邪,即以补气血耳。
4《叶天士女科全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4.1组成
人参三钱,黄芪(蜜炙)、白术(蜜炙)、白芍药(酒炒)、当归(酒洗)、川芎(酒洗)、陈皮各一钱,柴胡七分,炙甘草、炒神曲、炒麦芽各五分[1]。
4.2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姜、枣,水煎服[1]。
4.3功能主治
《叶天士女科全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损伤,饮食减少,气耗血枯,月经不行[1]。
5《医门八法》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5.1处方
党参3钱,口耆3钱(炙),炙升麻1钱,炙甘草1钱,归身3钱(炒),熟地3钱,乌梅3个(去骨),醋白芍3钱。
5.2功能主治
《医门八法》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噤口痢由于阴亏血少,肝燥克脾,痢而兼呕,饮食不能入腹,服独梅汤后,呕止而痢不止者。
5.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3片,大枣2枚为引。
5.4摘录
《医门八法》卷二
6《医门八法》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6.1处方
潞党参5钱,炙口耆3钱,炙甘草2钱,炙升麻1钱,当归身3钱(炒),熟地黄3钱,醋白芍2钱,乌梅肉3个(去核)。
6.2功能主治
《医门八法》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年老虚弱之人,气虚不能收摄,小便烦数,滴沥不止。
6.3摘录
《医门八法》卷三
7《医门八法》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7.1处方
党参5钱,炙耆5钱,炙草1钱,归身5钱(炒),升麻1钱(蜜炙),乌梅5个(去核)。
7.2功能主治
《医门八法》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气,敛肝。主治产后血崩,新血暴注,血脱气陷者。
7.3摘录
《医门八法》卷四
8《寿世保元》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8.1组成
补中益气汤加柴胡8分,升麻1钱(蜜炒),白芍2钱(酒炒),桂枝8分,酸枣仁2钱(炒),熟附8分,麻黄根8分,浮小麦3钱,倍加黄耆。
8.2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伤寒误投攻击发表之药过多,发得表虚,上气喘急,口干不食,肢体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阳。
9《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9.1处方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炒)、泽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3分。
9.2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疲劳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
9.3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10《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0.1处方
黄耆(蜜炒)1钱,人参1钱,白术(去油芦,炒)1钱5分,当归(酒洗)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6分,白芍(酒炒)1钱,莲肉1钱,怀山药1钱,甘草(炙)3分半。
10.2制法
上锉。
10.3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虚劳发热,口干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肚腹膨胀而肿,六脉浮数无力。
10.4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0.5运用
痰盛,加姜制半夏;嗽甚,加五味子;口渴,加麦门冬,腹胀,加厚朴(姜炒);胸痞,加枳实(麸炒);泄泻,加炒黑干姜,呕吐,加姜炒半夏;肿满,加猪苓、泽泻、木通;憎寒发热,加柴胡;元气下陷,加升麻;元气虚惫,加熟附子、肉桂。
10.6摘录
《寿世保元》卷四
11《保命歌括》卷五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1.1处方
白术1钱,黄耆5分,人参5分,甘草2分,白芍2分,黄连2分,桑白皮2分。
11.2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五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四肢发热烦躁,口苦咽干,喘嗽有痰。
11.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痰喘,去参,加半夏、生姜。
11.4摘录
《保命歌括》卷五
12《保命歌括》卷二十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2.1处方
白术1钱,白芍1钱,黄耆5分,人参5分,当归7分,粟壳(醋炒)3分,甘草(炙)3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升麻3分,陈皮1钱,地榆5分,缩砂5分,泽泻5分。
12.2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下痢已久,不能起床,不食,瘦弱之甚者。
12.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
12.4摘录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13《叶氏女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3.1处方
人参3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蜜炙)1钱,白芍(酒炒)1钱,当归身(酒洗)1钱,川芎1钱,陈皮1钱,柴胡7分,白芷7分,茯苓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生地黄7分,炙甘草5分。
13.2功能主治
《叶氏女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崩漏经乱,经用四物汤、十灰丸、地黄汤,崩漏既止,里热已除,宜补气血者。
13.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2钟,煎7分,食前服。
13.4摘录
《叶氏女科》
14《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4.1处方
人参6克 黄耆6克 广皮3克 炙甘草3克 归身6克 炒白芍9克 防风1.5克 升麻0.9克
14.2功能主治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气升阳。主治气虚下陷,门户不藏,下利不止。
14.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14.4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15《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5.1处方
人参2钱,白术2钱,黄耆(炙)7分,柴胡7分,炙草5分,归身1钱,白芍1钱,川芎1钱,陈皮1钱,神曲(炒)5分,麦芽(炒)5分。
15.2功能主治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固脾胃损伤,血枯经闭不行者。
15.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更宜服前参术大补丸、乌鸡丸。以经行为度。
15.4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16《实用正骨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6.1处方
黄耆、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身、茯苓、熟地、破故纸、牛膝、杜仲(分量随症酌用)。
16.2功能主治
《实用正骨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骨伤后,身体虚弱,中气不足,腰膝疼痛。
16.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6.4摘录
《实用正骨学》
17《程松崖眼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7.1处方
黄芩2钱,柴胡3分,陈皮8分,茯苓2钱,升麻3分,枸杞1钱,川芎8分,炙甘草5分,白术1钱,归身1钱。
17.2功能主治
《程松崖眼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眼胞下坠,视物不明,目无红肿疼痛者。
17.3摘录
《程松崖眼科》
18《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8.1处方
黄耆(炙)、人参、白术(炒)、陈皮、枳实、青皮、木香、麦芽(炒)、神曲(炒)、黄连(炒)、甘草。
18.2功能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伤食而热。
18.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8.4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19《胎产心法》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9.1处方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葛根、制半夏、茯苓、麸炒枳壳。
19.2功能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产后右胁痛。
19.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
19.4摘录
《胎产心法》卷下
20《易氏医案》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0.1处方
人参1钱,黄耆8分,归身8分,陈皮6分,白术8分,甘草5分,泽泻6分,黄柏5分,牡丹皮6分。
20.2功能主治
《易氏医案》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潮热病。每日申西2时身发寒热,初以微寒,即作大热而躁,躁甚如狂,过此2时,平复无恙,惟小便赤黄而涩。往时一有心事,夜即梦遗,左尺脉浮中沉取之皆洪数有力,余部皆平。
20.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0.4摘录
《易氏医案》
21《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1.1处方
黄耆2钱(炒),人参4钱,白术3钱(土炒),当归1钱,白芍1钱(酒炒),陈皮7分,柴胡5分,升麻3分,黄芩(酒炒)3分,黄连(姜炒)5分,木香3分,砂仁4分,茯苓5分,甘草5分。
21.2制法
上锉1剂。
21.3功能主治
《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元气,健脾胃、养心血,平肝火,清湿热,消膨胀。
21.4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至1钟,温服。人参4钱,服3剂后,每剂只用3钱,又服5剂后,只用2钱;黄耆服至30剂后,浑身不痒去之;升麻服至20剂后去之。
21.5摘录
《鲁府禁方》卷二
22《方症会要》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2.1组成
人参、黄耆、白术、当归、升麻、陈皮、青皮、乌梅、柴胡、甘草。
22.2功能主治
《方症会要》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久疟,间13日一发,人虚不可用截法者。
22.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23《医便》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3.1组成
人参1钱半(去芦),黄耆1钱半(蜜炙),白术1钱,当归1钱(酒洗),草(炙)7分,陈皮8分,升麻5分,柴胡5分,加半夏1钱2分,黄柏8分,茯神1钱2分,枣仁1钱2分,贝母1钱2分,甘枸杞1钱2分。
23.2功能主治
《医便》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饮食劳力,读书刻苦,勤政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状,发热头疼恶寒,身强体痛,苦劳极复感风寒,则头疼如破,全似外感伤寒之症,误表伤正者。
23.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8分,食远服。或加黄柏5分。如身大热,只1服,气和微汗而愈。
23.4运用
夏月神短,加麦门冬、五味子;口干,加葛根;身刺痛乃少血,加当归;头痛,加川芎、蔓荆子,头顶痛,加藁本、细辛,诸头痛并用此四味;有痰加半夏、生姜;咳嗽,春加川芎、佛耳草,夏加黄芩、麦门冬、五味子,秋加黄芩、麻黄、金佛草,冬加款冬花、马兜铃;久嗽,乃肺中伏火,去参、耆;饮食不下,乃胃中有寒,或气滞,春加青皮、陈皮、木香,冬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夏加芩、连,秋加槟榔、砂仁;心下痞,加枳实、黄连、白芍药;腹胀,加枳实、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姜、桂;腹痛,加白芍药、炙甘草,有寒,加桂心,夏月加黄芩、甘草、芍药,冬加半夏、益智仁、草豆蔻;胁痛,加砂仁、柴胡、甘草、白芍药;如脐下痛,加熟地黄,不止乃是寒,加官桂;脚软,加黄柏、防己。
24《丹台玉案》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4.1组成
人参、黄耆、当归、生地、川芎、柴胡、陈皮、甘草、细辛、羌活、防风、白术。
24.2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劳力伤寒,头痛发热恶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软无力,此内伤气血,外感风寒故也。
24.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葱,水煎,温服。
24.4运用
如元气不足,加升麻少许;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细辛,加芍药;胸中烦热,加山栀、竹茹;干呕,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生地、甘草、黄耆、白术,加枳壳、桔梗;痰盛,去防风、细辛、加瓜蒌仁、贝母;腹痛,去耆、术,加芍药、干姜。
25《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5.1组成
黄耆3钱,党参3钱,白术2钱,陈皮2钱,升麻1钱,柴胡1钱,阿胶(冲化)2钱,焦艾2钱,甘草1钱。
25.2功效主治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气安胎。主治平素体质不强,妊娠45月,忽然腰酸腹胀,或有下坠感,精神疲乏,胎动不安, *** 有少许出血,脉滑无力,属气虚下陷者。
25.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5.4运用
大便溏薄,胃纳不佳,加砂仁2钱,扁豆4钱。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6《医林绳墨大全》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6.1组成
人参2钱,黄耆(蜜炙)1钱5分,当归身1钱5分,麦冬1钱5分,陈皮(去白)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白术(去芦,去皮)6分,北五味子(大颗者,研碎)9粒。
26.2功能主治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挟外感,发汗后体虚甚者。
26.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好胶枣1枚,洗净同煎。
27《济阳纲目》卷三十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7.1组成
黄耆、人参、甘草、陈皮、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黄连、枳实、芍药。
27.2制备方法
上锉1剂。
27.3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劳疫,浊气上泛,清气下陷,虚痞者。
27.4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7.5运用
如便秘,加大黄;呕吐,加黄连、生姜、陈皮;冬月加黄连、丁香。
28《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8.1组成
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白术3钱(制),升麻5分,当归3钱,柴胡5分,白芍1钱半(炒),龙骨3钱(煅),牡蛎3钱(煅),熟地5钱。
28.2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阴中挺出,脉软者。
28.3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8.4各家论述
气血大虚,元气不能收摄于下,故阴中挺出。熟地滋阴补血,人参补气扶元,黄耆补中益气,白术培土益脾,当归养血脉以荣经,白芍敛肝阴以和血,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龙骨涩精秘气,牡蛎涩精固阴。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清阳不复下陷,而阴挺自收也。
29《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9.1组成
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大附子、麦门冬、防风、羌活、乌药。
29.2功能主治
调中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中汤 2.1处方2.2炮制2.3功能主治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2.5摘录 3《救偏琐言·备用良方》:调中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3.4摘录 4《外台》卷八引《范汪方》:调中汤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调中汤 5.1处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5.5注意5.6摘录 6《便览》卷二:调中汤 6.1处方6.2功能主治6.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6.4摘录 7《幼科直言》卷五:调中汤 7.1处方7.2功能主治7.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7.4摘录 8《杂病源流犀烛》卷二:调中汤 8.1处方8.2功能主治8.3摘录 9《揣摩有得集》:调中汤 9.1处方9.2功能主治9.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9.4摘录 10《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调中汤 10.1调中汤的别名10.2处方10.3制法10.4功能主治10.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0.6各家论述10.7摘录 11《症因脉治》卷二:调中汤 11.1处方11.2功能主治11.3摘录 12《鸡峰》卷十三:调中汤 12.1处方12.2制法12.3功能主治1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2.5摘录 13《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调中汤 13.1处方13.2功能主治13.3各家论述13.4摘录 14《阴证略例》:调中汤 14.1处方14.2制法14.3功能主治1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4.5各家论述14.6摘录 15《云歧子脉诀》:调中汤 15.1处方15.2功能主治15.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5.4摘录 16《普济方》卷三九四:调中汤 16.1处方16.2制法16.3功能主治16.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6.5摘录 17《医统》卷八十三:调中汤 17.1处方17.2功能主治17.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7.4摘录 18《普济方》卷三七一:调中汤 18.1处方18.2制法18.3功能主治18.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18.5摘录 19《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20《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20.1方名20.2组成20.3功效20.4主治20.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20.6用药禁忌20.7各家论述 21《片玉痘疹》卷六 21.1方名21.2组成21.3主治21.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22《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23《诚书》卷八 23.1方名23.2组成23.3功效23.4主治23.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24《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24.1方名24.2组成24.3主治2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24.5各家论述 25《盘珠集》卷中 25.1方名25.2组成25.3主治 26《幼科释迷》卷六 26.1方名26.2组成26.3主治 27《女科指南》 27.1方名27.2组成27.3主治27.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28《鸡峰》卷五 28.1方名28.2组成28.3主治28.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28.5制备方法 29《产育宝庆集》卷上 29.1方名29.2组成29.3主治29.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29.5附注 30《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30.1方名30.2组成30.3功效30.4主治 31《魏氏家藏方》卷七 31.1方名31.2组成31.3主治31.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31.5加减31.6制备方法 32《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32.1方名32.2组成32.3主治3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32.5制备方法 33《丹溪心法》卷二 33.1方名33.2调中汤的别名33.3组成33.4主治33.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33.6各家论述33.7附注 34《保婴撮要》卷七 34.1方名34.2组成34.3主治3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35《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35.1方名35.2组成35.3主治35.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35.5制备方法 36《千金》卷二 36.1方名36.2组成36.3主治36.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36.5用药禁忌36.6各家论述 附:1古籍中的调中汤 1拼音 tiáo zhōng tāng
2《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中汤
2.1处方
当归、肉桂(去粗皮)、川芎、白芍药、附子(炮)、良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2.2炮制
上为散。
2.3功能主治
治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所侵,及未满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胁侾胀,或走痛不定,急宜服之。
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2.5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救偏琐言·备用良方》:调中汤
3.1处方
人参5分,陈皮4分,蝉蜕3分,川芎8分,甘草2分,扁豆1钱,枸杞1钱,谷芽6分。
3.2功能主治
未痘时,先因吐泻里虚,随感时行见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
3.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此权宜之剂也,精神稍醒,即当加减。
3.4摘录
《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4《外台》卷八引《范汪方》:调中汤
4.1处方
薤白(切)1升,枳实6个(炙),橘皮3个,大枣12个,粳米3合,香豉6合。
4.2制法
上药切。
4.3功能主治
调和五脏。主胃气虚,不欲食,四肢重,短气。
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先煮薤,得4升,纳诸药,煮取1升半,适寒温,分2次服。
4.5摘录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5《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调中汤
5.1处方
麦门冬半两,干枣1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桂心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
5.2制法
上药切。
5.3功能主治
补益气力。主虚劳。
5.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每服1升,日3次。
5.5注意
忌生葱、海藻、菘菜、醋物。
5.6摘录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6《便览》卷二:调中汤
6.1处方
苍术1钱2分,白术1钱2分,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滑石1钱2分,青皮1钱2分,黄芩1钱2分,黄连(姜炒)1钱2分,生地1钱2分,槟榔6分。
6.2功能主治
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6.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煎服。
6.4摘录
《便览》卷二
7《幼科直言》卷五:调中汤
7.1处方
生黄耆、白姜蚕、甘草、当归、白茯苓、炒扁豆、炒白芍、苡仁、连翘。
7.2功能主治
小儿病后虚热,生口疮者。
7.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8《杂病源流犀烛》卷二:调中汤
8.1处方
藿香、枳实、砂仁、甘草、苍术、茯苓、陈皮、青皮、半夏、厚朴。
8.2功能主治
风疹。由脾虚感受风邪而作者。
8.3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9《揣摩有得集》:调中汤
9.1处方
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炮姜5分,砂仁8分(炒),木香1分,官桂1钱,扁豆1钱(炒),制草5分。
9.2功能主治
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9.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9.4摘录
《揣摩有得集》
10《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调中汤
10.1调中汤的别名
调中散
10.2处方
白术2两,干姜(炮)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半,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
10.3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10.4功能主治
心掣,胸中少气,善咳善泄。
10.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调中散(《宣明论》卷一)。
10.6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开太阳;以参、术、炙草阖阳明;而独倍加桂枝,佐以当归、赤苓、炙草,是不独治三焦,意专重于荣养心阳,以安动掣,则咳泻自止,其义高出千古。
10.7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11《症因脉治》卷二:调中汤
11.1处方
白术、茯苓、当归、黄耆、木香、广皮、甘草。
11.2功能主治
脾气损伤。气胀咽满,噫气,食不得下,四肢不和,面黄喘咳,肿胀脾泄,脉右关细软。
11.3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12《鸡峰》卷十三:调中汤
12.1处方
厚朴4两,枳实3两,桂1两。
12.2制法
上为粗末。
12.3功能主治
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卒然胀满,余无所苦,脉弦迟。
1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12.5摘录
《鸡峰》卷十三
13《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调中汤
13.1处方
陈皮、半夏、甘草、云苓、归身、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银柴胡、秦艽、香附(酒炒)、益母草、丹皮、砂仁、煨姜、大枣。
13.2功能主治
扶养脾胃。主产后蓐劳,由外伤风冷,内伤忧劳思虑,月内将养失宜。外症咳嗽口渴,头昏气喘,四肢不举,百节疼痛,寒热如疟,盗汗,心膈烦闷,沉重着床,病人困倦,不知痛苦。
13.3各家论述
是方四物佐丹皮养血滋阴,二陈加香附以行气和胃,秦艽祛风,银柴胡清热,外感内伤两无所损,而元气平复矣。
13.4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14《阴证略例》:调中汤
14.1处方
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14.2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14.3功能主治
内伤寒。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
1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
14.5各家论述
内伤寒,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因暑卧殿角伤风,又渴饮冰酪水,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斑后衄,显内阴症,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14.6摘录
《阴证略例》
15《云歧子脉诀》:调中汤
15.1处方
制厚朴1两,陈皮(去白)1两,制半夏1两,白术1两半,人参5钱,甘草(炙)3钱。
15.2功能主治
腹胀胃虚空,关脉浮者。
15.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5.4摘录
《云歧子脉诀》
16《普济方》卷三九四:调中汤
16.1处方
枳壳2钱(煮过),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
16.2制法
上为末。
16.3功能主治
小儿吐逆。
16.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煎至6分,温服。
16.5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四
17《医统》卷八十三:调中汤
17.1处方
葛根、黄芩、白术、桔梗、藁本、赤芍药、白芍药、甘草(炙)各等分。
17.2功能主治
滞下。似泻非泻,似痢非痢。
17.3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
17.4摘录
《医统》卷八十三
18《普济方》卷三七一:调中汤
18.1处方
人参半钱,白茯苓半钱,川白芷半钱,白术半钱,石莲肉半钱,龙脑半钱,麝香半钱,芦荟半钱,熊胆半钱,腻粉半钱(研),胡黄连1钱,使君子1钱,青黛(研)1钱,香墨半两(研)。
18.2制法
上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18.3功能主治
和胃气,止吐泻,温中正气。主小儿急惊。
18.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煎金钱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18.5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一
19《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19.1方名
调中汤
19.2组成
人参5分,陈皮4分,蝉蜕3分,川芎8分,甘草2分,扁豆1钱,枸杞1钱,谷芽6分。
19.3主治
未痘时,先因吐泻里虚,随感时行见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
19.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此权宜之剂也,精神稍醒,即当加减。
20《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20.1方名
调中汤
20.2组成
大黄2两,葛根2两,黄芩2两,芍药2两,桔梗2两,茯苓2两,藁本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
20.3功效
和胃气。
20.4主治
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微且数。
20.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服别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须取快下,壮热便歇,其下亦止。
20.6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20.7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葛根、藁本、甘草解表药也;黄芩、芍药、甘草清热药也;大黄、黄芩、甘草攻里药也;茶、术、桔梗、甘草和中药也。为小儿寒郁热邪,腹痛下痢之的方,功用与人参败毒散相仿。
21《片玉痘疹》卷六
21.1方名
调中汤
21.2组成
人参、黄耆、炙甘草、白芍(酒炒)、白术、木香、陈皮。
21.3主治
痘疮吐泻止后。
21.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大枣为引,水煎服。
22《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22.1方名
调中汤
22.2组成
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木香、黄连、槟榔、枳壳。
22.3主治
痢,里急后重。
2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3《诚书》卷八
23.1方名
调中汤
23.2组成
人参5分,白术5分,茯苓5分,甘草(炙)5分,白芷5分,藿香5分,石莲子(去心)5分,天麻(煨)5分,橘皮5分,木香5分,半夏曲5分,白扁豆(姜汁、炒)5分。
23.3功效
和脾胃,止吐泻,正气温中。
23.4主治
小儿慢惊。
23.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24《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24.1方名
调中汤
24.2组成
白术1钱半(炒),当归3钱,白芍1钱半(酒炒),茯苓1钱半,木香1钱,香附2钱(酒炒),苏梗3钱,续断3钱(酒炒),杜仲3钱(酒炒),砂仁1钱(炒)。
24.3主治
孕妇腹痛脉弦。
2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4.5各家论述
妊娠血气不调,不能荣养其胎,故腹中疼痛,胎孕不安。白术健脾生血以安胎;当归养血荣经以养胎;木香开胃醒脾,力能调气和中;白芍敛阴和血,性善除痛固胎;茯苓渗湿和脾气;香附调气解郁结;苏梗顺气安胎;砂仁醒脾开胃;续断续经脉;杜仲补腰肾。水煎温服,使血气调和,则胎得所养而胎无不安,何腹痛之不止哉。
25《盘珠集》卷中
25.1方名
调中汤
25.2组成
当归、白芍(炒)、川芎、甘草(炙)、附子(制)、肉桂。
25.3主治
产后泻痢。产后未满月,风邪乘虚袭之,留于盲膜,散于腹肋,故腹中阵阵作痛,水谷不化,胀鸣泄泻。
26《幼科释迷》卷六
26.1方名
调中汤
26.2组成
茯苓1钱,当归1钱,白芍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26.3主治
小儿一切浮肿。
27《女科指南》
27.1方名
调中汤
27.2组成
猪苓、茯苓、半夏、厚朴、大腹皮、陈皮、木瓜、甘草、紫苏、木通、白术。
27.3主治
产后腹胀肋疼,泄泻痢疾,或块在腹中,或隐或现,并治败血冲脾。
27.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砂仁7粒,大枣3个(去核),生姜1片,煎水服。
28《鸡峰》卷五
28.1方名
调中汤
28.2组成
陈粟米3两(炒),缩砂1两,香茸1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白扁豆1两。
28.3主治
暑气。
28.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生姜煎服,不拘时候。
28.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9《产育宝庆集》卷上
29.1方名
调中汤
29.2组成
良姜1两,当归1两,桂心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川芎1两,甘草(炙)5钱。
29.3主治
产后腹痛兼泻痢。由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满月,饮冷当风,则腹痛阵作,或如锥刀所刺,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胠胁(月真)胀,或走痛不定。
29.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匕,水3盏,煎1盏,去滓,热服。
29.5附注
《重订严氏济生方》有人参半两。
30《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30.1方名
调中汤
30.2组成
白术、川芎、当归、熟地、人参、黄耆、苍术、甘草、陈皮、川断、香附、砂仁、柴胡、乌梅、大枣。
30.3功效
理顺三焦,养血安胎。
30.4主治
妊娠四月,胎动不安。
31《魏氏家藏方》卷七
31.1方名
调中汤
31.2组成
木香1钱(不见火),防风(去芦)1分,黄耆(蜜炙)1分,炙甘草1分,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当归(去芦,酒浸)2两,熟干地黄2两(洗),罂粟壳(去顶蒂瓤)半两(剪碎,蜜拌炒令黄)。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1.3主治
赤白痢。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相博,血渗入肠,则为泻痢,重者血与脓相杂,状如浓涕,轻者浓血上赤脉,状如鱼脑,日夜不绝,脐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31.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通口服。
31.5加减
如血痢,加竹茹1块同煎。
31.6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2《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32.1方名
调中汤
32.2组成
白术2两,茯苓1两,丁香半两,厚朴2两(生姜汁炒),半夏1两(汤浸7次,切,焙干),甘草1两(炙赤色),肉桂半两(忌火),槟榔2对(锉碎)。
32.3主治
伤寒后脾胃气不和。
32.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3服。
32.5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3《丹溪心法》卷二
33.1方名
调中汤
33.2调中汤的别名
调中疏邪汤
33.3组成
苍术1钱半,陈皮1钱,砂仁1钱,藿香1钱,芍药(炒)1钱,甘草(炙)1钱,桔梗1钱,半夏1钱,白芷1钱,羌活1钱,枳壳1钱,川芎半钱,麻黄半钱,桂枝半钱。
33.4主治
内伤外感而发明斑。食积挟外感发热。
33.5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
33.6各家论述
:《医方考》,内伤则里热,外感则表热,两热而无泄,故令斑烂。内伤者,调其中,苍、陈、砂、藿、半、芍、枳、桔,皆调中药也;外感者,疏其表,麻、桂、羌、芎、芷、草,皆疏表药也。表里治而斑自愈矣。
33.7附注
调中疏邪汤(《医学入门》卷七)。
34《保婴撮要》卷七
34.1方名
调中汤
34.2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木香、干姜、藿香、香附(炒,去毛)、缩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34.3主治
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34.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35《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35.1方名
调中汤
35.2组成
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35.3主治
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35.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35.5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6《千金》卷二
36.1方名
调中汤
36.2组成
白芍药4两,续断1两,芎藭1两,甘草1两,白术3两,柴胡3两,当归1两半,乌梅1升,生姜4两,厚朴3两,枳实3两,生李根3两,白皮3两。
36.3主治
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
36.4调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8日后复服1剂。
36.5用药禁忌
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36.6各家论述
《千金方行义》:调中者,调土中之墩阜坎陷也。土为万物之母,一息不调,便生疾苦,况曾伤四月之孕,至此能无坎陷乎?固之之法,阜则削之,陷则培之。方中枳实、厚朴削平敦阜之剂也;白术、甘草运平坎陷之剂也;芎、归、芍、续疏通泉脉之剂也;柴胡、李根,一升清阳,一降逆气;生姜、乌梅,一宣上壅,一固下脱。务令中州之气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胎息之运动绰有余地,孰谓立方之名无深意存焉。
古籍中的调中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七疟证门]治法 足膝后横纹中央是穴。)出血三合。虚者勿刺,宜大调中汤加羌活、柴胡、桂枝。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
《医宗金鉴》:[卷五泻证门]脐寒泻 护受寒冷,粪包青白腹痛呜,散寒和气饮极效,温补调中汤最灵。[注]脐寒泻者,多因断脐失护,风冷乘人,...
《幼科心法要诀》:[卷三泻证门]脐寒泻 护受寒冷,粪色青白腹痛鸣,散寒和气饮极效,温补调中汤最灵。【注】脐寒泻者,多因断脐失护,风冷乘入,...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二补养门]补养总论 )湿地黄根长约寸许,(切,取汁半盏)温服。白术调中汤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上下所出...
《婴童百问》:[卷之七]泻利第六十五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76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除风益损汤
下一篇:
除风荆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