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黄耆1两半,白芍药1两,甘草2钱半。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脾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枣子煎,入饴糖少许,再煎化,空心服。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九八
营气比较虚的人是睡着了容易出一身汗,叫盗汗,桂枝龙骨牡蛎汤的效果很好,桑叶是治盗汗的特效药,一点也没关系。卫气虚,是自汗。桂枝加附子汤就可以补到卫气之虚。中医认为,血分虚所以容易盗汗,桂枝龙骨牡蛎汤是把阳气收敛在血分里面的药。桂枝加附子汤,阳气就会出去到表面去。脉象虚弱细微,津液虚气虚血虚,虚劳。但并不是脉虚弱细微的人就比较会盗汗。盗汗当做虚劳就行。
整个背脊椎骨旁边又酸又僵硬,这时候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运转五脏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可以列入劳证的范气虚的话阳气也不容易到末梢,所以手脚会容易冷,是一种劳病。 “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实不消化也”,人虚,消化能力差,吃东西就觉得闷啊胀啊,容易肚子痛拉肚子,算到劳证。有时光是吃小建中汤就医好了。对于消化机能很差,有的人是很难拉出大便,就是便秘或者腹泻,建中汤对两个都有效。像胃溃疡之类的病,其实也是人的消化道有东西越磨越大最后就烂掉了。小建中汤,芍药可以减量,麦芽糖不可以减量,这是规矩。容易拉肚子的人芍药少放一点,大黄少放一点,栀子少放一点。现代人肠胃没有那么好,芍药少放一点,白芍或赤芍,把芍药的药性弄得偏一点。芍药还是比较寒。身体累,虚劳用小建中汤,第一是开始狂睡,身体进入疗愈就是拼命睡觉,从心里头饿,想吃东西,通过狂睡狂吃来补。口疮也会消失,平时口疮吃当归补血汤就很有效。小建中汤是温药做底的滋阴药.有形的营养就是阴,只要让身体能够吸收这个阴的能力恢复就可以了,小建中汤来唤醒你的身体,剩下的事情自己去滋。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方剂组成为: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对应的中成药有康尔佳的小建中颗粒,但是标明成份里没有饴糖,功效与建中汤相比如何不是很明确。
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桂枝龙牡汤的这种虚劳比较是神经型的虚劳。这个方剂结构你看他的桂枝汤的底,然后里边加龙骨牡蛎,让龙骨牡蛎跟着这个桂枝汤的药性去走一圈。如果我们用中医的讲法就是桂枝汤的营卫之间那样走一圈的时候,龙骨帮你把全身的元气、阳气固定下来,牡蛎帮你把身体的血跟水里面的能量拉回来,然后让你身体的能量能够安定下来,能够收藏在里面。
桂枝龙牡汤就好像是把你收藏能量的这条管道,把他呵护的好好的,让能量去到该去的地方,然后调节这个神经的那种不顺畅的、不平衡的东西。
桂枝龙骨牡蛎汤是一帖非常补血的药,当一个人血虚的时候,你吃桂枝龙骨牡蛎汤最容易在几天之内就觉得你的肝脉由很弱变得蛮强的,就是补血最有效的几个方子就是它,最有效的几个方子之一
桂枝龙牡汤又是纯粹的桂枝汤底,桂枝汤是有热性的药,就是桂枝肉桂那种东西是有热性的。
当一个的人血太干的时候,这个桂枝龙骨牡蛎汤还是会让他的血过热,就是血太少津液太少的人,吃桂枝龙骨牡蛎汤会有这样的副作用。
二加龙牡汤、一个人是虚羸伏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就是白薇也放3钱啊,如果我们桂枝放3钱的话,白薇也放3钱,附子呢也放3钱,就是说把很会热的桂拿掉,改成放附子。
白薇这个药哦在性味来讲是苦咸平的,所以咸这个东西会让白薇这个清热的药比较有养心经的效果。所以从妇科的方剂里面发现白薇有另外一个功效是治血枯。
神经衰弱、神经紧张,所谓的睡不好。其实在张仲景的方剂里头,我们说治疗那种很顽固很顽固的失眠,我们通常是用到朱鸟汤了,黄连阿胶汤那也不是酸枣仁汤。那么一般心肾不交的失眠我们又说栀子豆豉汤吃了就能睡了,可是呢,栀子豆豉汤吃一次那能睡,第二天一般现在人吃啊,吃了人就虚掉了,因为这个栀子还是有点泄热的药性,所以往往就是先用一个比较速效的药让他变得能睡,然后能睡之后那个睡眠品质我们就用桂枝龙牡汤去保养,所以我觉得蛮多所谓睡不好的人,就是睡眠很浅的人,吃了桂枝龙牡汤都能睡得比较熟,那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疗效。
尿床啊,中年妇女那种好像很容易跑厕所啊,或者有一些中老年妇女,她会说根本就是一有尿意就很容易漏掉出来,就我们所谓的膀胱无力之类的东西啊,那这一类的东西我觉得桂枝龙牡汤的临床疗效是比较好的。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天雄,味辛温。主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健行。一名白幕。生山谷。
一〇〇、“伤寒”,阳脉濇,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健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
阳脉 是寸的部位,是表, 濇 代表阳气不够,虚了; 阴脉 是尺的部位,是里,指少腹部, 弦 代表有寒水在里面,即里寒,会肚子痛,先给小建中汤,不好的话,再给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如果芍药三的话,就是桂枝汤了。小建中汤中芍药是桂枝的两倍,同时加饴糖也就是麦芽糖,故 小建中汤来自于桂枝汤 。《伤寒》到《金匮》的经方中,只有两个地方用了补药,第一个补药就是小建中汤,以桂枝汤为基础。
最多见的小建中汤证是小孩子在身上:肚子痛,不吃饭,鼻子的山根是青色的。重用芍药去腹痛,桂枝降逆,麦芽糖味甜,健脾胃。小建中汤一下去,谷物类食物的胃口大开。
少阳证的主脉就是弦脉,摸的时候感觉很细,像吉他弦,按下去的时候跳得很强。 小建中汤的主证是虚寒的腹痛 。
总之,小建中汤的治证有:小孩子不吃饭、肚子痛、想胖的人。想瘦的人喝桂枝汤即可。
这个条辨换个角度讲, 当看到病人有伤寒中风的表证但又平素里虚时,先开小建中汤, 等吃好了变成纯表证时,再对证开桂枝汤或葛根汤或麻黄汤,也就是说,要 里实才可发表 。
用量及煎煮法:
桂枝3钱,白芍6钱,炙甘草2钱,生姜2片,红枣12枚。七碗煮三碗,去滓,加一勺饴糖融化,温服一碗,日三服。
一一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炙甘草已经够甜了,再加饴糖更甜,平常喜呕的人、抽烟的人、喝酒的人,肠胃太虚寒,小建中汤喝下去不收的,立马吐。
一一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只要有小柴胡汤证中的一证,就可以开了。比如:头痛、恶寒、恶心,不管前面的麻黄汤证,有恶心就用小柴胡汤。这些都是张仲景根据经验定的法则,只要在少阳证时阻止住邪,内脏就不会生病。
一一四: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如果是小柴胡汤证,却误下了,或刚好吃坏肚子,只要证还在: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恶心,再给小柴胡汤即可,因为里面有人参,人参贵,可用党参代替。
柴胡汤为施转少阳之枢,使淋巴水道油膜等通畅,内外之交通无梗,运用甚广,功效亦倍于它方。
一一五、“伤寒”,二三日,心中悸动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本来 心中悸而烦 ,用 茯苓甘草汤 就可以了。这里用小建中汤是因为病人本身里虚:脸色清淡暗黄、小孩子不吃东西、人很瘦。
得了伤寒,有表证又里虚的人,直接开小建中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74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除根散
下一篇: 除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