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辰砂益原散

中医世家 2023-05-05 02:31:49

辰砂益原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

处方 : 辰砂(三钱)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炮制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 : 每服三钱,不拘时服,白沸汤调下。

摘录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卷五:辰砂益原散

别名 : 朱砂益元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七)、辰砂六一散(《张氏医通》卷十六)、益元散(《医方集解》)。

处方 : 辰砂9克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 :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惊悸多汗。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白沸汤调下,不拘时。

摘录 : 《奇效良方》卷五

求炉甘石、滑石、片栗粉、朱砂、冰片在中国古典医集中的记录。谢谢!

你好,以下是对这些药物的介绍。
炉甘石
【出处】出自《外丹本草》
【各家论述】
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6.《玉楸药解》:医痔痿下疳。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贮藏】置干燥处。
滑石
《医学启源》:滑石,治前阴窍涩不利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与诸淡渗药同白者佳,捣细用。色红者服之令人淋。
2.《汤液本草》:滑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3.《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实能治渴也,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气中和,而渴自止尔。假如天令湿淫太过,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渗泄之,渴自不生。若或无湿小便自利而渴者,则知内有燥热,燥宜滋润,苟误服用,是愈亡其律液,而渴反盛矣。
4.《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谈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5.《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经》用以主身热泄BI、女子乳难,荡胃中积聚寒热者,解足阳明胃家之热也利小便癃闭者,通膀膛胱利明窍也。《别录》通九窍津液,去结,止渴,令人利中者,湿热解则胃气和而津液自生,下窍则诸壅自泄也。丹溪用以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积滞,逐瘀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皆此耳。
6.《药品化义》:滑石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主治暑气烦渴,胃中积滞,便浊涩痛,女人乳汁不通,小儿痘疹发渴,皆利窍渗热之力也。如天令湿淫太过,小便癃闭,入益元散佐以朱砂,利小肠最捷。要以口作渴小便不利两症并见,为热在上焦肺胃气分,以此利水下行,烦渴自止。
7.《医学衷中参西录》: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与甘草为末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士狗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加滑石以代草、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茶、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8.《本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9.《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入利中。
10.《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11.《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12.《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13.《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14.《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
15.《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片栗粉
片栗粉即生的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是目前家庭一般常用的淀粉,是将马铃薯磨碎后,揉洗、沉淀制成的。粘性足,质地细腻,色洁白,光泽优于绿豆淀粉,但吸水性差。 加水遇热会凝结成透明的粘稠状,在中式烹调(尤其是台菜)上经常将片栗粉加冷水调匀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汤汁看起来浓稠,同时使食物外表看起来有光泽。港菜茨汁一般则惯用生粉(玉米粉)。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会变得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不会有变化。
片栗粉不能直接加热水调匀或放入热食中,它会立即凝结成块而无法煮散。加了片栗粉水煮后的食物放凉之后,茨汁会变得较稀,称为“还水”,因此一般在西点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来使材料达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片栗粉。
朱砂
其它名称 丹粟,丹砂,赤丹,汞沙,辰砂
考证:出自《本草经集注》
1.《吴普本草》:丹砂,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朱成水银。
2.陶弘景:按,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俗医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者名为丹砂,方家亦往往俱用,此为谬矣。
3.《开宝本草》:朱砂,今出辰州、锦州者,药用最良,余皆次焉。
4.《本经逢原》:丹砂入火,则烈毒能杀人,急以生羊血、童便、金汁等解之。
冰片
1.《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瘪、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
通诸窍,散郁火。”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 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朱砂的功效与作用_朱砂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朱砂图片朱砂的副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朱砂简介朱砂图片朱砂的与朱砂的药用附方朱砂的朱砂的用途朱砂的副 朱砂简介

朱砂,中药名。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气微,味淡。

朱砂图片

朱砂的与作用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用于心悸易惊,,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1、《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2、《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3、《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4、《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

5、《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6、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7、《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症瘕,下死胎。

8、《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9、《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药名】朱砂

【别名】辰砂、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

【入药部分】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炮制方法】朱砂粉,取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矿物药在湿润条件下研磨,再借粗细粉在水里不同的悬浮性取得极细粉末的方法。)水飞,晾干或40℃以下干燥。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气微,味淡。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心经。

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主治】用于心悸易惊,,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朱砂的药用附方

1、治喜怒无极,发狂:辰砂、白矾、郁金。为末,蜜丸。薄荷汤送下十丸。(《士材三书》辰砂丸)

2、治一切惊忧思虑或梦思恍惚,作事多忘,但是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悉皆治之:颗块朱砂二两,豮猪心二个,灯心三两。上将猪心切开,入朱砂、灯心在内,麻线系合,于银石器内煮一伏时出,不用猪心及灯心,只将朱砂研极细,用真茯神末二两,酒煮薄糊,和朱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九丸至十五丸,加至二十一丸,用去心麦门冬煎汤下。癫痫至甚者,乳香、人参汤下。夜寝不寐或多乱梦,炒下。(《百一选方》归神丹)

3、治产后颠狂,败血及邪气入心:辰砂一、二钱。研细飞过,用饮儿乳汁三、四茶匙调湿,以紫项地龙一条,入药滚三滚,刮净,去地龙,入无灰酒一盏,分作三、四次服。(《纲目》)

4、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寝寐不安:朱砂、黄连各半两,当归二钱,生地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医宗金监》)

5、治心虚遗精:猪心一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缚:白水煮熟食之。(《唐瑶经验方》)

6、治眼昏暗,能令彻视见远:朱砂半两(细研),青羊胆一枚。上以朱砂末入胆中,悬屋西北角,阴乾,白日取出,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后,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朱砂丸)

7、明目:光明砂(丹砂中之最上者)一两,神曲四两,磁石二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千金方》神曲丸)

8、治喉咽肿痛,咽物妨闷:丹砂一分(研,水飞),芒硝一两半(研)。上二味再同研匀,每用一字,时时吹入喉中。(《圣济总录》丹砂散)

9、治诸般吐血:丹砂(研飞),蛤粉。上二味等分,研细合和令匀,每服二钱匕,温洒调下。(《圣济总录》朱粉散)

10、治沙蜂叮螫:朱砂末,水涂之。(《摘元方》)

朱砂的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能镇怯。所以朱砂既可重镇安神,又能清心安神,最适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每与黄连、莲子心等合用,以增强清心安神作用。亦可用治其它原因之心神不宁,若心血虚者,可与当归、生地黄等配伍,如;阴血虚者,又常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养心安神药配伍;惊恐或心气虚心神不宁者,将本品纳入猪心中炖服即可。

2、用于惊风,癫痫。本品重镇,有镇惊安神之功。用治高热神昏、惊厥,常与牛黄、麝香等开窍、息风药物同用,如;治小儿急惊风,多与牛黄、全蝎、钩籐等配伍,如牛黄散;用治癫痫卒昏抽搐,每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

3、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本品性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内服、外用均效。治疗疮疡肿毒,多与雄黄、大戟、等配伍,如紫金锭;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多与冰片、硼砂等配伍,如冰硼散。

朱砂的用途

朱砂,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的祖先在重庆涪陵地区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巨贾的故事。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这种红色颜料的应用广泛。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泽依然鲜艳无比。可见西汉时期炼制和使用朱砂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丹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为与天然朱砂区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我国最早采用化学方法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

古时辰砂又被称为丹砂或朱砂,许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朱砂”为名,那一点鲜红像是凝结了中国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丽,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辰砂用来磨墨,是可以磨出彩墨的,很像女孩子多变的内心,藏着一份外刚内柔的情怀。

朱砂的副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朱砂内服过量可引起毒性。中毒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手脚麻木等;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咽喉肿痛,食欲不振,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常表现在中毒后期,血压下降,心率紊乱或中毒性心肌炎等。汞吸收入血后通过生物膜进入红细胞与的巯基(-SH)结合,可侵害脑细胞、胎儿、 *** 、卵子、心、肝、肾等,还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严重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以上就是一些朱砂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朱砂的与作用】、【朱砂的药用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72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