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 : 《圣惠》卷四十八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妇人风痰,心胸不利,头目昏重,时欲呕吐,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 : 赤茯苓1两,紫苏子1两,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 : 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水气遍身浮肿,按之没指,心腹气胀,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大小便通利为效。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大腹水肿,大便涩,气满闷。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肠痈,小腹牢强,按之痛,小便不利,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 《普济方》卷二八五引《圣惠》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心膈气壅滞,烦躁,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 《圣惠》卷八十八
制法 :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 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呕吐痰水,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时气头痛,虽自时时有汗,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六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心脏虚热,谵语恍惚不定。
用法用量 : 先以水2大盏,加羊心1枚,煮令熟,去羊心,次入药5钱,生姜半分,同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百合证,头不痛,但觉头眩,渐渐恶寒。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肿,洒洒恶寒,动转筋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卫生宝鉴》卷十八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胸胁满闷,手足烦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脾脏中风语涩,四肢难举,智意不安,心膈烦热,头目昏闷。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后脚气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时气胃热口干,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小麦50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呕者,属少阴病证。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九
处方 : 赤茯苓1两,白术半两,黄芩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3分(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妊娠身体浮肿,心腹急满,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 : 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4-5月,头重耳鸣,时时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六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心热多惊,睡中狂语,烦闷。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心胸气壅,胀满虚热,不能乳食,大小肠气滞。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时气,气壅上冲,心腹痞满,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痰癖,胸中脐下强满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虚劳积聚,心胸壅闷,喘急气促,不能饮食,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 : 忌苋菜、湿面、生冷。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头风,目眩晕闷,起即欲倒,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二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热病,小便不通,心神烦躁,小腹满闷。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八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肺脏壅热,喘逆胸满,仰息不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脚气,肿满入小腹,相引两胁,妨闷,膀胱里急,停积宿水,不得宣通,时复心昏如醉。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茯苓散”。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散,加龙脑,研令匀。
功能主治 : 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虚劳,身体背膊疼痛,心膈妨闷,不欲饮食,食则腹胀,坐卧不安,口苦头痛,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 忌苋菜。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骨蒸及劳血等疾,面色黄瘦,四肢无力,烦疼,痰壅涕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十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尸疰。发作无时,心胸痛,喘息急。尸疰,喘急,气上冲,傍攻两胁。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六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脚气肿满,腹内妨闷,月水不通,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 方中防葵,《普济方》作“防己”。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虚劳胸膈气满,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乳石发动,心神烦躁闷乱,身体面目浮肿,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差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八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虚劳小便不利,气攻腹内,妨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九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虚劳上气,胸中逆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十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骨蒸肺痿,心胸满闷,咳嗽涎唾,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一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骨蒸烦热,四肢疼痛,背膊壅闷。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一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10月,伤寒烦热,吐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妇人血分,腹胁鼓胀,四肢浮肿,肩背壅闷。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 : 赤茯苓1两,滑石2两,石韦1两(去毛),瞿麦1两,蒲黄1两,葵子1两,榆白皮1两(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便卒淋,水道中涩痛。
用法用量 :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八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服石人水气内积,面肿。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如茶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风虚痰饮,头痛恶心。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鸡峰》卷十八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阴阳俱虚,经络凝涩,气血不和,身体疼痛,背膊劳倦,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 : 《传信适用方》卷一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痰实壅闷,时复呕吐,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水一小盏,加生姜如莲子大,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水1盏煎服。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医方大成》
制法 :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 大人、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1盏,煎6分服,小儿作3服。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经验良方》
功能主治 : 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 为散服。
摘录 : 《治痘全书》卷十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头面身体卒浮肿。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 : 《圣惠》卷五十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瘴毒脚气,胸膈气不通,乍寒乍热,头痛心烦,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姜汁半分,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六
处方 : 赤茯苓3分,麦门冬(去心)3分,赤芍药3分,槟榔3分,生干地黄3分,木通(锉)3分,黄芩3分,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小肠实热,头面赤,汗多出,小腹不利。
用法用量 : 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 : 《圣惠》卷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咳嗽忽不顺,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六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膈气,咽喉噎塞,心胸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膈气壅滞攻心,胸中连肩背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5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脾胃中热,引饮水浆,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三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痰饮干呕,食不消化,及脾胃气膈。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一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肺气攻注,遍身虚肿,按之没指,心气滞,大小便涩,状如水气。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六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心气实热,烦闷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时气,有时寒热,四肢沉重,口不知味,胸中哕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六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上气腹胀满,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二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伤寒食毒,腹胀虚鸣,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生姜,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壅闷,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腹胁胀满,心胸痰逆,见食即吐,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 : 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分,大青半两,川升麻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小儿疹痘疮出后,咳嗽胁痛,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 : 赤茯苓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各家论述 : 《奇效良方》:胁痛者,由病后毒气混乱,阻于升降,左右为阴阳之道路,气之所行处,今气滞为胁痛。以枳壳宽肠下气,令气顺胁不痛也;大青、栀子去蕴热;升麻解毒;赤茯苓导心火,利小肠,使火不伤于肺,则不咳耳。
摘录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脾脏风壅,胸膈痰滞,多吐稠涎,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气噎,心膈壅塞,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粟米一茶匙,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妇人血风劳气,心胸壅滞,积痰不散,时攻头目旋眩,呕吐烦热,四肢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七十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水气,身体浮肿,喘息微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水气,身体浮肿,喘息微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利为效。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九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妇人气淋、冷淋,小便涩。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二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心烦,头项疼痛,不思饮食,手足多热。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甜竹茹1分,生姜半分,薤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心胸支满,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四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肝脏中风,气壅语涩,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叶3-7片,同煎至5分,去滓,入荆沥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 : 忌鸡、猪、炙煿。
摘录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胸胁虚胀,上气咽燥,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用法用量 : 方中诃黎勒子,《普济方》作“诃黎勒皮”。
摘录 : 《圣惠》卷十一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咳嗽,心膈壅闷,肩背烦疼,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伤寒小便不通,脐腹妨闷,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卒心腹痛,胀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伤寒,心腹痞满,两胁下急,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十二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脾脏冷气,胸膈不利,腹内虚鸣,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久上气,心膈不利,吃食全微,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二
目录1拼音2概述3《经验医库》方之加减五苓散 3.1组成3.2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3.3功能主治 4《济阴纲目》卷九方之加减五苓散 4.1组成4.2制备方法4.3功能主治4.4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5《济阳纲目》卷五十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5.1处方5.2功能主治5.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5.4摘录 6《冯氏锦囊·杂症》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6.5摘录 7《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五苓散 7.1处方7.2功能主治7.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7.4摘录 8《朱氏集验方》卷四方之加减五苓散 8.1处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8.5运用8.6摘录 9《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选方》之加减五苓散 9.1处方9.2功能主治9.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9.4摘录 10《辨证录》卷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10.1处方10.2功能主治10.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10.4摘录 11《医方大成》卷六引《济生》方之加减五苓散 11.1加减五苓散的别名11.2组成11.3功能主治11.4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11.5附注 12《痘疹金镜录》卷一方之加减五苓散 12.1组成12.2功效主治12.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12.4运用 13《万氏女科》卷二方之加减五苓散 13.1组成13.2功能主治13.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4《医学探骊集》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14.1组成14.2功能主治14.3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14.4各家论述 15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加减五苓散 1拼音 jiā jiǎn wǔ líng sǎn
2概述 加减五苓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经验医库》方之加减五苓散
4《济阴纲目》卷九方之加减五苓散
5《济阳纲目》卷五十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6《冯氏锦囊·杂症》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7《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五苓散
8《朱氏集验方》卷四方之加减五苓散
9《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选方》之加减五苓散
10《辨证录》卷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11《医方大成》卷六引《济生》方之加减五苓散
12《痘疹金镜录》卷一方之加减五苓散
13《万氏女科》卷二方之加减五苓散
14《医学探骊集》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这种食物富含营养,这种药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体状况,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养生必备。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功效: 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功效与作用
1、 《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 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3、 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4、 《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5、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 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7、 《抗癌植物及其验方》记载:茯苓治溃疡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
8、 《仁斋直指方》记载: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
9、 《补缺肘后方》记载: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0、 《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11、 茯苓治痰饮;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12、 茯苓治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13、 茯苓治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14、 茯苓治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15、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16、 《证治要诀》记载:茯苓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17、 茯苓治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18、 茯苓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19、 《别录》记载: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20、 茯苓治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1、 茯苓治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2、 《纲目》茯苓酒 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23、 茯苓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24、 茯苓治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25、 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26、 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用药禁忌
1、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 《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 《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 《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 《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 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处方用名: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主治水肿,痰饮,脾虚诸证,心悸不寐等。
临证运用禁忌:
1、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2、阴虚而无湿热,肾虚而小便自利者忌用。
3、青光眼患者慎用。
4、孕妇慎用。
茯苓按其药用部分不同而分成以下几部分:外皮黑褐色者为“茯苓皮”,擅长利水消肿;皮内呈淡红色者为“赤茯苓”,擅渗利湿热;内呈白色者为“云茯苓”(白茯苓),长于渗湿健脾;苓块中穿有松根者称“茯神”,擅长于宁心安神。
茯苓用于宁心安神时,剂量宜大,可用30~100。克;用于利水渗湿时,剂量宜中,一般为15~30克;用作健脾补中时,剂量宜小,以6~12克为好。曾取大剂量茯苓治失眠,连续服药达数月之久,未见有不良反应。茯苓有安神、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之功,故无论虚实,皆可投之,这是茯苓安神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他安神药物所不可替代的。其力虽薄,只要药量恰当到位,亦不失为一味功效独特的安神良药。笔者用于治疗失眠,也常在辨证方中重用茯苓50~100克,每有效验可期。
茯苓甘淡而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既能补脾益心,又能利水渗湿。凡脾虚湿困引起的痰饮,泄泻,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诸证,茯苓均为必用之品。本品能人心脾,补脾气,助运化,以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惊悸失眠。茯苓的特点是“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正虚(脾虚)邪盛(湿盛)必不可缺”。因其性质平和,临床可与多种药物配伍。如用于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食少腹胀,大便泄泻,多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用于治疗痰饮呕逆、胸膈痞满,多与半夏、桂枝、生姜等配伍;用于治疗气虚心悸,多与炙甘草、桂枝、党参等同用,或少加朱砂;若惊悸失眠属心脾不足者,又常与党参、桂圆肉、酸枣仁等合用,属心肾不交者,又多与石菖蒲、远志、龙齿等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6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赤茯苓丸
下一篇: 赤茯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