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赤白散

中医世家 2023-05-04 21:57:25

赤白散

处方 : 白附、硫黄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赤白汗斑。

用法用量 : 姜汁调稀,茄蒂蘸擦。

摘录 : 《仙拈集》卷四

泻白散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 4.1泻白散的别名4.2处方4.3功效与主治4.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4.5方解4.6临床运用 4.6.1加减法4.6.2使用禁忌 4.7现代适应证 4.7.1麻疹初起4.7.2肺炎4.7.3支气管炎 4.8泻白散的药理作用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8.2解热、镇静、止咳作用4.8.3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9歌诀4.10出处 5《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5.6出处 6《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6.5出处 7《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 7.1方名7.2泻白散的别名7.3组成7.4主治7.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7.6附注7.7出处 8《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 8.1方名8.2泻白散的别名8.3组成8.4功效主治8.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8.6附注8.7出处 9《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9.5出处 10《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泻白散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0.5附注10.6出处 11《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1.5出处 12《丹台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 12.1方名12.2组成12.3主治12.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2.5出处 13《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3.5出处 14《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出处 15《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出处 16《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 16.1方名16.2组成16.3主治16.4出处 17《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 17.1方名17.2组成17.3主治17.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7.5加减17.6制备方法17.7用药禁忌17.8出处 18《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 18.1方名18.2组成18.3主治18.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18.5制备方法18.6出处 19《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加减19.5出处 20《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 20.1方名20.2组成20.3主治20.4出处 21《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 21.1方名21.2组成21.3主治21.4出处 22《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出处 23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泻白散*泻白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xiè bái sǎn

2英文参考 xiebai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泻白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九首,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3g、粳米6g,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本方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属肺热咳喘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支气管炎等属肺有伏火郁热者。

4《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止咳平喘、降血压、扩张周围血管作用,但该方剂主治麻疹初期,肺炎及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其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数细”。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该方剂有下列不足:一是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初起出现“气喘咳嗽”,常见致病微生物有麻疹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等,另外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多见,该方剂抗菌谱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性较强外,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针对性较差。二是该方剂只有桑皮、甘草有解痉、止咳等作用,且甘草用量又小,作用力度不大。三是该方剂利尿、降压作用较强,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而且君药和臣药均可抑制心脏,有减慢心率的作用,这对麻疹合并肺炎及肺炎一旦并发心衰不利。因此应配合西药大量使用有效抗生素,并予解痉止喘治疗为宜。[1]

4.1泻白散的别名

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4.2处方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2]。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

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3g、粳米6g[3]

地骨皮15g、桑白皮(炒)15g、甘草(炙)3g[4]

4.3功效与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肺热壅盛,气喘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3]

4.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散[2]。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2]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

4.5方解

泻白散方中桑白皮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作用,气薄质液,不燥不刚,虽泻肺气而无伤于娇脏,为君药。地骨皮甘淡而寒,助君药以泻肺中伏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有养阴之功而为臣药。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药。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3]

4.6临床运用

[3]

泻白散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属肺热咳喘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一般体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午后到傍晚发热较重),舌红苔黄,脉细数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4.6.1加减法 若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增强清泻肺热之效;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者,加瓜蒌皮、川贝母润肺止咳;大便干燥难解者,加瓜蒌仁、决明子以润燥通便。

4.6.2使用禁忌 外感风寒咳嗽、寒性咳嗽或肺虚咳喘者均不宜使用泻白散。

4.7现代适应证

[4]

泻白散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

4.7.1麻疹初起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及个别密切接触者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在此处繁殖,同时少量病毒入血形成全身性病毒血症。之后病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跃复制后,大量病毒在此人血引起全身广泛损害,麻疹病毒直接侵入T淋巴细胞并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在麻疹病程中及以后一过性的免疫抑制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细胞免疫损伤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又可继发细菌感染,全身淋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而形成麻疹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肺间质发炎形成巨细胞性肺炎,脑脊髓初期可有充血、水肿,少数后期形成脱髓鞘改变,形成亚急性硬化全脑炎。免疫反应可造成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皮肤黏膜出疹性损伤,也可造成肺间质损伤及脑的损伤而致麻疹性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Koplik斑。

4.7.2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大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致,也可由理化因素、过敏及免疫损伤以及药物等引发。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当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时病原体可经呼吸道侵入,也可经血流播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等,也可使病原体在下呼吸道滋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病理上分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严重者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4.7.3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啰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2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周常常见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人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均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原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4.8泻白散的药理作用

[5]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桑白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须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药地骨皮煎剂对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作用。佐药甘草所含甘草酸钠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疗效确切。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能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4.8.2解热、镇静、止咳作用 君药桑白皮有降温及镇静作用;桑白皮及氯仿提取物均有镇咳作用,堿提取物有祛痰作用;乙醇提取物有乙酰胆堿样作用,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平喘作用。臣药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相当于氨基比林、奎宁以外的其他合成的解热镇痛药。甘草有抗惊厥和镇痛作用,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甘草合剂及甘草浸膏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 *** ,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咽喉、支气管黏膜分泌,使痰容易咳出而呈祛痰镇咳作用;甘草还有解痉、平喘作用。

4.8.3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桑白皮有降血压作用,对心脏有轻度的抑制而使心动过缓,同时还有利尿作用,并伴Na+、K+、Cl排出量增加,这可有利地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臣药地骨皮除通过作用于中枢外还可阻断交感神经末梢,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地骨皮氯仿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有抑制作用,枸杞环八肽A、B对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也有抑制作用,其所含枸杞素A、B有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素的作用;地骨皮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减慢心率,心电图可见PR间期延长,T波降低。佐药甘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还有血管紧张素ⅡA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能缩小心机梗死的体积。

4.9歌诀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3]

4.10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5《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

5.1方名

泻白散

5.2组成

桑白皮2两,地骨皮2两,生甘草1两。

5.3主治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

5.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以麦门冬汤调下。

5.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6出处

《杏苑》卷三

6《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

6.1方名

泻白散

6.2组成

甘草、桔梗、陈皮、桑皮、地骨皮。

6.3主治

《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小儿久嗽,两眼黑肿,白珠如血。

6.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6.5出处

《幼科发挥》卷四

7《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

7.1方名

泻白散

7.2泻白散的别名

五味泻白散

7.3组成

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各等分。

7.4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主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

7.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为散、为汤任服。

7.6附注

五味泻白散(《景岳全书》卷六十)。

7.7出处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一

8《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

8.1方名

泻白散

8.2泻白散的别名

泻甘汤

8.3组成

桑白皮(炒)2钱,地骨皮1钱,甘草(炙)1钱,贝母(去心)1钱,紫菀1钱,桔梗(炒)1钱,当归(酒拌)1钱,瓜蒌仁1钱半。

8.4功效主治

《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功在泻肺定喘。主治肺痈,咳嗽喘急,胁肋疼痛,胸满气促;肺经蕴热,肺火咳嗽,久嗽喘息。

8.5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作1剂。水1钟,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8.6附注

泻甘汤(《医钞类编》卷六)。《医钞类编》有粳米。

8.7出处

《痈疽验方》

9《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

9.1方名

泻白散

9.2组成

桑白皮1两,青皮、五味、甘草、茯苓、参、杏仁、半夏、桔梗(上2味,痰涎呕逆加之),地骨皮7钱。

9.3主治

《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喘呕逆。

9.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9.5出处

《脉因证治》卷中

10《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泻白散

10.1方名

泻白散

10.2组成

桑白皮(炙)、桔梗(去芦,锉,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汤洗7次)、瓜蒌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

10.3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肺脏实热,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10.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10.5附注

方中升麻,《古今医统大全》作“陈皮”。

10.6出处

《严氏济生方》卷二

11《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

11.1方名

泻白散

11.2组成

桑白皮(炙)1两,紫苏叶1两,人参(去芦头)1两,汉防己1两,甜葶苈(微炒)1两,半夏(汤洗7次)1两,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半两(炙),陈橘皮(去白)3分,吴茱萸(汤洗7次,焙干)3分。

11.3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主治肺气上奔咽膈,胸胁隘满,喘急不止。甚者头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

11.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11.5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八

12《丹台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

12.1方名

泻白散

12.2组成

桑白皮(炒黄)2钱,地骨皮2钱,五味子21个,甘草1钱,贝母(去心)1钱,天门冬(去心)1钱,麦门冬(去心)1钱。

12.3主治

《丹台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经发热。

12.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5出处

《丹台玉案》卷三

13《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

13.1方名

泻白散

13.2组成

桑白皮2钱,地骨皮3钱,知母2钱(炒),甘草1钱。

13.3主治

《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火喘咳者。

13.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加粳米1撮,水煎服。

13.5出处

《医方简义》卷二

14《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

14.1方名

泻白散

14.2组成

黄芩、骨皮、黑栀、竹叶、连翘、蒌仁、玄参、川连、兜铃、炙桑皮。

14.3主治

《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心肺实火,咳嗽喘促。

14.4出处

《麻症集成》卷三

15《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

15.1方名

泻白散

15.2组成

桑皮、骨皮、花粉、连翘、元参、川连、灯草。

15.3主治

《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主治麻疹喘嗽烦渴,毒在心肺,发未尽者。

15.4出处

《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

16《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

16.1方名

泻白散

16.2组成

桑皮、地骨皮、甘草、荆芥穗、防风、柴胡、葛根。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6.3主治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外感嗽血,表邪外束,身发寒热,咳嗽带血者。

16.4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

17《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

17.1方名

泻白散

17.2组成

桑白皮(姜汁和蜜炙)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5钱。

17.3主治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咳,手足心热。

17.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5钱,入粳米100粒,竹叶1把,水煎服。

17.5加减

有热,更加知母、黄芩。

17.6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7用药禁忌

如有客邪禁用。

17.8出处

《张氏医通》卷十三

18《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

18.1方名

泻白散

18.2组成

桑白皮(蜜炙)、地骨皮(去梗)、甘草,淡竹叶20片,灯心30根,马兜铃。

18.3主治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主治麻疹咳嗽。

18.4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口服。

18.5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6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二

19《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

19.1方名

泻白散

19.2组成

桑皮、杏仁(去油)、川贝母、黄芩、甘草、胆星各等分。

19.3主治

《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主治小儿咳嗽,火郁肺金,声不转。

19.4加减

体实塞鼻,气粗,加麻黄2分。

19.5出处

《一盘珠》卷八

20《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

20.1方名

泻白散

20.2组成

地骨皮、杏仁(去皮)、桑白皮(炙)。

20.3主治

《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主治肺金盛,克肝木,致患胁痛。

20.4出处

《盘珠集》卷下

21《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

21.1方名

泻白散

21.2组成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人参、茯苓、知母、黄芩。

21.3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主治晨嗽。

21.4出处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22《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

22.1方名

泻白散

22.2组成

桑皮、地骨皮、黄芩、灯心、马兜铃、山栀、黄连、桔梗、竹叶、大青、玄参、连翘。

22.3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盛不寐。

22.4出处

牡蛎可清热解痉、化坚消肿,还可以治疗女子带下赤白,你知道吗?

1、本经: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痿(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2、邪犯少阳,肝胆经气受损出现伤寒寒热,温疟洒洒,取牡蛎滋阴清热之用。牡蛎质重,入肝胆经,可以降逆胆气,治疗胆气上逆导致的惊恚怒气,阴虚导致的筋脉拘挛可以用牡蛎,因为牡蛎有滋阴的作用。从现代功效来看,牡蛎的主要成分是钙质,有补钙的作用,所以牡蛎对于低钙引起的抽搐会有疗效。鼠瘘指的就是颈部淋巴结结核,颈部的瘰疬,也是邪犯少阳经引起少阳经气不利导致的,牡蛎可以滋阴清热,疏通三焦气机,故可以治疗鼠瘘,并且牡蛎咸味,咸能软坚,也有消除颈部肿块的作用。治疗女子带下赤白,一方面取得是牡蛎收涩之用,另一方面则是取牡蛎清少阴热的作用。

3、临床上,鳖甲主要治疗阴蚀、痔核、骨蒸。牡蛎主要治疗盗汗、消渴、瘰疬颈核。鳖甲既可以去恶肉,又可以敛溃痈。牡蛎既治惊恚又止遗泄者,这是牡蛎与鳖甲在应用时的不同之处。龙骨与牡蛎,龙骨擅长入心镇心安神,但是不能软坚散结,其补阴作用也不及牡蛎,针对阴虚发热者少用;牡蛎咸以软坚散结,治瘰疬痰核、胁下痞硬所常用。牡蛎与石决明,都有平肝潜阳的功能,牡蛎补阴制阳之功效较石决明强,并且有良好的软坚散结和收敛固涩作用;石决明擅长益阴明目。

4、现代功效:养阴平肝息风药。煅牡蛎主要收敛固涩抑酸。生牡蛎主要上收下敛,主要治疗头晕、便稀。内服:打碎先煎,煎汤,10 30g。或者研末外敷。

鸿玉汉唐中医

2021.06.11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6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