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鼠瘘及出脓水,项强头疼,四肢寒热;蚍蜉瘘;小儿一切瘘。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六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阴黄。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日4-5次。若取少许吹鼻中0,即出黄水,为效。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 : 赤小豆1分,黄药1分,消石1分(细研),川大黄1分,木鳖子3枚(去头),猪牙皂荚5挺(涂酥炙黄)。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风瘘结肿,常出恶脓水。热毒、风毒、气毒瘰疬。
用法用量 : 内消赤豆散(《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六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毒,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食前以槐子仁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六十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热毒疮肿痛。
用法用量 : 用生油调涂,日2-3次。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四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恶疮人不识,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 : 以生油和如面脂,每用时,先煎槐枝汤洗疮令净,然后涂药,日2次。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干湿疥。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空心以粥饮下,日2次,夜1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制法 :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 : 急黄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蜂瘘。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索豆散”。
摘录 : 《圣惠》卷六十六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初起即消,已成立溃。主一切无名大毒。
用法用量 : 用黄蜜调敷,或葱汁、好醋、酒、菊花根叶捣汁、靛汁俱可调敷,中留一孔透气。
摘录 : 《疡医大全》卷八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小儿热毒风毒,生恶核。
用法用量 : 用鸡子清调涂,日3-4次。
摘录 : 《圣惠》卷九十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
用法用量 : 以冷水和,顿服之。
摘录 : 《千金》卷二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黄疸,面目黄。
用法用量 : 分3服,黄汗当出。
摘录 :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功能主治 : 诸恶疮。
用法用量 : 方中赤小豆用量原缺。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
制法 : 上锉细。
功能主治 : 风水,腹脐俱肿,腰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 : 水1斗,都煮令熟,出鱼,量力食之,兼食小豆,勿着盐,便以任性食之。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九二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痈疽初起。
用法用量 : 每药末1两,加真麝香4分,葱酒汁调敷。
摘录 : 《古方汇精》卷二
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1)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2)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3)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4)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5)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6)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7)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8)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9)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10)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是的。
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收集种子备用。
我国是世界上赤小豆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主要出口国。其利尿通淋、除湿退黄之功应用历史悠久,成方较多,如《圣济总录》中赤小豆汤、《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圣惠方》中赤小豆散等。
扩展资料:
果实特征
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气微,味微甘。
赤小豆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细胞内含淡红棕色物,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
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并含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型细胞间隙。
-赤小豆
钟某,女,24岁,2014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为冯世纶老师跟诊团成员,近日用电脑较多,加之北京连日雾霾,于10余天前出现眼睛红肿、干涩、异物感,结膜可见一结节状隆起脓疱,周围结膜局限性充血,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泡性结膜炎」,欲予激素治疗,并言至少10天才可能恢复。因患者畏惧激素,遂自行服用小柴胡汤,但未见缓解,今日跟诊结束后,请老师冯世纶处方。刻诊:眼睛红肿、胀痛、干涩、有异物感,畏光,纳差,无腹胀,口干轻,无口苦,口黏,大便黏,舌暗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辨六经:眼干、红肿、胀痛,为上热之象,胡希恕先生虽有言,「孔窍病变多属半表半里」,但患者无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虽有纳差,但结合患者体质及舌脉,考虑为太阴之纳差,故不辨为少阳或厥阴;加之患者曾自行服用小柴胡汤不效,更为明证。故本案眼睛红肿、干涩、疼痛辨为阳明热象;口黏、便黏、舌暗淡齿痕苔白脉细,为太阴饮象。故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眼睛红肿,不难想到仲景原文中描述「目赤如鸠眼」之赤小豆当归散证,但不能照套原文,必当六经一致,方证相应方可选用。赤小豆当归散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3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炎热初起,故目赤如鸠眼,七八日则已化脓,故目四眦黑;本案患者眼睛红肿,有小泡,为炎热欲脓初期,故以本方养血排脓。方用赤小豆,《本经》谓:「甘酸,平」,《养生要集》谓:「味苦,温,主为排痈肿脓血。」当归,《本经》谓:「味甘,温」,主以养血祛瘀,此治诸疮有痈脓恶血者。因赤小豆当归散更偏于温,治在太阴,本案阳明热象较重,故加菊花清利头目,以清解阳明之热。
处方: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菊花10克。自行抓药5服,3天内服完,愈。
按:本案病变在眼睛,孔窍之病,极易辨为半表半里之少阳或厥阴病,但患者无其他支持之症,故不辨为半表半里。「孤证不立」,临证中不能仅因某一症状而先入为主、急辨六经。六经之辨须总体分析全身症状,还须结合患者精神面貌、体质形态的虚实等等,方可明辨。
另,该病西医云需用10日激素,且只「可能恢复」,而经方仅三味药,三日即愈,其妙何在?冯世纶老师言:「用药不在多,而在方证对应,药越多越是不好把握。」
赤小豆会上火,红豆属性偏温,但大量食用会对,胃热体热的人加重这样的症状。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豆,为豆科一年生半缠绕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收集种子备用。种子供食用;入药,有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我国是世界上赤小豆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主要出口国。其利尿通淋、除湿退黄之功应用历史悠久,成方较多,如《圣济总录》中赤小豆汤、《伤寒论》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圣惠方》中赤小豆散等。现代研究发现,其治疗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水痘、腮腺炎、炎性外痔、皮肤病等疾病效果良好,同时还有抗氧化和雌激素样等多种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68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赤小豆当归散
下一篇: 赤小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