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 祛风活血,行气消肿。主妇人风湿下浸,阴户肿痛。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以水200毫升,入葱白16厘米,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主外感风寒,客于哑门,卒不能语。
用法用量 : 每用3克,以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五
制法 : 上药先将五倍子、乌头、苦参捣为粗末,续入生姜再捣成膏,团作五块子,盛在瓦盒或小沙罐子内,以圆瓦子盖合口,微留一小眼子出黑烟,盐泥固济一指厚,以火煅之,见黑烟将尽去火,以生土盖之,来日出,与前药同研令细。
功能主治 : 齿疾。
用法用量 : 揩牙下。
摘录 : 《鸡峰》卷二十一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感风寒客于哑门,卒不能语。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水1钟,煮至5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卫生总微》卷十五
处方 : 菖蒲2两,附子2两(炮)。
制法 : 上为末。以苦酒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 耳聋、卒痛不闻。
用法用量 :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一四)、菖蒲丸(《三因》卷十六)。
摘录 : 《外台》卷二十二引《备急方》
制法 :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 耳中痛,脓血出。
用法用量 : 绵裹,塞耳孔,时时易之。
摘录 : 《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瘴气久治不愈者。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薄荷汤调下。患热疾,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温服。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小儿霍乱吐泻不止,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温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八十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妇人月水滞涩,阴中肿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三
制法 : 上为丸。
功能主治 : 小儿卒然音哑,噤口,心热不语。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菖蒲丸”。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六六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劳聋,肾气虚损,耳无所闻。
用法用量 : 《普济方》有山茱萸一两。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六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肾脏风虚,耳中常鸣,或如风雨声。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磁石包子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 《圣惠》卷七
制法 : 上药锉成块子,置于瓶内。用米泔浸七日取出,去苍术不用,只将菖蒲于甑上蒸3两时,取出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耳聋。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粳米饮调下。1日3服,或将蒸熟者,作指面大块子,食后置口中,时时嚼动,咽津亦可。
摘录 : 《普济方》卷五十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 : 菖蒲4分,乌头(炮)4分。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小儿耳自鸣,日夜不止。风聋积久。
用法用量 : 菖乌散(《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摘录 :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产经》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开心益智。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匕,平旦以新水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制法 : 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 : 劳聋积久。
用法用量 : 绵裹,塞耳中,1日1易。服大三五七散佳。
摘录 :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和心胃。主呕吐。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至1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同白汤调,放温冷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四
制法 :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 风邪所伤,恍惚悲泣,或狂走不定,如有鬼神所着,或身体强直,或日夜疼痛,水浆不下,面目变色,甚者不识人。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以东流水1中盏,加黍米1茶盅,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二十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补心益志。主精神恍惚,或爽或昏,意思不佳,日多伸欠,眠食不时。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粥饮调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妇人血气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热汤调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三五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产后津液减耗,虚渴引饮。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以新汲水调下,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阴阳相并,或阴气并阳,阳气并阴,令人九窍闭塞,状类尸厥。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酒调下,或饮调下亦得。
摘录 : 《全生指迷方》卷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心脏风虚邪气,恍惚悲泣狂走,如有神鬼之状,身体强直,或疼痛,口噤喉痹,水浆不通,面目变色,不识人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四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劳聋。
用法用量 : 每用半钱,用绵裹塞耳中。1日1易。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六
制法 : 上为散,以雀脑髓和,绵裹,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 聤耳。
用法用量 : 先灸耳中宛宛者7壮,后用药塞耳中;1日1易。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菖蒲酒的饮用一般是节气性的,菖蒲酒在端午节被大家广泛饮用,日常少有饮酒的女性也会浅尝几口,那么女性喝菖蒲酒有什么好处?据说菖蒲酒有调经的作用不知是真是假,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下女性喝菖蒲酒有什么好处?女性喝菖蒲酒可以调经吗?
女性喝菖蒲酒有什么好处除痰开窍
菖蒲酒味辛性温,芳香清爽。辛能开泄,温胜寒湿,芳香开窍。且入心经,则能除痰浊、开心窍、宁神志,故凡痰湿蒙蔽清窍致致的神志昏乱,癫痫呆痴等症,每多常用,乃豁痰开窍、宁心安神佳品。《本草从新》谓其“辛苦丽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故《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本品配生姜,共捣法灌服,专治痰迷心窍。
聪耳治健忘
菖蒲酒芳香利窍、疏散开达,《名医别录》谓其有“聪耳明目、益心智”之功,故善治迷惑健忘、耳鸣失聪等症。如(《证治准绳》不忘散),即以菖蒲配远志等、专治迷惑善忘;《千金方》开心散,亦以本品配他药,主治健忘。
化湿和胃
菖蒲酒辛苦气香,入胃经则能宣化湿浊、开胃消食,乃化湿和胃良药。《本草备要》谓其“去湿逐风,脘痞不饥者,症见:胃脘胀满闷痛、饮食无味、食欲不振、形瘦体倦、苔腻脉细等,用之多效。皆取其苦燥除湿、辛香宣散、利窍开胃、消积宽中之功也。
散寒除痹
菖蒲酒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去湿止痒
菖蒲酒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女性喝菖蒲酒可以调经吗
女性喝菖蒲酒是可以调经的,女性例假不正常,一个疗程4—5个月,日饮200毫升,分两次饮用即可见效。
“一盏芳醪天下春”菖蒲酒可以调节人体机能平衡,促进人体新陈代替,大幅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还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进患者痊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效果。菖蒲酒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药香谐调;入口甜而不腻,略带药味,醇和爽口,辣不呛喉,令人神气清爽。酒度为四十五度,糖度为十二度。菖蒲酒不仅是醇和可口的饮用酒,而且是一种高级滋补药酒,适当饮用对女性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
菖蒲,本经正品,石菖蒲。其它国家与地区也有使用此药。但他们多用的香蒲或水菖蒲。在毒性与药效上有区别。
关于毒性,天底下单味重剂无毒的药物并不多。因为中药治病靠的就是以偏调偏。这几年禁木通,认为木通有肾毒性,真是可笑致极,有副作用的西药基本上占了西药的百分之百,为什么不禁?石菖蒲,本经记载无毒。实际上,这个药物有毒。水菖蒲也有毒。石菖蒲中毒表现为出汗,呕恶,心慌,头晕,严重出现美妙幻觉及濒死感两极端。
之所以出现中毒,以药物本身的治疗效果息息相关。主要是元真不足以供药力激发。所以唐以后,人体渐弱,甚少有菖蒲独一味之方。一般干品菖蒲单味中毒量在15到30克之间。如果配方使用,不一定受此限制。
与毒性反应相反的是,比北细辛安全多了。菖蒲是一味净化药物,可以净化其他精神类药物(包括西药类)引起的头晕,呕恶等不良反应。所以天下无不是有毒性有偏性之物,在于善用。
对于善用者来讲,菖蒲是味圣药。菖蒲是丹家之圣药。可以出现在多种需要通神明,调气化,开心孔,去痰浊,温胃本,畅三焦,明耳目的活动中。 甚则祛邪辟秽。唐及唐以前,有三个重要的菖蒲方剂,菖蒲丸,菖蒲生姜丸,菖蒲散。前两者都和丹家有关。菖蒲丸,此丸只一味菖蒲,然而是九制菖蒲,最后以石蜜合之,云服之强身健体,轻身不老延年,十年服之神仙。菖蒲生姜丸,石菖蒲加生姜为丸,云入山,住山,含或服,辟一切邪。古代的菖蒲散,独一味菖蒲,治胎动不安,半产漏下,或抢心下血,及产后崩中不止,以菖蒲一味煎服。
唐及唐以前还有一些重要的方子都在炼丹上,在此就不多展开。另有,与中医相关,比较值得一提的叫做菖蒲酒。疗风湿,满闷,郁不乐。组方:石菖蒲,合欢花,茯神。酒浸六月,饮之。不怎么好喝,疗风湿一般,然而确实爽神,令人飘然洒脱而乐。菖蒲酒饮之微微汗出,自觉湿邪自毛孔而出,飘飘然神仙乎。菖蒲生姜丸,曾制作送予山中朋友十数人,均云辟秽祛浊,解山中寒湿佳。此后二方,皆提示,菖蒲有内外透达的解表去湿作用,即本经言的第一个作用。
我尝一次煎服45克菖蒲,遍身汗出,欲呕不得出,晕,服参助元气,眠,第二天,精神畅然,头目清利,身体轻健倍常。修仙第一妙品,可谓“上池之药”,实在是开悟透达之灵药。微毒品的妙用说不尽,实在居家旅行必备之物。
我有几师善用石菖蒲。其中一人所言甚妙。其言,人以幻心幻形活于幻世,医者治其幻,令其幻觉增上,则美满人生矣。
阅素灵中医读书会讲记
《备急千金要方》定志小丸治疗心气不定, 五脏不足, 甚者忧愁悲伤不乐, 忽忽喜忘, 朝差暮剧, 暮差朝发, 狂眩: 菖蒲、远志各二两, 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 蜜丸, 饮服如梧子大七丸, 日三.
治疗好忘: 远志、人参各四分, 茯苓二两, 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 饮服方寸匕, 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
对比前三方,可以鲜明的看到,在唐代的时候用石菖蒲方,已然加入了各种补心气之药。
而另一头,做为祛浊作用的石菖蒲,仍与各种风药血药合。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古代剂量
【处方】菖蒲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秦艽15~22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处方】菖蒲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秦艽15~22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煎服法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00毫升,入葱白16厘米,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治疗风冷痹, 身体俱痛: 菖蒲(锉)、生地黄(去土, 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 乌头(炮裂, 去皮脐, 锉)二两, 生商陆根(去土, 切)四两, 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 以清酒三升渍一宿, 暴干, 复纳酒中, 以酒尽为度, 暴干, 捣筛为细散.每服, 空心温酒服一钱匕, 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治疗霍乱吐泻不止: 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 焙)各一两, 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 每服三钱匕, 以水一盏, 煎十数沸, 倾出, 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与各种健脾行气药。中间还混杂着妇科运用,治疗赤白带下: 石菖蒲、破故纸, 等分.炒为末, 每服二钱, 更以菖蒲浸酒调服, 日一服.(《妇人良方》)。
可以说,这些方中,菖蒲中规中矩的执行着二级功效。除了定志丸之外,很多方已经为世人所遗忘。与定志丸(散)差不多,可圈点的另一个备急千金名方,孔圣枕中丹。孔圣枕中丹(补养之剂)《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总结:补心肾。编号:013,组成: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主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
此方有丹家之风,现临床有人使用,方注: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之灵气者。又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又龟能补肾,龙能镇肝,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明开而记忆强矣。
后世补药盛行,呆补,务求名贵虚荣如血气偏燥之品,脱离道家本旨。 一点草本石菖蒲,估计不入法眼了。再往后,石菖蒲内服除风湿痹祛浊之功临床少用。习用菖蒲于增志强记,耳聪目明之功。多配伍补益药使用。
定志汤
出处
《杏苑生春》卷七
组成
菖蒲、茯神、当归、橘皮、远志、人参、甘草
功用:
开窍宁神,宁心安神,益气补血,行气降逆
主治:
言语失伦,常常戏笑而不发狂,属心虚者。
耳聋左慈丸,这个有一个版本,有菖蒲,有一个版本没有。
人参、远志、石菖蒲、菟丝子、生地黄、地骨皮、五味子、酸枣仁、当归、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百病,日记万言。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
长春广嗣丹
【药物组成】人参(去芦)1两,天门冬(去心)1两,当归(酒洗)1两,泽泻(去毛)1两,山茱萸(去核)1两,石菖蒲(炒)1两,赤石脂1两,五味子(去梗)1两,复盆子(去萼)1两,白茯苓1两,车前子1两,广木香1两,柏子仁1两,山药(姜汁炒)2两,川巴戟(去心)2两,川椒(去目与梗,及闭口者,炒出汗)2两,川牛膝(去芦,酒洗)2两,生地黄2两,熟地黄2两,地骨皮(去木与土)2两,杜仲2两,远志(去芦,甘草汤泡,去心)3两,肉苁蓉(酒洗,去心膜,晒干)3两,枸杞子3两,菟丝子(酒洗,去土,及用酒蒸,捣饼晒干)4两。
【处方来源】《医方考》卷六。
【方剂主治】男妇艰嗣,男子劳损羸瘦,中年阳事不举,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须发早白,步履艰难。妇人下元虚冷,久不孕育者。
这里面有一个安神定志丸,以安神定志丸比之孔圣枕中丹,我们能看出一些问题。远志6克,石菖蒲5克,茯神15,茯苓15克,朱砂2克(冲服),龙齿25克(先煎),党参9克。主治心胆虚有痰。而后有一些稍微比这个有意思一点的方剂。
涤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二钱半) 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 枳实(麸炒.二钱) 茯苓(去皮.二钱) 橘红(一钱半) 石菖蒲(一钱) 人参(一钱) 竹茹(七分) 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
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各30g) 。麦门冬去心、焙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反正无非如此而已。补中开浊,益元畅心。《道藏》有《菖蒲传》一卷,开头即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这些方子其用只能体现十分之六七。同时,断断续续有不少本草作者不断提出,菖蒲单用耗气血,不宜独行,配参芪方有功。并有不少作者,把本经之补五脏,改为通五脏,并云菖蒲之功全在通气。对其祛浊通神明辟外风所言少。菖蒲之用古风十存六。
甘露消毒丹,飞滑石十五两,淡黄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仁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面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连朴饮,《霍乱论》治湿热蕴服而成霍乱,兼能行气涤痰。
〖释名〗因霍乱一病多发于春秋之间,发病急骤,有挥霍撩乱之势,故命名为霍乱。
〖组成〗制厚朴二钱[6g] 、川连姜汁炒 、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各3g]、香豉、 焦栀各三钱[各9g] ,芦根二两[60g]。
菖蒲郁金汤,石菖蒲3钱,炒栀子3钱,鲜竹叶3钱,牡丹皮3钱,郁金2钱,连翘2钱,灯心2钱,木通1钱半,淡竹沥(冲)5钱,紫金片(冲)5分。功能主治清营透热。主伏邪风温,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暂时热退身凉,而胸腹之热不除,继则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识时昏时清,夜多谵语,脉数舌绛,四肢厥而脉陷,症情较轻者。
此三方之石菖蒲盖畅元祛湿,开心通神明,转气机之用。无此气机之用,石菖蒲何以排行第一。
还有一个好方,所知人略少,昌阳泻心汤。清·王孟英《重订霍乱论》石菖蒲 黄芩酒炒 制半夏各一钱 小川连五六分,姜汁炒 苏叶三四分 制厚朴八分 鲜竹茹 枇杷叶各二钱 芦根一两。天雨水急火煎,徐徐温服。小便涩者,加紫苑。【主治】治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渴或呃。【方乱选萃】清·王孟英:此泻心汤证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热秽浊之邪,与伤寒不同,故五泻心皆有园柄方凿之格,漫为引用,岂徒无益已哉。兹以菖蒲为君,辛香不燥,一名昌阳者,谓能扫除浊邪,而昌发清阳之气也。合诸药以为剂,共奏蠲痰泄热,展气通津之绩,已历验不爽矣(《温热经纬》)。近代·何廉臣:此方除痰泄热,宣气通津。专治暑秽夹痰,酿成霍乱,胸痞心烦,身患谵语,或渴或呃,或吐酸吐苦,汤下碍下,小便涩秘等症。
我甚是喜欢连朴饮,菖蒲郁金汤,上中宣等真正读懂了伤寒的是温病学家[呲牙][呲牙][呲牙]。读懂了内经的是李东垣。
石菖蒲3钱,炒栀子3钱,鲜竹叶3钱,牡丹皮3钱,郁金2钱,连翘2钱,灯心2钱,木通1钱半,淡竹沥(冲)5钱,紫金片(冲)5分。如是之方,可以仲景比肩,并无逊色。所贵者,调气机之模版,纵横得宜。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懂得了上面这段话,算是懂得了本经石菖蒲重要之真意。关于石菖蒲,还有外治疮疡之功。外浴,外塞之用。无不出于此物性。
石菖蒲入心肝二经,有开气郁、畅心神、苏昏厥的作用。《重庆堂随笔》载:“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余在临床上凡遇情志内伤,气怒成厥之证,常用五磨饮子加石菖蒲,服后可收桴鼓之效。如治张某,女,44岁,因和邻居吵架,突发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僵冷,口噤不吐沫,血压100/60mmHg,脉细弦。此乃忿怒伤肝,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神明。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宣窍。药用石菖蒲15g,木香、檀香、槟榔、乌药、制香附、青皮各10g,沉香3g,服药5剂病愈,后以逍遥丸调理。
石菖蒲临床配伍妙用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其叶辛性温,入心、肝、脾三经,功能芳香化湿,开窍宁神,豁痰解毒。此药功效奇异,临床运用广泛,不仅用于定志宁神之疾,且有通关复苏的特效。在临床上凡痰浊蒙蔽心包、风动抽掣、癫痫惊风,诸药无效者,增用本品,多奏殊功。现将石菖蒲临床配伍应用,简介如下。
开气厥
石菖蒲入心肝二经,有开气郁、畅心神、苏昏厥的作用。《重庆堂随笔》载:“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余在临床上凡遇情志内伤,气怒成厥之证,常用五磨饮子加石菖蒲,服后可收桴鼓之效。如治张某,女,44岁,因和邻居吵架,突发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僵冷,口噤不吐沫,血压100/60mmHg,脉细弦。此乃忿怒伤肝,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神明。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宣窍。药用石菖蒲15g,木香、檀香、槟榔、乌药、制香附、青皮各10g,沉香3g,服药5剂病愈,后以逍遥丸调理。
平癫痫
石菖蒲芳香化湿,有宣窍豁痰定痫之效。《本草纲目》谓:“石菖蒲治惊痫。”凡对痰热郁结的神志痴呆、抽搐吐涎、癫痫惊狂者,用之清心解郁,化痰止搐。余常用石菖蒲配郁金、生明矾、钩藤等,治疗痫病抽搐,确有著效。如治一孔某,女,27岁,半年前因突受意外惊吓而致昏厥,手足抽掣,历时10余分钟始苏,嗣后每隔数日即发作一次,发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甚则小便失禁,醒后如常人,脉弦滑。病由惊恐伤及肝肾,脏气不平,而致风动火升,痰目上扰神明,痫疾以作。治以化痰、熄风、定痫。药用石菖蒲、胆南星、竹沥、半夏、郁金、朱茯神各10g,生明矾1g,全蝎10g,服药18剂,痫病未发。
治乙脑
石菖蒲入心经,功能醒神志,开心窍,为治疗热病神昏的要药。凡热郁心包所致的神识昏糊等证候,皆可配伍用之。如《温病全书》中的菖蒲郁金汤、《温热经纬》中的神犀丹等方剂,均配伍石菖蒲宁心通窍。余在临床亦常以石菖蒲配胆星、郁金、竹沥、连翘、贝母、天竺黄等,用治乙脑邪热不退,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症,随症加减,多能得心应手。如治一邹某男患儿,7岁,因发热抽搐,急诊入院,经脑脊液等检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邀中医会诊,症见高热抽搐,神识昏迷,面赤气粗,头项强直,舌红苔黄,脉数。此乃暑邪内闭,热阻心包,肝风内动,急予清热熄风,醒神开窍。药用石菖蒲、大青叶、银花、连翘、钩藤、菊花、郁金各10g,全蝎3g,水煎鼻饲,另加安宫牛黄丸,服药4剂,热退神清,抽搐已平。
疗中风
石菖蒲有涤痰、开窍、醒神之功效。《本经》载:“石菖蒲开心孔,通九窍,出声音。”凡肝阳化风、痰浊壅阻清窍而引起的中风昏迷、舌强不语者,余每用导痰汤加入石菖蒲,其开窍之力尤著。在古今文献医案中,治疗中风语言不利,均以石菖蒲配伍。临床酌加远志、郁金、天竺黄,有相得益彰之效。曾治一董某,女,53岁,因高血压中风昏迷不语,急诊入院,西医给予降压、输液等,邀中医会诊,患者口噤牙闭,喉中痰鸣,呼吸气粗,大便数日未解,苔厚腻黄,脉滑数。血压170/100mmHg,此乃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急予涤痰开窍,用石菖蒲15g,郁金、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芩、贝母、橘红、生火黄(后下)、远志各10g,水煎鼻饲,每次约200ml,日服4次,共服药2剂,热退腑通,神志清醒,血压降至150/90mmHg。
除痹痛
石菖蒲辛温升散,有祛风除痹、通利关节、缓和拘挛之效,凡对风寒湿邪留滞皮肉筋脉痹痛,临床用之,殊有佳效。《本草从新》载:“石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散,祛湿除风,逐痰涓积。”笔者对久病痼疾的患者,常用石菖蒲配伍川芎、桂枝、蚕砂、羌活、秦艽等药,屡治屡效。曾治一陈某,女,40岁,因劳动汗出当风,致风寒湿邪袭踞,经络痹阻,周身酸痛,尤以肩、膝关节痛重,昼轻夜重,舌白腻,脉弦缓。治以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止痛。用石菖蒲12g,桂枝、防风、羌活、独活、川牛膝、川芎、蚕砂各10g,服药5剂,痹痛已除。
需要指出的是,本品由于辛温,故对阴虚血热者,不宜服用,用量为干品3~10g,鲜品10~15g。石菖蒲属芳香药,挥发油系其有效成分,故入煎剂宜后下,注意不宜入煎,以免降低疗效。
开窍
通心窍
石菖蒲10g,配伍郁金10g、葛根20g。
石菖蒲辛温芳香,善开窍祛痰;郁金辛苦寒、气味芳香,善行气解郁、祛痰止痛、清心;葛根味辛而甘,升发脾胃清气,扩张血管。三药共用能宣通心窍,扩张冠脉血管,可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及项强、肢体麻木等病症。
例:患者,女,50岁,体胖,患心绞痛多年,此次发病心前区疼痛,伴气短、痰多,舌红苔浊腻、脉滑。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65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菖蒲导赤散
下一篇: 菖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