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苍术防风汤

中医世家 2023-05-04 09:34:04

苍术防风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苍术防风汤

处方 : 苍术(去皮)120克 麻黄(去根、节)120克 防风(去芦头)15克

制法 : 上药研粗末。

功能主治 : 驱散风寒,化温和中。主风寒湿邪侵入肠胃,脾失健运,致成飧泄,完谷不化。现用于痹证、痢疾、水肿证属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0克,加生姜7片,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明医指掌》卷四:苍术防风汤

处方 : 苍术3钱(泔制),防风1钱5分,黄连5分,木香5分,厚朴1钱,陈皮1钱,枳壳1钱,甘草4分。

功能主治 : 痢疾。

用法用量 : 加生姜7片,水煎服。头痛、身疼、发热,加川芎、羌活、柴胡黄芩各1钱;腹痛,加当归、炒芍药、砂仁各1钱;里急后重,加槟榔1钱。

摘录 : 《明医指掌》卷四

《保命集》卷中:苍术防风汤

别名 : 苍防汤、苍防二妙汤

处方 : 苍术2两,防风2两。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泻痢脉弦,头微痛者。风湿攻走,痹痛。

用法用量 : 苍防汤(《医学入门》卷七)、苍防二妙汤(《症因脉治》卷三)。

各家论述 : 《伤寒大白》:风湿疫邪,散表为捷,防风胜湿,苍术燥湿。

摘录 : 《保命集》卷中

《医学正传》卷二引《机要》:苍术防风汤

处方 : 苍术2钱,防风1钱,白术4钱,麻黄1钱。

制法 : 上切细,作一服。

功能主治 : 泄泻,脉弦头痛。

用法用量 : 加生姜5片,水2盏,煎至1盏,食前服。

摘录 : 《医学正传》卷二引《机要》

《保命集》卷中:苍术防风汤

处方 : 苍术(去皮)4两,麻黄(去根节)4两,防风(去芦头)5钱。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飧泄,水谷不化,不饮水,谷完出。

用法用量 : 每服1两,加生姜7片,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 《保命集》卷中

痿痹症如何治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一)痿症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行动,或伴有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痿症最好的方法是中医中药 针灸和药物治疗 针灸的穴位你可以找中医查询 这有几味药方: 清燥救肺汤主要组成:人参、麦冬、甘草、生石膏、霜桑叶、杏仁、枇杷叶、阿胶、胡麻仁 注意:①勿滥用苦寒燥湿之品,以防耗伤津液;②清热润肺的同时,注意益胃养阴而清阳明之热;③若日久不愈,伤及五脏,出现肝肾阴亏之象,当兼养肝肾。加味二妙散主要组成:黄柏、苍术、萆薢、防己、当归、牛膝,龟版。临证加减:若湿盛,伴胸脘痞闷,肢重且肿者,可加厚朴、薏苡仁、茯苓、泽泻;长夏雨季,可加藿香、佩兰;若形体消瘦,足胫发热,心烦,舌红苔剥脱者,为热甚伤阴,上方去苍术加生地、麦冬;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注意:①本证因湿热浸淫所致,不可急于填补,以免助湿。②祛湿要慎用辛温苦燥之品,以免伤阴。少食寒凉,避免食用芥菜、萝卜、绿豆、海带、紫菜、西洋菜、黄花菜、剑花、西瓜、苦瓜之寒凉品。少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苦品也应少吃,苦能泻热、容易伤胃。2、多食温补:患者脾胃虚损,宜多食甘温补益之品,能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常用补益:①肉类:牛肉、猪肉、狗肉、兔肉、鸡肉等;②鱼类、鸡蛋、牛奶、都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日常膳食中重要的;③蔬菜:菜心、韭菜、生姜、莲藕、番茄、土豆、栗子、核桃仁、花生等④患者适合食用以下:苹果、橙子、柚子、葡萄、杨梅、石榴、桃子、枇杷果、桂圆等。 二)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主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可以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 ,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1、散风宣痹法即用疏散风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风邪外袭,邪留肌表、经络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行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窜痛为特点,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脉象多浮,舌苔正常。常用方剂有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常用中药如虎骨、白花蛇、独活、羌活、防风。2、祛寒通痹法即用药性温热,能祛除寒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寒邪外袭,或素体阳虚、寒邪乘虚深入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痛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剧痛,痛处固定为特点自觉局部发凉或触之冰冷,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脉象多弦或紧或迟,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润。常用方剂有乌头汤,麻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常用中药如桂枝、麻黄、附子乌头、细辛。3、除湿蠲痹法即用具有除湿作用的方药来治疗以湿邪为主所致之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著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痛有定处为特点。脉象濡缓或滑,舌胖有齿痕,苔白或白腻或水滑。常用方剂有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常用中药如薏苡仁、防已、苍术、威灵仙、萆解、蚕砂。4、清热散痹法即用除热燥湿、清热利湿、清热凉血方药来治疗热邪为主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热痹,当其它诸痹在邪郁化热时也可配合使用。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烦痛,局部红肿灼热为特点。痛处游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则舒。脉多滑数,舌质或红,舌苔黄或黄厚腻。常用方剂有白虎加桂枝汤,二妙散,三妙丸,宣痹汤。常用中药如生石膏、知母、苍术、黄柏、防已、薏苡仁、金银藤、生地、亦芍、丹皮。5、化痰散结法即用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方药来治疗痹证病人因痰湿流注经络、关节、四肢而出现的结节、囊肿及瘰块的方法,是一种辅助疗法。凡痹证病人出现皮下结节、事前肿及瘰块时均可配合应用此法。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关节周围或肢体伸侧出现皮下结节,或见关节周围囊肿或关节肿大畸形而成瘰块。脉象多滑,舌质或暗,舌苔白、白腻、水滑或黄。常用方剂有二陈汤。常用中药如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白芥子、白附子、贝母、僵蚕。6、活血祛淤法即用活血祛淤药来以治定痹证兼有血淤痰的结的方法。病人素有淤证,又罹患痹证,现久痹缠绵,气滞血淤,或痹证痰结,痰淤互阻者,皆可配合此法治疗。亦可用于淤血征象不明显,但痛痛较剧者。临床多见于病久不愈,关节肢体有明显疼痛,状若针刺,且部位固定,夜间痛甚。或夜间定时痛者。脉象沉涩,舌质暗、有淤斑或淤点,苔薄。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络妙灵丹。常用中药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地龙、牛膝、赤芍、穿山甲。7、健脾益气法即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物来扶助正气,强壮身体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凡病痹证,脾虚气亏、肢体麻木者,即应辅此法;蓍痹患者,也应适当配合此法以治其本。久痹肌肉萎缩废用,伴脾虚气弱症状。脉象软弱,舌胖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白腻或水滑。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茯苓。8、补肾壮骨法即用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强壮筋骨作用的药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主要治疗素体肾虚,罹患痹证,缠绵不愈者,或久病伤肾,形体虚衰,筋骨失养者。临床表现为体质柔弱,病程较长,筋骨关节疼痛、变形、伴有肾阳虚或肾阴虚见证。肾阳虚者,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两尺尤弱。肾阴虚者,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常用方剂有肾气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知柏地黄丸。常用中药如地黄、山萸、补肾脂、骨碎补、淫羊藿、肉苁蓉、狗脊、川断、桑寄生。9、养肝补血法即用具有养肝补血作用的药物来养血濡筋,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用于平素血虚,复又感邪而患痹证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气虚血亏而肝血不足者,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经脉挛急,伴肝血虚症状。脉细,舌质淡。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常用中药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10、通经活络法即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不论何种痹证,除针对病因施治外,均应辅以通经活络法。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为特点。常用中药:风湿热痹用秦艽、稀签草、络石藤、金银藤;风寒湿痹用松节。另外,根据疼痛、麻木部位可选用适宜引经药。上肢用羌活、川芎、姜黄、桂枝、桑枝、下肢用牛膝、木瓜、防已、木通;颈项用葛根;腰脊用寄生、狗脊、杜仲;全身用鸡血藤、金银藤。

桂枝防风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幼幼集成》卷二:桂枝防风汤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桂枝防风汤的用法用量2.4摘录 3《伤寒大白》卷四 3.1方名3.2组成3.3主治3.4加减3.5各家论述 附:1古籍中的桂枝防风汤 1拼音 guì zhī fáng fēng tāng

2《幼幼集成》卷二:桂枝防风汤

2.1处方

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2.2功能主治

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

2.3桂枝防风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

有痰,加北芥子3克,有呕吐,加陈皮、半夏各3克,热多,加柴胡3克,胸紧气急,加枳壳、桔梗各3克。

2.4摘录

《幼幼集成》卷二

3《伤寒大白》卷四

3.1方名

桂枝防风汤

3.2组成

桂枝、防风、桔梗、厚朴、苍术、甘草。

3.3主治

风寒湿热三气下利。

3.4加减

若风热、湿热,当以羌活易桂枝。

3.5各家论述

用桂枝、防风去太阳风寒;用苍术去阳明风湿。

古籍中的桂枝防风汤 《伤寒大白》:[卷四]下利 恶风身痛,自汗脉浮,此风湿伤于太阳也,北方用桂枝防风汤,江南羌活防风汤。小便不利,苍防四苓散。若额...

《慈幼便览》:[惊风辟妄一曰非搐]伤寒 阳,急宜解肌,使表邪从外而出,斯无变痉之虞。桂枝防风汤治半周一岁以至三五岁幼儿伤寒,初起发热体重,...

《慈幼便览》:[惊风辟妄]一曰误搐 服,仍欲微似有汗,则风邪自出,汗孔自闭。又,桂枝防风汤,见后乳子伤寒。治太阳伤寒,头痛身热,身体颈...

《幼幼集成》:[卷二乳子伤寒证治]入方 桂枝防风汤治半周一岁以至三五岁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顿闷,...

《幼幼集成》:[卷二]乳子伤寒证治

中医执业医师巩固冲刺题

1.雌激素临床可用于( )

A.子宫肿瘤 B.前列腺癌

C.先兆流产 D.消耗性疾病

E.习惯性流产

2.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功效的药是( )

A.白附子、天南星 B.半夏、防风

C.白僵蚕、牛黄 D.全蝎、蜈蚣

E.天麻、白芥子

3.善于补肾助阳,祛风除湿的药物有( )

A.鹿茸、紫河车 B.淫羊藿、巴戟天

C.杜仲、续断 D.肉苁蓉、锁阳

E.补骨脂、益智仁

4.夏季热的病因是冒受( )

A.疫邪 B.暑邪

C.暑气 D.风邪

E.热邪

5.位于第2~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的奇穴是( )

A.四缝 B.八邪

C.八风 D.二间

E.四关

6.酸枣仁汤中酸枣仁配川芎的意义是( )

A.疏肝活血 B.养心安神

C.养血调肝 D.活血调经

E.敛阴止汗

7.《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 )

A.胃主受纳 B.脾主运化

C.大肠传导 D.肝主筋

E.脾胃纳运

8.桡神经损伤的体征是( )

A.拇指不能对掌 B.无名指、小指夹纸试验阳性

C.腕下垂 D.小指侧感觉障碍

E.以上都不是

9.真虚假实证的病机是( )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B.正气不足,推动无力

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气血不足,实邪积聚

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

10.真武汤与实脾散的共同药物( )

A.附子、干姜 B.附子、甘草

C.生姜、大枣 D.干姜、生姜

E.附子、白术

11.眼外观正常,视力急降,眼底见有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网膜火焰状出血,网膜有黄白色渗出、絮状水肿;兼见头晕耳鸣,面热潮红,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以( )

A.理气解郁,化瘀止血,血府逐瘀汤加减 B.益气补血,人参养荣汤加减

C.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D.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E.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加减

12.具有先犯上焦肺卫,易逆传心包的病邪是( )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热病邪

13.能凉肝熄风,化痰开窍,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

A.羚羊角 B.牛黄

C.珍珠 D.钩藤

E.天麻

14.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种药品( )

A.1 B.2

C.3 D.4

E.

515.一患者头摇不止,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属颤证之( )

A.阳气虚衰证 B.气血亏虚证

C.痰热风动证 D.髓海不足证

E.风阳内动证

16.张仲景治疗虚劳最多用的法则是( )

A.温补肾阳 B.补益气血

C.甘温扶阳 D.滋阴助阳

E.补脾益气

17.下列哪味药不是清胃汤组成成分( )

A.黄连 B.黄芩

C.丹参 D.丹皮

E.升麻

18.血痹病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用量独重的药物是( )

A.黄芪 B.芍药

C.生姜 D.大枣

E.桂枝

19.具有沉降趋向的是( )

A.解表药 B.祛风药

C.温里药 D.平肝药

E.开窍药

20.一患者感受风寒,又复冒雨,病延月余,症见四肢关节游走疼痛,屈伸不利,舌淡苔薄,脉浮而缓,投以防风汤,服后症状明显缓解,此病当为( )

A.寒痹 B.湿痹

C.热痹 D.风痹

E.肌痹

21.春温后期邪留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 )

A.黄连阿胶汤 B.青蒿鳖甲汤

C.三甲复脉汤 D.三甲散

E.清营汤

22.湿热型经间期出血,治宜:( )

A.滋阴止血 B.化瘀止血

C.清利湿热 D.养阴清热

E.清热泻火

23.徐灵胎认为生脉散是( )

A.治暑之方 B.养阴之方

C.益气之方 D.清热之方

E.伤暑之后存津液之方

24.尿频伴真性尿失禁见于( )

A.前列腺增生症 B.神经源性膀胱

C.急性膀胱炎 D.前列腺炎

E.膀胱结核

25.疼痛独见于足跟部,应考虑( )

A.肝郁血瘀 B.肝血不足

C.脾虚精亏 D.肾虚失养

E.寒凝肝脉

26.不是使用越婢加术汤的`临床依据的是( )

A.全身浮肿 B.脉沉

C.小便不利 D.不恶风

E.腹满而喘

27.肾阴虚经断前后诸证的治疗其最佳选方是( )

A.二至丸 B.一贯煎

C.左归丸 D.六味地黄丸

E.知柏地黄丸

28.“罢极之本”是指( )

A.肾 B.肝

C.心 D.脾

E.肺

29.流行性乙型脑炎邪入营血证的发热特点为( )

A.发热微恶寒 B.但热不寒

C.高热持续不退 D.不规则发热

E.热势起伏,朝轻暮重

30.尿液呈浓茶色见于( )

A.阻塞性黄疸 B.肾结核

C.肾肿瘤 D.肾结石

E.急性溶血

31.腹痛患者,为明确有无压痛点应用( )

A.浅触诊 B.深部滑行触诊

C.双手对应触诊 D.深压触诊

E.冲击触诊

32.大定风珠的功效是( )

A.养血熄风 B.化痰熄风

C.凉肝熄风 D.镇肝熄风

E.滋阴熄风

33.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见于( )

A.慢性胃炎 B.慢性胰腺炎

C.消化性溃疡 D.慢性胆囊炎

E.胃癌

34.下列不属颈椎病的分型的是( )

A.神经根型 B.脊髓型

C.交感型 D.椎动脉型

E.副交感型

35.既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散寒的药物是( )

A.藿香 B.白芷

C.白术 D.独活

E.苍术

36.风湿病,初服白术附子汤可见( )

A.身痹 B.如冒状

C.厌食 D.复烦

E.如虫行皮中

37.不属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的是( )

A.蜂窝肺 B.脓气胸

C.纤维素性胸膜炎 D.肺肉质变

E.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38.具有升浮之性的药物类别是( )

A.果实 B.种子

C.根茎 D.花

E.贝壳

39.黄疸伴寒颤高热,右上腹绞痛,考虑( )

A.急性肝炎 B.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C.急性溶血 D.肝硬化

E.钩端螺旋体病

40.《金匮消渴小便不利病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治用( )

A.己椒苈黄丸 B.文蛤散

C.白虎桂枝汤 D.白虎加入参汤

E.五苓散

41.患者,男性,31岁,夏季发病,出现急性剧烈腹泻伴呕吐,无腹痛,粪便白色水样,应考虑( )

A.急性肠胃炎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E.伤寒

42.以下关于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可以是内源性的 B.抗原也可以是外源性的

C.抗原可以是肿瘤抗原 D.抗原可以是感染产物

E.抗原可以是肾小球基底膜

43.可出现中心性发绀的是( )

A.法洛四联征 B.房间隔缺损

C.贫血 D.休克

E.右心功能不全

44.组成中没有牛膝的方剂是( )

A.血府逐瘀汤 B.玉女煎

C.独活寄生汤 D.大秦艽汤

E.镇肝熄风汤

45.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效果最好的是( )

A.支气管平滑肌 B.胆道平滑肌

C.胃肠道平滑肌 D.胃幽门括约肌

E.子宫平滑肌

46.下列关于麻子仁丸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B.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C.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D.调胃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甘草

E.大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

47.最常转移到局部淋巴结的肿瘤是( )

A.骨肉瘤 B.淋巴管瘤

C.鳞状细胞癌 D.基底细胞癌

E.原位癌

48.治疗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宜选用( )

A.茜草 B.艾叶

C.仙鹤草 D.地榆

E.降香

49.最能提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是( )

A.震颤 B.心律不齐

C.窦性心动过速 D.2级收缩期杂音

E.心音分裂

50.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属于( )

A.气滞痛 B.虚痛

C.寒痛 D.血瘀痛

E.热痛

51.巅顶痛属于( )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少阴经

E.厥阴经

52.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认为虚劳的病位主要在于( )

A.心肝 B.脾肾

C.脾胃 D.肝脾

E.肝肾

53.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 )

A.黄芩汤加味 B.连梅汤

C.黄连阿胶汤 D.泻心汤

E.加减复脉汤

54.据《素问痿论》所述,色白而毛败的病机是( )

A.肺热 B.肺寒

C.肺阳虚 D.肺气虚

E.肺阴虚

55.鱼腰位于( )

A.眉梢凹陷中 B.眉头凹陷中

C.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E.眉毛的中点

56.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封存的病历资料由谁保管( )

A.患者 B.医疗机构

C.当地卫生行政机构 D.当地医学会

E.近亲属

57.具有祛瘀生新、温经止痛功用的方是( )

A.温经汤 B.生化汤

C.当归四逆汤 D.桂枝茯苓丸

E.复元活血汤

58.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一般无( )

A.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B.QRS波群时限≥0.12秒

C.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前有相应的P波 D.继发性ST-T改变

E.代偿间歇完全

59.关于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不正确的是( )

A.左室面电压增高是诊断左室肥大的必要条件 B.心室肥大可出现ST-T改变

C.心电图对右室肥大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左室肥大 D.心室肥大可出现电轴偏移

E.心室肥大可出现QRS波时间改变

60.小儿泄泻多见于( )

A.6月以内 B.1岁以内

C.2岁以内 D.4岁以内

E.7岁以内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C 7.E 8.C 9.B 10.E

11.D 12.A 13.B 14.E 15.C 16.C 17.C 18.C 19.D 20.D

21.B 22.C 23.E 24.B 25.D 26.E 27.C 28.B 29.E 30.E

31.D 32.E 33.C 34.E 35.E 36.A 37.A 38.D 39.B 40.D

41.C 42.E 43.A 44.D 45.C 46.B 47.C 48.A 49.A 50.A

51.E 52.B 53.C 54.A 55.E 56.B 57.B 58.C 59.C 60.C

国医大师路志正:祛除湿浊经验二十三则

心身疾病是当今时代常见疾病,内伤导致湿浊阻滞者亦常见之。盖因情志过极,脏腑损伤,气机紊乱,三焦失调,水谷津液气化输布失常,致湿浊痰蕴、气血失调,促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往中医对湿浊致病的认识与治疗,多侧重外感湿浊、内伤饮食为主,情志因素兼或述及。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对情志内伤作为独立因素,导致心身疾病三焦湿浊的机制及其治法的探讨尚属鲜见。实际上,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出现湿浊内蕴、阻滞三焦的共同病机。因此,外感、饮食所致湿浊阻滞证的治疗思路,也可为心身疾病所借鉴。其治法应在湿病常用治法基础上,结合情志致病特点加以 探索 ,进而完善其证治体系。

国医大师路志正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发展湿病证治,重视内伤湿浊,今就其心身疾病常用祛除湿浊治法23种,梳理分述如下。

祛邪类

01 祛湿化浊类

芳化湿浊法

芳化湿浊法,是运用气味芳香药物,具有醒脾化湿,或和胃降浊,或芳香开窍功能,使脾运得健、胃气和降、神清气爽的治法。适用于湿浊困于脾胃,脾失升清,胃失降浊,或上蒙清窍,所致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溏黏或不畅、面色晦黄等。

常用药物,如藿香、藿梗、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白豆蔻、砂仁、石菖蒲、厚朴花等。代表方剂,如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等。

宣窍化湿法

宣窍化湿法,系运用气味芳香药物,具有芳香醒神、宣窍化湿、解郁安神功能,使气机宣展、舒心悦脾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湿浊阻滞,蒙塞心窍,所致情绪抑郁、头昏身重、不寐或多寐、胸闷心悸、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溏黏或不畅、面色晦滞等。

常用药物,如石菖蒲、郁金、远志、合欢皮、合欢花、茯苓、半夏、藿香、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白豆蔻、厚朴花、甘松等。代表方剂,如菖蒲郁金汤、三仁汤等。

宣肺化湿法

宣肺化湿法系运用气味芳香,或辛散苦泄药物,具有宣降肺气、化湿祛痰功能,使肺气宣降、痰湿水饮蠲除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脾胃湿浊,上阻肺窍,肺失宣肃,所致情绪抑郁或焦虑、头昏身重、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咳嗽痰白,或哮喘、胸脘痞闷、大便黏滞、面色暗滞、头面如垢、面部痤疮或皮疹等。

常用药物,如苍耳子、辛夷、白芷、桔梗、杏仁、薏苡仁、枇杷叶、芦根、浮萍、苏叶、苏子、藿香、白豆蔻、厚朴花、半夏、橘红、茯苓、香橼、旋覆花等。代表方剂,如苍耳子散、三仁汤等。

苍耳子

升阳除湿法

升阳除湿法,是运用清香或辛香升散祛风药物,具有升发肝胆、升举脾阳、风以胜湿功能,以助运脾升清、化湿祛浊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肝胆气郁、脾胃湿困、清阳不升,或脾虚湿阻、脾阳下陷,所致神倦肢困、面色晦黄、头昏头沉、眩晕耳鸣、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吐白痰、纳呆脘痞、大便溏薄、脱肛阴挺、周身酸痛、诸症上午为甚等。

常用药物,如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葛根、柴胡、升麻、桔梗、荷叶、青蒿、僵蚕、蝉衣、蔓荆子等。代表方剂,如升阳除湿汤、羌活胜湿汤等。

燥湿化浊法

燥湿化浊法,是运用辛香苦温,或辛温燥烈药物,具有燥湿运脾、辟秽化浊、行气导滞功能,以燥湿化浊、健运脾胃、疏利气机的治法。适用于湿浊中阻,或伏于膜原,或寒湿困脾,所致脘闷腹胀,或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或大便不畅、口淡涎多、肢体沉重、困倦思睡,或寒热往来、苔厚腻浊或如积粉等。

常用药物,如苍术、厚朴、半夏、陈皮、草豆蔻、草果、薤白、大腹皮等。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达原饮等。

苍术

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是运用甘淡性平药物,具有淡渗利湿、通淋利尿功能,使体内尤其下焦湿邪从小便而利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阻,或下焦蕴湿,所致小便不利、淋证、白浊、泄泻、痰饮、肢体肿胀、关节肿痛等。

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等。代表方剂,如茯苓皮汤、五苓散等。

宣清导浊法

宣清导浊法,是运用辛散咸润药物,具有宣清化浊、通便降浊功能,能使三焦湿浊,尤其肠道湿浊得以宣通导泄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浊及肠道湿浊闭塞,所致大便不通,或初硬后溏、少腹硬满、小便短少、头昏身困、脘腹胀满、舌苔浊腻等。

常用药物,如皂角子、晚蚕沙、杏仁、桃仁、莱菔子、槟榔、大腹皮、薏苡仁、败酱草、虎杖、大黄等。代表方剂,如宣清导浊汤等。

皂角子

利湿泄浊法

利湿泄浊法,是运用苦辛或苦寒降泄药物,具有通利二便、排泄水湿或攻逐水饮功能,能使三焦停滞的水饮湿浊得以通利排泄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水饮湿浊停滞潴留,所致水肿、悬饮、臌胀、关格、二便不利甚至不通。

常用药物,如大黄、牵牛子、水红花子、葶苈子、椒目、蝼蛄、蟋蟀等。代表方剂,如舟车丸、己椒苈黄汤等。

行气化湿法

行气化湿法,是运用气味芳香或辛散苦泄药物,具有行气降气、燥湿化痰、解郁散结功能,能使肝肺、脾胃、三焦气机调畅,以助水湿运化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肝肺、脾胃、三焦气滞,湿浊阻滞,所致胸闷太息、咽部异物感、咳嗽有痰、胁肋胀痛、脘闷腹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或二便不畅,或肢体肿胀,舌质暗滞、苔腻等。

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陈皮、枳实、枳壳、苏梗、厚朴、木香、甘松、姜黄、大腹皮等。代表方剂,如半夏厚朴汤、实脾饮等。

温化寒湿法

温化寒湿法,是运用辛温或辛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化湿燥湿功能,使体内寒湿得化的治法。适用于脾胃寒湿、肺寒痰饮、肝经寒湿、寒湿痹阻等,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涎沫、便溏稀薄、咳嗽哮喘、痰白清稀、头痛身痛、腰背冷痛,或少腹冷痛、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而滑等。

常用药物,如草豆蔻、草果、红豆蔻、高良姜、干姜、益智仁、吴茱萸、小茴香、川椒、荜茇、桂枝、肉桂、附子、川乌、草乌等。代表方剂,如厚朴温中汤、实脾饮、肾着汤、暖肝煎等。

清热利湿法

清热利湿法,是运用苦寒,或甘淡而寒药物,具有苦寒降泄、清热利湿,或清热通淋,或利胆退黄功能,使体内尤其下焦湿热清利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热,或下焦湿热内蕴,所致小便短黄或混浊、淋证、白浊、带下、泄泻、黄疸、湿疹、肢体肿胀、关节红肿疼痛等。

常用药物,如木通、滑石、车前子、赤茯苓、扁蓄、瞿麦、石韦、海金沙、栀子、茵陈、金钱草、苦参、地肤子、土茯苓、萆薢、防己等。代表方剂,如八正散、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等。

清热化湿法

清热化湿法,是运用苦寒药物,具有苦寒降泄、清热燥湿功能,使体内湿热或湿火壅结清泻的治法。适用于三焦湿热或湿火壅结,所致自觉身热、烦躁、胸闷、脘腹胀满、胁腹胀痛、呕吐、泄泻,或下利脓血,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热淋灼痛、带下色黄、黄疸、湿疹、湿疮、耳肿流脓、痔疮肿痛、肢体或关节红肿热痛等。

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椿根皮等。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四妙丸等。

辛开苦降法

辛开苦降法,是运用辛散与苦寒药物配伍,具有辛开散结、苦寒降泄、清热化湿功能,能使脾胃升降枢机恢复、中焦湿热蕴结或寒热互结解除的治法。适用于中焦湿热蕴结,或脾虚胃热、寒热互结,脾胃升降失司,所致脘腹痞满、纳呆嗳气、呕吐泄泻、舌苔黄腻等。

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大黄、半夏、干姜、生姜、姜黄、苏叶、厚朴、吴茱萸、草豆蔻等。代表方剂,如仲景五泻心汤、苏叶黄连汤等。

黄连

分消走泄法

分消走泄法,是综合运用辛散、芳化、苦燥、淡渗、苦寒等药物,具有宣肺调气、祛湿化浊、渗湿清热、疏利和解功能,使三焦气机调畅、三焦湿浊或湿热分消的治法。适用于少阳三焦湿浊或湿热内蕴,所致头晕耳鸣、口苦口黏、汗出而黏、心烦急躁、少寐多梦、胸闷心悸、咳嗽有痰、纳呆恶心、脘闷胁胀、大便黏滞、小便短黄、肢体肿胀,或关节肿痛,或寒热往来、舌苔白腻或黄腻等。

常用药物,如青蒿、黄芩、黄连、半夏、藿香、佩兰、苏叶、苏梗、荷叶、荷梗、杏仁、白蔻仁、厚朴花、菖蒲、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金钱草、茵陈、苦参、芦根、枇杷叶、竹叶、竹茹等。代表方剂,如蒿芩清胆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

02 兼化痰、活血、消食类

祛湿化痰法

祛湿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药物,具有燥湿健脾、宣肺化痰功能,使肺脾痰湿蠲除的治法。适用于脾胃湿困,湿蕴化痰,上阻于肺,所致咳嗽、哮喘、痰多色白、头晕身困、脘腹胀满、大便溏软、舌苔腻浊等。

常用药物,如半夏、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旋覆花、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车前子等。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杏苏散等。

薏苡仁

温胆化痰法

温胆化痰法是运用辛散苦燥与性寒而滑药物,具有燥湿化痰、肃肺降浊、温胆和胃、清心涤痰功能,使心胆肺胃痰热涤除的治法。适用于情志不舒、胆胃不和、痰热扰心,所致心悸而烦、少寐多梦、焦虑惊恐、中风、癫痫、咽部有痰、胸闷太息、恶心脘痞、口干唇红、舌边尖红、苔黄腻等。

常用药物,如竹茹、竹沥、天竺黄、胆南星、瓜蒌、半夏、陈皮、茯苓、旋覆花、菖蒲、远志等。代表方剂,如温胆汤、涤痰汤等。如痰热生风,酌加羚羊角、天麻、钩藤、僵蚕、蝉蜕、地龙、全蝎、蜈蚣等。

祛湿活血法

祛湿活血法,是运用辛散苦泄药物,具有行气活血、祛湿利水功能,以助气机调畅、祛湿利水而兼活血通络的治法。适用于心身疾病湿浊阻滞日久,波及血分,瘀血阻络,所致眩晕头痛、顽固不寐、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痛如锥刺或固定不移、症积肿块、肢体肿痛或水肿、舌质暗紫、苔腻等。

常用药物,如姜黄、莪术、川芎、泽兰、益母草、蒲黄、刘寄奴、王不留行、牛膝、丝瓜络等。代表方剂,如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

益母草

消食化积法

消食化积法是运用消食导滞、运脾开胃药物,能使饮食积滞、内蕴湿浊化解的治法。适用于情志失调、暴饮暴食、脾胃不运、食滞化浊,所致脘腹胀满或胀痛、嗳腐吞酸、大便酸臭、舌苔腻浊等。

常用药物,如建曲、神曲、麦芽、谷芽、稻芽、山楂、鸡内金、莱菔子、槟榔、鸡矢藤、五谷虫等。代表方剂,如保和丸、越鞠保和丸等。

03 兼祛散风寒、清暑类

祛风除湿法

祛风除湿法是运用味辛行散苦燥类药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功能,使外感风寒湿之邪蠲除的治法。本法结合健脾化湿,或升阳除湿,或理气解郁,或分消走泄等法,适用于素体脾弱湿蕴,又情志不舒、思虑过度,致气机失调、三焦湿阻,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留着筋肉关节,阻滞经络营卫气血,所致周身或关节疼痛、麻木、酸胀沉重、冷热异常,筋脉拘挛,关节发僵、肿大、畸形,肢体痿弱,抑郁或焦虑,头昏神困,胸闷脘胀,大便溏薄,舌苔腻等。

常用药物,如防风、防己、羌活、独活、苍术、白术、薏苡仁、秦艽、威灵仙、豨莶草、木瓜、晚蚕沙、青风藤、海风藤、海桐皮等。代表方剂,如麻杏苡甘汤、防风汤、羌活胜湿汤、当归拈痛汤等。

防风

清暑化湿法

清暑化湿法是运用芳香清凉药物,具有清暑化湿功能,使外受暑湿证得解的治法。本法结合补益气阴、运脾化湿、分消走泄等法,适用于素脾弱湿蕴、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遇暑季外受风邪暑湿、内蕴暑热湿邪,所致发热、口渴、汗多、头晕倦怠、多梦少寐、心烦急躁、纳呆恶心、胸闷脘胀、大便溏薄、小溲短赤、舌苔腻等。

常用药物,如青蒿、荷叶、香薷、藿香、佩兰、厚朴花、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扁豆、滑石、竹叶、通草、茵陈、芦根、西瓜翠衣、银花、连翘等。代表方剂,如新加香薷饮、东垣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蒿芩清胆汤等。

扶正祛邪类

益气健脾祛湿法

益气健脾祛湿法系运用甘温或甘平药物,具有健脾益肺、补益宗气功能,使脾健湿运、肺司治节、三焦通调、水湿输布的治法。适用于心身疾病湿浊阻滞日久,脾肺气虚,治节升降失司,所致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恶风、眩晕耳鸣、咳嗽胸痹、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等。

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等。代表方剂,如六君子汤、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

黄芪

温阳益肾化湿法

温阳益肾化湿法系运用辛甘咸、性温热药物,具有温肾阳、益精血、补元气功能,以振奋心脾阳气、温助肾阳气化的治法。适用于心身疾病湿浊阻滞日久,脏腑虚衰,久病及肾,气化无权,三焦水湿愈甚,所致神倦嗜卧、畏寒肢冷、多寐或不寐、健忘痴呆、眩晕心悸、咳嗽胸痹、脘腹冷凉、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肢体水肿、腰酸背寒、面色黧黑、舌质淡暗胖大、苔白腻滑等。

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益智仁、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杜仲、续断、紫石英、远志等。代表方剂,如真武汤、还少丹等。

养阴清润化湿法

养阴清润化湿法系运用辛润淡渗、轻清甘润药物,具有开宣肃肺、渗湿清热、养阴生津功能,治湿不碍燥、治燥不碍湿,以使气阴复、燥湿除的治法。适用于思虑或焦虑过度、气结湿阻、肺不布津、郁热伤阴、燥湿共存,所致口干鼻燥、口渴欲饮、饮不解渴,或口干不欲饮、眼干目涩、皮肤干燥、咽部异物感、干咳少痰、咯痰白黏、少寐多梦、心悸而烦、焦虑不安、胃脘痞闷、大便溏软黏滞、腰膝酸痛、肢体关节肿痛、白带及月经减少、舌裂、苔薄腻而干等。

常用药物,如桑叶、薄荷、杏仁、枇杷叶、前胡、紫菀、百部、青蒿、荷叶、佩兰、芦根、白茅根、冬瓜皮、丝瓜络、通草、滑石、竹叶、玉米须、薏苡仁、生山药、石斛、百合、玉竹、沙参、麦冬等。代表方剂,如芦根五叶汤、薏苡竹叶散、清燥救肺汤等。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3月30日第四版,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杨凤珍 刘宗莲 国医大师路志正传承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47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