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肠风槐角丸

中医世家 2023-05-04 07:36:15

肠风槐角丸

《鳞爪集》卷二:肠风槐角丸

处方 : 槐角8两,地榆8两,黄耆8两,当归8两,川芎4两,阿胶2两,升麻8两,生地8两,条芩8两,连翘8两,秦艽8两,防风4两,白芷4两,川连4两。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祛风消毒,解热润脏,宽肠利气,和血定痛。主肠风痔漏,痛痒火盛。

摘录 : 《鳞爪集》卷二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肠风槐角丸

处方 : 槐角2两,炒枳壳1两,当归(酒制)1两,地榆炭1两,防风1两,黄芩(酒炒)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酒调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 大肠热盛,肠红下血,湿热郁积,痔漏脏毒。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空腹以米饮汤或开水送下。

摘录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肠风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经外奇穴名·肠风5病名·肠风 5.1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肠风5.2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肠风5.3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肠风5.4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肠风 6参考资料附:1治疗肠风的穴位2治疗肠风的方剂3治疗肠风的中成药4肠风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肠风 1拼音 cháng fēng

2英文参考 hemorrhoidal hamorrhag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肠风:1.经外奇穴名;2.病名。

4经外奇穴名·肠风 1. 肠风为经外奇穴名。出《医学入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肠风、诸痔。一般直刺0.5~1.0寸;艾炷灸3~7壮[1]。

2. 肠风为经外奇穴阳刚之别名[1]。

阳刚出《古今医统大全》。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名肠风。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小儿饮水不歇,黄疸,肠风下血,痔疮,腰痛,遗尿,遗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5病名·肠风 肠风为病名,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3]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 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3]:

5.1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肠风

肠风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3]

5.2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肠风

肠风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3]。《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

5.3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肠风

肠风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因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 *** 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或人参胃风汤。[3]

5.4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肠风

肠风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3]。《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夹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

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4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