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葱白10茎(细捣)猪油(去膜,捣)白矾轻粉 水银各等分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主诸疮肿痛。
用法用量 : 调敷患处。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七二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我来给谈谈关于“坐板疮”的问题。
坐板疮是由暑湿热毒凝滞肌肤所致。生于臀部的多发性疖病类疾病。
本病生于臀部,初起为红色小丘疹,后渐增大,变成红色硬性结节,自觉疼痛及压痛。2--3天后结节软化,中心出现黄白色脓头,破后脓液排出,约10天左右结痂而愈。
内服可选消风散加凉血之剂,或用五味消毒饮加味亦可。外用可以芫花、川椒、黄柏之类煎汤熏洗,或以苦参汤坐浴。相当于臀部疖病。
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给你介绍一则成功治疗“坐板疮”的秘方:
取生土豆适量。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每日更换1次,一般5天内可愈。
爱心提示:
1.
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除去诱因,避免搔抓。
2.
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西医·脓疱疮 3.1疾病别名3.2疾病分类3.3脓疱疮的病因3.4脓疱疮的病理生理3.5脓疱疮的临床表现3.6脓疱疮分类 3.6.1寻常性脓疱疮3.6.2深脓疱疮 3.7脓疱疮的诊断3.8需要与脓疱疮鉴别的疾病3.9脓疱疮的治疗方案 3.9.1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3.9.2局部治疗3.9.3全身治疗3.9.4中药治疗3.9.5复发性毛囊炎或疖病 3.10脓疱疮的预防 4中医·脓疱疮 4.1脓疱疮的症状4.2脓疱疮的病因病机4.3脓疱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4.3.1暑湿热蕴 4.3.1.1症状4.3.1.2辨证分析4.3.1.3治法4.3.1.4方药 4.3.2脾虚湿蕴 4.3.2.1症状4.3.2.2辨证分析4.3.2.3治法4.3.2.4方药4.4脓疱疮中医外治法 5参考资料附:1治疗脓疱疮的中成药2脓疱疮相关药物3古籍中的脓疱疮 1拼音 nóng pào chuāng
2英文参考 impetigo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crusted tett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mpetigo herpetifom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mpetiginization [朗道汉英字典]
3西医·脓疱疮 脓疱疮(impetigo)又称黄水疮[1]、传染病脓痂疹,是由化脓性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1]。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主要表现为丘疹、水疱或脓疱[1]。接触性传染,可在儿童中流行[1]。蔓延迅速。
表现为红斑、丘疹或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液线澄清后混浊,成群分布,水疱有半月形积脓现象,疱壁薄易破。好发颜面部、颈、四肢等暴露不位。瘙痒、重症患者可伴有高热、淋巴结肿大或引起败血证,病程多为1~2周。
好发于面部及暴露部位[1]。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为丘疹、水疱或黄色脓疱,周有红晕,疱壁薄,易破溃,脓液干燥结痂,愈后无瘢痕,可伴不同程度瘙痒。可出现较大脓疱[1]。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重症可出现邻近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1]。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3.6.1寻常性脓疱疮 寻常性脓疱疮常在托儿所等小儿集中的单位流行,夏秋季多见。初发为粟粒大到黄豆大的丘疹或水疱,迅速化脓,疱壁薄而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疱破后呈红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厚痂,愈后不留疤瘢,易向周围扩延或传染他人,可并发淋巴管(结)炎。治疗用磺胺或青霉素,外用新霉素软膏等。
3.6.2深脓疱疮 深脓疱疮亦称臁疮,初发为炎性水疱,迅速变为脓疮,炎症不断加剧,脓疮破溃,向下破坏深部组织,形成小溃疡。周围有炎性红晕,表面结有褐色痂皮,重者如蛎壳,脱痂后留有疤痕及色素沉着。自觉痒痛,多见于小腿,亦可见于其他部位,附近淋巴结肿大,可自身传染,治疗同寻常性脓疱疮。
2.好发于面部及暴露部位[1]。
3.皮损为丘疹、水疱或黄色脓疱,周有红晕,疱壁薄,易破溃,脓液干燥结痂,愈后无瘢痕,可伴不同程度瘙痒。可出现较大脓疱[1]。
4.重症可出现邻近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1]。
5.可出现接触性传染[1]。
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3.9.2局部治疗 轻症者注意局部清洁,可外用1%红霉素软膏,一日2次[1]。
局部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1]。
①初起者可用热敷及理疗,或用2%碘酊、0.5%氯霉素二甲基亚砜外用;
②疖肿未破前可用膏药、纯鱼石脂软膏贴敷或理疗;已有脓肿形成者应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栓。
3.9.3全身治疗 对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及多发性疖病者,可用磺胺类或抗生素。
皮损广泛、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抗菌药物,连续1周,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芐、头孢拉定等[1]。
3.9.4中药治疗 ①疔疽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清热解毒,宜服仙方活命饮;②全身症状较重,口渴喜饮者,宜服犀角地黄汤或黄连解毒汤;③若体质素虚或迁延日久,脓虽已成,不能外透者,宜补正托邪,服托里透脓汤。
3.9.5复发性毛囊炎或疖病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瘙痒性皮肤病、慢性病灶及糖尿病等;②改善免疫功能:可用自家菌苗或自血、转移因子、左旋咪唑、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2)患者要适当隔离,接触衣物及时消毒[1]。尤其集体单位,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如发现本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3)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1]。
4中医·脓疱疮 西医的脓疱疮相当于中医的黄水疮。
黄水疮(yellow fluid ulcers impetigo[2])为病名[3]。是指以生于皮肤的脓疱、结痂、流黄水,浸淫成片,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2]。是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3]。见《外科正宗》卷四。黄水疮又名滴脓疮、黄水黏疮[3]。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癍,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蔓延不止,疮水干后结痂而愈[3]。多发生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3]。常在夏秋季流行[3]。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4.3.1暑湿热蕴4.3.1.1症状 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4.3.1.2辨证分析 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4.3.1.3治法 清暑利湿解毒。
4.3.1.4方药 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泻滞导热。
4.3.2脾虚湿蕴4.3.2.1症状 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4.3.2.2辨证分析 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4.3.2.3治法 健脾渗湿。
4.3.2.4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叁仙以化气行滞。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脓液少者,用叁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39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疮药槟榔散
下一篇: 痤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