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沉香2分,神曲16分,干姜、桂心6分,吴茱萸、椒4分,白术10分。
制法 :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养脾胃,助气消谷。主脾虚,食少迟化,胸膈痞满,腹胁膨胀,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四肢倦怠,心腹疼痛,饮食减少,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 : 方中干姜、吴茱萸用量原缺。
注意 : 若禀受怯弱,饮食易伤者,最宜服之。
摘录 : 《鸡峰》卷十二
积聚症瘕不一。积者,停蓄之总名也。宜以在中、在左、在右分治。凡块乃有形之物,气不能成形。痰与食积,死血而已。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大法咸以软之,坚以削之,行气开痰为主。不拘何膏药二张,以一张揭开,用白信末五分掺之(小儿如贴后腹中胀闷,乃痞积将散。服:
枳壳八分 大腹皮(盐水洗)一钱 苏梗八分 浓朴一钱二分 青皮一钱 莪术八分 山
楂一钱 乌药六分 香附钱半 缩砂五分 广木香三分
水煎,空心服,三、四剂自愈。或用生鹅血乘热好酒泡滚,尽量冲服。随症新久多寡,自消化无形,病深多服数次。或用松香四两(雨水煎干)、蓖麻子肉二两(捣)、皮硝五钱,共捣为膏,摊布上,量痞大小摊贴,加麝香二厘,痞消膏自落。或用大红风仙花十二朵、独郎蒜一枚、雄黄二分,同捣。青布做膏,骑筋贴,少刻即去。一方用南星、独郎蒜各一枚,雷丸半
神功助化散(其药夜服,大小便见恶物为度。此方神效不可俱述)
蓄 麦芽 瞿麦穗 甘草各五钱 沉香 神曲各二钱半 木香钱半 大黄二两
男用淡竹叶、甘草煎汤,酒调下;女用红花、灯心、当归煎汤,酒调下。忌油腻、动气之物及房事一月。神效。(《赤水玄珠》)
腹内龟病
诗云:人间龟病不堪言,肚里生成硬如砖;自死僵蚕白马尿,不过时刻软如绵。(《普济方
三圣膏(贴痞积)
锻石十两,细筛,炒细。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黄末一两,官桂五钱,搅匀,瓦器封贮,纸摊
消痞
阿魏二钱 麝香一分 银朱一钱 丁香五个 良姜二钱 蒜头十枚 水红花子不拘多少
先将阿魏一钱、大蒜、红花子三味研作膏,余为末,入膏内,狗皮摊贴。(《卫生备要》)
万金不易妙灵丹(治男、妇好吃生米、茶叶、布头、泥炭、瓦块,并酒积、气块、心痛、肚
甘草(春夏四钱,秋冬五钱) 大黄(春夏六钱,秋冬五钱) 黑丑一两二钱(取豆末)槟榔一两二钱 雷丸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五更糖汤下,天明利下积物。(抄本)
贪食一切物(如茶叶、壁泥、桴炭、锻石、生米之类)
芝麻一盘、雄黄三分,始服白汤下,三日后只吃炒芝麻,半月愈。 一用生榧子一斤,每日蘸砂糖吃数十粒,以尽为度。或兼史君子肉四、五枚,半生半熟同食更妙。(单方)
四宝丹
若食生米,用生米(麦芽炒)一斤,史君子肉二两,槟榔、南星各一两(姜汁制);若吃茶叶,用茶叶一斤(炒)、史君子肉、槟榔、南星,照前;若吃黄泥,用壁土一斤火炒,余俱照前;若吃黑炭,用炭一斤,余俱照前。共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清晨砂糖水下,大效。(《万病回春》)
诸虫作痛(口中清涎流出,汤饮不进,危在旦夕者)
乌梅、花椒、生姜,煎服。(经验方)
追虫取积散
槟榔二钱 陈皮八分 木香五分 黑丑头二钱
共末研匀,每服五钱,小者三钱,用砂糖汤调下,五更服。行三、四次,以米汤补之。
忌鱼
治蛔虫方
用苦楝根刮去外粗皮,取内白皮二两,以水三碗煮半,去渣,用晚粳米三合煮粥,空心先以炒肉一、二片吃,引虫向上,然后进药粥一、二口。少倾,又吃一、二口,渐加至一碗或二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反胃 4.1反胃的定义4.2反胃的病因病机4.3反胃的症状4.4反胃的辨证治疗 4.4.1脾胃虚寒4.4.2胃热4.4.3痰浊阻滞4.4.4血瘀积结4.4.5治疗反胃的方药 4.5反胃的针灸治疗 5噎膈·反胃6参考资料附:1治疗反胃的穴位2治疗反胃的方剂3治疗反胃的中成药4反胃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反胃 1拼音 fǎn wèi
2英文参考 regurgit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omach reflux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nausea [朗道汉英字典]
retch [朗道汉英字典]
anabole [朗道汉英字典]
nausea causing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o retch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概述 反胃:1.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2.噎膈。
4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反胃 反胃(regurgitation[1]、stomach reflux[2])为病名[3]。又称翻胃、胃反[3]。多见于幽门梗阻、痉挛及胃内新生物等病症中[4]。反胃,《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称为“胃反”,《圣惠方·治反胃呕哕诸方》则称为“反胃”。其证是食入之后,停留胃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皆属未经消化的食物[5]。本病多因饮食不当,饮饱不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以致中焦虚寒,不能消化谷食,饮食停留,终至呕吐而出[5]。正如《圣济总录·呕吐门》所说:“食久反出,是无火也。”如反胃日久,可导致肾阳亦虚,所谓下焦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则病情更为严重[5]。
《中医药学名词》(2010):反胃又称胃反,是指以脘腹痞胀,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甚或食入不久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反胃多因脾胃虚寒、真火衰微,致饮食停留,腐熟不能,终至食入反出[4]。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反胃呕吐的特点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6][4]。
如新病者,胃气犹未尽坏而饮食未消,当兼去其滞;若有逆气未调,则当兼解其郁;若病稍久,或气体禀弱,则当专用温补,不可妄行峻利开导、消食化痰等剂,以致重伤胃气[3]。
虚在上焦,微寒呕恶者,用姜汤或橘皮汤;若气虚寒侵而恶心呕食者,宜黄芽丸或橘皮干姜汤之类;若寒痰甚者,宜小半夏汤或大半夏汤之类[3]。虚在中焦,而食人反出者,宜五君子煎、理中汤、温胃饮、圣术煎之类;若胃虚甚者,宜四味回阳饮,或黄芽丸;若兼寒痰者,宜六君子汤,或理中化痰丸之类;若水泛为痰者,宜金水六君煎;若胃不甚寒,而微虚兼滞者,宜五味异功散[3]。
虚在下焦,而朝食暮吐,或食人久而反出者,宜六味回阳饮,或人参附子理阴煎,或右归饮之类[3]。反胃初起,而气体强壮者,可先化痰湿、和胃气,如二陈汤、橘皮半夏汤、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五苓散之类[3]。或用半夏干姜散、吴萸汤、橘皮汤等以祛寒[3]。若病稍久而胃气虚者,则非所宜[3]。反胃证多有大便闭结者,因下不通而致上逆[3]。便秘因阴虚兼寒者,宜以补阳为主,可加当归、肉苁蓉、韭汁、姜汁之属;阴虚兼热者,宜以补阴为主,而加乳汁、童便、酥油、蜂蜜、豕膏诸血之属[3]。此症奏效较缓,以粪如羊矢或年高病此者为尤甚[3]。亦有因瘀阻所致者[3]。《张氏医通》卷四:“瘀血在膈,阻滞气道而成者,代抵当丸作芥子大,服二钱。”
4.4.1脾胃虚寒 反胃·脾胃虚寒证(stomach reflux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2])是指脾胃阳虚,虚寒内生,以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清稀水液,吐尽始觉舒适,大便溏少,神疲乏力,面色青白,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眩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委靡,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反胃证候[7]。
4.4.2胃热 反胃·胃热证(stomach reflux with stomach heat syndrome[2])是指宿食久停,积热化火,以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及混浊酸臭之稠液,便秘,溺黄短,心烦口渴,面红,舌红干,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反胃证候[7]。“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4.4.3痰浊阻滞 反胃·痰浊阻滞证(stomach reflux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turbidity[2])是指痰浊内阻,胃失和降,以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痰涎水饮,眩晕,心下悸,苔白滑,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反胃证候[7]。
4.4.4血瘀积结 反胃·血瘀积结证(stomach reflux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static blood[2])是指血瘀积结,胃气上逆,以经常脘腹胀满,食后尤甚,上腹或有积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或吐黄沫,或吐褐色浊液,或吐血便血,上腹胀满刺痛拒按,上腹积块坚硬,推之不移,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反胃证候[7]。
4.4.5治疗反胃的方药 用丁沉透膈散[备注]丁沉透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香附、人参、砂仁、丁香、麦芽、木香、肉豆蔻、神曲、炙甘草、沉香、青皮、厚朴、藿香、陈皮、半夏、草果。本方用人参、白术、木香等以温中健脾;砂仁、丁香、沉香、神曲、麦芽等以降气和胃。吐甚者可加旋复花、代赭石等以镇逆止呕。[5]
如面色㿠白,四肢清冷,舌淡白。脉沉细者,为久吐累及肾阳亦虚。治宜益火之源,以温运脾阳。用附子理中丸[备注]理中丸(《伤寒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加吴茱萸、丁香、肉桂之类。[5]
如唇干口燥,大便不行,舌红脉细者,是由久吐伤津,胃液不足,气阴并虚之象。治宜益气生津,降逆止吐,可用大半夏汤[备注]大半夏汤(《金匮要略方论》):半夏、人参、白蜜。[5]
5噎膈·反胃 反胃即噎膈[3]。为病名[8]。《丹溪心法》卷三:“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
噎膈(dysphagia[2])为病名[8]。是指以吞咽不利,饮食梗塞难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噎,指进食吞咽哽噎不顺;膈,指胸膈阻塞、饮食不下[9],或食入即吐[10]。张石顽《千金方衍义》:“噎之与膈,本同一气,膈证之始,靡不由噎而成。”临床上,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的先兆,故往往以噎膈并称[10][9]。
噎膈证古分五噎、五膈及外感噎膈,内伤噎膈[8]。
详见噎膈条。
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23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沉香磨脾汤
下一篇: 沉香紫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