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养生中药是啥意思,上药养命,中药养性是什么意思

佚名 2023-04-26 17:47:47

那些比较劳累的古代人,是依靠什么养生的?

古往今来,养生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一种基本行为,而人们对自身养生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其中睡眠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中国许多朝代都会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所以除了更夫外不允许人出门,多数古人在子时以前就会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只有部分读书人与特产阶级人士才熬夜学习办公,但除了睡眠养生外,古人还会通过中药、体育、音乐等方式进行养生,且在养生思想文化与系统的养生学方面都有着跨越式的发展。

“花里胡哨”的古代养生手法

1、睡得好则身体好

睡眠对人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古人也意识到睡眠对养生的重要性,熬夜多了对身体的损伤很大。古人有云:“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医者们认为睡眠对养生起着最关键的影响。且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古人也是有着一套自己的睡眠养生之法,至今也是广为流传,比如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痞,夜晚应该在子时就进入最佳睡眠状态,还需要寝不横尸,卧不覆首,眠不北向。

养生中药是啥意思,上药养命,中药养性是什么意思

寝不横尸意思是就寝的时候尽量不要仰面睡觉,因为在古人看来仰着睡眠就如横尸一样,是十分不吉利的,当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仰面睡觉期间肢体的放松度是比较差的,且如果习惯把手放在胸口、腹部部位则容易产生不适以及噩梦等情况,所以如此看来古人的说法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

寝不横尸

其次如果躺卧时候不可把头部盖住,一来气血的运行可能就不通畅,二来会引发头部出汗使得病毒邪乘虚而入的情况,此为卧不覆首。最后一点是眠不北向,指的是睡眠时头部不可以朝向北方,因为在秋冬季节,风寒之邪易从北而来,若在睡眠时候直入脑部,则容易形成风寒头痛等症状。

好的睡眠质量对人的养生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古代,有的读书人习惯学习到深夜,挑灯夜读,十分勤奋。那他们的“养生局”又是如何的呢?当然除了睡眠以外,古人也会选择通过中药、体育、礼乐等方式进行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2、中药养生

我国的中药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先秦战国时期,后在秦汉时期形成,并在晋唐时期得到了丰富。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一个总称。中药养生则意为按照中医理论,通过使用中药来实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且早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孝行览》中就提到了商朝伊尹食养食调的养生理论,“时疾时徐,去躁除擅,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虽然当时的中药理论体系才刚起源,还未得到形成,但古人已知道把中药五味理论应用到食物养生的实践之中。

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和天灾的频繁,人民对健康长寿也是十分的渴望,盛行道家“服丹”之风,通过服用仙丹能够延年益寿等等。这一时期中药养生也是得到了高速发展,同时促进了金石类中药以及化学炼药发展。

中药养生文化

以古代哲学思想与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药养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其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受到各个朝代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才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时代特色的中药养生文化。

3、体育养生

传统的体育养生是指通过对自身身体的锻炼从而达到延长生命长度、提高人体生命功能的目的,例如古人早期的“消肿舞”和“禹步”等就是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最初孕育的外在表现,除此之外,许多导引术势及华佗的五禽戏等导引方法带来的疗效也是极佳,逐渐取代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长生不老之术与外丹术等等养生方式。

五禽戏等强身健体方式的出现也是使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得到发展,其中不仅记载了以模仿动作为主的仿生运动、用于调息为主的呼吸运动、用于调身为主的肢体运动,还对许多动作的医学功用有着明确的标记,指出此动作的对症病痛,效果极好。

除此之外,在先秦时期,统治阶级也曾设立医疗机构,解决当时社会的诸多需求,为当时体育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府支持,在此期间,养生的实践技术方法也是慢慢增多,其中,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行气玉佩铭》就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例子,真实反映了当时养生技术的发展水平。

4、以乐保健养生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运用音乐来提高身心健康的民族之一,虽然古人早期主要是把音乐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但是后期通过对音乐的娱乐、审美和教育等功能中,开始意识到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是有着养生保健与修德养性的功能,所以人们常常会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用于消除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带来的身体不适,并用音乐来愉悦自己的身心。例如在《晋书·乐都》中就提到有:“农瑟羲琴,唾钟和磐,达灵成性,象物昭功,由此言之,其来自远。”意为神农氏制作了瑟,伏羲氏制作了琴,人们当时已经开始用瑟、琴、钟、磐等乐器来表达人的情绪,舒缓心理。

古人通过借助传统音乐不同的音调、节奏节拍等要素,来观察呼吸、血压、心跳等变化,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且不同的身体部位也有对应的音乐治疗,通过聆听不同脏器的音乐,可以促进所对应器官的健康,预防生理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传统音乐养生同时强调在使用音乐时遵循人与自然、人与事物的自然规律,可以通过按照音乐与之对应的规律来从事音乐活动,达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古人的养生文化思想发展

1、儒家修身涵德的养生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阶段,当时经济与文化都是空前的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一种学术局面。其中儒家对养生文化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儒家以孔子为代表,认为“仁者寿”,人们只有提倡修身养性,才能有机会成为仁者,以获长寿,即“大德必得其寿”。

孔子早在《论语·雍也》里的“知者乐,仁者寿”中提出“寿”的观点,孔子认为“寿”是仁者的人格气质达到很高的境界之后,就会显现出来的一种生命迹象,是带有一种伦理道德修养臻美的意蕴在其中的。而孟子对“寿”的概念与孔子类似,《孟子·尽心章句上》中提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侯之,所以立命也。”这也说明了孟子在养生观里是持有修身涵德的思想,儒家学者对养生理念的理解,为后世的诸多养生理论的发展也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儒家学堂

2、古代多样化养生学思想

在秦汉时期,系统的养生学说才开始逐步形成,当然古代养生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集合儒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术思想为基础,经过长久的演变成为中医养生学的一种理论体系。古代先哲们也是纷纷各抒己见,著书立说,逐渐形成了各具风格特点的道、儒、墨、医、杂五种养生思想。

同孔子、孟子相比,道家对养生思想则是主张顺其自然,提出“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养生观点。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统一。庄子在生活方面追求的是至臻至美的生命感受,至于对养生进行严密系统的论说是不符合庄子言不尽意的思想的。且“养生”一词虽首见《庄子》,但庄子只是在表述一种富有哲理的人生境界。虽然像管子、子华对养生也多有论述,但是在如何养生方面也只是简略提到,仅停留在“养体”的层面,并不充分。

而西汉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则是以循天为大前提,结合儒、道、阴阳多家在养生方面的学说,提倡以“义”养心,养生上注重循天尊道,顺应阴阳。除此之外,也要重视衣食住行这类条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因此他的养生思想更加强调人的生命与社会自然是和谐统一的。

养生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一种基本行为,古人除了通过重视睡眠、重要、体育等方式来进行养生外,古人也十分注意精神对养生的作用,通过音乐来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强调只有充沛的精、气、神才是长寿的象征。而在养生思想方面,儒家认为只有仁者才能拥有长寿,道家则是主张顺其自然,提出“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的养生观点。诸多高度哲学化的养生思想不仅成为当时人类养生所遵循的法则,也是指导着后来产生的各种养生流派的发展,至今也是影响颇深。

中医养生和健康管理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什么是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方式,根据人体生命和活动变化的规律性,然后选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调理身心,保护生命,并且预防各种疾病,从而让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也能有效延长寿命。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经络通畅,身体历得阳气阴气气血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中草药的药性来调理,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会通过食疗、香疗、灸法、按摩推拿等来完成。中医养生里面有讲究穴位、中草药药性功效、经脉、气血、阴阳等等。通过正确的手段、正确的管理以及正确的中医养生方法,预防疾病、防止疾病病变从而起到一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人体与大自然相统一的这样一个良好的、良性的循环,这就是中医养生最主要、最精华的部分。

什么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利用健康体检手段,如体重指数,体格检查等数据情况,合理的提出一些方案,体检以后,要对身体状况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慢性疾病状态进行评估,进而进行干预。通过健康评估后,知道自己身体处于哪一种状态,可以进行营养饮食调整,改变营养状态,或改变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作息习惯改变,健康管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简单来说,健康管理就是专业人员、专业机构为你打理你的健康,这是有效减少医疗消耗,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

中医养生和健康管理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两者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共同点,中医养生和健康管理都以在疾病确诊前,要做好防范与干。

结语:无论是选择哪一个方法,都要讲究对自己健康是否有帮助,是否适合自己 。

中医养生学基本概念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养生之养,含有保养、修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等意;生,就是指人的生命。概言之,养生就是保养人是生命。具体而言,养生是人类为了自身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生长衰老不可逆的量、质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这种行为活动贯穿于出生前、出生后,病前、病中、病后的生命过程。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的中医分支学科。

  中医养生学,凝聚了前人的养生智慧和经验结晶,早在先秦时期的《道德经》《庄子》等典籍中菊有专门的论述。创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世问,更是中医养生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她广泛吸取和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养生成就,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理论础, 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黄帝内经》以降,历代都有养生专著专篇,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理论升华和实践验证,中医养生学逐渐成为一门富有鲜明特色的中医分支学科,形成了稳定的学科体系,具有独立而深厚的学术理论与独特而丰富的实用方法。

  中医养生学的学科体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涵了生命观、寿夭观、健康观、和谐观、权衡观等基本观念;确立了预防为主、扶正避邪、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审因施养、三因制宜、五脏为本、杂合以养等基本原则。在其指导下,中医养生学所采用的养生手段和方法更是丰富多彩,不胜枚举。仅气功导引,就有“千家妙功”的美誉。这些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能养、能防、能治,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全面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使人与环境和谐一体,而且简便易行,卓有成效,是人类却病延年的理想手段。

   由于历代养生家各自的实践何体会不同,其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侧重、各有所长,中医养生学逐渐分化出相应的学术流派。这些不同的流派从多角度发扬了养生学术理论,丰富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中医养生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涉及天文气象、哲学宗教、人文社会、心理行为、预防保健等诸多领域,其中的许多内容已成为当今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学真正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能引导人们达到长寿境域的新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养身学的理论和方法还会进一步充实、改进与提高。

                                                                                             —— 摘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

养生中药吃什么好?

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

1、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3、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药兼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它的补虚作用较强,又能补脾肺之气,中医认为它能健脾补气、养胃祛湿。体内湿气较重时,利用五指毛桃煲汤煮水饮用,有助祛湿养生!

4、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麦冬

麦冬又称麦门冬、寸麦冬等,它是一味传统中药,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对于因热扰心、伤及气阴以及心阴不足的人来说最适合服用,可养心阴、胃阴,去燥热,缓解口干舌燥、心烦不眠等症状。

5、夏季养生吃什么中药:芡实

夏季很多人贪凉,容易伤脾胃,中医认为,芡实最益脾胃,此时吃些芡实做的甜品或粥最好。《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补中除爆疾,益精气”,认为具有良好的补肾补精收摄作用。《本草从新》亦云:“芡实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芡实的最佳搭配要数银耳、莲子、山药、白扁豆等,炖锅冰糖银耳芡实羹很不错。吃芡实要细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