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四物汤加茯苓、黄芩、陈皮、甘草、柴胡、黑山栀、木通。
功能主治 : 疹没绵绵发热,不知早治,而成疳症,腹胀,午后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麻疹备要方论》
1.痰湿体质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气滞使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2.脾虚肝脏,肝气郁结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芍川芎
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
胁肋疼痛皆能除
逍遥散
逍遥散中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疏肝养血又健脾
肝郁血虚脾气弱
3.血虚,血瘀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生地桃
红花当归草赤芍
桔梗枳壳柴芎膝
血化下行免作劳
四物汤
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
临证之时可变通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东垣方
黄芪一两归二钱
血虚发热口烦渴
脉大而虚宜此煎
1.清经散用
大熟地
,
白芍
茯苓
地骨皮
。
青蒿丹皮炒盐柏,滋水泄火损而益。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2.
两地汤中用
生地
,
玄参
麦冬
地骨皮。
阿胶白芍用酒炒,补水泄火服之宜。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3.
定经汤
中用菟丝,白芍
当归
与熟地。
茯苓
山药
柴荆芥,数服经自不衍期。
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
荆芥
菟丝子
,调补肝肾效力彰。
4.
妇人
血崩一时临,不省人事甚昏沉。
只因
虚火
盛动血,止崩切勿忘滋阴。
固本止崩宜补阴,熟地白芍当归参。
黄
黑姜同煎服,不用止涩功亦深。
5.安奠二天参
地黄
,
白术
山药
扁豆
襄。
山萸
杜仲
枸杞
草,脾肾健固若金汤。
6.妇人瘦弱不孕生,
肝木
虚燥肾水空。
大补肾水滋肝木,水
旺火
消孕能成。
养精
种玉
贵子生,服药节欲三月整。
当归熟地白芍药,山萸四味
滋肾
精。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7.妇人
嫉妒心
不宽,肝郁脾塞非天厌。
心肾任带相沿塞,
胞门
闭阻受孕难。
开郁种玉木芍丹,归苓
香附
花粉添。
连服一月郁尽解,不生贵子亦生兰。
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
天花粉
,舒肝解郁功效彰。
8.妇人
下部
冷似冰,胞胎寒极孕难成。
寒泉欲转成
暖冰
,须得阳春
热气
腾。
温胞
巴戟
与杜仲,
参术
山药
芡实
增。
菟丝桂附补骨脂,改汤为丸亦
见功
。
9.治
血块
用
生化汤
,当归
川芎
五分姜。
十粒
桃仁
五分草,引用
黄酒
童便
良。
11.
寿胎丸
中用菟丝,寄生
续断
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
固肾
安胎此方咨。 目前只找到这么多,里面有
傅青主女科
歌括或
中医妇科学
上找的,自便
2021、12、30苓桂枣甘汤
本方与昨天的苓桂术甘汤,看是相似,但是治疗上大有不同。 苓桂枣甘汤是是由桂枝甘草汤加大枣和大量茯苓,并增加桂枝用量而成。 方中没有白术,可见是胃无停饮或少停饮,所以不治心下痞硬和眩冒;加了大枣,就是擅治腹挛急;增大茯苓的用量,则擅治悸烦;增大桂枝用量,则加重治冲气。 可见本方的适应证是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 本条也是原有里饮,误用发汗治疗,里饮被激,伴强烈的气上冲,类似奔豚发作,脐下悸是欲发奔豚的征兆。这个时候就宜用苓桂枣甘汤治疗。 从中可知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辨证要点就是外寒内饮呈现心下悸、腹挛急、气上冲者。
2021、12、31茯苓甘草汤,也是桂枝甘草汤变方,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而成。 茯苓伍生姜治呕及心悸,合桂枝、甘草则治表不解里有水气之证,症见呕而小便不利、心下悸者。 太阳伤寒证,里有停水,治疗用发汗解表而表不解,呈外寒里饮证,对于这种证,若脉浮数,小便不利而渴者,用五苓散主之:若不渴而呕者,用茯苓甘草汤主之。 这个水停心下,就会常出现心悸,因此本条所说厥而心下悸,是因水饮逆迫心下所致。治疗应先用茯苓甘草汤来治水,水去则厥自然而愈。如果不先治水饮而只是治厥,不但厥治疗无效,而且造成水浸渍于胃,胃内水饮过多而形成下利之症。 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本方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呕逆者。常见于失眠而心悸者。对神经官能症出现本方证,增量茯苓加生龙牡有良效
2022、1、1茯苓泽泻汤 本方是由茯苓甘草汤加倍茯苓用量,又加泽泻、白术而成。也就是五苓散,去猪苓利水、止渴治其标,又用白术、甘草、生姜温药健胃治其本,胃气恢复则不再停水,使本方大大加强了逐饮利尿的作用,故本方在解表(用桂枝、生姜)的同时大力利水(苓、泽、术),其适应证是胃虚有留饮、呕吐、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者。渴欲饮水,不但为饮停,而还因饮停化热,泽泻清热利饮,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证的辨证要点:茯苓甘草汤证又见口渴而呕吐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约略之词。简而言之,胃反为发作性呕吐,有一日发作者,亦有数日发作者,大都由于胃的消化功能差,停食或停水所致。常见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等病。本条所述偏于停水,水停不消,积至相当程度必吐。因呕吐多,全身组织缺少水的营养,故感到口渴,也是本方证的特点。如胃有停饮,不吐但痛,见渴欲饮水者,用本方亦有验。胃反,是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反病,如见呕吐而渴欲饮水者,可用茯苓泽泻汤治疗。本条论治胃反,较猪苓散证为重,为外邪内饮证而胃气更加虚衰者。
2022、1、2
苓桂五味甘草汤
本方也是桂枝甘草汤变化而成。茯苓加强利尿逐饮,五味子治咳逆上气,两味加于桂枝甘草汤中,治疗桂枝甘草汤证见咳逆上气者。本方记载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2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本条是承继“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一条而说的。是说服下小青龙汤后,原有的症状没有了。多唾、口燥,是服小青龙汤使寒饮欲解的证验。但支饮重证多不是一击即退,今寸脉沉而尺脉微,仍属饮盛里虚的反映。手足厥逆,即因水气冲逆所致。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即发作性的上冲症状。手足痹,是由于血虚。其面翕热如醉状,为有虚热上蒸。气冲休止,则水饮因复下流阴股,故亦不出现眩冒。气冲发作,则水饮伴随上逆,故又出现小便难而眩冒,因此用苓桂五味甘草汤,先治其气冲。本方属太阳太阴合病证。辨证要点是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咳逆上气眩晕者。
2021、1、3 五苓散
五苓散是我们在临床中很常用的一首方。本方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重,取其甘寒为方中的主药,以解其烦渴。复用桂枝不但解外,而且能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味配伍,解外利水,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所以本方证为外邪内饮,饮停化热,因成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本方的辨证要点:太阳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而见眩晕、口渴者。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外邪内饮证。
2022-01-11
五苓散水液代谢总协调
一直以来,解读《伤寒论》的人都在说五苓散是解表之剂,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说五苓散是解表剂的人主要依据就是“脉浮者”,只要出现浮脉,就是表证,因此就有了这个误解。
五苓散:猪苓(去皮)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半 茯苓十八铢 桂(去皮)半两 白术十八铢
五苓散是治疗表证还是里证
脉法说“一份浮脉一份表”。
事实上,浮脉并不一定代表着邪在表,也有可能在里。
如果将肺认为是表,那么浮脉只有在寸脉浮和整体脉浮的条件下,才是表证。
如果是局部脉浮,那就不是表证,很有可能是里证。
比如关脉浮,其实就是邪在胃或者在胆腑,左关脉浮为肝胆之病,右关脉浮为脾胃之病,需要区别对待。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所治疗的脉浮,既不是在表之浮,也不是在中焦之浮,而是尺脉之浮,所以以此来断定五苓散治疗表证,是有失稳妥的。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证一般有口渴,但是这种口渴是有特点的。
一般还会有小便不利等情形,舌苔有时表现得比较厚腻,大便也比较溏泻。
关键时刻还有皮肤干燥,所以五苓散是一个很好的护肤品。
一般来说,皮肤之中水湿之气比较旺盛时,就会表现出皮肤晦暗,而金旺才能表现为皮肤比较白皙。
所以五苓散可用来治疗体内湿气盛,皮肤粗糙等问题。
五苓散治疗水逆证,即体内湿气重,饮食入口即吐。
这是因为人体的中焦有水湿困脾,饮食进入脾胃之后就表现出来中焦大水汪洋,人体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呕吐。
所以五苓散治疗的疾病之中,就有一种是水停中焦。
所以五苓散可以治疗水痞,即水液停在胸下,表现出来的症状跟半夏泻心汤很相似。
只不过半夏泻心汤是湿热蕴结在中焦,而五苓散则偏向于寒湿,应区别对待。
很多情况下,利尿是用来扶阳的最好方法。
叶天士所谓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所以五苓散在很多时候就可以用来通阳。
比如,对于夏季水湿太盛,作为除湿剂,五苓散就可以防治中暑。
五苓散之所以叫五苓散,很多人说与“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有关,即五苓散可以协助人体进行水液的代谢,可以协助膀胱气化,而膀胱气化其实又跟皮肤有关。
所以很多时候用五苓散来治疗皮肤疾病,特别是夏季因为水湿问题导致的皮肤病,以五苓散作为治疗方药,疗效都非常好。
因为五苓散治疗的是水液病,所以跟水液有关的疾病。
很多时候可以考虑到五苓散,如我们知道的癫痫发作一般都有口吐白沫,这种白沫一般认为是水液代谢出了问题。
所以有报道,以五苓散可以治疗各种癫痫,疗效显著。
另外,对于经常晕船、晕车的人,其实中焦水饮才是根本原因,所以用五苓散可以很好地改善晕车晕船等现象。
腹泻有的时候是水泻,主要原因是小肠的泌清别浊功能发生障碍,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五苓散,促进水液的正常代谢。
同时,所谓的疝气,其实就是小肠下垂,而用五苓散就可以健全小肠的水液泌清别浊功能,所以疝气很多时候也可以用之。
但是,不管如何,这些症状在使用五苓散的时候,必定有一个小便不利,因为这是五苓散的对症之一。
五苓散的加减应用
五苓散的药物组成是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每一味药其实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尿药,桂枝虽然没有明说可以利尿。
但是张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出现了小便利便会减去桂枝,可以看出桂枝利尿作用很强。
五苓散还有很多经典组合,比如我们常用的茵陈五苓散,其实就是因为五苓散的祛湿功能强大,再加上一点茵陈,就可以非常好地祛除体内的湿邪了。
对于因为肝脏不好导致的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疗效都非常好。
五苓散还可以跟平胃散搭配,主要针对的就是中焦水湿问题导致的脾胃疾病,如腹胀、腹泻等。
也可以跟小柴胡汤搭配,本来小柴胡汤是有除湿作用的,但是小柴胡汤的除湿作用稍微弱一些,搭配在一起对于很多中焦湿气重,又有肝气郁结的患者,疗效非常好。
2022-01-04
柴苓汤除三焦湿热之要药
小柴胡汤是用来治疗各种三焦疾病,或者足少阳胆经问题的常用方剂。
但是有的时候小柴胡汤的使用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知道,小柴胡汤主要针对的是三阳病,不管是太阳经的感冒,还是阳明经的热证,或者是少阳经的往来寒热,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
柴苓汤:柴胡一钱六分 半夏(汤泡七次)七分 黄芩、人参、甘草各六分白术、猪苓、茯苓各七分半 泽泻一钱二分半 桂五分
治疗三焦湿热其实湿热之气在中焦,很多时候会影响到下焦,就会出现小便不利,腰酸背痛。
但是此时又不能纯粹地利尿除湿,二便除与肾、膀胱有关,还与肝有关。
所以,在治疗湿气病时,就会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组合——柴苓汤。
它由除中上二焦湿气的小柴胡汤和除下焦湿气的五苓散组成,专门针对因为湿热之邪,或者以湿为主导致的身体不适。
五苓散使用的契机,一般是中下二焦湿气重,必定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严重时会有心烦、皮肤问题等。但是五苓散主要针对的是下焦湿气,如果是上中下三焦皆有湿气,此时就不好使用了。
《丹溪心法》对此方的解释非常到位,“分利阴阳,和解表里。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可以说柴苓汤是两个方组成的,所以治疗上一般也可以两方之证兼治之。
比如说,因为湿热导致的发热,可以发挥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
还能发挥五苓散的利湿作用,所以有一些温病高烧可以考虑使用柴苓汤。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肠胃疾病,比如痢疾,出现了腹痛,腹泻,只要是湿热导致的,都可以用柴苓汤作为主要的对症之方。
到了夏天,出现了酷暑天气,很多人因为脾胃健运不佳,或者水湿之气太重,很容易中暑。
所以此时用柴苓散就可以很好地缓解暑气,预防中暑。
另外,一般来说腹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小肠下垂导致的,一种是因为肝脾不和导致的。
小柴胡汤可以缓解肝脾不和,而五苓散则可以缓解小肠下垂,所以这个方治疗疝气也能获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小柴胡治疗的是中上二焦的问题,而五苓散治疗的是中下二焦的问题。
所以处于不上不下的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方来治疗,温病学派其实就是按照这个方化裁出来的达原饮以治疗邪在膜原的。
后世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入三棱、莪术、山楂、黄连等药,治疗因为腹膜炎导致的结核,疗效也非常显著。
2022、1_4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利尿逐水,复以黄芪补虚实表,桂枝、甘草降冲气而和荣卫,表气实荣卫调则不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治皮水的正法,茯苓重用在于利水,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本方以桂枝、甘草、黄芪解太阳之表,防己、茯苓治在太阴,故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表虚之外邪内饮见四肢浮肿、聂聂动者是本方辨证要点。本方治浮肿,适用于表虚证的浮肿,当有汗出恶风症。如慢性肾炎浮肿。这里的皮水为病则四肢肿,正不足于表,故水气乃得踞于皮肤中而不去。聂聂动,即微动状,与瞤动同属水气为患,若皮水病而四肢轰聂聂动者,宜以防己茯苓汤主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8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柴苓二妙汤
下一篇: 柴苓栀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