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能主治 : 养血清火,疏肝散结。主血虚火动,肝气郁结,致患鬓疽,初起尚未成脓者,毋论阴阳表里,俱可服之。
摘录 : 《外科正宗》卷二
功能主治 : 怒火上升,憎寒恶热,肝胆风热疮疡。
摘录 : 《马培之医案》
功能主治 : 谋虑不决,郁火凝结少阳胆经而成夭疽、锐毒,生于耳后1寸3分高骨之后,左名夭疽,右为锐毒。
摘录 : 《外科真铨》卷上
淋巴炎的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热痰毒
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口干.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敷.
[治法] 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 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便秘加大黄.
2.肝郁痰火
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胸胁牵痛,口苦咽干.舌虹,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 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3,温热蕴结
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苔黄腻,脉敷,
[方药] 五神汤合草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2克,蒲公英12克,忍冬蘑16克,黄柏12克,车前于12克,生苡仁16克,川牛膝12克,浙贝母12克,川楝于12克.
4.热胜酿脓
局部皮肤红肿发亮,发热疼痛,肿块变软,有波动应指感。全身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排脓.
[方药]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在以上三型方药中,加皂角刺12克,炙山甲12克,天花粉16克.余毒凝滞
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 清除余毒,化痰散瘀,
[方药] 金铃于散加味,川楝子12克,玄胡12克,忍冬藤16克,丹参10克,桃仁12克,浙贝母12克,白芥于12克,皂角刺12克,生甘草7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灭滴灵).
(四)局部治疗
(1)红肿期可用荚蓉膏或化毒散软膏外敷,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或可用铁箍散软膏与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
(2)破溃后可用甲字提毒药捻,朱红纱条换药.若脓毒已尽,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五)单方,验方
(1)鲜菊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换.
(2)藤黄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盖紧,摇荡之,用棉球蘸液涂患处3~4次.用于未化脓时。
预防与护理
积极防治原发病灶。凡患有疖、足癣时,应避免搔抓;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继发感染发生本病。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1 清热凉血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洽肺结核潮热。
2 消积杀虫银柴胡能清虚热,消疳热,故用治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胡黄连、鸡内金、使君子等药同用,以共奏消积杀虫,健脾疗疳之效;亦可与栀子、人参、薄荷等同用,如柴胡清肝汤(《证治准绳》)。凡小儿疳积,日久化热,症见烦渴燥急者,多与栀子、黄芩、连翘等合用。
首先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
针对有关因素予以治疗。当损害局限且无糜烂时,用2%~4%碳酸氢钠溶液与0.2%洗必泰溶液交替冲洗,每日数次,并每月进行复查。发生局部糜烂事,局部糜烂区可敷复方类固醇粉,每日数次,甚者可用确炎舒松,注射于局部,每周2次,并加用抗生素。
糜烂在唇红部位者,可用肤轻松软膏涂敷,每日数次。局部用抗霉菌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制霉菌素50万单位,口内含化,每日3~4次。全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应慎重,施行小剂量、短程方案,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用1~2周,用药期间做大便潜血及血压检查。也可用昆明山海棠2片,每日3次;雷公藤片3~4片,每日2次。还可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A酸等。
另外去除机械性刺激因素,刮除磨牙颊面的牙石,避免牙刷毛等刺伤局部粘膜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多由热毒和湿毒积聚,或气滞血瘀,气血失和,湿热循经上逆,熏蒸于口,或肝郁血虚,化火上炎而致。
1)证属脾胃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解毒,用平胃散合二妙散加减(苍术、厚朴、陈皮、薏苡仁、黄柏、夏枯草、土茯苓、藿香、佩兰、生甘草)。证属肝经实火者,治以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车前子、生地黄、泽泻、木通、甘草)。
2)证属肝气郁结者,治以疏肝理气解郁,用丹栀逍遥散或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栀子、丹皮、茯苓、黄芩、川芎、香附、郁金、连翘、炙甘草)。
3)证属血虚风燥者,治以滋阴养血、疏风润燥,用苔癣一号加减(当归、生地黄、白芍、熟地黄、麦冬、女贞子、枸杞子、白鲜皮、牛膝、香附、旱莲草)。
4)证属阴虚内热者,治以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茱萸、黄柏、知母、栀子、麦冬、旱莲草、天花粉、石斛)。
5)证属气血两虚者,治以益气养血,用八珍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当归、制黄精、白芍、熟地、何首乌、石斛)。
6)证属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祛瘀,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香附、生地黄、玄参、陈皮、甘草)。
局部可用青黛、炉甘石、孩儿茶、冰片涂溃疡面;吴茱萸末醋调敷涌泉穴;还可用青吹口散、双料喉风散、解毒生肌散、柳花散、西瓜霜等中成药,撒于患处。可用金银花、玄参、生地黄煎水漱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83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柴胡清肝散
下一篇: 柴胡清肝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