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柴胡、橘皮、黄芩、半夏、人参、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 : 上锉细。
功能主治 : 疹子出后,毒邪壅遏,尚未出尽,拂拂发热,烦闷不宁,如蛇在灰,如蚓在尘之状,烦躁呕泄者。
用法用量 : 加竹菇1团,生姜3片,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准绳·幼科》卷六
柴胡丸--《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柴胡(去苗)、黄连(去须)、知母(焙)、赤芍药、龙胆、黄芩(去黑心)、地骨皮、麦门冬(去心,掐)、茯神(去木)、甘草(炙)各30克,槟榔(锉)22克。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目昏眩,胸背拘急,四肢酸痛,心躁烦热,气满腹胀,腰膝无力,经候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温酒下,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柴胡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胡黄连1两半,龙胆1两半,桃胶(干者)1两半,升麻1两半,茯神(去木)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地骨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芍药1两半,大黄(锉,焙)1两半,知母(锉,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龙齿1两半,犀角(镑)1两半,玄参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桔梗(炒)1两半,丹砂2两(别研入药)。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热劳,心烦闷,手足背膊酸疼,四肢沉重,食不作肌肤,日渐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柴胡丸--《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襴),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葳蕤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1两(去芦头),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地骨皮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知母1两,羚羊角屑1两,大麻仁1两半(锉如膏),生干地黄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入大麻仁膏,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利心肺,除烦热,利大肠。主治热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莱、鲤鱼、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柴胡丸--《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柴胡半两(去苗),赤茯苓1分,人参1分(去芦头),木香1分,桂心1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鳖甲半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寒热结实,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消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用温水送下,2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柴胡丸--《圣惠》卷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子芩1两,赤芍药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襴)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余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能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柴胡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柴胡(去苗土)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白术3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丹参(去根,炙)2两,黄耆(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虚,腹痛不能久立,或腹中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粥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柴胡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1两,紫菀(去土)1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雄黄(研)1分,人参1分,黄芩(去黑心)1分,牛膝(生)半两,丹砂(研)半两,马兜铃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宁心志,止咳嗽,除肌热。主治热劳。
【用法用量】每服1丸,烧绵灰,温酒送下,不拘时候,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柴胡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多,去裙襴)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焙)1两,山栀子仁1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术1两,槟榔(锉)1两,桔梗(炒)1两,芍药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贝母(去心)1两,人参1两,熟干地黄(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麻黄(去根节)1两,黄耆(细锉)1两,陈橘皮(去白,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京三棱(炮,锉)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羸瘦食减,肢体困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空心日午、夜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柴胡丸--《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贝母(去心)半两,知母(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芎藭半两,款冬花半两,黄耆(锉)1两半。
【制法】上为末,以童便5盏,入药在内,慢火熬,柳枝搅成煎,放冷,候可丸即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胸膈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人参汤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柴胡的禁忌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2、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3、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1、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所重视,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温散配,平散配、生姜,补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2、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例如常伍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3、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4、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之证。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半夏洗,半升(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证治机理】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正胜欲拒邪出于表,故往来寒热;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解】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黄芩相配伍,一散一清,恰入少阳,以解少阳之邪。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参、枣与夏、姜相伍,以利中州气机之升降。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则诸证自除。
【配伍特点】透散清泄以和解,升清降浊兼扶正。
【运用】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之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原方“去滓再煎”,使汤液之量更少,药性更为醇和。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服药后或不经汗出而病解,或见汗而愈。《伤寒论》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后,可见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之“战汗”,属正气来复,祛邪外出之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木来乘土,宜去黄芩,加芍药柔木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瘀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疏风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附方】
1.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柴胡半斤(24g) 桂枝去皮,三两(9g) 干姜二两(6g) 栝楼根四两(12g) 黄芩三两(9g) 牡蛎熬,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柴胡四两(12g) 龙骨 牡蛎熬 生姜切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各4.5g) 半夏洗,二合半(9g) 黄芩一两(3g) 铅丹一两半(1g) 大黄二两(6g) 大枣擘,六枚(2 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主治: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鉴别】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能和解少阳,主治往来寒热者,皆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但小柴胡汤乃伤寒邪入少阳之主方,为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剂,主治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兼内有寒饮,故佐以桂枝、干姜温阳化饮,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胸胁满微结加牡蛎软坚散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兼有痰热,且见谵语,故佐以大黄泻热,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而化痰,心烦惊恐加铅丹、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方论选录】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之入里也。(吴昆《医方考》卷二)
【医案举例】己丑正月二十日,钱,三十四岁。太阳中风汗多,误与收涩,引入少阳,寒热往来,口苦脉弦,与小柴胡汤和法。其人向有痰饮喘症,加枳实、橘皮,去人参。柴胡五钱,姜半夏六钱,生姜五钱,广皮五钱,小枳实四钱,大枣(去核)二枚,炙甘草三钱,黄芩炭一钱五分。煮三杯,先服一杯,寒热止,止后服,尽剂不止,再作服。二帖。廿三日,风入少阳,与小柴胡汤已解其半,仍须用和法,寒多热少,而口渴,较前方退柴胡,进黄芩,加天花粉。姜半夏三钱,柴胡二钱,生姜三大片,天花粉三钱,炒黄芩三钱,大枣(去核)二枚,炙甘草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吴鞠通医案》卷一)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合六十六法,方三十九首,并见太阳阳明合病法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见太阳少阳合病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 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82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柴胡梅连散
下一篇: 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