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人参、黄耆、附子、牡蛎各等分。
功能主治 : 产后绝汗如雨,手足清冷者。
用法用量 : 上作大剂。以水2合,煮取1合,温服。
摘录 : 《产科发蒙》卷四
吴茱萸三两,当归、芎䓖、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
我们先看这个方子的方解和方意。我画了一个图,把各药物归类,你看的就非常明白。
我们解读这个方子: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如果有大枣的话,我们就是原方的桂枝汤。原方桂枝汤桂枝、芍药各三两,这里桂枝、芍药各二两,这个无所谓,这个是因人而异,在这儿就写了二两,我们就按二两,桂枝和芍药等量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就是标准版的桂枝汤。
气虚了,大枣的营养可能就差一点了,我们就用上人参,人参是补气的,补什么气呢?人参是补阳气的,补元气的。什么叫阳气,在伤寒论里头,就是我们的津液。
人参这味药,在古代的时候都是野人参,最好的就是山西上党地区的人参,但并不是我们现在叫的党参。山西上党地区的人参早就绝了,它是补阴的,阴中有阳,阳寓阴中,这样的人参,是凉的,我们含在嘴里头,觉得能补元气,口不渴,津津玉液。我们当下的人参没有这个功能了。
我们当下一般的就用党参补补气,补气的作用大,补津液补能量的作用就小了。
从微观上看,人参是振奋细胞机能的,人体粗分可以分为六大类细胞,我们通俗点讲,人参是能够补充人体无氧状态下细胞的机能的,或者是振奋这一部分细胞机能的,而黄芪是能够振奋有氧状态下细胞的机能的。
血虚,当归,帮合营的芍药合血,接着补充血容量,把三焦里的组织液往血管里合,血仍然不够,用阿胶,直接补充血容量,都是围绕着血容量来进行的。
但是我们要有淤血怎么办呢?就用丹皮。标准的说法,丹皮是调理血管壁的,消炎的。丹皮,我们中医叫活血化瘀,但是,不能仅仅用活血化瘀来理解它,它的作用靶点是血管壁发炎了,太通透了。我们在经方扶阳体系里头,对每一味药应该有更精细的解读,要不丹皮你不会用,丹皮是在我们血管壁通透性太好的时候,也就是血管壁发炎了,有渗出,有脓肿,有血液渗出,老是流血,这个时候用丹皮。
例如鼠疫造成的血液往皮肤外部渗透,有出血的症状,那就是除了芍药以外,还有一种丹皮,血管壁通透性太好了,有炎症了,我们用丹皮,所以在这儿呢我们就用了一个丹皮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或者说不要太通透了,有炎症,活血化瘀。
最终的根本还得落实到血寒,血有点儿冷,血寒积结胞门。
所有的都是因虚,还有积冷呢,最后血都冷了,我们得用上一味药叫吴茱萸,暖血。
吴茱萸这味药是特别好的一味药,我们神农本草经365味药,唯独吴茱萸有大苦大温大辛的特点,辛、温、苦,特别苦,特别辣,热性挺大。
为什么选择这个苦温药?如果我们只是选择又辛又辣又温的药,那有很多呢,例如细辛、附子都是这样的,我们目的是要暖血,让流通在女人肝和子宫里头的血液循环好一些,还得温暖一些。血太冷了,长年累月的至有历年,最后我们宫寒,得暖起血来。但是暖起来了又怕上火呀!辛温药一散,血热了,热血沸腾了,肝的雷火就开始动了,一动我们心神就不宁了,就上火了,所以在暖血的同时还要把血收住,不要过于激动,热血不能沸腾,就是吴茱萸。
因为他的味道很苦,天下苦者,莫过于黄连,吴茱萸比黄连还苦,当然这是一个说法而已,其实它主要是又苦又辣,真难喝,但是就用它这个大温大辛大苦,暖血而不沸腾,就把血暖起来了,还不上火。
温经汤里头包含了很多个方剂,里头有吴茱萸、人参,就叫吴茱萸汤,治什么呢?久有陈寒,头痛吐涎。
暖血而不沸腾,能够去陈年累月寒,寒的时间长了,身体里头又有通行的水、邪、还有痰、浊的地方,就流不动了,挤压在我们的大脑里头了,或者胃肠道里头了,那有的时候就恶心,堵住了,把我们的胃黏膜给糊住了,出现一种症状,一吃东西就想吐,就用吴茱萸汤,还有陈年累月的头疼,我疼了20年了,甚至我头疼病疼了50年了也没治好,记住吴茱萸这一类的方子,因为把血暖起来了,血才能流动起来,吴茱萸汤都合在温经汤里头了。
所以陈年累月的头疼,不治头,治哪儿啊?治子宫宫寒,用温经汤,因为它包含了吴茱萸汤,还有川穹。
当归、芍药、川穹,没有地黄,归、穹、芍、地是我们后世大名鼎鼎的号称天下“补血第一方”的四物汤。
前面这一段,几乎就是桂枝汤在芍药这个方向上的拓展,增强了补血的力量,又加了活血化瘀的力量,又加上了暖血的功能、行血的功能等等,让这个血就流起来了,活起来了,解除了血脉痹阻。
我们上一讲讲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引血下行,引阳入阴,或者叫重镇潜阳。他还不是引,他是镇,镇压,镇下去。那个没有产生淤血,也没有血冷,血容量也并不缺,那如果缺了呢,就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芍药那个方向上,你也可以这么去拓展,我就教给了大家一些缺血补血,有淤血化瘀血,血冷了加吴茱萸,大家就明白了。
所以,以前我们讲的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自己可以酌情的加减化裁,合方应用。
一味丹皮,代表了活血化瘀的整体思路。如果子宫里头有子宫肌瘤,活血化瘀的力量太小了,不够了,那就要在丹皮这个基础上拓展了,要加强活血化瘀的力量。
仲景先师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医圣给的每一首方剂,都是一个公式,一个理法,需要在这个理法的思想指导下,自己去根据每一个人的病情酌情化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
比如在丹皮活血化瘀力量不够的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加丹皮、桃仁、水蛭、牤虫、大黄等等。相当于我们和用其他的方子,例如去瘀血汤,就是大黄蛰虫水蛭这一类的,还有抵挡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我们后边再说加减。
血不行,血痹,血少了,血冷了,有淤血了,然后血流不动了,血流不动了,就和我们三焦这儿的交换差了,水也不可能流的特别好,就在人体里头产生了很多的水湿。
水和元气是在三焦流通的,血不行了,水也不利了,就会湿气重了。三焦里头不仅仅是湿气重了,可能痰浊也重了,水也多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加健脾祛湿的白术、茯苓、泽泻,就相当于当归芍药散也能够合进来了,一加去水的药,就相当于当归芍药散,再加上桃仁,就相当于合上了桂枝茯苓丸,加上个大黄水蛭牤虫,就相当于合上了去瘀血汤或者是抵挡汤等等,就根据每个人情况再酌情的加减,不要怕,我们先用基础方来,你大不了加一个桃仁嘛,丹皮桃仁,你愿意加个红花,加个红花,我用三七行吧,三七是后世的,又贵、劲儿又小,你用它干嘛?当然,用用也未尝不可,也可以用三七作为日常保健用药,经方里头不用,力量太小。那么在桂枝汤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加强了补血、和血、行血、活血化瘀,我都给他调理的特别好了,头痛也治疗了。
但是,我现在要重点解决生殖区域的血液微循环的障碍,让这个功能,暖血、行血、补血、活化瘀血的功能都给他潜到我的生殖区域和子宫这个区域,解决血寒积结胞门的问题,怎么办呢?
(未完待续)
中药牡蛎的功效与作用营养成分
中药牡蛎的功效与作用营养成分,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更别说清楚它的功效和作用了,有些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吃错了保健食物,食用药材一般都要遵医嘱,养生就看中药牡蛎的功效与作用营养成分。
中药牡蛎的功效与作用营养成分1 牡蛎的功效:
牡蛎别名腌制的生虾、牡蛎味咸,性生寒、舒肝息风药;滋阴药、煅牡蛎:收敛性固涩除酸的功效强,医治胃痛、胃液等生牡蛎:上接过敛,医治头昏、便稀、有收敛性、镇定、祛毒、止痛的功效;牡蛎的酸碱性提取液在活物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抑制效果,使感染的鼠致死率减少、别称:蛎蛤、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海蛎子、蛎黄、腌制的生虾、鲜蚵、蚝仔、古贲、
1、肝阳上亢,头晕眼花、本产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之功、用治理不涵木,阴虚阳亢,首领眩晕,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主龙骨、龟甲、赤芍等同于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症时间一长,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病,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滋阴、息风止痉药搭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牡蛎牡蛎
2、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本品位咸,化结、用治痰火郁积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沙参等搭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虚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紫丹参、莪术等同于用、
3、心神不宁,惊悸失眠、本质量重能镇,有安神助眠之作用,用治心神不宁,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主龙骨相须会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也可以搭配朱砂、琥铂、酸枣仁等安神助眠之品、
4、脱位诸证、本产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类似的收敛性固涩功效,根据不一样搭配可医治盗汗,盗汗,频繁遗j,遗j,尿频尿急,尿床,月经崩漏,清稀等脱位之证、用治盗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于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也可以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抑汗功效;治肾虚频繁遗j,遗j,常与沙苑子、主龙骨、伏苓等搭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尿急,尿床可与桑螵蛸、桑椹子、益智仁、主龙骨等同于用;医治月经崩漏,清稀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淮山药、主龙骨等搭配、
除此之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疼功效,能冶疗胃痛泛酸,与乌贼骨、浙贝母共为粉末,口服取效、
牡蛎的作用:
牡蛎肉因为味美味,营养成分全,兼能"细皮肤,美容貌"及降血压和滋阴降火、运动健身壮体等多种多样功效,因此被视作美味可口海珍和健体强身健体食材、在众多的深海佳品中,很多人只有在倾心于牡蛎、西方国家称其为"神赐魔食"、日本的人们则称其为"根之源"、
1、牡蛎的益智类益脑功效:
含有的赖氨酸、DHA、EPA是大脑发育需要的关键营养元素、糖原是人体内动能的贮备方式,能提升人的精力和头脑的活动高效率、此外药学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牡蛎壳提升身体的含锌元素,可提升机体的锌镉比率,有益于改进和预防高血压,具有护脑、益脑功效、
2、牡蛎的温胃生津止渴功效:
李时诊在《本草纲目》中也说牡蛎"肉治亏虚,解喝醉酒躁热,……滑皮肤,牡蛎壳止咳化痰化结,清热解毒去湿,止心性子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积块、"它性生寒,另外兼顾制酸功效,因此 对胃酸过多、或身患胃溃疡的人更有好处、
3、牡蛎的滋阴养血功效:
崔禹锡在《食经》讲到"牡蛎肉治夜难眠,治意不确定"、常常服用能够降低阴虚阳亢引发的焦躁不安、心烦失眠、头晕眼花及耳鸣等病症、牡蛎中常含的多种营养元素与矿物非常是硒能够调整神经、调整情绪、
4、牡蛎的'强筋壮骨健骨功效:
《神农本草经》中记述"(牡蛎)久服,强关节,杀湿邪,延年"、牡蛎中钙成分贴近牛乳,铁成分为牛乳的21倍,吃完有利于骨骼、牙生长发育、
5、牡蛎的细肤美肤功效:
牡蛎中钙使皮肤滑嫩、铜使皮肤颜色漂亮,看上去非常有鲜血;钾可医治皮肤干及粉刺;维他命还可以使皮肤亮润,另外能够调整植物油脂的代谢、
6、牡蛎的益寿延年功效:
牡蛎含有核苷酸,核苷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关键功效,因此能减缓肌肤老化,降低皱褶的产生、伴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生成核苷酸的工作能力慢慢减少,只有从食材中摄入,大家平时所饮的牛乳在这些方面显著不如"深海牛乳"、
7、牡蛎的滋补养生健壮功效:
牡蛎含18种碳水化合物、肝糖元、B族维生素、赖氨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常吃能够提升机体免疫能力、牡蛎所含赖氨酸降低血脂、降血压、
在希腊神话里牡蛎是意味着爱的食材、从中医学视角牡蛎通水汽,滋养肺脏,有利于肾水、西医方面认证它是含铁数最多的纯天然食品之一(每豪克蚝肉成分达到100mg),也就是每日只吃2~3个牡蛎就出示你24小时需要的锌、锌的极大使用价值反映在它是男人生殖系统里尤为重要的矿物,尤其是近五十年男士的精子密度降低显著,更需补充充足的锌、
牡蛎肉肥嫩滑爽,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有着"深海牛乳"之美誉、据剖析,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人体脂肪7%~11%、肝糖19%~38%、除此之外,还带有多种营养元素及赖氨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钙成分贴近牛乳的1倍,铁成分为牛乳的21倍,是健肤美容护肤和防治疾病的宝贵食材、
《本草纲目》记述:牡蛎肉"多食之,能慢工皮肤,壮阳补肾,并能冶疗虚,解丹毒"、现代科学觉得牡蛎肉还具备降血压和滋阴降火等作用、
小伙常吃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男性精子的品质、对小伙频繁遗j、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不错的实际效果、体质虚寒少年儿童,肺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者宜食;肾阴虚躁热失眠,心神不宁者宜食;癌症病人及放化疗、放疗后宜食、《海药本草》注:"主小伙频繁遗j,虚劳乏损,补肾壮阳气正,止盗汗,去躁热,治伤寒热痰,能滋补安神助眠,治小孩惊癎、"
一直以来都仅仅被大家作为食材的牡蛎,在大家的眼中处了它的美味可口能够服用以外再没有别的的功效了、殊不知在深层次的掌握以后,大家对牡蛎的观点应该是彻底改变了、它不但是生活中的美食,也是很好的中药材,对大家的使用价值是十分高的、
中药牡蛎的功效与作用营养成分2 牡蛎的功效
【炮制】
1、生牡蛎:洗净、晒干,碾碎用。
2、煅牡蛎:将洗净的牡蛎,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 咸湿,凉。
1、《本经》:"味咸,平。"
2、《别录》:"微寒,无毒。"
3、《本草正》:"味微咸微涩,气平。"
【归经】 入肝、肾经。
1、《汤液本草》:"入足少阴经。"
2、《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
【功效】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主治】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j,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j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j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j、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
(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1、《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2、《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3、《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4、《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5、《海药本草》:"主男子遗j,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6、《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
7、《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8、《医学衷中参西录》:"止呃逆。"
9、《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及心悸动惕、肉拆等。对于怀孕妇及小儿钙质缺乏与肺结核等有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牡蛎的作用:
1、强肝解毒
牡蛎的肝糖元存在与储藏能量的肝脏与肌肉中,与细胞的分裂、再生、红血球的活性化都有着很深的关系,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复疲劳,增强体力。在牡蛎中所含有的牛磺酸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排除堆积在肝脏中的中性脂肪,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
2、提高性功能
牡蛎体内含有大量制造精子所不可缺少的精氨酸、与微量元素亚铅。精氨酸是制造精子的主要成分,亚铅促进荷尔蒙的分泌。食用牡蛎可以提高性功能。性功能下降、阳痿、前列腺肿大、性器官发育不全等男性疾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亚铅不足而引起的。
3、净化淤血
牡蛎的牛磺酸对于因淤血而产生的动脉硬化,和随之引发的狭心症、心肌梗塞、脑梗塞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恢复疲劳
牡蛎中含有的氨基酸可以提高肝脏的机能、抑制乳酸的积蓄,帮助加快疲劳的恢复与体力的增进。另外,牡蛎中的牛磺酸与肝糖元不仅可以帮助肉体上疲劳的恢复同时对精神上疲劳的恢复也是十分有效的,内因性抑郁症的改善与视力恢复的作用也已经得到了认可。
5、滋容养颜
牡蛎因为含有铁与铜,对于女性特有的铁缺乏性贫血的治疗是最相当有效的。另外,牡蛎含有大量、大多数人体内都缺乏的亚铅。因此食用牡蛎可以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分解皮下黑色素,产生白里透红的娇嫩皮肤。因为可以促进激素的形成与分泌,因此对生理不调、不妊症、更年期障碍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6、提高免疫
牡蛎被称作‘海里的牛奶’,富含十分优良的蛋白质,肝糖元、维生素与矿物质、含有十八种以上的氨基酸,在这些氨基酸中富含可以合成抗酸化物质的谷胱甘肽的氨基酸(谷氨基酸、糖胶)。食用牡蛎后,在人体内合成谷胱甘肽,除去体内的活性酸素,提高免疫力,抑制衰老。
7、促进新陈代谢
牡蛎中含有的氨基酸,亚铅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会使血液的循环得到改善,女性的大敌,冷血症与低血压也会得到改善。
一、龙骨和牡蛎功效异同
1、相同点
牡蛎与龙骨皆味涩,均归经肝与肾,二者功效相近,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效。均同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惊痫癫狂,用治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证,用治多种正虚滑脱之证,如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滑精,心肾而虚致小便频数、遗尿,冲任不固的崩漏、带下,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等证。
牡蛎:煅牡蛎功偏收敛固涩、滑脱诸证。胃痛泛酸,制酸止痛,均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龙骨:与牡蛎同。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天空之城"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2、区别
牡蛎味咸性微寒,又具软坚散结作用,用治瘰疬、痰核、症瘕积聚有效,其平肝潜阳之功效显著,但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
牡蛎配伍生龙骨、生地、白芍、黄芩、香附、远志、首乌藤,用治阴虚阳亢之烦躁、失眠、盗汗。
龙骨味甘性平,兼入心经,以安神功效显著,收敛固涩作用优于牡蛎,但无软坚散结功效。多用治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遗转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汗证。火盛而遗精者忌用。
龙骨配伍生地、白芍、玄参、白蒺藜、黄芩、远志、生牡蛎,用治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失眠、头目眩晕。
龙骨配伍远志、茯神、琥珀、龙齿、当归、熟地、珍珠母,用治受惊而心神不宁,或心虚而易惊、心悸、失眠,睡时易惊醒。
龙骨配伍麻黄根、浮小麦、生黄芪、白术,用治自汗。
龙骨配伍麦冬、五味子、生地、牡蛎,用治盗汗
方剂学 50讲
固涩剂前面讨论到第三节,涩肠固脱。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适用病证
肾虚失固 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膀胱失约、尿频遗尿。
病位以肾为中心,包括精关不固、膀胱失约两个方面,都直接受肾气的主司。我们选用的方是以桑膘蛸散,二类方为代表。
主治分析
心肾两虚,心肾不交证。
心肾两虚
心肾不交肾之精气不足膀胱失约 小便频数,尿如米泔,或遗尿。
精失封藏 遗精。
精不养神
神不驭精
心之神气虚弱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桑螵蛸散,从它主治症候的病机来看,是心肾两虚。肾之精气不足是个本,涉及到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在肾反映精气不足,肾精不足以后肾气的化生必然受影响,肾气虚可以膀胱失约,肾气司关门开合,所以产生小便频数,膀胱气化不利,清浊可以不分,尿如米泔,膀胱失约可以遗尿。 肾气不足,对肾精失去封藏,也可以遗精、滑泄。
心的方面,主要反映心气的虚弱,主证里心神恍惚,健忘,这也是一种心气不足的表现。心肾两者是水火之脏,正常情况下,水火应当既济,心肾相交。具体反应在心神要控制肾精,神要驭精,肾精又是心神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精要养神,现在心肾两虚,心肾不交,两者相互的一种滋生促进控制作用,就平衡打破,精不养神,神不驭精,这样一种相互恶性循环的机制。
越是这种遗精、遗尿的发生,本身也使心神的气更加虚弱。心的神气虚弱,更不能控制下元的肾精,古人说,“心动则神摇,神摇则精泄”。说明心神、肾精之间的一个正常连系。这种连系打破了,就形成这类的心肾两虚的心肾不交证。
治法: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既要分别的针对心神、肾精的治疗,同时要恢复它交通心肾。恢复两者的正常协调平衡。
方解
君桑螵蛸补肾止遗
臣龙骨涩精止遗,收摄肾精心气
龟甲涩精止遗,滋阴补肾,收涩潜阳
佐人参补五脏安神定志
茯苓安神
当归
使菖蒲交通心肾
远志
桑螵蛸是君药,是补肾固肾止遗的常用药。桑螵蛸、龙骨、龟甲相配,君臣相配,构成一个常用的涩精止遗,龙骨擅长于收摄,它既能收摄肾精,也能收摄心气,龟甲能滋阴补肾,也有收涩潜阳的作用。用人参、茯苓、当归,人参补五脏,擅长于安神定志。茯苓也有安神的作用。在这方里,如果不是用于像清浊不分,用于涩精这一类,可以用茯神。当归呢,配合人参益气养血补虚。菖蒲远志这一组是中医常用来交通心肾,常用的组合。
这样一个桑螵蛸散的结构,它是以收涩为主,结合了调补心肾,这是临床治疗遗精、遗尿的常用方。
运用
辨证要点
尿频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
主治是尿频,或遗尿、遗精。用这方,它伴随一组神不驭精,心神不足这个表现。心神恍惚,有些可以引起心气血不足。还可以有心悸怔忡。一般面色偏淡、面白无华,脉细弱,也反映了一种气血不足。
随证加减
可加益智仁(温肾固摄)、覆盆子(温肾涩精止遗),以增强涩精缩尿止遗之力。
若健忘心悸(心气虚,心神不安),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若兼遗精(侧重遗精),可加沙苑子、山萸肉。
使用注意
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的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
尿频或遗尿不固,可有下焦湿热,相火妄动这类可以遗精。如果尿频的原因是下焦湿热,有虚火,这方不能用的。
第五节 固崩止带
这一章小方、二类方偏多。固崩止带里它有些一类方,有一些比较有名,临床确切疗效的方。选方来看,从六版以后,到现在七版,比过去相对重点方多一些。
适用病证
妇女血崩暴注或漏下不止,以及带下淋漓等。
包括了现在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止带,包括赤白带下。
固冲汤是临床疗效较好的常用方。这方主治的冲脉不固,血崩,月经过多,漏下不止。
主证分析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肾虚精亏失固
脾虚气弱不摄头晕肢冷,腰背酸软
冲脉不固血崩,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脾肾两虚)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
肾气不固,肾气化生肾精,反映出一组肾虚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
这类涉及到脾肾两虚,肾虚反映出肾精不足,这样肾气不固,肾气化生肾精,所以反映出有一组肾虚的表现。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肾精不能濡养头面,肾精肝血都是正常情况下,靠肝气的疏泄,上于头面。那他可以头晕肢冷,发生肾气不足,可以有肢冷,脾胃气虚,不固摄,有一组脾虚表现,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微弱。脾肾失去固摄,肾气不固,脾虚不固,就可以加重这种冲脉不固的崩漏。因为冲为血海,对妇科这类病,往往涉及到冲任比较多。
我侧重提法上提冲任,实际上也就说一种肝不藏血,脾虚不固,肝不藏血。肝为血海,冲也为血海。所以五脏来说,本质上脾虚不摄,加上由于月经或妇科方面,都和下焦的肝肾有关。所以这里和肾虚不固也有密切联系,是脾肾的同病。
这里还涉及到一些学术思想问题,这方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他在治疗这类病证当中,他喜欢从肝肾入手,这类如果说是虚证不固摄,在他以前过去,更侧重是补脾来摄血为主。他认为要结合补肾,他特别擅长大剂量用山茱萸,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所以有一些比较疗效好有名的方,我们传统中医的一般的理论的解释之外,你还要结合这个医家他擅长用药的一些特点。他把山茱萸和龙骨、牡蛎这三个,你要看他使用,他经常这个结合使用,用在出血上。他喜欢、擅长用较大剂量的这三味药。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所谓固冲,从冲为血海这个角度来的,本质上来讲,应该说这个证候脾虚不固,肾虚不固,这两个脾肾不足,这是病机的本质。
方解
君山茱萸补养肝肾经血
臣1龙骨收涩
牡蛎
臣2黄耆补脾健脾,加强固摄作用
白术
佐白芍益阴养血,也酸收
棕榈炭收涩药
五倍子收涩药
海螵蛸止血不留瘀
茜草止血不留瘀
山茱萸有个特点,既补养肝肾,有补养经血的作用。对于这种血崩、崩漏,它有扶正的作用。同时,山茱萸酸温,酸能收,所以体现了收敛作用。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所以在这里大剂量运用,实际上是两方面兼顾。对出血的止,和失血的补,两方面兼顾。尤其他在组合配伍技巧上,他阐述他摸索了龙骨、牡蛎配伍之后,止血力量很大。龙骨、牡蛎本身能收涩。
黄耆白术,在补脾健脾,使脾气充足,加强固摄作用。实际上黄耆、白术、山茱萸同用,体现脾肾同治。既考虑固肾,又考虑益气健脾来摄血,通过脾来固摄。
后面这五味药,芍药它可以照顾到阴血损伤,阴血不足,可以益阴养血,也有酸收特点。棕榈炭五倍子又是一个专门的收涩药。这方收涩力量很大。所以通过固摄来止血。海螵蛸、茜草本身也常用于出血证,但是它们一个特点,止血不留瘀,还有一定的化瘀作用。虽然全方反应出一种脾肾兼顾的。而且固涩和补益相结合。固涩力量很强,而且在固涩止血的同时,又是止血不留瘀血。固涩摄血和化瘀结合。所以选用药物有这个特点。
配伍特点
1.众多收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
2.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运用
辨证要点
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由于脾肾两虚,这种失于固摄这一类出血,它总体属于虚证,这个虚证,出血量多,色淡质稀,伴随有肾虚、脾虚的基本特点。当然辨证要点有的不一定都全,但是实际上辨证要点,抓它的主症以后,再抓证候的基本特点。肾虚得像腰膝酸软,脾虚的面白、气短、纳差。
随证加减
肢冷脉微,加重黄耆;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救脱。
看侧重,比如阳虚突出,不仅气虚,不仅脾气虚,还脾肾阳气不足,反应在畏寒更重,肢冷脉微,可以重用黄耆和参附汤。因为这种血崩下脱,如果在发展,那就要回阳救脱了。
使用注意
血热妄行忌用。
这类失血应该说,和血热妄行并不难区别,血热妄行不能用。
下一个方就是一个固经丸为代表的,偏于血热的。
主证分析
阴虚血热之崩漏。
固经丸从二版到五版,这段时间,教材都是以固经丸为主。它所反映出来的崩漏证临床很多,它是一种阴虚血热型。本质来说是阴虚。临床上这类病人开始可能最早发生,它往往反复发作。最早发生可以是血热,肝郁。郁到一定时候化火,化火就造成肝不藏血。那出血就血色鲜红,也可以量多,或者血色黏稠有块。脉可以弦数。
肝肾阴虚 阴虚火旺 迫血妄行 血色深红或紫黑黏稠。崩漏,月经过多。迫血妄行又加重肝肾阴血不足。
这类就是偏重于肝热,血热这个类型。但随着这种血热的出血,伤耗阴血。反过来阴不足就要阴虚火旺,加重这个热。从这个表上看,肝肾阴虚引起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这个虚火反过来又加重这个出血。加重出血这个因素,就是说血热、阴虚、出血,这三点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血热导致出血,出血导致伤阴,进一步阴血不足。阴血不足不能制阳,又加重虚火。所以在这个证候中间,就三个环节了。
从它本质上来讲,在中间一个环节它是个阴伤,出血引起阴伤,阴伤加重这种热迫血妄行。加重血热,血热又导致出血。这三个环节都要兼顾。如果说阴血补充有助于阳不亢,阳不亢可以减轻血热,减轻血热有助于解除出血。这是回过来这个生理的良性循环。
从表现出来的症状,血色一般有热是深红的,或者紫黑,质地黏稠。像崩漏,月经过多,这个出血里,从辨证,血色深红或紫黑黏稠。
治疗方法
清热,固经止血。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要采取三个方面,针对刚才说的三方面的一个结合。《内经》:「阴虚阳搏谓之崩。」就是阴血不足以后,阳热太过,阴不足阳亢,那是造成血热崩漏的一个基本的机理。
方解
君龟板固本,益阴养血
白芍(炒)
臣黄芩(炒)澄源,清热泻火
黄柏(炒)
佐椿根皮塞流,收涩
佐使香附疏通气机,使全方凉而不郁
阴虚为本,血热为因,出血为标。这三者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有些功能性子宫出血比较难治。特别有时控制可以,根治比较难。就这几个方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固本是考虑阴血的损伤,阴血不足是本。龟板芍药是君药。固本是根本的,用龟板芍药,能益阴养血。这里很多要炒,当然是有助于止血。能益阴养血是治本。
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炒以后也能入血分,它是澄源。所谓澄源,就是说出血的原因是血热,所以清血分热,可以使出血原因得到消除。 椿根皮是收涩的,是塞流。塞流就是收敛止血,针对标。 这体现了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香附在这配伍,考虑到这方基本都是偏寒性的,凉血这类药物,加上收涩的。容易使气机郁滞,而且最好止血不留瘀血,用少量香附,是全方凉而不郁,而且疏通气机。 固经丸治疗血热,出血,又是阴伤得这一类崩漏。总的治法要固本、澄源、塞流。
运用
辨证要点
(血热证)血色深红,甚或紫黑黏稠,舌红,脉弦数。
随证加减
阴虚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出血日久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
临床用固经丸还有一些区别,这血热造成的阴血不足,阴不制阳这种虚热和肝郁化火造成血热,都可以导致这种结果,都可以引起出血,到后来往往两种因素都有。所以在运用方面,清肝泻火的,和凉血止血的药,要根据他病程得的长短,经常发作,到后来实际上可以开始肝火,纯实肝火较少,所以这方里一般还增强凉血的药物。病程长了,可以增加收涩。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都增加收色止血的作用。
固经丸和固冲汤之比较
都用于治疗崩漏。月经过多,这是常用方。
固冲汤:
证型:以虚证为主,脾肾不能固摄
治法:补脾肾,加强固摄,和收涩止血相结合,收涩为主
漏下血质:清稀
兼证一组脾肾不足。脾气虚,肾精不足。
固经丸:
证型:由于血热伤阴,加重血热,热迫血妄行,阴虚、血热、出血恶性循环
治法: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漏下血质:深红,或紫黑黏稠
固冲汤 固经丸
证型 以虚证为主脾肾不能固摄 由于血热伤阴,加重血热,热迫血妄行阴虚、血热、出血恶性循环
治法 补脾肾,加强固摄,和收涩止血相结合收涩为主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漏下血质 清稀 深红,或紫黑黏稠
兼证 一组脾肾不足。脾气虚,肾精不足。
教材里最后一个固涩的方子,易黄汤。它和前面的完带汤是一对。都是《傅青主女科》里的名方。这方也反映了傅青主得一些的学术理论。实际上简单的看,这个方就是一个肾虚,又有湿热下注。
主证分析
肾虚湿热带下。
肾虚:带下量多。
失热带下:带下黏稠色黄,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易黄汤,从傅青主自己书里讲,他认为涉及到任脉,带下是跟带脉有关,但带脉是联络很多方面的脉,就是说横向环绕,纵向经脉它都维系。带脉和任脉关系密切。带下量多,他认为不管是哪类带下,都和任脉有关,任脉是正面纵向的,也出于胞宫,上达于口了,就像做气功的,他要练到小周天,督脉从后向上,环绕到头顶,和任脉在前面走,交会,口舔上颌,督脉任脉相通。
傅青主传说也是个武术家,对武术、气功这类很通,他就说正常情况下,任脉向上,口中产生很多津液。道家把这个津液看作是华池之水。特别是练功时候化生口水会很多。《内经》里说小口小口的咽,指的是在气功态状况下。所以认为津液从任脉向下本身可以精华物质,任脉不是走水的,走气血,特别血的,那这个津液可以化生为血,成为精血的来源。
如果任脉亏虚了,湿邪可以下流,在下焦可以郁而化热,或者下焦有火,他说,湿热下注直接成为湿热,他认为这种湿热,不是光湿热带下,(易黄汤主要治疗湿热带下),不能光清热利湿止带,还要补任脉。这是他自身理论的特点。
从临床症状来讲,肾虚主要反应在失固,湿热带下黏稠色黄,其气腥秽,这是带下的特点。而且用易黄汤还是量比较多。量多是由于肾虚失固。他认为这里反映的肾虚,主要是肾虚失固,对下焦。
如何理解“肾虚”
肾虚失固:“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任脉本不能存水,湿气安得而入化为黄带乎?不知带脉横生,通于任脉,任脉直上,走于唇齿,唇齿之间,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则口中之津液尽化为精,以入于肾矣。唯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而反化湿也。...此乃不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济肾火之炎,则庶几,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不管是白带黄带,都和任脉有关。这是《傅青主女科》的一个特点。所以主治方剂还要跟那个医家的理论特点有关。...尽管中医学任脉的运行,有这个部位特点。
但是这点,过去道家它作为一个练气功时,口舔上颌,不主张吐掉那个唾液。要随着呼吸调息,小小一口口规律性的咽,认为是华池之水天上来,肾精所化,非常有营养的。以往传统都这样看。原有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这是化津液,本身是一种不断之泉,下贯于任脉以化精,使任脉无热气之绕,..以入于肾。这和气功家们说法一致的。
如果下焦有热的话,这个津液向下和热相结就成为湿热了。唯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而反化湿也。他说这不是正常的。不是从水火之化,而从湿化。那不是有用的津液,而成没用的水湿。以往对湿热,脾蕴湿的要清热利湿,清热化湿。往往对下是个利,对脾胃有个化。他说,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济肾火之炎,这个指导思想来主治这个方。则庶几,就是有希望了,方用易黄汤。
功用
固肾止带,清热袪湿。
方解
君山药补脾固肾,又能收涩
芡实补脾,固涩(强)
臣白果收涩止带
佐黄柏(盐水炒)清热燥湿
车前子盐水炒,清热燥湿利湿
这方对药物的功能他有特殊看法。对清热利湿来讲,燥湿利湿,一看很好理解,他用山药、芡实。固肾,傅青主还认为,他还有其它医案提过,山要擅长于补和涩,收涩。能够补脾固肾,又能收涩。说它特别能够用于补任脉。这个除了他讲这个,我们在很多本草书里不是这样提了。后来包括张山雷这些,也提到山药对任脉的一个作用。这是他个人一个经验、体会。
因为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从这个理论,和山药常在固肾起这方面的治疗作用。他就说它能补任脉。山药和芡实,都有补脾作用,都能固涩,山药比芡实补性多,收摄固涩少。芡实固涩力量强,补益力量小。但认为这两个相配是常用于补任脉。能够收涩止带。这是他用药的经验。李时珍擅长用白果治带下,认为它能固涩止带。黄柏,车前子盐水炒,入肾。清热燥湿利湿,针对湿热带下。
易黄汤体现了一种补益,补肾固摄,收涩。补涩兼顾。补涩清利,说它四法兼备。补涩是以涩为主。清利、补涩相结合,又是补涩为主。这是易黄汤,虽然药味少,就成为了治量湿热带下的一个常用方。临床效果很好的。傅青主自己讲,这个方不管黄带、白带,都能用。叫你调整加味。 但相比完带汤来讲,应该说这个方主要用于湿热带下。
这类方,我体会就从它的一个药味来说,起到一种固涩补益,清利结合。你不一定完全抠它那个跟任脉的关系。过去收完带汤,易黄汤作附方,不太做正方。但临床运用的时候,在妇科易黄汤的地位,临床运用上并不亚于完带汤。而且两个体现出,一个偏湿热的,一个有脾虚结合肝郁的。两个类型不同。这个运用实际上涉及到固肾。从带下性质有湿热的,这两个应该都有。
但是要是从产生这个方的理论来看,他那段基于补任脉的观点,有时候不太好讲。就是说中医脏像学说讲的这些理论当中,包括经络学说的,已经没有用这一部分,像过去道家的气功理论方面的一些东西。实际上这是最早在《内经》,中医和气功是一家,西汉以后,有些独立出来。所以后来的方书,逐渐把气功的理论都附在医书后面,不作为前头的了。在《内经》时代,可以说气功理论和实践写得很多。当时针灸和气功不分的。
《灵枢经》很多讲针灸,有说针经。理面谈了很多结合到气功的特点。经气循行这一感受很多从气功来的。《素问》里提到至人、圣人、贤人,气功态的不同等级的反应。后来逐渐的医家们把这个就写到医籍的后面。有些医籍就不写了。近代就更少了。而像傅青主这样的医家,他在那方面是很孰悉的。所以他结合在医学里头,他的书里写到不少这一类的。有很多医家你要看他的这个小生产式的,他受影响较多的理论根源。
如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他就是宋明理学的。理学就是道家和儒家的结合。所以他讲《内经》的话,它产生一些治法这类,跟过去也有些变化不同的。所以这些都受一些哲学思想影响。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本身受道家影响很深,年轻时当了一些年的道士。有老道士生病了,下山去找医生,可能慢性病,一边治,一边自己也学,最后形成了一代宗师。 历史 上太多了。
金元四大家,刘河间为什么叫刘守真?守真是道家的名称。受道家思想很浓。所以你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原病式》这些书里,不但有道家理论,还有很多图,很多都涉及到这个方面。有人统计过历代的医家,受哲学思想影响很重。
过去说到华陀,现在认为有据可查,有这么个人,著作没有了。一说他都仙风道骨。他的五禽戏就受古代那个导引,方士传下来的影响。葛洪本身是道家的,后来又成为道士,成为道教创始人。孙思邈又叫孙真人。'王冰叫启玄子,启玄子是道家名称。这类的痕迹太多了。
一直到上世纪第一年,也算前世纪最后一年,1900年,有人出了一本书,不厚,很不错的。《读医随笔》,周学海的。第一篇叫气血精神论,第一段话,“道家称精气神为三宝,医者从之”他强调整本书第一,“道者,医之流也”。就是说,医理源于道。
傅青主的很多著作,反映了明显的道家色彩。所以他讲到上面的华池之水,可以怎么化生津,它怎么来补任脉,别的人的书,一看就不一样。所以这类书,要知道他用药的一些特点。他这些病的治疗跟钱人的治法不同。取其长了。这是易黄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71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参附益母汤
下一篇: 参附茯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