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白术4两,人参1两,附子5钱,肉桂1两,干姜1两,陈皮1两,甘草5钱。
制法 : 蜜为丸。
功能主治 : 脾胃平素虚寒,而饮食少减,或难于消化者,陡被外袭之寒淫所中,或内因有形之冷积所伤,一时肢体厥冷,心腹窘痛,恶心呕吐,暴泄清溏。
用法用量 : 每服2-3钱,早晨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 : 《活人方》卷一
理中参附草干姜,调和脾胃基础方。中阳不足痛呕逆,丸汤两用暖脾阳。——理中丸是基础方
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炮附子,功用:温阳去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者脾肾阳虚,故还有温肾阳的作用
再加肉桂则更加温阳祛寒的力量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治疗肾阳虚,原本六味地黄丸是主治肾阴亏虚的,不过加了大热的附子则变成了治疗肾阳虚,同时温肾阳而不伤肾阴,是个变方来的,另外还有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当然可以啦,不过要有脾胃虚寒,就是你用手放在肚子上部有冷的感觉,理中丸是治疗脾胃的代表方,基本适用脾胃的病变,当然以虚寒的为甚,热证就不要用啦,就是发热之类的
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代表方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等。
《伤寒论》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g,每次1丸,小蜜丸则每次9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药后饮热粥适量)。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面色㿠白,气短神疲,脉沉细或虚大无力。3.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土不荣木之小儿慢惊;食饮不节,损伤脾胃阳气,清浊相干,升降失常之霍乱等。
【证治机理】本证系由脾胃虚寒所致。中阳不足,寒自内生,阳虚失温,则畏寒肢冷;寒凝而滞,则腹痛绵绵喜温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脾胃虚寒致脾不运化、胃不受纳,升降纳运失职,故见脘腹痞满,食少倦怠,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中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若脾胃虚寒,统摄失权,血不循经则可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但血色暗淡,质清稀;若中阳不足,阴寒上乘而致胸阳不振,则可见胸痹心痛;若久病伤及脾阳,使津无所摄,上溢于口,则可见病后多涎唾,甚则流涎不止;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寒,生化无源,致经脉失养,土不荣木,则可见慢惊;若食饮不节,损伤脾胃阳气,清浊相干,升降失常则致霍乱。法当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解】方中干姜大辛大热,温脾暖胃,助阳祛寒为君药。阳虚则兼气弱,气旺亦可助阳,故臣以甘温之人参,益气健脾,补虚助阳,《内经》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中土,喜燥恶湿,虚则湿浊易生,反困脾胃,故佐以甘温苦燥之白术,既健脾补虚以助阳,又燥湿运脾以助生化。甘草与诸药等量,一与参、术以助益气健脾,补虚助阳;二可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诸药,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四药相伍,可温中阳,补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人参汤”。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汤”四字。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剂型。(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用量完全相同。前者为丸剂,治中焦虚寒之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病后喜唾;后者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前者虚寒较轻,病势较缓,取丸以缓治;后者虚寒较重,病势较急,取汤以速治)
【配伍特点】辛热甘苦合方,温补并用,补中寓燥。
【运用】本方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之基础方。以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本方临证服后,当“饮热粥”,且温覆“勿发揭衣被”。药后当觉腹中似有热感,若“腹中未热”,则应适当加量,“益至三四丸”,或易为汤剂。
【附方】
1.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各9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6g),以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症见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2.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桂枝别切,四两(12g) 甘草炙,四两(9g) 白术三两(9g) 人参三两(9g) 干姜三两(9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腹痛,下利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虚者。
【鉴别】理中丸为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之基础方,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均为理中丸加味而成。附子理中丸加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适用于脾胃虚寒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温阳健脾,兼解表寒,表里同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外兼风寒表证者。
【方论选录】脾胃应土,处在中州,在五脏曰孤脏,属三焦曰中焦,自三焦独治在中,一有不调,此丸专治,故名曰理中丸。人参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缓中益脾,必以甘为主,是以人参为君。白术味甘温,《内经》曰:脾恶湿,甘胜湿,温中胜湿,必以甘为助,是以白术为臣。甘草味甘平,《内经》曰:五味所入,甘先入脾。脾不足者,以甘补之,补中助脾,必先甘剂,是以甘草为佐。干姜味辛热,喜温而恶寒者,胃也,胃寒则中焦不治,《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散寒温胃,必先辛剂,是以干姜为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医案举例】曹省初病伤寒,六七日,腹满而吐,食不下,身温,手足热,自利,腹中痛,呕,恶心。医者谓之阳多,尚疑其手足热,恐热蓄于胃中呕吐,或见吐利而为霍乱。请予诊,其脉细而沉。质之,曰太阴证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予止以理中丸,用仲景云“如鸡子黄大”,昼夜投五六枚。继以五积散,数日愈。(《伤寒九十论》)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合六法,方六首。
理中丸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下有作汤加减法)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理中汤
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心腹 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痞,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止汗去湿。又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人参 甘草锉,炒 白术 干姜炮,各三两
上为粗末。每三钱,以水一盏半,煎取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附子理中圆
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上为细末,用炼蜜和为圆,每两作一十圆。每服一圆,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脾胃虚弱这个病症,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和参苓白术丸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那么,究竟这几剂中成药,所具有的疗效有什么区别呢?
人参健脾丸和参苓白术丸都是由十味中药组成,都含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4种中药。但是人参健脾丸还含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成分,而参苓白术丸还含有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成分。而附子理中丸的成分有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属于毒性的药材,所以,在购买服用之前,应当要严格该药物的用量和用法才可以。
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其用于治疗临床上的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症状外,还可以发挥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
参苓白术丸则能够起到健睥和益气的功效,其在临床上常用于体倦乏力和食少便溏患者外,还可以发挥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
附子理中丸的主要作用是温中健脾,其较为常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和手足不温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附子理中丸具有温热的性质,如果长期服用此药的话,人体可能会出现有气阴两伤症状。因而,每一个患者切忌不要随意服用附子理中丸,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服用。
针对存在有胃胀和胃痛情况的患者来说,其在日常的治疗和调理当中,还应当要注意顺应胃的本性。当胃处于一个比较弱和差的状态时,最好还是进食一些软、烂、温的食物如粥等,而不是硬、冷、辣等食物。但是,需要注意把握好进食的量,暴饮暴食也是不提倡的。
对于胃气呆滞的患者,如果在进食后,若是经常感觉到有饮食不下,甚至是频频打嗝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用麦芽茶、鸡内金等来帮助消化的进行,或使用木香顺气丸和陈皮来辅助胃气进行顺降。如果饮食积滞的情况非常严重的话,还可用消导之品来达到消食的目的。
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五脏相关症状, 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71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参附渗湿汤
下一篇: 参附益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