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补黄散

中医世家 2023-05-02 13:58:10

补黄散

处方 : 人参1钱,白术(炒)1钱,白芍药(炒黄)5分,陈皮5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 : 妇人脾胃虚热,口舌生疮,畏冷饮食。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天竺黄散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方之天竺黄散 3.1方一 3.1.1组成3.1.2制备方法3.1.3功能主治3.1.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3.2方二 3.2.1组成3.2.2制法3.2.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3.2.4功能主治4《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方之天竺黄散 4.1天竺黄散的别名4.2组成4.3制备方法4.4功能主治4.5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5《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天竺黄散 5.1组成5.2制备方法5.3功能主治5.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6《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竺黄散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6.5摘录 7《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张氏家传》方之天竺黄散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7.5摘录 8《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之天竺黄散 8.1组成8.2功能主治8.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8.4制备方法 9《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天竺黄散 9.1组成9.2功能主治9.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9.4制备方法 10《普济方》卷三七○方之天竺黄散 10.1组成10.2功能主治10.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0.4制备方法10.5附注 1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方之天竺黄散 11.1组成11.2制备方法11.3功能主治11.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12《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天竺黄散 12.1组成12.2功效主治12.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2.4制备方法12.5附注 13《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之天竺黄散 13.1组成13.2功效主治13.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3.4制备方法 14《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竺黄散 14.1组成14.2功能主治14.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4.4制备方法 15《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天竺黄散 15.1组成15.2功能主治15.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5.4制备方法 16《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之天竺黄散 16.1组成16.2功能主治16.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6.4制备方法 1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天竺黄散 17.1组成17.2功能主治17.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7.4制备方法 18《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天竺黄散 18.1组成18.2功能主治18.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8.4制备方法 19《幼幼新书》卷十九引丁时发方之天竺黄散 19.1组成19.2功能主治19.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19.4制备方法 20《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之天竺黄散 20.1组成20.2功能主治20.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0.4制备方法 21《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天竺黄散 21.1组成21.2功能主治21.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1.4制备方法 22《太平圣惠方》卷六方之天竺黄散 22.1组成22.2功能主治22.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2.4制备方法 23《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天竺黄散 23.1组成23.2制备方法23.3功能主治23.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24《幼幼新书》卷十九引郑愈方之天竺黄散 24.1组成24.2功能主治24.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4.4制备方法 25《普济方》卷三七八方之天竺黄散 25.1组成25.2功能主治25.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5.4制备方法 26《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庄氏家传》方之天竺黄散 26.1组成26.2功能主治26.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6.4制备方法 27《普济方》卷三八五方之天竺黄散 27.1组成27.2功效主治27.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7.4制备方法 28《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方之天竺黄散 28.1组成28.2功效主治28.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28.4制备方法 29《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天竺黄散 29.1组成29.2制备方法29.3功能主治29.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3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天竺黄散 1拼音 tiān zhú huáng sǎn

2概述 天竺黄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七首。

3《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方之天竺黄散

3.1方一

3.1.1组成 天竺黄半两,冰片一钱,牛黄、雄黄、朱砂、芦荟、炙蟾头、麝香、胡黄连、犀角、木香、钩藤、炙甘草各一分[1]。

天竺黄半两(细研),牛黄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芦荟1分(细研),蟾头1分(炙令焦黄),龙脑1钱(细研),麝香1分(细研),胡黄连1分,犀角屑1分,木香1分,钩藤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3.1.2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1]。

3.1.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干疳,烦热盗汗,眼目赤涩,皮肤干燥,羸瘦不食[1]。

3.1.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温水调下,1日3次[1]。

3.2方二

3.2.1组成 天竺黄、黄连、牙硝、栀子、葛根各半两,炙甘草、牛黄、款冬花、紫菀、犀角、土瓜根各一分[1]。

3.2.2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2.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蜜水调下[1]。

3.2.4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疳,多渴,体热烦躁,少得睡卧[1]。

4《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方之天竺黄散

4.1天竺黄散的别名

牙消散

4.2组成

天竺黄、郁金、栀子、炒僵蚕(去丝嘴)、蝉蜕、甘草各等分[1]。

天竺黄半两,马牙消半两,铅霜半两。

4.3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1]。

4.4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惊风发热[1]。

4.5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一岁小儿每服半钱,热水或薄荷煎汤调下,不拘时服[1]。

每服半钱,以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5《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天竺黄散

5.1组成

天竺黄、郁金(皂角水煮干)、茯苓(去皮)、麦门冬各半两,蝉蜕(去足)、全蝎、僵蚕名十四个,炙甘草一两,朱砂一分,冰片、麝香各适量[1]。

天竺黄半两,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半两,茯苓(去皮)半两,麦门冬半两,蝉蜕(去足)14个,全蝎(去土)14个,白僵14个,甘草1两(炙),朱砂1分,龙脑、麝随意所入。

5.2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1]。

5.3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诸热[1]。

5.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钱,用蜜熟水调下[1]。

6《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竺黄散

6.1处方

天竺黄7.5克(细研)牛黄3.7克(细研)胡黄连7.5克 犀角屑7.5克 天麻15克 蝉蜕7.5克(微炒)

6.2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

6.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胎风惊热,手脚急强。

6.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0.3~0.6克。二岁以上加药服之。

6.5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

7《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张氏家传》方之天竺黄散

7.1处方

天竺黄 蝉蜕 白僵蚕 山桅子 甘草 郁金各等分。

7.2制法

捣罗为末。

7.3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张氏家传》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风热惊风。

7.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白汤调下。三岁儿每服1.5克。

7.5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张氏家传》

8《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之天竺黄散

8.1组成

天竺黄、蝉蜕(去土)、山栀子仁(微炒)、甘草(微炒)、郁金、白僵蚕(炒,去丝嘴)、龙齿各等分。

8.2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心经蕴热,急惊搐搦,神志恍惚,睡卧不安。

8.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煎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8.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天竺黄散

9.1组成

天竺黄半两,(细研),黄连半两(去须,微炒),赤石脂1两,栀子仁半两,葛根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牛黄1分(细研),樗树根皮半两(炙黄),龙骨半两,犀角屑1分,土瓜根1分。

9.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痢,渴不止,身体壮热。

9.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熟蜜水调下,1日34次。

9.4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0《普济方》卷三七○方之天竺黄散

10.1组成

天竺黄(真者)2钱,天南星(炮)2钱,草乌(尖面者,炮)1分,马牙消2钱,丁香1钱(不见火),腻粉半钱,龙脑(真者)2钱,川郁金1钱,白僵蚕(去丝,炒)2钱,脑子半字,麝香半字。

10.2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七○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急惊风候,搐搦发作,常方疗治不堪者。

10.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许,煎金钱薄荷汤调下。才通即便涎下。次用益神丸、清心丸,兼参苓散与服。

10.4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脑、麝。

10.5附注

凡儿所患惊风,前人用药截风定搐不住,热壮候存者,当用下却痰涎,已下热退,风搐既定;即与和平调顺胃气,安神定志,不可更下热药,其候再作,依前又搐搦,此方亦非常服,直下痰涎,妙不可述。痰既下,且惊风自然而息,分服太过,恐利动脏腑。

1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方之天竺黄散

11.1组成

天竺黄1两(细研),黄连1两(去须),茯神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芒消1两,犀角屑1两,栝楼根1两,川升麻1两。

11.2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11.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方之天竺黄散主治热渴。

11.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后煎淡竹叶汤调下。

12《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天竺黄散

12.1组成

天竺黄、蝉蜕、白僵蚕(炒)、山栀子仁、甘草(炙)、郁金各等分。

12.2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天竺黄散功在退惊涎。主治小儿风热惊风。小儿伤寒。

12.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熟水调下;3岁儿可半钱,未晬儿1字。

12.4制备方法

上为散。

12.5附注

《普济方》本方用法:上为末,每服半钱,金银薄荷煎汤下。

13《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之天竺黄散

13.1组成

天竺黄1分,大黄(湿纸裹,煨)半两,丹砂(研)半钱,马牙消(研)1分,郁金3分(1分生,1分炮,1分用水1碗煮尽1半,取生焙干)。

13.2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方之天竺黄散功在凉心脏。主治小儿一切惊热。

13.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薄荷自然汁入蜜,熟水调下,临卧服;如大人著热,每服1钱匕,新汲水调下。

13.4制备方法

上为散。

14《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竺黄散

14.1组成

天竺黄1两(细研),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腻粉1分,马牙消1两,蒲黄半两,藿香1分。

14.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惊热烦闷。

14.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热水调下,不拘时候。

14.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5《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天竺黄散

15.1组成

天竺黄1分,人参1分,胡黄连1分,使君子(炮)1分,半夏3枚(生姜汁浸,炒),藿香半分,丹砂(研)半钱,麝香(研)半钱,蝎梢(炒)1分,甘草(炙)1分。

15.2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慢惊风,久不愈。

15.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冷蜜汤调下;熟水亦得。

15.4制备方法

上10味,将8味捣为细散,入丹砂、麝香研匀。

16《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之天竺黄散

16.1组成

天竺黄(研)半两,牛黄(研)半两,知母(锉,焙)半两,钩藤(锉)半两,芍药半两,犀角(镑,微炒)半两,升麻半两,龙胆(去土)半两,柴胡(去苗,锉)半两,防风(去叉,锉)半两,人参半两,桔梗(炒)1两,大黄(锉,炒令香)1两,山栀子仁1两,玄参1两,雄蚕蛾(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锉)3分,蜣螂(去足,微炙)3分,龙骨(别捣,研如粉)3分,槟榔1枚(纸裹,煻火内煨过,锉)。

16.2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风痫,筋脉抽掣,夜卧惊悸,皮肤壮热。

16.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用米饮调下;如角弓等风,用竹沥调下,连夜34服。

16.4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天竺黄散

17.1组成

天竺黄1两,知母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人参(去芦头)1两,犀角屑1两,黄耆(锉)1两,白茯苓1两,马兜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1两,鹿角胶(捣碎,微炒令黄燥)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7.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天竺黄散主治虚劳,心肺烦热吐血。

17.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7.4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8《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天竺黄散

18.1组成

天竺黄1分,芎1分,防己半两。

18.2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天竺黄散主治鼻衄不止,肺损吐血。

18.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新汲水调下;肺损吐血,用药2钱匕,生面1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

18.4制备方法

上为散。

19《幼幼新书》卷十九引丁时发方之天竺黄散

19.1组成

天竺黄1分,甘草(炙)1分,朱砂(研)1分,雄黄(研)1分,白附子1分,全蝎1分,轻粉1分,郁金(皂角水煮,焙)1分,牙硝半两,脑麝各少许。

19.2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丁时发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上焦热,烦躁。

19.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蜜丸亦得。

19.4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之天竺黄散

20.1组成

天竺黄1分(细研),钩藤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分,人参1两(去芦头),牛黄半分(细研)。

20.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受惊温壮,不吃乳。

20.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20.4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

21《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天竺黄散

21.1组成

天竺黄半两,川升麻半两,子芩半两,茯神半两,犀角屑半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铅霜(研)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干),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分,黄连1分(去须)。

21.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天竺黄散主治伤寒斑疮已出,心脏尚有余热,发歇烦躁。

21.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21.4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22《太平圣惠方》卷六方之天竺黄散

22.1组成

天竺黄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侧柏叶(微炙)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鹿角屑半两,黄耆(锉)半两,赤茯苓半两,马兜铃半两,鹿角胶1两(捣细,炒令黄燥)。

22.2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方之天竺黄散主治肺脏壅热,吐血,心膈烦闷。

22.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暖生地黄汁调下,不拘时候。

22.4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3《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天竺黄散

23.1组成

天竺黄半两,郁金(无,以山栀仁代)半两,茯神(去皮)半两,甘草半两,硼砂2钱半,牙消2钱半,白芷2钱半,川芎2钱半,僵蚕(去丝)2钱半,枳壳(麸炒)2钱半,朱砂(水飞)2钱,麝香1字,蝉壳15个(洗,去泥土嘴足)。

23.2制备方法

上除硼砂、牙消、朱砂、麝香4味乳钵细杵,余9味焙干,为末,同入乳钵内再杵匀。

23.3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天竺黄散主治上焦风热,口鼻生疮,两目赤肿,咽膈不利,痰涎壅滞,气不通畅,惊搐烦闷,神思昏迷。

23.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钱,温薄荷汤或麦门冬汤调服,不拘时候。

24《幼幼新书》卷十九引郑愈方之天竺黄散

24.1组成

天竺黄2钱,郁金2钱,甘草(炙)3钱,朱砂少许(别研),麝香少许(别研),山栀子仁10个,干葛1分,全蝎(炙)1分,马牙消1分,僵蚕(炒)7个,蝉蜕37个(洗,去尾头足)。

24.2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郑愈方之天竺黄散主治惊风潮热,身体温壮,兼治夜啼。

24.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薄荷蜜水调下;夜啼不止,灯心汤下。

24.4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朱砂,麝香和匀,再匀。

25《普济方》卷三七八方之天竺黄散

25.1组成

天竺黄1两(研),牡蛎粉半两,白芍药半两,犀角屑半两,白附子半两,天麻半两,干蝎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

25.2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七八方之天竺黄散主治惊痫啼叫。

25.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7分,加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4分,去滓温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5.4制备方法

上为末。

26《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庄氏家传》方之天竺黄散

26.1组成

天竺黄1两,人参1两,甘草(微炙)1两,郁金(湿纸裹,煨)2两,白药子2两(大皂角3挺,捶碎,浸3宿,焙干)。

26.2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庄氏家传》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风热。

26.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或半钱,用温蜜水调下。

26.4制备方法

上为末。

27《普济方》卷三八五方之天竺黄散

27.1组成

瓜根、甘草、郁金、天竺黄、连翘、防风、牙消(别研)各等分。

27.2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八五方之天竺黄散功在退潮热,理惊。主治小儿惊风、潮热,唇红面赤,烦躁焦啼。

27.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潮热,灯心、茅根煎汤下;急惊,竹叶汤下。

27.4制备方法

上为末。

28《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方之天竺黄散

28.1组成

天竺黄7分,大黄3分,蝉蜕3分,白僵蚕2分,川羌活5分,全蝎(去毒)5分,甘草5分。

28.2功效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方之天竺黄散功在凉膈,退潮热。

28.3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麦门冬煎汤调下。

28.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9《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天竺黄散

29.1组成

天竺黄2钱,腊茶2钱,甘草(炙)2钱,全蝎(生薄荷叶裹,煨炙)7个,绿豆(半生半熟,炒)40粒,荆芥穗5分,雄黄(水飞)5分,枯矾5分。

29.2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9.3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天竺黄散主治小儿天钓,目睛钓上,四肢瘈疭。

29.4天竺黄散的用法用量

熟地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Shu Di Huanɡ
【别名】 熟地(《景岳全书》)。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浙江等地。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亦产。
【制法】
取干地黄加黄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小时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小时,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
1《雷公炮炙论》: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器。
2《本草图经》: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更以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令浃,饭上蒸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须瓷锅内收之,以其脂柔,喜曝润也。
3《纲目》:近时造法,拣职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啷干,再以砂仁酒拌蒸啷,如此九蒸九啷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缩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性状】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外表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甚大。昧甜。
【炮制】熟地黄炭:取熟地黄放锻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台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锻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性味】
甘,微温。
1《珍珠囊》:甘苦。
2《纲目》:甘微苦,微温。
3《本草新编》:味甘,性温。
【归经】
入肝、肾经。
1李杲: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2《本草从新》:入足三阴经。
【功能主治】
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1《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2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琉琉无所见。
3《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4《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闭,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4~1两;入丸、散,熬膏或浸洒。
【注意】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1《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2《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3《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4《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附方】
1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2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吸吸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3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4治骨蒸体热劳倦:热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末,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5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寐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热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6治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
7治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光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8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9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十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操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2张元素: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3李杲: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元气。
4《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5《本草汇言》:熟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膈,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溏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6《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热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热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氾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干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7《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其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肝肾,故凡生熟地黄、天冬、麦冬、炙龟板、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53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