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补骨脂(微炒,别捣)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葫芦巴(微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白槟榔(炮,锉)1两,桃仁1两(去皮尖双仁,以酒1升,别研如酪,于银石器中熬5-7沸,次入蜜2两,又煎5-7沸;入安息香半两,以酒半盏,研细滤入煎内;次入补骨脂末,熬成膏),沉香半两。
制法 : 上为末,以煎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虚,益血脉。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生姜盐汤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白血病——治疗 一、 基本治疗方案 在治疗白血病中要贯彻3个相结合,即:①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白血病常表现有邪实正虚之象,邪主要指毒和瘀,所以祛邪不外解毒、化瘀;虚象主要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补益。祛邪与扶正,两者应结合进行,但在病程的各阶段,应有所偏重,如早期病人,虚象不著,可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晚期病人,虚象较重,须扶正为主,佐以祛邪。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③中西医有机结合。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治疗 辨证论治白血病,主要有4个途径:①解毒抗癌:根据本病的病因为邪毒,性质属恶性肿瘤的认识,可有选择性地使用解毒抗癌的中草药。②活血化瘀: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有瘀血的临床表现,故应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与解毒抗癌结合,主要用于诱导缓解。③益气补血:气血两虚是本病的常见症状,故须益气补血。④滋阴助阳:阴虚或阳虚,亦为本病的常见症状,故宜滋阴助阳。以上四法,根据病程的阶段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按病辨证用药,既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攻邪常以解毒抗癌、活血化瘀为主,扶正常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为主,此四者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其他多是因兼症而用药。白血病在治疗上要注意邪与正的消长,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早期病人虚象不显,应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缓解期病人虚象明显,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恶化期病人邪实正虚,宜祛邪扶正并重。 祛邪用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用于有瘀血表现者,可与清热解毒(抗癌)药物结合使用,常用中药有红花、桃仁、当归、丹参、赤芍、川芎、鸡血藤、没药、乳香、卫矛、三棱、莪术等。清热解毒常用于诱导缓解期,常用中药有山慈菇、半边莲、山豆根、黄药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尖杉、莪术、青黛、墓头回、龙葵、野百合碱、喜树碱、重楼、蜈蚣、黄芩、黄连、砒石、金银花、连翘、地丁、紫草、丹皮、忍冬藤等。扶正是指补气养血,调理阴阳等,常用于巩固或维持缓解阶段,补气药可用人参、党参、白术、黄精、甘草、黄芪等;补血药可用当归、丹参、阿胶、地黄、紫河车等;补阳主要是补脾肾之阳,常用中药有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仙茅、附子、肉桂、干姜等;补阴主要是补肝肾之阴,常用中药有玄参、地黄、枸杞子、山萸肉、首乌、天冬、麦冬、女贞子、鳖甲、龟甲、旱莲草、桑椹子等。至于辨病与辨证结合,辨病是反映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目前比较肯定的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证是指根据病情之临床表现,按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证型如下。 1.肝火痰热型 证候: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发热不为汗解,出血不重,头痛头昏,胸骨叩痛,骨节疼痛,口苦咽痛,小便溲赤,大便秘结,起病急骤,舌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泄火,化痰散结。 方药:当归龙荟丸加减。药用当归、芦荟各6g,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g,制半夏、川贝母、黄连、黄芩、龙胆草、青黛、紫草各10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三七粉8g(冲服)。 2.毒热炽盛型 证候:起病急骤,壮热口渴,渴喜冷饮,发热不为汗解,鼻口衄血,尿血,便血,皮下瘀血,胸骨叩痛,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小便溲赤,大便干结,舌张苔黄,脉洪大、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化裁。药用水牛用30~50g,生地、玄参、麦冬各10g,生石膏40g,丹皮、桅子、黄连各9g,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青黛、半枝莲各30g,丹参15g。 3.瘀血停滞型 证候:周身骨痛,肝脾肿大,胸腹胀痛,皮下瘀斑,鼻口衄血,尿血便血,舌质紫黯,边尖可有瘀斑,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消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用:桃仁、红花各9g,没药、乳香、三棱、莪术、血蝎各6g,当归、赤芍、生地、川芎、丹参、香附、鸡血藤各10g。 4.瘀血结聚型 证候:肝脾肿大尤以脾大为著,伴有胸胁痞闷或痛不可耐,面色晦黯无泽,肌肤瘀斑,时有黑便,舌体色紫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数。 治法:活血破瘀,消积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红花、当归、桃仁、五灵脂、千金子、川芎、三棱、元胡、莪术、赤芍各10g,牡蛎30g,鳖甲、鸡血藤、青黛、丹参各12g。 另外,气血双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饮食不佳者,加草果、砂仁、鸡内金。5.阴虚血热型 证候:低热不退或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颊部潮红,遗精盗汗,耳鸣眩晕,心悸气短,消瘦乏力,腰膝酸软,鼻齿衄血,肌肤发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大。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青蒿鳖甲汤化裁。药用:生石膏15g,知母、生地、银紫胡、丹皮、胡黄连、白芍、地骨皮、太子参、石斛、玄参各10g,青蒿、鳖甲各12g。 另外,合并感染者加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盗汗不止者加浮小麦、煅龙牡;出血者加侧柏炭、龟甲胶、阿胶、三七、白及;脾大者加三棱、桃仁、莪术、红花、牡蛎、龟甲;便秘者加瓜蒌仁或番泻叶代茶饮;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藻、半夏、海蛤壳。 6.气血双虚 证候:面色萎黄,气弱懒言,心悸气短,动则成甚,四末不温,常自出汗,唇舌色淡,舌体胖大、周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弱或细数。 治法:补气养血,益气健脾。 方药:八珍汤加味。药用:人参、当归、熟地、白术、白芍、茯苓、黄芪、菟丝子各10g,补骨脂、仙灵脾、首乌、黄精各12g。 另外,自汗不止者加浮小麦、五味子、煅龙牡;腹泻不止者加诃子、山药、赤石脂。 7.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弱懒言,少食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右归饮化裁。药用:人参、茯苓、白术、黄芪、山萸肉、熟地各10g,山药、枸杞子各15g,仙茅、丹参、首乌、巴戟天各12g。 8.肝肾阴虚 证候:腰膝酸软,耳鸣目眩,五心烦热,胁下隐痛,潮热盗汗,出血不甚,舌淡红无津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肝。 方药: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化裁。药用:生地、熟地、丹皮、沙参、麦冬、山萸肉、当归、丹参、白芍、首乌、玄参、五味子各10g,旱莲草、女贞子各15g。 总之,急性白血病多见毒热炽盛、瘀血停滞、肝火痰热等证型;慢性白血病多见阴虚血热、气血双虚、瘀血结聚等证型;慢性白血病发病时也可表现为毒热炽盛或肝火痰热;而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中者均可见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双虚等。白血病常发生感染、出血、发热、贫血、口腔溃疡、脑膜白血病以及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或消化反应等,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治疗本病也很重要。 (二)对白血病发热的治疗 发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多见,其原因主要有外感(感染)、邪毒内发及阴虚3种。治法分述如下。 1.感染发热 起病时多恶寒,或有寒战,身热,热度较高,有感染部位的局部症状,可找到感染灶。治疗原则为:在表者宜解;在气化者宜清;在营分、血分者宜清、宜凉。由于本病正气多虚,故宜扶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可选加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黄柏、黄连、黄芩、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桅子、蚤休等。 不同感染部位的发热,用药亦不相同,如: 感冒发热,偏热者用银翘、桑菊饮加减,偏寒者用荆防解表汤加减。 咽部感染发热,可用普济消毒饮;用板蓝根及蒲公英各30g,煎汤含濑;局部吹冰硼散或服六神丸;另外可用中药黄芩、玄参、金果榄、牛蒡子、山豆根、蚤休、马勃、生甘草、桔梗。 肠道感染发热,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白头翁汤、香连丸加减,常用中药为黄芩、黄连、白头翁、广木香、马齿苋、槟榔等。泌尿系感染发热,可用八正散、萆解分清饮加减,常用中药为知母、桅子、黄柏、瞿麦、扁豆、车前子、滑石等。 肺部感染发热,可用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加减,常用中药为鱼腥草、黄芩、苇茎、石膏、止咳化痰药。 软组织感染发热,可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局部外敷如意金黄膏,或化毒散加鲜芦荟汁。 肛门处感染,用九华膏外涂,常用中药为紫黄地丁、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黄芩、黄连、黄柏、败酱草、桅子、丹皮、赤芍等。 感染导致败毒症,可用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并须注意益气扶正。2.阴虚发热 表现为低热,手脚心热,午后不甚,盗汗,贫血,口渴思饮,大便干,或有舌质、舌尖红,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剂用清骨散、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用当归、女贞子、生地、熟地、青蒿、银柴胡、地骨皮、鳖甲等。 3.邪毒内发 主要是指白血病本身引起的发热。其发热是在白血病恶化时出现,骨痛及胸骨压痛明显,不能发现感染灶。治宜清热解毒化瘀,常用中药为金银花、板蓝根、石膏、连翘、知母、山豆根、白花蛇舌草、蚤休、红花、桃仁、半枝莲、赤芍等。 (三)对白血病出血的治疗 白血病出血的原因有3种:血热、气虚、及瘀血。其中以血热者引起者为最多,但三者可同时存在。治疗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出血治疗原则相同:出血宜止血,出血多者止血后宜益气、补血、滋阴,作善后调理;血与气有密切关系,止血时须兼顾气,以免气虚血脱,继而死亡;上部出血宜引血下行,可加牛膝、赭石、降香等;下部出血宜升提固涩,或加升麻、煅龙牡、柴胡。 中医治疗出血既要根据病因用药,又是要视其出血部位的不同合参用药。 1.根据出血病因用药 (1)血热引起的出血:血热出血多数为上部出血。出血多暴起,出血或多或少,血色鲜红,身有热象,实热者多见高热、苔黄,虚热者多见低热,或只有手肢心热而体温不高,舌质红。共同治则宜清热凉血止血,通过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止血药,属实热者加清热解毒之品,属虚热者则加滋阴清虚之品,药物多用生地、茜草、丹皮、桅子、白茅根、赤芍、藕节、水牛角。(2)气虚引起的出血:气虚出血多数为下部出血。出血多渐起,出血量一般较多,血色淡红,常伴有乏力、气短、多汗、脉弱等气虚症状。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参术苓草汤等合止血药,药物一般用黄芪、人参、党参、山药、甘草、白术、大枣、黄精等药,另外加用止血药。 (3)瘀血引起的出血;瘀血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渐起或骤起,出血范围广泛,血色紫黯,皮肤有紫黑斑,或溶合成片,胸骨压痛及骨痛明显,肝脾肿大,舌质紫黯。治宜化瘀止血,方剂可用失笑散、桃红四物汤加止血药,常用中药为五灵脂、蒲黄、益母草、桃仁、丹参、红花、当归、川芎、旱莲草、三七、赤芍、茜草等。2.病因与出血部位合参用药 (1)皮肤紫癜: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茜草根加减。简单处方可用:仙鹤草30g,白茅根30g,红枣60g,水煎服。 (2)鼻衄;肝火引起者,宜清热凉血,用玉女煎加减;肺热引起者,宜泄肺清热,用桑菊饮加丹皮、茅根。也可用黑山栀粉鼻塞,出血多者用填塞法止血。 (3)吐血:胃中积热者,宜清胃泄火,合以止血,用泻心汤加十灰散;肝火犯胃者,实火宜泄火清胃,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虚火者宜养阴清胃,用玉女煎加减。简易方可用白及、三七研末调服,也可用紫珠草60g水煎服。 (4)齿衄:阳明热盛者,宜清胃泄火,用加味清胃散;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茜银散加减,也可用简易方:五倍子或地骨皮30g,煎水300ml,含漱。 (5)咳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清火,用沙参麦冬汤合茜根散加减;风热伤肺者,宜清金润肺,凉血止血,用桑杏汤加减。简易方可用卷柏60g,水煎服;也可用白及研细末,每次6g,日服2次。 (6)尿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清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心火亢盛者,宜清心泄火、凉血止血,用小蓟饮子或导赤散加黑山栀、瞿麦、琥珀等;脾肾两亏者,宜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用补中益气汤、无比山药丸加减。简易方可用白茅根60g、大小蓟各30g,煎汤服。 (7)便血: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用归脾汤加减;湿热伤络者,宜清热化湿,用赤小豆当归散合地榆散加减;或用槐角丸。简易方可用臭椿根皮30g、乌梅9g煎汤服。 (8)月经过多:气不摄血者,宜补气摄血,兼以止血,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加阿胶、仙鹤草、煅龙牡、旱莲草等;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简易方用血余炭或棕榈炭12~15g,研末分3次冲服;或用贯众炭30g、海螵蛸12g,其研细末,每服3g,日服3次。(四)对骨髓抑制的治疗 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有的可出现骨髓抑制。中医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从补肾入手,治疗以补肾阴为主兼补肾阳。详细治疗请参阅有关第七章第四节。 (五)对口腔溃疡的治疗 口腔溃疡有阴虚火旺引起者,宜滋阴降火,药用生地、玄参、麦冬、石膏、知母、牛膝、栀子等;因心火上实者,用导赤散;因胃火上冲者,用清胃加减。局部可涂锡类散,化腐生肌定痛散、养阴生肌散等,并用五倍子、黄精、黄芩、板蓝根煎汤含漱。 (六)对脑膜白血病的治疗 白血病患者出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口眼窝斜、颈项强直,甚者有昏迷抽搐,皆为脑膜白血病症状的表现。主要是由于邪毒泛滥所致,邪引动肝阳,化风风动;邪入劂阴,引起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或肝木克土胃失和降,因而出现上述者诸症。治宜解毒化瘀,平肝熄风,和胃止吐。药用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生石决明、半枝莲、当归、川芎、赤白芍、钩藤、陈皮、半夏、地龙、郁金、菖蒲、丹参等。抽搐者用止痉散(全蝎、蜈蚣),昏迷者用安宫牛黄丸之类。 (七)睾丸白血病的防治 治疗睾丸白血病应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大法。方用桃红四物汤、鳖甲煎丸、五海丸、小金丸加减,药用当归、生地、桃仁泥、川芎、山甲珠、海藻、海浮石、海螵蛸各10g,赤芍、玄参、鳖甲各15g,海蛤壳、生牡蛎(先煎)、丹参各30g,红花、浙贝母各6g。 (八)专方验方 另外,治疗白血病的一些良方分别作一介绍如下:1."癌灵1号" 是由张亭栋挖掘民间抗癌验方,经过实验研究制成的"癌灵1号"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可达68.1%,5年存活率达50%,明显优于目前国际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存活率(30%~40%),10年存率占18.8%,15年存活率占9.4%,最长存活时间为17年。所有存活者均健在,并可以从事不同程度的体力及脑力劳动。 "癌灵1号"由红吡(三氧化二砷,每毫升含1mg)与轻粉(氯化低汞,每毫升含0.01mg)组成。或供肌内注射,每天6~10ml,或将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间隔1~2周进行下一疗程。一般经过1个疗程后即可生效,如显著疗效再更换其他方法。若产生效果,其血象变化时,首先是血小板回升,继而细胞及血红蛋白回升,然后粒系统先发生质变而后量变,即过高者可下降,过低者可上升。本剂特点之一是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有选择性,有的病人连用半年之久没发现对骨髓或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其二,该剂通过测定证明可通过血脑屏障,因而在长期存活的病例中无1例合并脑膜白血病; 其三,无消化道不良反应,更无脱发或致全身衰竭等副作用。 2.抗白丹 抗白丹是郑金福等人以雄黄为主,配伍巴豆、生川乌、郁金、乳香、朱砂、槟榔、大枣而制成。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特别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效果更好。成人每天4~8丸,小儿每天1~4丸,连服3~5天,休息1天。 3.复方丹参注射液 此药主要是配合化疗治部复发性难治性白血病,可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生药各1g)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化疗前一日开始应用,至化疗结束。 (九)食物调养 除应用中医药外,白血病患者的食疗亦非常重要。不管食疗、药疗都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有时需标本同治的原则。下面对不同证型的食疗分别予以介绍。1.热毒炽盛、血热妄行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口渴烦燥,出血发斑,舌红脉大。可用青黛散:青黛粉装胶囊,每日10粒,以二鲜饮或蜜糖银花露送服。青黛咸寒,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能促使细胞成熟,缩短成熟时间,使骨髓得到缓解。二鲜饮可以凉血止血,金银花能解热毒。此方寒凉,不宜久服。 2.气血亏虚者,表现为苍白乏力,头昏耳鸣,虚烦潮热,自汗,衄血或出斑,脉象细数。可用马齿苋60g,阿胶10g。将马齿苋煎汁去渣,阿胶烊化后兑入。每次服20ml,每日服2~3次。马齿苋酸寒,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阿胶滋阴补血。此方适用于急性、慢性白血病,有肠道感染、低热、贫血患者。虚寒滑泻者不宜用。
「释名」亦名王连、支连。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心经实热。用黄连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饭后过一阵(食远)温服。小儿减量。
2、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龙丸”。
3、骨热黄瘦。用黄连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4、小儿疳热(遍身疮蚀、潮热、肚胀、口渴)。用黄连五两,切碎,以水调湿,纳猪肚中,缝好,放在饭上蒸熟,连同少许饭烂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另服调血清心的药,使病速愈。
5、消渴尿多。用黄连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黄连半斤,酒一升,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伏时,取出晒干,三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6、小便如油(按:这是消渴晚期病伏)。用黄连五两、栝楼根五两,共研为末,加生地黄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猪肉。
7、破伤风。用黄连五钱,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黄蜡三钱溶化后,趁热服。
8、白浊。用黄连、白茯苓,等分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补骨脂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9、痢症多血。用黄连一两,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烧热后空心服。又方:黄连一两,和鸡蛋白做饼,灸成紫色,研细,以浆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温米汤送下。单以鸡蛋白调黄连末为丸服亦可。又方:黄连二两,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当归一两(焙过),共研为末,再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
10、冷热诸痢。用黄连一两半、龙骨一两、大附子一个、干姜一两半、胶一两半,切细,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复九次,最后约得药汁一升,一顿服下。
11、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黄连、木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连丸”。
12、鸡冠痔。用黄连末涂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13、痔病秘结。用黄连、枳壳,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4、水泄、脾泄。用黄连一两、生姜四两,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两药分开,各研为末。水泄用姜末,脾泄用黄连末。每服二钱,空心服,开水送下。此方名“神圣香黄散”,亦治痢疾。
15、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16、眼目诸病。用黄连不限多少,捣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后单取汁熬干。另用艾铺瓦上,燃艾,把熬干的药碗,盖在艾上,受到艾的烟熏。艾烟尽后,刮取碗底药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叶汤送下。
17、眼睛突然红痛。用黄边锉碎,浸在鸡蛋清里,经过一夜,次日,滤去渣,以鸡毛蘸蛋清点眼。又方:用黄连和冬青叶煎汤洗眼。又方:黄连、干姜、杏仁,等分为末,用棉包裹浸入热水中,趁热闭目淋洗。
18、双目痒痛。用黄连浸乳中,随时取汁点眼。
19、泪出不止。用黄连浸水成浓汁搽洗。
20、牙痛。用黄连末搽痛处。
21、口舌生疮。用黄连煎酒,时时含漱。
22、小儿口疳。用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如系走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
23、小儿耳后疮(称月月蚀)。用黄连末搽敷。
24、胎动出血。用黄连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5、妊妇心烦,不能睡眠。用黄连研末,每服一钱,清稀饭送下。
26、无名肿毒。用黄连、槟榔,等分为末,加鸡蛋清调匀搽患处。疮已溃或未溃,皆可用此方。
27、中巴豆毒,下泻不止。用黄连、干姜,等分为末,取一茶匙,水冲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53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补骨脂煎
下一篇: 补骨脂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