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补阴养阳厚朴散

中医世家 2023-05-02 12:58:31

补阴养阳厚朴散

别名 : 厚朴散

处方 :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紫黑色)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别研)1两,紫石英(别研)半两,白鲜皮半两,五加皮(锉)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

制法 : 上为散。更入乳钵,一处研如粉。

功能主治 : 百合伤寒病。

用法用量 : 厚朴散(《普济方》卷一四二)。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五味子丸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中药部颁标准 4.1拼音名4.2标准编号4.3处方4.4制法4.5性状4.6检查4.7功能与主治4.8用法与用量4.9规格4.10贮藏 5五味子丸说明书 5.1药品类型5.2药品名称5.3药品汉语拼音5.4药品英文名称5.5成份5.6性状5.7作用类别5.8适应症/功能主治5.9规格5.10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5.11禁忌5.12五味子丸的不良反应5.13注意事项5.14五味子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5.15五味子丸的药理作用5.16备注 6《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 6.1方一 6.1.1组成6.1.2制法6.1.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6.1.4功能主治 6.2方二 6.2.1五味子丸的别名6.2.2组成6.2.3制备方法6.2.4功效主治6.2.5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6.2.6各家论述6.2.7附注7《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之五味子丸 7.1组成7.2制备方法7.3功能主治7.4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8《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味子丸 8.1组成8.2主治 9《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五味子丸 9.1组成9.2主治9.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9.4制备方法 10《普济方》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10.1组成10.2功效主治10.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0.4制备方法 11《医学正传》卷二方之五味子丸 11.1组成11.2功效11.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1.4制备方法11.5附注 12《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12.1组成12.2主治12.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2.4制备方法 13《圣济总录》卷五十二方之五味子丸 13.1组成13.2主治13.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3.4制备方法 14《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 14.1组成14.2主治14.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4.4制备方法 15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五味子丸 15.1组成15.2主治15.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5.4制备方法15.5附注 1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丸 16.1组成16.2主治16.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6.4制备方法 17《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五味子丸 17.1组成17.2主治17.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7.4制备方法 18《普济方》卷三十一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 18.1组成18.2主治18.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8.4制备方法 19《百一选方》卷四方之五味子丸 19.1组成19.2功效19.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19.4制备方法19.5附注 20《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20.1组成20.2功效主治20.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0.4制备方法 21《普济方》卷一八○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 21.1组成21.2主治21.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1.4制备方法 22《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22.1组成22.2主治22.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2.4制备方法 23《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 23.1组成23.2主治23.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3.4制备方法 24《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之五味子丸 24.1组成24.2功效24.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4.4制备方法 25《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25.1组成25.2功效主治25.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5.4制备方法25.5附注 26《普济方》卷二三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26.1组成26.2主治26.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6.4制备方法 27《圣济总录》眷五十四方之五味子丸 27.1组成27.2主治27.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7.4制备方法 28《医方大成》卷七方之五味子丸 28.1组成28.2主治28.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8.4制备方法 29《御药院方》卷六方之五味子丸 29.1组成29.2功效主治29.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29.4制备方法 30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五味子丸*五味子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wǔ wèi zǐ wán

2英文参考 Schisandrae Pi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五味子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五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4中药部颁标准

4.1拼音名

Wuweizi Wan

4.2标准编号

WS3B003589

4.3处方

五味子(酒制) 200g 肉苁蓉(酒制) 200g 茯苓 100g 菟丝子(酒炒) 200g 车前子(盐制) 250g 巴戟天(制) 300g

4.4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加末加炼蜜 100~ 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4.5性状

本品为黑色大蜜丸;味苦、微酸。

4.6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4.7功能与主治

滋补阴气,填精益髓。用于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记忆衰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

4.8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4.9规格

每丸重 9g

4.10贮藏

密封。?

5五味子丸说明书

5.1药品类型

中药

5.2药品名称

五味子丸

5.3药品汉语拼音

5.4药品英文名称

5.5成份

5.6性状

5.7作用类别

5.8适应症/功能主治

滋阴补气,填精益髓。用于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记忆衰退,头晕耳鸣,四肢无力。

5.9规格

每丸重9克

5.10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5.11禁忌

5.12不良反应

5.13注意事项

1.忌辛辣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五味子丸的药理作用

5.16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6《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

6.1方一

6.1.1组成 五味子二两,桂心、炒杏仁(去皮尖)、青皮(去白)、细辛、人参、煨槟榔各一两,炮姜、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1]。

6.1.2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1]。

6.1.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1]。

6.1.4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肺气虚寒,痰饮咳喘[1]。

6.2方二

6.2.1五味子丸的别名 五味丸[1]。

6.2.2组成 五味子、巴戟天(酒浸,去心)、酒肉苁蓉、人参、熟地黄(酒浸,九蒸九晒)、菟丝子(酒浸,曝干)、覆盆子、白术、炒益智仁、炒土茴香、骨碎补、龙骨、牡蛎(盐泥固济,火烧通赤,去泥)各等分[1]。

6.2.3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1]。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

6.2.4功效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五味子丸功能补精气、止汗。治肝肾俱虚,精气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汗出不敛等症。[1]

6.2.5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日二至三次[1]。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1日23次。

6.2.6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五味子气味酸咸微温,入足少阴;川巴戟气味甘温,入足少阴、厥阴;肉苁蓉气味咸温,入肾;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菟丝子气味甘平,入脾肾;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肾;覆盆子气味辛甘微温,入肝肾;白术气味甘温,入脾;益智仁气味辛温,入足太阴;茴香气味辛温,入肝肾;骨碎补气味苦温,入足少阴;白龙骨气味凉涩,入足少阴,能收敛浮越之气;牡蛎气味咸涩微寒,入足少阴。此方主治肝肾皆虚,精气不能收敛,肌肤不能润泽,补下药中必兼补中焦之品者,以精气必生于五谷也。

6.2.7附注 本方方名;《证治要诀类方》引作“五味丸”。

7《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之五味子丸

7.1组成

人参、五味子、炒补骨脂、白术各二两,炒山药、茯苓各一两半,吴茱萸、巴戟天(去心)、肉豆蔻(面裹煨)各一两,煅龙骨五钱[1]。

7.2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1]。

7.3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脾肾虚寒泄泻[1]。

下元虚寒,火不生土,及肾中之土不足,以致关门不闭,名曰肾泄,亦名脾肾泄。

7.4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盐汤送下[1]。

8《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味子丸

8.1组成

人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益智仁。

8.2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脾肾俱虚泄泻,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尺中皆软。

9《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五味子丸

9.1组成

五味子1两,石龙芮(炒)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石斛(去根)1两,萆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防风(去叉)1两,棘刺1两,小草1两,山芋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枸杞根(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半两,萎蕤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锉)半两。

9.2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虚劳,小便白浊,少腹拘急,梦寐失精,阴下湿痒。

9.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夜卧再服。渐加至50丸。

9.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普济方》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10.1组成

五味子(炒)1两,覆盆子(去蒂)1两,仙灵脾1两。

10.2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功在顺气。主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10.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生姜、腊茶送下。加至30丸。

10.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医学正传》卷二方之五味子丸

11.1组成

五味子5钱,甘草1钱半,五倍子1钱,风化消1钱。

11.2功效

《医学正传》卷二方之五味子丸功在劫咳嗽。

11.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

11.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5附注

本方原名五味子汤,与剂型不符,据《古今医统大全》改。

12《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12.1组成

大罂粟壳(去瓤)4两(劈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谷浴过令净,炒黄色),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2两。

12.2主治

《普济方》卷一五七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主治嗽。

12.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捺破,煎6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

12.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拌匀,用白饧为丸,如弹子大。

13《圣济总录》卷五十二方之五味子丸

13.1组成

五味子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巴戟天(去心)1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

13.2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脏虚损,精气衰竭,阳道痿弱,腰膝无力。

13.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13.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

14.1组成

五味子半两,龙骨半两,牡蛎(火煅)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山芋半两,石斛(去根半两,锉)半两,续断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

14.2主治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脏虚惫,房色过度,阳气亏乏,关键不牢,真元失禁,精自流出。

14.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日午、夜卧盐汤送下。见效即住药。

14.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五味子丸

15.1组成

砒霜1两(以熟绢裹。用大萝卜1枚,开1窍,入砒霜,又用萝卜塞却,以线缠系,纳铛中,以水入灯心5束,煮半日出之。取砒霜研令细,入后药用之),五味子半两(捣末),金箔50片(研),黄药半两(捣末),银箔50片(研),绿豆粉1两,密陀僧半两(研),腻粉1钱。

15.2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五味子丸主治多年肺气,累疗不瘥,心膈烦热,喘促。

15.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食后以沙糖、温水研化1丸。

15.4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5.5附注

方中黄药,《普济方》作“黄柏”。

1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丸

16.1组成

五味子1两,白茯苓1两,车前子1两半,巴戟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罗为末)。

16.2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丸主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肾气不足,肾劳虚损,精气不足,面黑耳聋,小便白浊。

16.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16.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五味子丸

17.1组成

五味子1两,牡荆子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杵为末),车前子1两,菥蓂子1两,薯蓣1两,石斛1两(去根,锉),熟干地黄1两,杜仲1两(去皱皮,炙微黄,锉),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远志1两(去心),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蛇床子3分,芎3分,山茱萸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黄耆3分(锉),牛膝3分(去苗),桂心半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巴戟1两(去心),钟乳粉2两。

17.2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五味子丸主治妇人无子,皆因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

17.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17.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普济方》卷三十一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

18.1组成

五味子2钱,续断2钱,牛膝(酒浸,切,焙)2钱,附子(炮裂,去皮脐)2钱,桂(去粗皮)2钱,杜仲(去粗皮,炙,锉)2钱,茴香子(炒)2钱,白茯苓(去黑皮)2钱,芎2钱,当归(切,焙)2钱,山芋2钱,槟榔(锉,一方无槟榔,用木瓜)2钱,吴茱萸(汤洗,焙炒)2钱,细辛(去苗叶)2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钱(一方用川椒)。

18.2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一引《护命》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脏虚冷,腹胁疼痛,胀满非时,足冷阴萎,行步无力。

18.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盐汤送下。

18.4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9《百一选方》卷四方之五味子丸

19.1组成

北五味子1裹(约2斤。拣净,用酒1斗浸1伏时,取出或晒或焙,碾为细末)。

19.2功效

《百一选方》卷四方之五味子丸功在明目下气,除烦止渴,养气血,活经络。

19.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粒,空心,食前、临卧用盐汤、温酒任下。

19.4制备方法

将所浸药酒熬成膏,搜前件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19.5附注

浸药酒不用绿豆曲者,恐解药力。

20《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20.1组成

五味子1两半,熟干地黄(焙)4两,肉苁蓉(酒浸,切,焙)4两,牛膝(酒浸,切,焙)2两,菟丝子(酒浸,别捣)2两,泽泻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巴戟天(去心)2两,赤石脂2两,山茱萸2两,杜仲(去粗皮,炙)2两,山芋2两,石膏(碎)2两,远志(去心)2两,柏子仁2两。

20.2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五味子丸功在补虚损,去元脏久冷,上焦客热。主治瘛,筋脉相引,健忘心忪。

20.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

20.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入真酥5两,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21《普济方》卷一八○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

21.1组成

五味子4两,熟地黄6两,肉苁蓉8两,菟丝子2两(酒浸,蒸)。

21.2主治

《普济方》卷一八○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主治禀赋弱,小便数亦不禁。

21.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饮送下。

21.4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2《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之五味子丸

22.1组成

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焙)半两,麦门冬(汤浸,去心,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贝母3分。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2.2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肾虚使人痰唾不休。

22.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1日2次。

22.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

23.1组成

五味子1两(炒赤)。

23.2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五味子丸主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

23.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醋汤送下;泻用蕲艾汤送下。

23.4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

24《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之五味子丸

24.1组成

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焙)2两,补骨脂(炒)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石斛(去根)1两,山芋1两,海桐皮(锉)1两,黄耆(细锉)1两,菟丝子6两(淘去浮者,酒浸3日,别捣取末3两),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

24.2功效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方之五味子丸功在补虚损,益气血,壮筋骨。

24.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24.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25.1组成

五味子4钱半,续断1钱,山药7钱,人参6钱,菟丝子1钱,白茯苓1钱,山茱萸,柏子仁2钱,川芎1钱,牛膝半两,远志半两,龙骨半两(生用)。

25.2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功在补心肾,久服行步如少年。主治白浊。

25.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盐汤送下。

25.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5附注

方中山茱萸用量原缺。

26《普济方》卷二三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

26.1组成

五味子2两,续断2两,地黄1两,鹿茸1两(切片,酥炙),附子1两(炮,去皮脐)。

26.2主治

《普济方》卷二三三引《卫生家宝》方之五味子丸主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鬼交,骨肉烦痛,腰背酸痛,动辄微喘。房劳过度,精泄不禁。

26.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盐汤送下。

26.4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7《圣济总录》眷五十四方之五味子丸

27.1组成

五味子5两,天门冬(去心,焙)3两,白芍药2两,防己2两,车前子2两,槟榔(锉)1两,牵牛子(炒)1两,大黄(锉,炒)1两,消石(研)1两。

27.2主治

《圣济总录》眷五十四方之五味子丸功在下焦热结。

27.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木香汤送下。稍增至30丸,以知为度。

27.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8《医方大成》卷七方之五味子丸

28.1组成

阿胶(蚌粉炒)1两,熟地黄(洗)1两,白茯苓(去皮)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山药2两,五味子(炒)2两,贝母(炒)1两,柏子仁1两,人参1两,百部,茯神(去皮木),远志(去苗,取根上皮),防风(去芦),杜仲(去皮)2两(姜汁浸,炒去丝)。

28.2主治

《医方大成》卷七方之五味子丸主治心肝二经蕴积风邪,并肾脏虚耗,眼目昏暗,或生翳膜。

28.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姜汤嚼下。

28.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9《御药院方》卷六方之五味子丸

29.1组成

苁蓉4两,蛇床子(炒)4两,菟丝子4两,远志(去心)4两,五味子4两。

29.2功效主治

《御药院方》卷六方之五味子丸功在收敛精气,补阴养阳,充悦肌肤,进美饮食。主治肝肾俱虚。

29.3五味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温酒送下。

29.4制备方法

补阴之最——女贞子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性味归经:苦甘、平。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甘,无毒。”;入肝、肾经。

1《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2《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阴药

功效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药用依据:

1.《本草经疏》: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去而身肥健矣。其主补中者,以其味甘,甘为主化,故能补中也。此药有变白明目之功,累试辄验,而《经》文不载,为阙略也。

2.《本草述》:女贞实,固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由肾至肺,并以淫精于上下,不独髭须为然也,即广嗣方中,多用之矣。女贞同固本健阳丸服之,尚有腹疼,则信兹味性果寒也,时珍云温,亦不察之甚矣。

3.《本草新编》:女贞实,近人多用之,然其力甚微,可入丸以补虚,不便入汤以滋益。与熟地、枸杞、南烛、麦冬、首乌、旱莲草、乌芝麻、山药、桑椹、茄花、杜仲、白术同用,真变白之神丹也,然亦为丸则验,不可责其近功。女贞子缓则有功,而速则寡效,故用之速,实不能取胜于一时,而用之缓,实能延生于永久,亦在人之用之得宜耳。

4.《癸辛杂识》:女贞之为白蜡,胜国(指元代)以前,略无纪载。

5.《本经逢原》:女贞,性禀纯阴,味偏寒滑,脾胃虚人服之,往往减食作泻。

6.《本经》:以枸骨主治,误列此味之下,后世谬认女贞有补中安五脏之功,多致误用,滋患特甚,因表而出之。

7.《重庆草药》:散气血,止气痛。治齁,咳嗽,白带。

8.《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

9.《本草蒙筌》: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多服补血去风。

10.《纲目》:强阴,健腰膝,明目。

11.《本草经疏》:凉血、益血。

12.《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

13.《纲目》: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疡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

14.《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15.《本草再新》:养阴益肾,补气舒肝。治腰腿疼,通经和血。

生津之最———石斛

别名: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药用部位:茎

药材性状: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乎坦。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宜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指胃酸分泌过少者),均禁服。

温痰之最———半夏

别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临床功效:

1.用于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用于胃气上逆、。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52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