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乌梢蛇,属中体形较大的一种蛇,俗称乌蛇,乌风蛇。乌梢蛇分布范围很广,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
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急需保护。
乌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成年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变得逐渐不明显。此蛇头较长,呈扁圆形,与颈有明显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鼻孔大,呈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
乌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成年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变得逐渐不明显。
此蛇头较长,呈扁圆形,与颈有明显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鼻孔大,呈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成蛇体长一般在16米左右,较大者可达2米以上。乌梢蛇多栖息平原、低山区或丘陵,于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此蛇活动敏捷,遇有异常动静,不管是敌是友,均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绰号“一溜黑”由此而得名。幼蛇背面呈深绿色,有4条纵纹贯穿于全身,与成蛇明显不同。乌梢蛇属狭食性蛇类,主要以食蛙类为主,其次是泥鳅和黄鳝;幼蛇食蚯蚓、小杂鱼。笔者曾发现该幼蛇吞食过赤链蛇的幼蛇。该蛇卵生,每产6~16枚卵不等,最早产卵者见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孵化期38~45天。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
乌梢蛇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外未见有报道,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乌梢蛇(学名:Zaocys dhumnades)是一种属于家庭大使的动物。俗称黑蛇、黑风蛇、黑风蛇、剑脊乌梢蛇等。总长度可达2.5米以上。身体背部为绿褐色、棕黑色、棕褐色,头颈部差异显著。从头部和背部可以看到吻部鳞片。中国生活在我国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海拔16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或低山地区。经常在农田或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爬行;动作快,反应快,善于逃跑。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和管理范围的通知》,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乌梢蛇养殖,允许以药用、展览、科研等非食用目的的养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3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辽五京,辽五京制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