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碧玉散

中医世家 2023-05-01 21:54:34

碧玉散

《宣明论方》卷十:碧玉散

处方 :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适量

制法 : 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

功能主治 : 祛暑清热。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每日三次。

摘录 : 《宣明论方》卷十

《审视瑶函》卷六:碧玉散

处方 : 羌活 踯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细辛 荆芥 白芷各3克 风化消 石膏(煅)青黛 黄连各9克 鹅不食草90克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清热散风,活血止痛。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头重,脑鼻酸痛,翳膜胬肉,眵泪稠粘,卷毛倒睫。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吹鼻中,每日三次。

摘录 : 《审视瑶函》卷六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碧玉散

处方 : 黄柏末 红枣肉(烧炭存性)各15克

制法 : 上药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 : 主脾胃湿热,郁于下颊,发为燕窝疮,俗名羊胡子疮。初如粟米,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

用法用量 : 香油调搽患处。

摘录 :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袖珍》卷三:碧玉散

处方 : 铜绿、硼砂、白矾各等分。

制法 : 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癣。

用法用量 : 油调搽。

摘录 : 《袖珍》卷三

《幼科证治大全》:碧玉散

处方 : 滑石1两,青黛5钱,石膏(煅)5钱,甘草5钱。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小儿十分潮热,5-7日不退。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滚汤调服;热不退,柴胡、薄荷汤送下。

摘录 : 《幼科证治大全》

《金鉴》卷六十三:碧玉散

处方 : 黄柏末5钱,红枣肉(烧炭存性)5钱。

制法 : 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 : 燕窝疮,俗名羊胡子疮。生于下颏,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及黄水疮,初如粟米,痒而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

用法用量 : 香油调搽患处。

摘录 : 《金鉴》卷六十三

《麻科活人》卷三:碧玉散

处方 : 辰砂1钱,桂府滑石(水飞过)6两,甘草1两,青黛少许。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散肝火。主暑月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每服2-3钱,清水调下。

注意 : 老人虚火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摘录 : 《麻科活人》卷三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碧玉散

处方 : 黄柏(研末)20g,香油40ml。

功能主治 : 婴儿耳、鼻、口围湿疹。

用法用量 : 调成糊状,外敷。

摘录 :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碧玉散

处方 : 硼砂3钱,胆矾3分,冰片3分。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喉瘤。形如圆眼核大,红丝相裹,或单或双,生于喉旁,亦有顶大蒂小者,属肝胆郁怒郁热而成。

用法用量 : 用时以箸头蘸点患处。

摘录 :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准绳·类方》卷七:碧玉散

处方 : 踯躅花1钱,脑荷1钱,羌活1钱,川芎1钱,细辛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白芷1钱,风化消3钱,石膏(煅)3钱,青黛3钱,黄连3钱,鹅不食草3两。

功能主治 : 眼睛肿胀,红赤昏暗,羞明怕日,瘾涩难开,疼痛风痒,头重鼻塞,脑鼻酸疼,翳膜胬肉,眵泪稠粘,拳毛倒睫,一切眼证。

用法用量 : 上为细末。吹鼻中,日吹2次。

摘录 : 《准绳·类方》卷七

《普济方》卷六十三:碧玉散

处方 : 僵蚕1两,青黛1两,蒲黄2两,盆消2两,甘草2两,薄荷3两。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吹咽喉内。咽之无妨,频用妙。

摘录 : 《普济方》卷六十三

《济阳纲目》卷一○六:碧玉散

处方 : 朴消(明净者)1两,雄黄(明亮者)2钱,青黛1钱,甘草1钱,薄荷1钱半。

制法 : 上为末,和匀,瓷器内盛贮。

功能主治 : 喉痹。痰涎塞盛。

用法用量 : 临病,量多少取出,用竹筒吹入喉中,轻者立效;重者用真珠草(即五爪龙)取其根捣汁,入米醋少许,入碧玉散,漱出痰涎,自解;牙关紧者,用地白根(即马蓝头)取根洗净,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牙关自开,如痰羹咽喉干涸,以此汁探之。

摘录 : 《济阳纲目》卷一○六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经验秘方》:碧玉散

处方 : 腊月黑犍牛胆1枚,马牙盆消、白矾各等分。

制法 : 上研细,装胆内,挂房檐背阴处阴干,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 : 双单乳蛾,咽喉极肿,气不能出,水不能下。

用法用量 : 以苇筒吹患处。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经验秘方》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碧玉散

处方 : 胆矾半两(锅子内烧通赤,地上出火毒)。

制法 : 上研细。

功能主治 : 口疮,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 : 每取少许,敷疮上,有清涎吐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医统》卷八十一:碧玉散

处方 : 青靛2钱,黄柏末2钱,滑石末2钱。

功能主治 : 天疱疮。

用法用量 : 上二末以青靛调和如泥。用皂角针挑去泡水,次敷药。

摘录 : 《医统》卷八十一

《外科证治全书》卷一:碧玉散

处方 : 黄柏末、红枣肉(焙干存性,为末)各等分,枯矾减半。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燕窝疮。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红热微痒痛,破津黄水,颇类黄水疮,但疙瘩如攒,属脾胃湿热者。

用法用量 : 香油调敷。

摘录 : 《外科证治全书》卷一

《普济方》卷三八一:碧玉散

处方 : 铜青3钱,麝香1字,轻粉1字。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牙疳肿烂。

用法用量 : 手指捻药禾,搽牙,临卧时用药贴在疮上。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八一

每天一味中草药:青黛,看看古人是怎么制作蓝色染料的

每天一味中草药78:青黛,看看古人是怎么制作蓝色染料的

青黛,青黑色的粉末,蓝草加工而成。药典规定三种蓝草:十字花科菘蓝、蓼科蓼蓝,爵床科马蓝。采摘蓝的茎叶,放入缸水中浸泡数日发酵,水变深蓝后,加入石灰,搅拌沉淀,即得蓝靛,古代蓝色染料。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称靛花,捞出泡沫晾干即为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痉。

青黛,是青黑色的粉末,由蓝类植物的茎、叶加工而成,古代蓝分五种,现在药典规定三种蓝的茎叶加工制品可以入药称作青黛。这三种蓝分别是:菘蓝、蓼蓝、马蓝。

菘蓝是十字花科植物,根入药叫做板蓝根,叶子入药叫做大青叶。

蓼蓝是蓼科植物,叶子入药叫做蓼大青叶。

马蓝是爵床科植物,根入药叫做南板蓝根。

古法制作染料

青、蓝、蓝靛

了解了蓝为蓝草,就会很自然的明白“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含义的。而蓝解释为蓝色,应该是近现代合成染料出来之后的事情了,至少《康熙字典》里,蓝仍代表蓝草。用蓝做成的染料叫做:蓝靛(diàn),靛,青与定,指的就是青经过沉淀形成的染料,古代蓝色称之为“青”,因此蓝靛、靛蓝、靛青有时混用,和现在的颜色不太相同。

蓝靛的制作方法

制作蓝靛的方法记录在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到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也有详细记载(均附在文后):凡造淀,叶者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

蓝靛的制作原理

上述的过程用化学来解释,蓝茎叶含有蓝甙,加水浸泡发酵可以使蓝甙的一个化学键甙键水解,游离出吲哚酚,吲哚酚是蓝紫色的,在碱性条件下(石灰水)迅速氧化成蓝色的沉淀,就是蓝靛。这个靛字,就是定住的青色。

蓝靛与北京蓝靛厂

这种传统染料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在继续古法制作靛青染布。明清时期,朝廷还专门招聘瑶族工匠制作蓝靛,以供应皇家需求。这个地方就在北京海淀区,大家熟知的蓝靛厂,蓝靛厂早已经没有了,蓝靛厂路仍然保存下来。

青黛与蓝靛

青黛入药,最早记录在唐朝的《开宝本草》中,称青黛从波斯国传入。有学者考证这种从波斯国传入的青黛可能是“提尔紫”,一种从地中海及高加索地区贝类紫螺中提取的染料。但后来由于波斯国遥远,青黛需求量大,人们就用蓝靛取代:“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古人用的这个青黛,是制作蓝靛时,加入石灰,用力搅拌,水面上浮起的泡沫里含有的蓝靛,将泡沫捞出晾干之后的粉末呈青黑色,就是青黛。黛就是青黑色的意思。“青黛乃蓝淀浮沫”。靛窑水面上的泡沫似花,所以青黛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靛花”。好的青黛颗粒极细,在水中漂浮。不过,这种方法产量少,现在很多青黛其实是蓝靛,里边掺杂着石灰,遇水就沉。

青黛的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痉

清热解毒: 青黛的功效和板蓝根、大青叶可以互参。用药功效相似,也可以治疗瘟疫、火热证,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也用于丹毒,热入营血导致的皮肤紫斑等。

清肝定痉: 这是青黛特有的功效,古人认为青属木,能入肝。所以青黛带着板蓝根、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作用直奔肝经,而有清肝的作用。最典型的代表方剂,就是黛蛤散了,用于肝火犯肺导致的咳嗽咳血。用青黛者,清肝而凉血。古代本草尚记载青黛杀虫,服青黛则虫化为水,因此还常常用来治疗小儿疳积,也被用来治疗小儿惊风。

板蓝根、大青叶、青黛三个药都和菘蓝有关,如同亲兄弟,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功效差异不大,板蓝根偏重于凉血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大青叶偏重于凉血消斑,适用于温毒发斑;青黛则多了清肝定痉的作用。

青黛的应用方法

青黛外用

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及凉血的作用,古人常常用它治疗疮疡肿毒。由于青黛难溶于水,入汤药煎服不多,外用是一个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配合马齿苋,将马齿苋捣烂,加入少许青黛研匀,贴在疮上,能迅速缓解疮疡疼痛,可以解除局部的热感。

我有时也会外用青黛治疗顽固的痘痘,但由于青黛颜色较重,恐怕留下色素,不建议用在颜面,如果抹在脸上,用量要少,或短期使用,最好配伍一大队白色药末,以防脸上挂色。

青黛内服

青黛虽不入煎剂,但常入散剂、丸剂口服,或用汤药冲服。最常见的要数碧玉散了,在原本六一散滑石、甘草的基础上加入了青黛,六一散本来的颜色是黄白色,加入青黑色的青黛后,就变成了碧青色,因此得名碧玉散,治疗中暑暑热,出现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还有一个方子叫圣饼子,治疗咯血,用青黛同杏仁研末放入柿饼中煨食。

青黛在古代也常常配入药丸中,将药丸做好后,在青黛末里滚几下,使药丸外层裹上一层青黛,如同给药丸穿上了一层衣服,专业的说法叫做青黛为衣。

青黛与花青

靛花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用来画画,国画中的“花青”就是靛花,缺少好的花青时,明白的画家会去药房买青黛来用。花青应用时常常兑入点儿墨,叫做花青墨,可以用来染山石,是山水画必不可少的颜料。

和国画相关的中草药,像红花做成的胭脂等等以后再说,中医和国画还是相通的,水墨丹青就和青黛有关。没想到吧。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齐民要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抨普彭反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着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

《天工开物》:凡造淀,叶者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近来出产,闽人种山皆茶蓝,其数倍于诸蓝。山中结箬篓,输入舟航。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凡靛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计数,其最佳者曰标缸。

《本草图经》:大青,春生,青紫茎,似石竹苗叶,花红紫色,似马蓼,亦似芫花,根黄。古方治伤寒、黄汗、黄疸等有大青汤,又治伤寒头身强、腰脊痛葛根汤亦用大青,大抵时疾药多用之。陶弘景:大青,《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长尺许,紫茎。......疗伤寒方多用此,除时行热毒为良。蓝汁,至解毒。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甚疗蜂螫毒。

《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并水研服之,并摩傅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本草衍义》: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利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本草纲目》: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诸蓝形虽不同,而性味不远,故能解毒除热,惟木蓝叶力似少劣,蓝子则专用蓼蓝者也。至于用淀与青布,则是刈蓝浸水,入石灰澄成者,性味不能不少异,不可与蓝汁一概论也。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亦取其杀虫降火尔。如此之类,不可不知。......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

《本草经疏》:青黛,外国蓝靛之英华也。禀水土阴寒之气以生,故味咸寒而无毒。甄权谓其甘平。以其得土气之厚也。故可解诸药毒,及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并水研服之。亦磨傅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简误:青黛既禀阴寒之气而生,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之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血得寒则凝,凝则寒热交作,胸膈或痛,愈增其病矣。医师宜详辨之。

《药鉴》:气寒,味苦甘,无毒。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能收五脏之郁火,能消膈上之热痰。泻肝火,止惊痫。消食积,杀诸恶虫尽化为水。又治小儿疳痢羸瘦,毛焦烦热。歌曰:烦热毛焦口鼻干,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白赤黄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欲看。忽然泻下成疳积,又且浓浓一团团。唇焦呕吐不乳哺,壮热憎寒卧不安。此方便是青黛散,取效犹如服圣丹。

《本草备要》:泻肝,散郁火。咸寒,色青泻肝。散五脏郁火,解中下焦蓄蕴风热,……治伤寒发斑,吐咯血痢,阴虚火炎者忌用。合杏仁研,置柿饼中煨食,名圣饼子,治咯血。小儿惊痫,疳热丹热,敷痈疮蛇犬毒。

《本经逢原》:青黛乃蓝淀浮沫,搅澄掠出收干。泻肝胆,散郁火。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和尿白垢、冰片,吹口疳最效。

《本草求真》:大泻肝经郁火。青黛专入肝。系蓝靛浮沫,搅澄,掠出取干而成。味咸性寒,色青,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

《得配本草》:咸,寒。入足厥阴、太阴经血分。除郁火,解热毒。杀小儿疳虫,散时疫赤斑,消膈痰,止血痢。配川连,洗风热眼。佐薄黄,治重舌胀。冷水调服,治内热吐血;入四物汤,治产后发狂;入马齿苋,捣敷瘰疬未穿;合黄柏末,掺耳疳出汁。

《本草新编》:青黛,即靛之干者。本草辨其出波斯国者,始真转误矣。味苦,气寒,无毒。杀虫除热,能消赤肿疔毒,兼疗金疮,余无功效。他书盛称之,皆不足信也。惟喉痹之症,倘系实火,可以内外兼治,而本草各书反不言及。大约此物,止可为佐使者也。惟杀虫可以多用,止消一味,用至一两,研末,加入神曲三钱、使君子三钱,同为丸,一日服尽,虫尽死矣。他病不必多用。盖青黛气寒,能败胃气,久服,则饮食不能消也。

大肠湿热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白头翁秦皮汤

[主治]热郁湿蒸,滞留不去而成肠澼。清热利湿,调气理血。

[处方]白头翁15克,秦皮10克,黄连8克,碧玉散15克,广木香9克,

槟榔9克,海螵蛸30克,马齿苋30克,椿根皮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口服。

(2)白头翁汤

[主治]热郁湿搏,蕴滞阳明。清热利湿,理气荡滞。

[处方]白头翁15克,黄连8克,生白芍12克,茯苓15克,马齿苋30克,木香9克,碧玉散15克,薏苡仁15克,海螵蛸30克,蒲公英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

(3)黄连红曲汤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痢。

[处方]黄芩3克,黄连(姜汁炒)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橘红3克,红曲3克,麸炒枳壳3克,建莲(去皮)3克,生麻(炒)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气管炎的小偏方

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对肺部没有保护好,而患上了气管炎。气管炎这种疾病是非常难以根治的,慢慢的会转变成慢性气管炎或者支气管炎,其治愈起来难度更大。那么,到底导致患上气管炎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彻底治愈气管炎呢?

气管炎的症状

很多人实际上都是患有气管炎的,只是可能平时症状并不是太过于明显,导致很多人没有第一时间发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气管炎到底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1、咳嗽

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2、咳痰

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黏液脓性痰。

3、喘息

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4、体征

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明显增多,咳嗽咳痰后啰音可减少。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

气管炎的原因

我们知道,人们的气管是非常的脆弱的,所以任何一个微小的刺激都有可能导致气管发生疾病。所以导致人们患上气管炎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感染

呼吸道病毒侵入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在内大量繁殖,破坏粘膜和上皮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作用,这使原来存在于呼吸道中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便有了致病作用。

2、物理、化学性刺激

长期吸烟及空气被化学毒物、粉尘或有害的工业废气污染,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损害了粘膜正常的清扫和防御功能,便会引起气管炎。

气象因素

寒冷为气管炎发作的重要诱因。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可使纤毛运动减弱,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使局部抵抗力降低而易受感染等。此外,寒冷使粘膜腺分泌增加,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呼吸道不畅,也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

过敏

对尘埃、尘螨、真菌、寄生虫、花粉及化学气体过敏,便可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和气管痉挛而发生咳嗽和喘息。

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气管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气管炎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要多休息,调好室内温度。须经常调换卧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因咳嗽频繁妨碍休息时,可给镇咳药,但应避免给药过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中医疗法:本病中医称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实热喘。治法以疏风散寒、清热宣肺、降热平喘为主。可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其它治疗方法:有时需用适量可使痰液易于咳出的糖浆或氯化铵溶液。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抗菌药物。此外对迁延性支气管炎可加用超短波或紫外线照射。

气管炎的小偏方

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茯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金荞麦30克,金银花30克,黄芩12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薄荷(后下)9克,杏仁9克。桔梗9克,前胡12克.枇杷叶12克,炙麻黄6~9克,生石膏30克,碧玉散(包)18克,鲜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甚时24小时内服2剂,分3~4次服。

茜草9克(鲜茜草18克),橙皮18克。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0天为1疗程。

桔梗10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款冬花12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2克,甘草6克。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服。

当归10克,炙麻黄6克,炒葶苈子6~15克,桑白皮10克,川贝母10克,淡黄芩10克,杏仁10克,僵蚕10克,白云苓10克,水侄6克,陈皮6克,木香6克(后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蜂房6克,甘草10克,冰糖30克。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42剂为1疗程。

平地木25克,燕百部10克,全瓜蒌10克,挑仁10克,绞股蓝30克,焦山楂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气管炎的食谱推荐

冰糖炖银耳

材料:

银耳10克、冰糖10克

做法:

将银耳放在温水中泡发一下,然后除去硬的部分,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慢煮,待银耳粘稠之后,加入适量的冰糖煮至融化即可。

清明菜糯米饭

材料:

清明菜500克、糯米1000克,食盐、大葱、猪油各适量

做法:

将清明菜洗净后,切碎,放入油锅中和葱花煸炒出香味,加入食盐;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清明菜以及糯米一起煮沸,改成小火慢煮即可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35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