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白鲜皮七味汤

中医世家 2023-05-01 16:35:05

白鲜皮七味汤

处方 : 白鲜皮3两,干葛5两,黄芩3两,郁金3两,豉5两,栀子10枚,芒消6两。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黄疸初得,稍觉心中烦热,外状与平常无别,但举体正黄,甚者眼色如柏,涕、涎、小便及汗悉如柏汁,食消多于平常,稍觉瘦悴乏力者。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纳芒消,分3次温服。相去如人行20里久,更服此汤,当得利,利后将息1-2日,则合后黄连丸服之。

摘录 : 《外台》卷四引《许仁则方》

反复口舌生疮溃疡,这个经方对症

我导读

如果有一个“又小又讨厌的疾病排行榜”的话,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一定榜上有名。小小的溃疡,却能让每一口 美食 都带上疼痛的底色。伤寒名家聂惠民教授对待这种症状,常用一个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的经方化裁加减,配合漱口方,效果甚佳。一起来看看究竟聂老用的哪一方吧——

方药组成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煎服事宜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剂功效

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方证原文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论》第397条)

方证简析

竹叶石膏汤由白虎汤加人参汤化裁而成,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剂。方中淡竹叶辛淡甘寒,清热除烦;石膏辛甘大寒,清泻余热之邪;麦冬甘寒养阴润燥,兼清肺胃之热;人参、甘草、粳米养阴益气生津,补中和胃,以培中州;半夏降胃气之逆。

诸药合用,津液生而中气足,虚热解而呕吐平,实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之法。本方为病后调理之方,不仅治疗伤寒后的气液两伤、余热不清之证,亦常用于温病后期见气液两伤而又余热不尽者。本方既可清其余热,又可补其体虚,开胃增食,功效俱备。

典型医案

郑某,女,成人。2001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反复口腔溃疡,疼痛,纳差,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

西医诊断: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诊断: 口疮。

辨证: 阴虚有热。

治法: 清热通腑。

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①:生石膏15g(先煎),淡竹叶10g,生栀子12g,麦冬15g,太子参15g,知母10g,白茅根12g,连翘12g,莲子心10g,金银花12g,生薏苡仁30g,黄芩10g,法半夏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服。处方②:白鲜皮15g,大黄15g,紫苏子15g。水煎,外用漱口。

二诊: 2001年8月28日。患者药后口腔溃疡疼痛减轻,大便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弱。处方①:初诊处方①加生黄芪、生甘草。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服。处方②:大黄15g,生甘草6g,生黄芪15g,白鲜皮15g,白头翁15g。水煎,外用漱口。

三诊: 2001年9月4日。患者口腔溃疡已愈,诸症皆减,便和,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弱。依前法,二诊处方①去生石膏、淡竹叶、知母、生薏苡仁,加竹茹、黄连。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服。

医案点要

口疮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有关。后世医家将其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为心火上炎或胃火上逆或湿热熏蒸所致;虚证多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本案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属于阴虚、素有郁热,常因饮食不当而复发。胃热伤津在下则便燥数日一行;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故见饮食不佳、消化不良。结合患者舌象、脉象进行综合分析,证属于阴虚有热。治疗以解郁清热行腑为主,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加用金银花、连翘以透热外达;太子参、麦冬、知母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白茅根、黄芩凉血清热。

另外,在内服汤药的同时,用白鲜皮、大黄、紫苏子、生甘草、白头翁、白茅根水煎漱口,内外同治,效如桴鼓。

聂惠民的临证思辨录

本书由聂惠民教授及其弟子将其50多年来的临证验案加以精选、整理、撰写而成,按照《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类别,归为十四类,另加一部分时方的临证应用,精选聂教授灵活运用经方诊治临床疑难病证的验案,计300余例,包括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原汁原味地记录其临证与思辨过程。尤其是针对每例验案的点要,重在点评聂教授辨证、遣方、化裁的关键,深度解析聂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较为全面地呈现其深谙仲景经旨,创新六经辨证思维,灵活化裁经方,“一部伤寒括全科”的学术理念。

版权声明

白鲜皮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白鲜皮的别名7来源及产地8植物形态9采制10性状11性味12功能主治13化学成分14白鲜皮的药理作用15白鲜皮的药典标准 15.1品名15.2来源15.3性状15.4鉴别15.5检查 15.5.1水分 15.6浸出物15.7含量测定 15.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15.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5.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5.7.4测定法 15.8白鲜皮饮片 15.8.1炮制15.8.2鉴别15.8.3检查 、浸出物、含量测定15.8.4性味与归经15.8.5功能与主治15.8.6用法与用量15.8.7贮藏 15.9出处 16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白鲜皮的方剂2用到中药白鲜皮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白鲜皮 1拼音 bái xiān pí

2英文参考 cortex dictam [朗道汉英字典]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tex Dictamn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白鲜皮

白鲜皮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1]。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的干燥根皮[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Cortex Dictamn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densefruit pittany rootbark(《中医药学名词(2004)》)

6白鲜皮的别名 八股牛、北鲜皮、臭根皮[1]。

北鲜皮、山牡丹。

7来源及产地 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1]。主产辽宁、河北、四川、江苏、安徽[1]。

8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 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9采制 春、秋季采挖,去掉须根,抽出木心,晒干。

10性状 根皮呈卷筒或双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纹及根痕;内表面类白色,平滑。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有白色亮点。气膻,味微苦。

11性味 苦,寒[1]。入脾、胃经[1]。

12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清热,解毒[1]。

1.治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疥癣,黄水疮[1]。煎服或煎水洗[1]。

2.治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风湿热痹,产褥热,妇人阴中肿痛[1]。煎服:3~9g[1]。

3.治淋巴结炎,研末饭糊捣敷;外伤出血,研末敷[1]。

白鲜皮为眼科常用除湿止痒药,具有除湿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眼睑皮肤湿热疮疹、睑眩赤烂、目痒不止者。本品能除湿止痒、清热解毒,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等。

13化学成分 根含白鲜堿、茵芋堿、γ崖椒堿、黄柏内酯、梣皮酮、谷甾醇、皂苷等[1]。

含白鲜堿(dictamine)、茵芋堿(skimmianine)、崖椒堿(γfagarine)、前茵芋堿(preskimmianine)、柠檬苦素(limonin)、黄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14药理作用 有抗菌作用[1]。崖椒堿有解痉、抗菌作用,临床上还用作抗心律失常药[1]。

15白鲜皮的药典标准

15.1品名

白鲜皮

Baixianpi

DICTAMNI CORTEX

15.2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15.3性状

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15.4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栓内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100u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5~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酮对照品和棒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环己烷一乙酸乙酯(3: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检查

15.5.1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H第一法)。

15.6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0.0%。

15.7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5.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以棒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5.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梣酮对照品、黄柏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棒酮60μg、黄柏酮0.1mg的溶液,即得。

15.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5.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梣酮(C14H1603)不得少于0.050%,黄柏酮(C26H3407)不得少于0.15%。

15.8白鲜皮饮片

15.8.1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切面类白色,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

15.8.2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5.8.3检查 、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8.4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15.8.5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15.8.6用法与用量 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15.8.7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5.9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2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