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半夏(汤洗7次,生姜自然汁制)、天南星(炮)、石膏、细辛(去叶土)、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僵蚕(炒,去丝嘴)、白附子(炮)、川芎各等分,香白芷1分,麝香1钱(别研)。
制法 : 上为细末,同麝香研匀,取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风痰积于胸膈,头疼目运。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熟水送下。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八
全蝎 蜈蚣 白附子 地龙 防风 三七粉 多用于活血散风,很少见于板蓝根同用。
见【人参再造丸】处方:
人参再造丸
【处方】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耆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
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制法】上药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金衣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化痰。治中风中痰,口眼喎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此外,再造丸(中国药典)方,也与此相似。
再造丸
【处方】蕲蛇肉20g 全蝎15g 地龙5g 僵蚕(炒)10g 穿山甲(制)10g 豹骨(制)10g 麝香5g 水牛角浓缩粉15g 牛黄2.5g 龟甲(制)10g 朱砂10g 天麻20g 防风20g 羌活20g 白芷20g 川芎20g 葛根15g 麻黄20g 肉桂20g 细辛10g 附子(制)10g 油松节10g 桑寄生20g 骨碎补(炒)10g 威灵仙(酒炒)15g 粉萆薢20g 当归10g 赤芍10g 片姜黄2.5g 血竭7.5g 三七5g 乳香(制)10g 没药(制)1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炒)18g 茯苓10g 甘草20g 天竺黄10g 制何首乌20g 熟地黄20g 玄参20g 黄连20g 大黄20g 化橘红40g 青皮(醋炒)10g 沉香10g 檀香5g 广藿香20g 母丁香10g 冰片2.5g 乌药10g 豆蔻10g 草豆蔻20g 香附(醋制)10g 两头尖(醋制)20g 建曲40g 红曲5g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追风散
【处方】 川乌(炮.去皮.脐.尖)、防风(去芦.叉)、川芎(洗)、白僵蚕(去丝.嘴.微炒)、荆芥(去梗)、石膏(煅.烂研)、甘草(炙),各一两。白附子(炮)、羌活(去芦.洗)、全蝎(去尾针.微炒)、白芷、天南星(炮)、天麻(去芦)、地龙(去土.炙),各半两。乳香(研)、草乌(炮.去皮.尖)、没药(细研)、雄黄(细研),各一分。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得了脑瘤怎么办?
以下方法网上所得仅供参考。
脑瘤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肿瘤尚小,正气尚盛,瘀毒不深,多采用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中期,脑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正气亦伤,但正邪相争处于"势均力敌"阶段,宜攻补并重;晚期,肿瘤已增至严重阶段,正虚邪盛,患者不任攻伐,当扶正为主,少佐祛邪抗瘤药。
痰毒凝聚型主证: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身重倦怠,舌强语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痰多胸闷,舌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或弦细。
治法:化痰散结,解毒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味。胆南星10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白术10g,云苓30g,石菖莆15g,全蝎5g,蜈蚣2条,山慈菇15g,徐长卿20g。
气血郁结型主证:头痛头胀,面色晦黯,视物模糊,口唇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白芷30g,蝉蜕5g,白蒺藜10g,全蝎10g,王不留行15g,麝香0.2g(绢包入药,每包煎3次)。
肝风内动型主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烦躁易怒,抽搐震颤,舌强失语,昏迷项强,恶心呕吐,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得了脑瘤怎么办治法:滋阴潜阳,熄风清热。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枸杞子10g,杭菊花10g,熟地黄15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0g,云苓10g,女贞子15g,生牡蛎15g,夏枯草15g,珍珠粉1瓶(0.6g装,冲服),僵蚕10g,怀牛膝30g,白花蛇舌草15g。
肝胆实热型主证:头痛头胀,如锥如裂,呕吐如喷,便干溲赤,,舌黯红或绛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泄火,解毒通腑。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5g,黄芩10g,桅子10g,生地10g,赤芍10g,芒硝5g,石决明15g,白花蛇舌草30g,苦地茶5g。
脾肾阳虚,肝血不足型主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力障碍,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气短懒言,溲清便溏,或咽干口渴,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脉沉细无力。
治法:偏阳虚者温补脾肾、补脑填髓;偏血亏者健脾补肾养肝、补脑安神。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生地30g,山萸肉10g,石斛10g ,麦冬10g ,五味子5g ,石菖蒲15g ,肉苁蓉30g ,巴戟天,肉桂5g ,远志10g ,茯苓15 g,炮附子10g ,生姜5g ,大枣5枚,薄荷3g。
偏阳虚者去石斛,麦冬,加仙灵脾10g,山药15g,偏血亏者去附子,肉桂,巴戟天,加桑寄生30g,当归10g,生黄芪以上各行如颅内压增高症较明显,可加大利尿逐水药,如白茅根,车前草,木通,头痛明显加元胡,莪术等。
(三)单方验方.魔芋30g,每日水煎服,20帖为一疗程。
蛇六谷30g,苍耳子30g,贯众30g,蒲黄根20g,七叶一枝花20g,先将蛇六谷煮2小时,再加其他药同煮,滤取清汁,饮服。
.仙脑方 鱼脑石10g,石决明15g,生牡蛎15g,蜂房10g,蝉蜕5g,威灵仙15g,全蝎10g。对脑瘤头痛有效。
蚕菊汤生石决明30g,僵蚕10g,地龙10g,蝉蜕5g,木贼10g,生鳖甲10g,蜂房10g,牡蛎30g,丝瓜络10g,全蝎5g,晚蚕砂10g,甘菊花10g。此方对于脑瘤头痛剧烈,呕吐,视力减退者有效。
四)中成药西黄丸 每次服3g,每日2次。具有清热化痰、化瘀通窍、散结止痛之效。用于脑瘤头痛,烦躁发热,呕恶,神昏脉数者。
牛黄清心丸 每丸6g。每次1丸。每日3次。
消栓再造丸 每丸重9g。每次1-3次,每日2次,1个月一疗程。对辨证属瘀血内阻者具活血止痛开窍之功。
龟鹿宁神丸每丸重5.6g。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对于脑瘤术后,或放化疗后面色萎黄,体倦纳呆,腰酸头晕者,具补肾益心,养肝健脾之功效。
千金化痰丸 每次6g,每日2-3次,温水送服。
(五)针炙治疗针刺穴位止痛目前在脑瘤治疗仅限于应急。
点刺法点刺太阳出血,对颅高压头痛有较好的疗效。方法:取两侧太阳穴,选用75%乙醇消毒,继之取消消毒过的三棱针对准太阳穴迅速刺入半分或一分,然后迅速退出,以出血为度。出血后不要按闭针孔,待停片刻后,用干棉球擦净轻按针孔即可。
体针法 取太阳、风池、百合、上星、合谷。每次选2-3个穴,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可收到迅速止痛之功效。
(六)外治法三生饮外敷生南星10g,生白附子10g,生乌头10g,共为细末,用葱白连须7棵,生姜15g切碎捣如泥,入药末合匀,用白布包好放笼上蒸透,然后用手拍成薄饼状,贴敷在痛处。
圣麝散外敷防风10g,藜芦10g,瓜蒂10g,麝香1.5g。上药共研细末,水调糊状,贴脑瘤部位,3天更换一次,对小儿脑瘤或脑瘤术后头痛效果较好。
金剪刀外敷将鲜金剪刀30g用清水洗净,加少量食盐,用木棒捣烂成泥,敷于头部肿瘤处,药厚2mm。贴敷24-36小时,可使头痛、呕吐等症状缓解。若局部灼痛发疱,作一般消毒处理无妨。
姜辛散吸入细辛10g,高良姜10g,川芎10g,白芷20g。共研细粉,贮瓶中备用。左侧头痛用手指沾少许药放在右鼻孔中,右侧头痛则放在左鼻孔中,全头痛则两鼻孔均放入少许药粉。一般15-20分钟后头痛缓解。此法可反复使用。
药枕白蚤休、浙贝母、黄药子、蒲公英、莪术各100g,研末,用布袋装作枕头。另用冰片100g、麝香1g研匀,制成小药袋,一并放入药枕中,令患者枕头部。
文章简介:天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哪些人不宜食用天麻,天麻又称神草、离母,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医药材。天麻的功效与作用有及禁忌有哪些?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天麻的功效与作用
1、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
天麻75克,附子(炮制,去皮、脐)5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50克,荆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
天麻25克,芎藭100克。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济方》天麻丸)
3、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
天麻100克,地榆50克,没药1.5克(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50克,麝香0.5克(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麻丸)
4、妇人风痹,手足不遂:
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100克。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十便良方》天麻酒)
5、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
天麻(生用)250克,麻黄(去根、节)500克,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250克。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天麻丸)
6、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
天麻曲两(酒洗,炒),胆星150克,僵蚕100克(俱炒),天竺黄50克,明雄黄25克。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100克,为末,打糊丸如弹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一丸,或二、三丸。(《本草汇言》)
8、治小儿诸惊:
天麻半两,全蝎(去毒,炒)50克,天南星(炮,去皮)25克,白僵蚕(炒,去丝)10克。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天麻子大。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荆芥汤下,此药性温,可以常服。(《魏氏家藏方》天麻丸)
9、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
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
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
偏正头痛,眩晕欲倒。--摘自《元.御药院方》
10、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
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
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
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摘自《本草纲目》
11、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
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
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
满头作痛。--摘自《元.御药医方》
12、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
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
水煎,洗之。
③主治:
前额头痛。--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13、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
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
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
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14、天麻杜仲酒
①成份:
天麻、杜仲、木瓜各50克。
②用法:
以白酒500克浸渍。
③主治:
以天麻祛风止痛,杜仲强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筋脉拘挛。
15、金枣化痰丸
成分:
天麻7钱,胆南星、半夏(制)2钱,白附子1钱,全蝎1钱,轻粉1钱,朱砂2钱半,雄黄1钱,麝香3分,珍珠5分,枳实1钱半,硼砂1钱,金箔20片(为衣),槐角7钱,金枣33个。
功效:
小儿急惊,痰壅。
用法与用量:
浓煎薄荷汤化下。
16.天麻人参煎
组成:
天麻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天竺黄(研)1钱,甘草(生用)1钱,铅白霜(研)1钱,龙脑(研)半钱,丹砂(研)1钱。
主治:
小儿上焦风热,热渴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大豆许,用金箔、薄荷汤化下。制备方法上药先将4味为细末,再入研了4味和匀,炼蜜煎为膏。
天麻的副作用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药”服用。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妄用天麻,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以上患者一样的不良反应。
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
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
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本经逢原》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
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
“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g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使用天麻时的注意事项
1.凡病人见津液衰少,血虚、阴虚等,均慎用天麻。
2.重视配伍应用。《本草衍义》有“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的记述。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天麻丸等。临床证明,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
3.即使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遇热极易挥发。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待软化后切成薄片,晾干或晒干研末,用煎好的汤药冲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如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等时,应立即停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天麻的吃法
1、天麻竹沥粥的功效
原料:
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
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
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
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
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原料:
包括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等适量。
制作方法:
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展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政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锅内放入煮好的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于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干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即成。
2、天麻鳝鱼火锅的功效
加工方法:
将天麻洗净,入笼屉中蒸熟;鳝鱼宰杀后,从背部剖开,剔去骨及肚肠,剁去头、尾,切成6-8厘米长的小段;猪里脊肉按肌肉纤维纹路,斜切成大而薄的片;码上一层极薄的水淀粉;猪心入水中氽一下,捞出切成薄片;藕刮去粗皮,切片;平菇洗净,撕成小朵,沥去浮水。
以上原料分别装盘,围在火锅四周待用。炒锅置火上,下油烧至四成热,下姜末炒香,加鲜汤烧开,打去浮沫,加入天麻片和蒸天麻的原汁,下料酒和精盐、胡椒粉、味精等,舀入火锅中,上火烧开即可烫食。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取香油、精盐、味精、醋制成调味盘,每人1盘,蘸食。
特点:
汤浓鲜美,鳝鱼滑嫩,具有祛风活血、壮阳强筋、补身健体的功效。
功效分析:
鳝鱼性味甘、温,入肝、脾、肾经,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之功效。与天麻合用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昏乏力、气血受阻的腰腿疼痛以及风湿顽症等。
注意事项:
死鳝鱼不可食用,因其体内已有大量组胺,食用后易中毒;活杀鳝鱼,以不去鳝鱼血为佳。
3、天麻炖鲤鱼的功效
烹制方法:
将鱼去鳞、鳃、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2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置米饭上蒸透切片,放入鱼腹内。将鱼置于盆内,放入葱、姜、清水适量,上笼蒸30分钟,去掉姜葱。另用清水加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各适量,烧于,用水豆粉勾芡,浇在天麻鱼上。
食法、食量:
用烧好的鱼佐餐或单食均可。
功能:
平肝息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
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及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目录1拼音2琥珀抱龙丸药典标准 2.1品名2.2处方2.3制法2.4性状2.5鉴别2.6检查 2.6.1砷盐2.6.2其他 2.7含量测定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注意2.11规格2.12贮藏2.13版本 3《准绳·幼科》卷二之琥珀抱龙丸 3.1方名3.2组成3.3功效3.4主治3.5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3.6制备方法 4《中药成方配本》之琥珀抱龙丸 4.1方名4.2组成4.3功效4.4主治4.5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4.6制备方法 5《饲鹤亭集方》之琥珀抱龙丸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 6《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琥珀抱龙丸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6.6用药禁忌 7《痘科类编释意》卷三之琥珀抱龙丸 7.1方名7.2组成7.3主治7.4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7.5制备方法 8《同寿录》卷三之琥珀抱龙丸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制备方法 9《鳞爪集》卷二之琥珀抱龙丸 9.1方名9.2组成9.3功效9.4主治9.5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9.6制备方法9.7用药禁忌 10《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琥珀抱龙丸 10.1方名10.2组成10.3功效10.4主治10.5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10.6制备方法 11《活幼心书》卷下之琥珀抱龙丸 11.1方名11.2琥珀抱龙丸的别名11.3组成11.4功效11.5主治11.6琥珀抱龙丸的用法用量11.7制备方法11.8各家论述11.9附注 12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琥珀抱龙丸 1拼音 hǔ pò bào lóng wán
2琥珀抱龙丸药典标准
Hupo Baolong Wan
(2)取本品5.4g[1],剪碎,加硅藻土3g,研细,加乙醚6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挥去溶剂,加甲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加盐酸2ml与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分取三氯甲烷液,水层再用三氯甲烷30ml振摇提取,合并兰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5.4g[1],剪碎,加硅藻土5g,研细,加甲醇8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弃去三氯甲烷液,水液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80ml,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2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本品每丸含朱砂以硫化汞(HgS)计,小蜜丸每1g应为59.4〜 80.0mg,大蜜丸每丸应为107~144mg[1]。
3《准绳·幼科》卷二之琥珀抱龙丸
4《中药成方配本》之琥珀抱龙丸
5《饲鹤亭集方》之琥珀抱龙丸
6《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琥珀抱龙丸
7《痘科类编释意》卷三之琥珀抱龙丸
8《同寿录》卷三之琥珀抱龙丸
9《鳞爪集》卷二之琥珀抱龙丸
10《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琥珀抱龙丸
11《活幼心书》卷下之琥珀抱龙丸
2.《广嗣纪要》:抱者,养也;龙者,纯阳之象也。《易》曰:震为龙,一阳初生,乃少阳之气。震为乙木,内应守肝。小儿初生,纯阳之体,肝常有余,故立此方。以抱龙名者,所以保养阳气,使不致于暴泄,滋益 *** ,令得制乎炎光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28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附子丸
下一篇: 白附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