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霍乱,及脾胃气虚,腹胀妨闷,不思饮食,胃受风冷。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日4-5次。
摘录 : 《圣惠》卷四十七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时气后脾胃气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 : 《圣惠》卷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胃气弱,饱则胸间虚满。
用法用量 : 每服1-2丸,食前煎人参、大枣汤嚼下。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四
制法 :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胃虚弱,胸膈气滞,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用厚朴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虚劳泄痢,腹胀满痛,或时疼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 《圣惠》卷二十八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产后咳清,心胸噎闷。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橘皮汤送下;如人行3-5里再服。
摘录 : 《圣惠》卷七十八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煎生姜、大枣汤送下。
摘录 :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霍乱后,脾胃尚虚,谷气未实,津液内燥,令人烦躁,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制法 :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胃虚冷,胸膈痞滞,吐逆霍乱,脏腑滑利,水谷不消,胀满肠鸣。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饮盐汤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虚劳,脾胃挟冷,肠滑下痢,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制法 : 上为末,煮枣肉,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胃冷热气不和,心腹(疒丂)痛,呕逆,不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 : 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 : 《圣惠》卷五
制法 : 上为细末,用生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 饮酒过多。
用法用量 : 如甚醉,可用酒或白汤化1-2丸。服之立醒。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一六四引《居家必用》
制法 : 上为末,将大枣用浆水煮,去皮核,烂研和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宽中匀气,健脾和胃。主妊娠腹满,饮食迟化。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切生姜入盐炒焦黑色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制法 :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气不足,体重胸满,腹胁虚胀,食少无力,水谷不消,或时自利。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 : 忌生冷、油腻、粘食。
摘录 : 《圣惠》卷五
功能主治 : 治气和胃。主
用法用量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每服1丸,生姜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 : 《鸡峰》卷十五
荜澄茄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皮)1两,肉豆蔻(去壳)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炒)1两,丁香1两,白术1两,缩砂仁1两,红豆蔻1两,桂(去粗皮)1两,益智(去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茴香子(舶上者,炒)1两,槟榔(锉)1两,胡椒1两,干姜(炮)1两,阿魏(面裹煨,去面)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胃心痛。腹胀满,口吐酸水,饮食无味,及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荜澄茄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荜澄茄(炒)1两,藿香叶1两,茴香子(炒)1两,人参1两,槟榔(锉)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荗(煨)1两。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1钱匕,研细,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匀,胁痛烦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心、食前橘皮、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荜澄茄丸--《圣惠》卷七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茴香子3分,诃黎勒1两(煨,用皮),沉香半两,干蝎半两(微炒),槟榔1两,蓬莪荗3分,白术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妙),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胁肋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荜澄茄丸--《宣明论》卷十二
【处方】荜澄茄半两,良姜2两,神曲(炒)1两,青皮(去白)1两,官桂(去皮)1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疒丂)痛,吐逆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荜澄茄丸--《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
【别名】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薄荷叶3钱,荆芥穗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糖霜蜜和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澄茄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
荜澄茄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藭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1宿,切,焙)1两,山芋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生寒,冷气上攻眼目,肢体疼痛攻注。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荜澄茄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荜澄茄1两,干姜(炮)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阿魏半两,肉豆蔻(去皮)3枚,缩砂(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3枚,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荜茇1分,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心胸痞闷,泄痢频并。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服10-20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荜澄茄丸--《济生》卷一
【处方】荜澄茄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
翻胃吐黑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后淡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一
荜澄茄丸--《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五味子(去枝)3分,木香(不见火)3分,官桂(去粗皮,不见火)3分,丁香(不见火)3分,阿魏(别研)3分,全蝎(炒)3分,茴香(淘去沙,炒)3分,青皮(去瓤)3分,良姜3分(炒),草果子(取肉炒)1两,胡芦巴(炒)1两,白术1两(炒),荜澄茄2两半,神曲2两(炒),甘草1分(炙),沉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气虚滞,饮食难化,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荜澄茄丸--《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京三棱(锉碎)2两,陈皮(去白)1两半,蓬莪荗(锉碎)3两,枳实(生)1两,槟榔1两,黑牵牛(微炒)5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顺气,消积滞,化痰饮。主治水谷不化,心腹满闷,大便闭涩。
【用法用量】本方名荜澄茄丸,但方中无荜澄茄,疑脱。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荜澄茄丸--《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荜澄茄1两,藿香叶(去土)1两,人参(去芦头)1两,蓬莪荗(煨香,切)1两,甘草(炙)1两,丁香1两,茴香2两(微炒),木香1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熟)1分,麝香1钱(别研),安息香1两(酒煮,研开,滤去沙石)。
【制法】上药除安息香外,并为细末,次入炼熟蜜半斤和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气滞不匀,心腹疼痛,宿冷不消,腹胁虚胀,不思饮食,面色痿黄,脏腑滑泄,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细嚼,橘皮汤或木香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荜澄茄丸--《博济》卷二
【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舶上茴香半两,乌药1两,白芷1两1分,胡芦巴3分,荜澄茄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元阳虚,冷气上冲,心胸满闷,肠胁雷鸣,或多攻刺,呕逆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盐汤嚼下。
【摘录】《博济》卷二
荜澄茄丸--《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壳)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1两,缩砂(去壳)1两,当归(锉,微炒)1两,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白术1两,木香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1两,桂心1两,槟榔1两,芎藭1两,人参(去芦头)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肾脏久积虚冷气攻心腹,宿食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荜澄茄丸--《圣惠》卷七
【处方】荜澄茄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肉桂1两半(去皴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补骨脂1两,茴香子1两,沉香半两,槟榔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乾,微炒),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腰脚冷疼,面色多黑,体重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蒙药)清血热,止泻。用于“协日”热,腹痛血痢,胃肠下痢。下面是我整理的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说明书,欢迎阅读。
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商品介绍 通用名: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
生产厂家: 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5020453
药品规格:75丸
药品价格:¥30元
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
【商品名称】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
【拼音全码】HaDunHaiLuMuLeJiuWeiWan(MengWang)
【主要成份】主要成分为五灵脂、甘松、红花、白豆蔻、牛胆粉、麦冬、香青兰、诃子、拳参。
【性状】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为棕黄色水丸;气微香,味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血热,止泻。用于“协日”热,腹痛血痢,胃肠下痢。
【规格型号】75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15粒,一日1~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防潮。
【包装】75粒/瓶。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5020453
【生产企业】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
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蒙药)的功效与作用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蒙药)清血热,止泻。用于“协日”热,腹痛血痢,胃肠下痢。
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使用常见问题 问: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蒙药)有什么功效呢?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血热妄行吐血)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 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攻下药: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
芦荟:甘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泻下导滞。
润下药:
火麻仁:甘平,归脾、大肠经。润肠通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峻下逐水药:
甘逐: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祛积杀虫。
大戟: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祛风湿药:
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祛风活络,定惊。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草:苦寒,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芳香化湿药: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止呕。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
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
利水渗湿药: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海金砂: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
石韦: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苦微寒,归肝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苦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
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泻热通乳。
通草:甘淡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利水,止痒。
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水,止痒。
温里药:
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
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寒滞肝脉致寒疝腹痛及头痛。中焦虚寒,呕吐泛酸及脘腹冷痛。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寒疝腹痛,脾胃虚寒)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理气药:
橘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苦辛微寒,归 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除痞消积。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
沉香:辛苦温,归脾胃肾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楝子: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木香:辛苦微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辟秽,消肿。
柿蒂:苦平,归胃经。降气止呃。
消食药: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
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健胃,固精止遗。
驱虫药:
使君子:甘温,归脾胃经。驱虫消积。
苦谏皮:苦寒,归肝脾胃经。有毒。杀虫疗癣。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
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止血药:
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苦酸畏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读敛疮。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大肠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蒲黄:甘平,归肝心经。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棕榈炭: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血。
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炮姜:苦涩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活血祛瘀药: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有小毒。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经。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28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豆散
下一篇: 白豆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