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白茯苓汤

中医世家 2023-05-01 12:27:59

白茯苓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白茯苓汤

处方 : 白茯苓(去黑皮)1两,五灵脂1两,白芷(微炒)1两,黄明胶(两片)1两(炙令燥)。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入蜜少许,更煎2沸,放温,细呷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白茯苓汤

处方 : 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芍药3分,补骨脂(炒)1两,黄耆(锉)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40粒,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肺痿。小便数,甚者吐涎沫,欲咳不能。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临卧温服,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医学纲目》卷五引《济生》:白茯苓汤

处方 : 白茯苓1钱,人参3钱,远志3钱(去心),龙骨2钱,防风2钱,甘草3钱,犀角末5钱,生地黄4钱,大枣7个,麦门冬(去心)4钱。

功能主治 : 取虫后补虚。主破伤风五脏虚弱,魂魄不安。

用法用量 : 水2大盏,煎作8合,分3次温服,如人行5里1服。仍避风寒,若觉未安,隔日更作1剂。

摘录 : 《医学纲目》卷五引《济生》

《保命集》卷下:白茯苓汤

处方 : 白茯苓2两,泽泻2两,郁李仁2钱。

功能主治 : 蛊胀,水肿。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作1服,水1碗,煎至1半,不拘时候常服,从少至多服,或煎得澄,加生姜自然汁在内,和面或做粥饭,顿食。5-7日后,觉胀下,再加以白术散。

摘录 : 《保命集》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白茯苓汤

处方 : 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赤芍药1两半,芎藭1两半,桂(去粗皮)1两,大腹皮(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产后气血虚,心膈烦满,身体壮热,恶露不行。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白茯苓汤

处方 : 白茯芩(去黑皮)3分,牛黄(研)3分,犀角屑1分,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白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舌肿强。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白术茯苓鸡汤

白术茯苓鸡汤
湿气重的人,常喝白术茯苓鸡汤,有助于养脾助排湿。茯苓和白术都是常用的祛湿重要材,茯苓药性平和,利水除湿的同时还不伤正气,有助于脾的养护。白术味苦性温,入脾胃经,为功能运脾中药,能健脾祛湿,常用茯苓白术煮汤喝,能促进湿气的排出,还能健脾,提高身体的运化水湿能力,进一步预防湿气堆积。鸡肉煮汤,能使中药的营养容易吸收。所以体内湿气重,可能是脾不好,中医建议,常喝白术茯苓鸡汤,养脾助排湿。

白茯苓的方剂和药用价值分析

白茯苓是我国的中药材,白茯苓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和作用。白茯苓可以帮助人们治疗疾病,可以制成药用方剂汤,也可以煮粥,白茯苓可以帮助人治疗脾虚泄泻、腰酸背痛和心神不安的症状。

白茯苓的方剂

白茯苓是非常适合人们治疗很多的疾病,白茯苓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白茯苓在药用方面,可以和其他的药材搭配,制作成一些帮助人们补脾健脾的方剂。

白茯苓的方剂

1.健脾安神汤:白茯苓可以做成健脾安神汤,白茯苓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3克,大枣10颗。将材料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取药液300毫升,早晚服用。健脾安神汤是非常适合健脾益气的,对食欲减退,睡眠少,多梦的人群很适合。

2.益气养胃汤:白茯苓可以做成益气养胃汤,白茯苓15克,人参10克,鸡内金10克,大枣5颗。将药物水煎1小时,滤出药液300毫升,早晚加热后服用。益气养胃汤可以帮助人们益气健脾,还可以治疗食欲不振,便溏,身体虚弱等症状。

3.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蜂蜜5000克。制备方法:白茯苓去皮,磨成粉,过滤掉水,在阳光下晒干,再次研成粉,漂白和干燥反复3次。和白蜜混合搅拌均匀,熬煮成膏储存。每次取10克,每天2次,以开水服用。茯苓膏对于老年肥胖、癌症等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白茯苓的药用价值

白茯苓的性味归经,白茯苓味甘;淡;平。心;脾;肺;肾经。白茯苓具有非常好的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得功效,白茯苓还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的治疗。

白茯苓在日常中还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日常中有很多人经常会有失眠多梦的情况,白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白茯苓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白茯苓是我国的重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滋补品。白茯苓非常适合人们用来健脾渗湿的,白茯苓对于平常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和痰饮呃逆的人群是非常适合的。平常如果大家有腹泻、湿气过重、多梦、食欲减退等病症,都可以服用白茯苓治疗。白茯苓可以制作成健脾安神汤、益气养胃汤和茯苓膏,用来治病,效果是非常好的。

茯苓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FS:CONTENT_START]
茯苓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别名】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茯苓汤--《万居集·上集》十九
【处方】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固摄,降火止遗。主治阴虚火旺。(男子 *** 过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万居集·上集》十九
茯苓汤--《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利水消肿。主治脾虚水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石膏(火煨)1两,黄耆(锉)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头痛不定。目眩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远志(去心)半两,白薇1两,龙齿(研)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心气不足,血邪狂言,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海藻(洗去咸,焙)2两,海蛤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甘草(炙,锉)1两,庵(闾)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前胡(去芦头)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咽喉不利,唾如稠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热,舌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黄)1两,芍药(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耆1两半(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心悸恍惚,怵惕多惊。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个(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FS:PAGE]
【别名】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乌梅肉半两(微炒),干木瓜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口孜)啀喘粗,肌热烦躁作渴。
【用法用量】茯苓散(《魏氏家藏方》卷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8-9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淡竹叶1握(切碎),白术1两,甘草(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热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4两,泽泻2两,白术1两半,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小麦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热甚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茯苓汤--《宣明论》卷二
【处方】赤茯苓(去皮)2两,桑白皮2两,防风1两半,官桂1两半,川芎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节)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大枣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
【摘录】《宣明论》卷二
茯苓汤--《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处方】茯苓2分,川芎2分,鳖甲(炙)2分,枳壳(炙)2分,芍药2分,柴胡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3合,煎至3合,空心为2服,去如人行5-6里再服。
【注意】忌苋子。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茯苓汤--《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秦艽(去土)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茯苓汤--《鸡峰》卷十
【处方】赤茯苓1两,沉香1两(一方用琥珀代沉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摘录】《鸡峰》卷十
茯苓汤--《鸡峰》卷十一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冬葵子半两,木通(锉)半两,车前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以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旋覆花2两,生干地黄(微炒)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芎藭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半,甘草(炙令赤色[FS:PAGE])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调匀血脉。主治妊娠恶阻,呕逆恶心,四肢疼,头痛,恶闻食气,心松烦闷,多损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热气,调血脉,理中。主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茯苓汤--《顾[FS:CONTENT_END]

白术茯苓汤怎么做?

原料:乌鸡75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白术15克,山药(干)15克,紫河车粉、姜、盐、清水各适量。

做法:将乌鸡洗净,斩成小块;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山药去皮洗净,切块。汤煲内注入清水,上旺火烧开,将乌鸡放入锅内。待沸后撇净浮沫,再放入陈皮、白术、山药、茯苓、姜片,改中火煮约60分钟,待乌鸡熟烂时,将汤倒出,冲入紫河车粉,加入盐搅匀后即可饮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24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