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一切急风,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 : 上并细研,以手点揩牙根下,更将半钱匕,以绵裹安牙尽头。
摘录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制法 : 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
功能主治 : 疥疮。
用法用量 : 用时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
摘录 :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妇人阴肿坚痛。
用法用量 : 取枣许大,绵裹纳阴中,日换3次。
各家论述 : 《医略六书》:湿伤水府,热遏阴中,故阴肿疼痛,坚实不移焉。大黄荡坚泻热,白矾却湿解毒,生甘草以缓中和药也。绢包纳阴中,使湿热并解,则血气调和而坚实自消,其阴中肿痛无不除矣。
摘录 : 《圣惠》卷七十三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毒蛇并射工沙虱等伤,眼黑口噤,手脚强直,毒攻腹内,逡巡不救。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冷水调灌下。便以大蒜横切钱子贴疮口,以艾柱于蒜钱上灸之,不拘壮数,如蒜钱焦,即别换更灸,痛定即止。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牙疼。
用法用量 : 醋煎,热漱冷吐。
摘录 : 《普济方》卷六十五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霍乱欲吐不出,欲泻不行,兼之腹痛。
用法用量 : 用阴阳水调服。
摘录 : 《不知医必要》卷二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蚀恶肉。主发背痈疽及恶疮不生肌,肉败坏,其色黑。
用法用量 : 取少许敷疮,日3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三○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甲疽、骨疽。
用法用量 : 先以温浆水洗疮,拭干敷之。重者不过3-4度愈。
摘录 : 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制法 : 用露筋草其根洗净,焙干,捣为末。
功能主治 : 蜘蛛并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 用白矾水调贴。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八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小儿走马喉痹。
用法用量 : 每服半钱匕,冷水调下,并3服。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恶口疮久不愈。
用法用量 : 每取1字,掺在疮上,以意加减用之。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六
制法 : 上药取白矾、石胆,于铁器内一处,以炭火煅过,入麝香、麒麟竭、朱红,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缩肉干疮。主男子妇人风血毒气,攻手足指,生甲疽疮,久不愈者,胬肉裹指甲痛,出血不定。
用法用量 : 用少许干掺疮上,以帛子缠定,日换2-3次。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五
制法 : 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 : 一切疥。
用法用量 : 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 : 白矾1两,硫黄1两(研),乳香1两(研),黄连1两(去须,为末),黄蜡1分。
制法 : 上用大鲫鱼1头,不去鳞,除腹内物,入诸药末在内,以湿纸裹,又以麻缠了,盐泥固济,于煻火(灰)内煨令熟取出。却以慢火炙焦,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 久痔,肠胃风冷,及瘘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 : 大安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摘录 : 《圣惠》卷六十
制法 : 上药于瓷盒子内盛,用盐泥固济,候干,以炭火煅令通赤,取出细研。
功能主治 : 喉痹气闷。
用法用量 : 用纸两重匀摊,置于湿地上,以物盖之1宿,出火毒后,再细研为散。每服半钱,纳竹管中,吹入喉内,须臾即通。如是咽门肿,只以篦子抄药,点于肿处,咽津即愈。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五
功能主治 : 阴中肿痛。
用法用量 : 同葱白煎汤熏洗。
摘录 : 《医级》卷九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肺风酒渣鼻。
用法用量 : 每用手微抓动患处,以药擦之。
摘录 : 《奇效良方》卷五十九
制法 : 用乌梅3个捶碎,巴豆1个合研为末。
功能主治 : 马汗入肉。
用法用量 : 每用半钱,油调敷患处。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七七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赤口疮。
用法用量 : 掺之。
摘录 : 《医统》卷六十三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风(匿虫)口疮。
用法用量 : 先以盐浆水洗漱后,用熟水调药,鸡毛涂之,日3-5次。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鼻痔。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点鼻。
摘录 : 《医学心悟》卷四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解毒。主青蛙蛇螫所伤。
用法用量 : 用敷疮上。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风湿搏于血气之月蚀疮,疮生于两耳鼻口间,时愈时发者。
用法用量 : 干掺疮口上;水调涂亦得。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二四二引《经验良方》
处方 : 白矾3钱,巴豆3枚(去壳,分作6瓣)。
制法 : 上将白矾及巴豆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候干,去巴取矾,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 缠喉风,急喉闭,白喉,风涎壅盛急症。
用法用量 : 扫涎立效丹(《自喉全生集》)。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帐带散”、“通关散”。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七十四引《济生续方》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鹅口疮。
用法用量 : 灯心蘸,点舌上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六五引《傅氏方》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小儿脐不干。
用法用量 : 敷脐中。取愈为度。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功能主治 : 软疮,急喉痹,缠喉风,兼主重舌,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矾消散”。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九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悬壅垂长,咽中妨闷,一切急风,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 : 以箸头点药在悬壅上。愈。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 : 矾石、桂。
制法 : 上为末,绵裹如枣。
功能主治 : 中风,卒失声,声噎不出,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 : 矾石散(《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圣惠》本方用矾石一分(烧灰),桂一分。
摘录 :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惠》卷三十六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鼻久衄,鼻生息肉。
用法用量 : 以少许吹鼻中。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面(黑干)(黑曾),面上粉刺。
用法用量 : 以醉1盏,渍之3日,夜净洗面敷之。
注意 : 莫见风日。
摘录 :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医部全录》卷一三一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下痢脓血,心腹(疒丂)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 : 白矾1分(烧灰),朱砂末1分。
制法 :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 小儿鹅口并噤。
用法用量 : 朱矾散(《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朱砂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二
制法 : 上2味,先细研白矾为末,入浓煎生姜汤,研滤。
功能主治 : 初中风,失音不语,昏冒不知人。
用法用量 : 分3服,旋旋灌。须臾吐出痰毒。
注意 : 若气衰力弱,不宜用猛性药吐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
制法 : 二药一处以极酸米醋调匀。
功能主治 : 遍身生癣,日久不愈,上至头面,及癜风。
用法用量 : 抓破涂药,觉痒极至痛即止,隔日再搽,不过3次即愈。又治癜风,以苎麻刮热,以药擦之。3-4度绝根。
摘录 : 《袖珍》卷三引《圣惠》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小儿口齿疳疮,疼痛肿烂。
用法用量 : 每用药时,先以发裹指,清水洗口齿上,然后用蜜水调药末如膏,以篦子薄涂于齿龈上,日3-5次。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小儿耳疮、及头疮,口边肥疮,蜗疮。
用法用量 : 干掺于疮上。立效。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 : 白矾灰半两,龙骨末半两,黄丹半两(微炒),麝香1分。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小儿聤耳,汁出不止。
用法用量 : 龙黄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九引汤氏方)。白龙散(《普济方》卷五十三引《经验良方》)。
注意 : 勿令风入。
摘录 : 《圣惠》卷八十九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龋齿断肿出脓汁。
用法用量 : 每用半钱,敷牙齿根。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四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齿(匿虫),断肿有脓血出。
用法用量 : 先以生布揩齿龈令血出,嘲令血尽,即用散药,掺于湿纸上,可患处贴之,1日2-3次。以愈为度。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四
制法 :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 齿根血出,疳(匿虫),龈肿有血出。
用法用量 : 先以布揩齿,令血尽,每用半钱,以湿纸上掺药,于患处贴之。
摘录 : 《圣惠》卷三十四
制法 : 上为细末。先固济1瓷瓶子,候干,入药末在内,以文火歇口烧之,阴气尽后,用大火煅令通赤,候冷,入地坑内,埋7日,取出,细研。
功能主治 : 风毒攻眼肿痛,时发时愈,或生赤脉。
用法用量 : 每取少许点之。
摘录 : 《圣惠》卷三十二
水南蛇生活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常出现在坡地、田基、沟边以及居民点附近。广泛生活于平原和山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和中南半岛。
记得采纳啊
【别名】石涅(《山海经》),矾石、羽涅(《本经》),羽泽(《吴普本草》),白矾(《雷公炮炙论》),涅石(《山海经》郭璞注),矾石(《本草经集注》),理石(《药性论》),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纲目》)。
【英文】Alunite
【拉丁】Alumen
【商品名】白矾、明矾、矾石。
【处方名】明矾、白矾、生矾、生明矾、枯矾、枯白矾、矾石。
【性味】味涩、酸,性寒,小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泻止血。
【考证】白矾始载于《本经》,原名“矾石”,列为上品。《吴普本草》载:“矾石生河西(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山谷,及陇西武都(今甘肃省武都一带)、石门(今湖南省北部)。采无时。”陶弘景曰:“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今四川境地),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又以当消石,名白矾。”《本草图经》曰:“矾石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李时珍曰:“白矾,方士谓之白君,出晋地(今山西省)者上,青州(今属山东省)、吴中(今江苏省)者次之。洁白者为雪矾;光明者为明矾,亦名云母矾;文如束针、状如粉扑者,为波斯白矾,并入药为良。”根据以上历代文献记载,可以认为白矾即天然产之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后的产物。
①《吴普本草》:“矾石,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采无时。”②陶弘景:“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绝白,蜀人又以当硝石,名白矾。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俗中合药,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疗齿痛,多即坏齿,是伤骨之证,而云坚骨齿,诚为疑也。”③《唐本草》:“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④《本草图经》:“今白矾(生)晋州、慈州无为军。又有矾精、矾蝴蝶,皆炼白矾时,候其极沸,盘心有溅益者如物飞出,以铁匕接之,作虫形者,矾蝴蝶也。但成块光莹如水晶者,矾精也。此二种入药,力紧于常矾也。又有一种柳絮矾,亦出矾处有之,煎炼而成,轻虚如绵絮,故以名之。今医家用治痰壅及心肺烦热,甚佳。刘禹锡《传信方》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或云白矾中青黑者名巴石。
【药源】为硫酸盐类明矾族矿物明矾石Alunite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形态】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呈细小的菱面体或板状,通常为致密块状、细粒状、土状等。无色或白色,常夹带浅黄及粉红等色。条痕白色。玻璃状光泽,解理平行面上有时微带珍珠光泽,块状者光泽暗淡或微带蜡状光泽。断口呈贝壳状;块体者呈多片状、参差状。硬度3.5~4.相对密度2.6~2.9.性脆。
常为碱性长石受低温硫酸盐溶液的作用变质而成,多产于火山岩中。有些多金属矿石中也有产出。分布于甘肃、河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产地】主产于浙江平阳,安徽无为,福建福鼎;山西、河北、湖北亦产。销全国各地。
【采收】全年均可采挖,将采得的原矿物,打碎,加水溶解,过滤,滤液加热蒸发浓缩,放冷后析出的结晶体即为本品。
【炮制】1.白矾《史载之方》:“微敲,研。”《灵苑方》:“捣白矾为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生用以解毒祛痰为主。
2.枯矾《医学入门·本草》:“细研,入瓦罐中,火煅半日,色白如轻粉者,名枯矾。”现行,取净白矾小块或粗粉,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脆,完全干燥,停火,取出放凉,碾成细粉。煅后增强收敛、燥湿的作用。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商品情况】
【药材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结晶形块状。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光泽。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并附有白色细粉。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甘而极涩。
以块大、无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
【药材鉴别】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为佳。
【应用】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及痰饮喘嗽,白矾能祛痰开闭。治中风卒倒,痰壅神昏,可以配猪牙皂,加强祛痰开闭之功,使吐出痰涎而甦,如《圣济总录》稀涎散。癜痫痰多,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者,配郁金以豁痰开窍,如《本事方》白金丸。若以皂角汁为丸,又治急喉风痹,痰塞气塞,呼吸困难;或与僵蚕配用。治痰饮喘嗽,胸膈胀满,白矾可配半夏、香附、生姜汁等燥湿化痰,理气宽胸之品。
用于痈疽,疔毒,恶疮等症,白矾多外用,有解毒敛疮之效,可配黄丹,加强解毒消疮作用,如《卫生宝鉴》二仙散;痈疽溃后,腐肉不脱,或胬肉增生,用枯矾合朴硝研末撒之,以解毒祛腐,平胬生肌;若冷疮成瘘,脓水不尽,则与活血散瘀的五灵脂等份为末制药捻插入瘘管内,候使脓尽停药。然白矾内服亦能解毒消肿,故疔疮及诸恶毒初起,但未成脓者,《外科正宗》用本品与葱白捣烂,用热酒送服;或配黄蜡熔化为丸服,则未溃能消,已溃可愈。至于水火烫伤轻者,可用枯矾液湿敷创面。毒虫螫伤,犹可用明矾、雄黄等分研末调涂。
用于口舌生疮,鼻内热疮,暴发火眼,聤耳流脓等症,亦取白矾解毒敛疮之功。治口舌生疮,枯矾配黄丹或朱砂为末外敷。治齿龈肿痛,用白矾与蜂房为散剂煎水含激。治鼻内热气生疮有脓臭者,用枯矾配生地、苦参煎汁滴鼻,以清热泄浊;鼻中息肉,不闻香臭,将枯矾粉与面脂和涂,或配硇砂共为细末,点息肉上腐蚀之。治暴发火眼,疼痛不止,可用鸡蛋清调枯矾粉搽眼胞处,以清热止痛,如《审视瑶函》拈痛散。治聤耳流脓,本品与胭脂为散吹入耳内,解毒敛疮,如《本事方》红绵散。
用于疥癣湿疮。白矾味涩性寒,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治疥疮瘙痒,常配硫黄、轻粉等药同用;治一切干湿顽癣,可单用本品米醋调涂,或与石榴皮,或与羊蹄根捣研调涂,可加强杀虫止痒作用。阴囊湿疮,瘙痒流脂者,单用白矾水外洗,或配蛇床子、黄连制成散剂外撒,以加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治黄水疮浸*糜烂者,枯矾配雄黄为末敷。本品亦用于防治稻田性皮炎,与花椒煎水浸洗手足。
用于泄泻、痢疾、带下,白矾内服有收敛止泻作用。治老人虚泻,久久不止,可配诃黎勒以涩肠止泻,如《圣惠方》诃黎勒散;若休息痢不止,本品伍用硫黄、硝石温肾暧脾,导滞,如《圣惠方》白矾丸。本品性寒,又兼清热解毒燥湿之功,有收涩而不留邪之优点,故又可用于湿热泻痢。带下属脾虚有湿者,配白术、白芷、乌贼骨等以健脾燥湿止带;湿热瘙痒者可与黄柏、苦参、蛇床子等药同用清热燥湿,杀虫止带。
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均可内服白矾,或配五倍子、血余炭、儿茶等收效止血药同用以加强疗效;鼻衄、齿衄,亦可单味外用。外伤出血,除单用外,或配乳香、松香研末外敷,以收效止血。
此外,白矾内服尚用治湿热黄疸,可与消石配伍,如《金匮要略》消石矾石散。枯矾外扑则治阴汗,腋汗,脚汗及狐臭。近年来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枯矾与延胡索、乌贼骨、蜂蜜制散服。
【用量】1.00-3.00g
【禁忌】本品味涩难服,内服不宜过量,易致呕吐;体虚胃弱者慎服。
【附方】
1.治卒中风白矾、半夏(汤洗去滑,焙)、天南星三味等分生用。上三味,研为细散。每服以好酒一盏,药末二钱匕,生姜三片,煎七分通温灌之,当吐涎,扶令正坐,经一复时不得令卧,如卧则涎难出,良久再依法煎药一钱,后常服只半钱。(《圣济总录》救生散)
2.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本事方》白金丸)
3.治急喉痹白矾三钱,巴豆二个(去壳,作六瓣)。上将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其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玉机微义》白矾散)
4.治肺壅热,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烦渴白矾(枯)、熟干地黄(焙)、玄参、知母(焙)、贝母(炒)、诃黎勒皮各一两。上六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生姜、枣汤下,食后临卧时服。(《圣济总录》白矾丸)
5.治一切疥白矾(烧灰)一两,硫黄一两(细研),胡粉一两,黄连一两半(去须),雌黄一两(细研),蛇床子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以猪膏和如稀面糊,每以盐浆水洗,拭干涂之。(《圣惠方》白矾论)
6.治湿疹、皮炎(亚急性期)五月艾、百部、明矾、毛麝香各15g,煎水外洗。(《中药临床应用》五百明洗剂)
7.治黄水疮枯白矾、熟松香、黄丹,三味等分,研极细末,真芝麻油调涂患处。(《本草原始》)
8.治小儿因剪脐,伤外风,致脐疮久不干白矾(煅)、白龙骨(煅)等分。上研为细末敷之,少少用。如无两味,但得一味亦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9.治痈疽,发背,瘰疬,漏疮,恶疮,卫护内膜,驱解诸毒,自然内消黄蜡二两,通明白矾(生用)二两。上细末,黄蜡一两二钱,溶汁,就炉上入矾拌和,众手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熟水下,或冷酒下,常常服之。(《直指方》蜡矾丸)
10.治疔肿恶疮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卫生宝鉴》二仙散)
11.治瘰疬疔毒,发背脑疽等症明矾二两,白砒一两五钱,共为末,入小罐内,炭火煅红,青烟尽,白烟起片时,约上下通红,住火置地上,一宿取出,约有净末一两,加明雄黄二钱四分,乳香一钱二分,共为细末,厚糊调稠,搓条如线,阴干。凡遇前症,有孔者插入孔内,无孔者先用针放孔,早晚插药二次,插至三四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条,至七日,患孔药满足方住。以后患处四边裂开大缝,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疗核瘰疬痔漏诸管自然落下,随用对症药敷。(《外科大成》三品一条枪)
12.治一切蛇虫恶兽所伤,重者毒气入腹则眼黑口噤,手足强直。此药平易不伤气血明矾、甘草各一两,研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冷水调下,更敷患处。(《外科理例》解毒散)
13.治口疮白矾适量研细过筛,于猪胆上部剪一开口,将白矾沿口塞入,以塞满为度。用线将猪胆开口扎紧,悬挂于屋檐下自然晾晒,待猪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至少1年)取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涂于患处,每日3次。[《中医杂志》1983,(10):50]
14.治牙疳用明矾(枯)五钱,鸡肫黄(烧存性)五个,为末,擦之。(《鲁府禁方》)
15.治小儿耳疮及头疮,口边肥疮,蜗疮白矾(烧灰)一两,蛇床子一两。上药同细研为散,干掺于疮上。(《圣惠方》白矾散)
16.治鼻内热气生疮,有脓臭并有虫矾石一两(烧),生地黄三两,苦参一两。上三味切,以水八合,煮取三合,以绵滤之,微微滴鼻中,日三五度,差止。(《外台》)
17.治鼻生息肉矾石(熬令汁枯)四两,木通(锉)、细辛(去苗叶)各半两,丹砂(研)一分。上为末,和匀面称为丸,如小豆大。每用一丸,绵裹纳鼻中,一日一易,取下息肉则止。一方蜜和丸,一方捻绵细如枣核,沾散如小豆,并绵纳鼻中。(《普济方》矾石丸)
18.治目翳及胬肉矾石上上白者,末,纳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日一。其病逐恶汁出尽,日日渐自薄,便瘥。(《千金翼方》矾石散)
19.治聤耳出脓白矾煅成灰一钱,入胭脂一字,研匀。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及黄水尽,即别用绵杖子引药入耳中令到底掺之即干。(《本事方》红绵散)
20.治脾积痞气,泄泻,日夜下痢白脓矾石(烧令汁枯)、诃黎勒(煨,去核)各二两,黄连(去须)三两,木香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水浸蒸饼滤如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陈米饮下三十丸,以泄止为度。(《圣济总录》矾石丸)
21.治休息痢久不止,日渐黄瘦白矾四两(烧令汁尽),硫黄二两,消石一两,上药,同研,于铫子内火上溶成汁,候冷,研令极细,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矾丸)
22.治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枯白矾四两,蛇床子二两。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弹子大,干胭脂为衣,绵裹入阴门内,热极再换。(《普济方》如圣丹)
23.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烧)三分,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金匮要略》矾石丸)
24.治白浊白矾二两,滑石(飞过)二两。上为末,早米糊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米饮空心下服之。(《鲁府禁方》清浊锁精丹)
25.治白癜风白矾、石硫黄各半两。上二味研为末,米醋调为膏,涂患处。(《圣济总录》玉粉青)
26.治鹅掌风白矾加皂矾四两,儿茶五钱,侧柏叶半斤。用水十碗,煎数沸侯用。先以桐油调搽患处,将油纸点着,以烟焰向患处熏之。片时方将前药汤乘滚贮桶内,手架上以布盖手于汤气上熏之,勿令泄气,待微温倾入盆内洗之良久。七日忌下汤水。(《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二矾汤)
27.治粉刺枯矾一两,生硫黄二钱,白附子二钱。上共为末,唾津调搽。临晚上药,次早洗去。(《万病回春》)
28.治黄肿水肿明矾二两,青矾一两,白面半斤。三味同炒令赤色,醋黄米糊丸,枣汤下三十丸。(《急救仙方》推车丸)
【文献】
《本经》:“矾石,味酸寒。主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医论】
1.论白矾涌泄、收涩、燥湿、解毒的功用①李时珍:“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中蛊,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纲目》)②张景岳:“所用有四:其味酸苦,可以涌泄,故能吐下痰涎,治癫痫,黄疸;其性收涩,可固脱滑,故能治崩淋带下,肠风下血,脱肛,阴挺,敛金疮,止血。烧枯用之,能止牙缝出血,辟狐腋气,收阴汗、脚汗;其性燥,可治湿邪,故能止泻痢,敛浮肿,汤洗烂弦风眼;其性毒,大能解毒定痛,故可疗痈疽疔肿,鼻齆息肉,喉痹瘰疬,恶疮疥癣,去腐肉,生新肉,及虎犬蛇虫蛊毒。”(《本草正》)③黄元御:“矾石酸涩燥烈,最收湿气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粘滞于上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收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实非吐下之物也。”(《长沙药解》)④黄宫绣:“气味酸寒,则其清热收热可知。何书又言燥痰,若与寒字相悖;书言能治风痰,若与收字涩字相殊。不知书之所云能燥痰者,非其气味温热而可以燥而即化,实以收其燥湿初起,使之下坠,不使留滞而不解也;且其酸而兼咸,则收涩之中尚有追涎逐降之力,非即不燥之燥乎。所谓能治风痰者,其酸苦涌泄,兼用风邪初客,合以皂荚等味研服,则能使之上涌,岂其风热历久,深入不解,而即可以上涌乎。是以风痰泄痢崩滞用此以收即愈;诸血脱肛阴挺,崩带风眼,痰饮疮疡,用此以涩即效;喉痹痈疽,蛇伤蛊毒,用此酸寒以解即除。治虽有四,然总取其酸涩寒咸为功。”(《本草求真》)
2.论白矾治痈疡之理①陈士铎:“或疑矾石味酸,宜敛毒,而不宜化毒,何以痈疡之症用之毒易化耶?不知矾石之化毒,正在味酸。矾石有形之物也,入之汤药之中,则有形化无形矣,存酸之味于散中,而行散于酸内,既消毒而又不散气,此功效之所以更神也。”(《本草新编》)②黄元御:“其善治痈疽者,以中气未败,痈疽外发,肉腐脓泄,而新肌生长,自无余事。阳衰土湿,中气颓败,痈疽不能外发,内陷而伤府藏,是以死也,矾石收藏府之水湿,土燥而气达,是以愈也。”(《长沙药解》)
3.论白矾用于泄痢、白沃、目痛等症之宜忌①缪希雍:“白矾,《本经》主寒热泄痢,此益指泄痢久不止,虚脱滑泄,因发寒热。矾性过涩,涩以止脱,故能主之。假令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慎之。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故用收涩以固其标,终非探本之治。目痛不由胬肉及有外障,亦非所宜。除固热在骨髓,仅可资其引导,若谓其独用,反有损也。矾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齿骨,齿者骨之余故也。”(《本草经疏》)③张石顽:“弘景曰:《经》云坚骨齿,诚为可疑。以其性专入骨,多用则损齿,少用则坚齿,齿乃骨之余也。”(《本经逢原》)
【成分】明矾石为碱性硫酸铝钾KAl3(SO4)2(OH)6,其中K2O11.4%,Al2O337.0%,SO338.6%,H2O13.O%.白矾为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为明矾矿加工制品,主含硫酸钾铝KAL(SO4)2.12H2O.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21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矾半夏散
下一篇: 白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