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柏叶10克,干姜3克,艾叶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炙草5克,阿胶(另煎)10克,田三七末(冲服)3克。
功能主治 : 温阳益气活血止血。主虚寒牙衄。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 : 谭敬书方
……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侧柏叶配伍应用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入血分既能凉血,又去血分之湿热;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而止血,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配干姜炭: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于姜炒炭,辛苦热,能温中止血,守而不走。二药配伍,取侧柏叶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势,用干姜炭温守中阳,使脾能统血,气能摄血。二药合用,清降温中并行,寒热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属温阳摄血法范畴。《金匮要略》柏叶汤,即用柏叶和姜,治吐血不止。
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凉血止血。二药协同,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阴清热之功。可治疗各种热证出血,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颇佳。因生地味厚滋腻,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临床应用中也常以侧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凉血作用已弱,收敛止血力较强,对于势不著或脾胃虚弱之人,用之较为适宜。
配蒲黄:侧柏叶清血分湿热而止血;蒲黄止血行血。二药相配,凉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属热者。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白芍敛阳养血。二药配伍,则敛阴凉血止血。如《圣济总录》即用侧柏叶配白芍,治“妇人月水久不断。”
配黄连: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连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图经本草》即用柏叶配黄连,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济急仙方》亦选用柏叶配黄连,治“小便尿血”。
侧柏叶附方
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为末,吹鼻中。(《普济方》)
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酒服三钱。(《济急仙方》)
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本草图经》)
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经验方》)
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百一选方》)
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侧柏散)
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纲目》柏叶酒)
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本草图经》)
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
侧柏叶洗头
准备好新鲜的野生侧柏叶。
淘洗干净。
在锅里放上清水。
放入适量侧柏叶(6斤水大约150g侧柏叶,还可根据自己的使用调整量)。
熬好把水澄清出来,然后直接洗头 不用洗发水。(次方法最好是傍晚使用,让药效在头上持续时间更久,早上上班还可以用洗发水洗下头)
侧柏叶治疗脱发
侧柏叶治脱发,历来文献多有记载。如《日华子本草》有 “烧取汁涂头,黑润髭发”之描述;《梅师方》载“以侧柏叶治头发不生”;《圣惠方》载“以柏叶治头发黄赤等,然皆作为外用”。
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注意:柏叶治脱发,必须生用、外用,若炒炭或内服则疗效几丧失殆尽。
外用方:生侧柏叶150克,骨碎补300克。可用95%的酒精适量浸泡上方200克,每日取少许药液涂擦头皮。
侧柏叶泡酒
侧柏叶酒
[配方] 鲜侧柏叶 32克,印度白酒(或75%酒精)100—5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清热凉血、祛风生发。
[主治] 脱发、脂溢性皮炎等。
[用法] 外用。外涂擦患部,日涂3次。
将新鲜的侧柏叶用高浓度的白酒放在密封的容器里浸泡着,大概泡上7天就可以用了。泡好之后每天使用3次,每次用少量药酒涂抹在头皮上,坚持1-2月就基本能看到原本脱发的地方慢慢的长出新的头发。侧柏叶泡酒治疗斑秃类型的脱发有显著效果,但对于脂溢性的脱发等顽固脱发效果会差些。
一些有长期脱发的朋友可以试试看侧柏叶泡酒这种方法,上面的做法还是很简单的,不过,侧柏叶泡酒治疗法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会有显著疗效哦!
侧柏叶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含侧柏烯、侧柏酮等成分,有毒,对消化、呼吸、神经、生殖、循环、泌尿等系统有损害。
【不良反应】
中毒后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视物不清、四肢麻木,严重时瞳孔散大、对光不敏感、肠鸣、口吐白沫、惊厥、呼吸困难、血尿、蛋白尿、肺水肿、昏迷、循环衰竭、流产等。
【治疗与解救】
洗胃,导泻,内服蛋清、乳汁、淀粉糊或米粥等,静脉输液,对症治疗。
【注意】
《药性论》:"与酒相宜。"
《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和合宜忌】
瓜子、牡蛎、桂为之使。伏砒、消。畏菊花、羊蹄、诸石及面曲(引自《本草纲目》)。与酒相宜《药性论》。
多食亦能倒胃。《本草述》:“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止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本经逢原》)
上一页全文完(共 16379 字) 展开全部内容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与叶,侧柏叶别名柏叶,扁柏叶,丛柏叶。生活中你有见过侧柏叶吗?有了解过吗?下面我跟你讲讲它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概述
药名:侧柏叶
别名:柏叶、扁柏叶、丛柏叶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祛风湿药
性味:苦、涩、性微寒
归经:肺经、肝经、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风湿痹痛、丹毒、痄腮、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与叶。
侧柏叶的功效作用
1、侧柏叶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2、侧柏叶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生草药性备要》
3、侧柏叶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为末,吹鼻中。(《普济方》)
4、侧柏叶称为补益,似属未是,但涂汤火伤损、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最佳。《别录》
5、侧柏叶炙冻疮。《日华子本草》
6、侧柏叶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酒服三钱。(《济急仙方》)
7、侧柏叶在止血方剂中,无论寒热吐血,都可佐用侧柏叶。治因寒吐血,则与干姜同用,如《金匮要略》柏叶汤;治因热吐血,则与生地同用,如类方四生饮。
8、侧柏叶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纲目》柏叶酒)
9、侧柏叶生用,长于凉血而止血热妄行;炒炭则能止血。
10、侧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本草衍义补遗》
11、侧柏叶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12、侧柏叶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岭南采药录》
13、侧柏叶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经验方》)
14、侧柏叶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百一选方》)
15、侧柏叶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侧柏散)
16、侧柏叶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名医别录》
17、侧柏叶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
18、侧柏叶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本草正》
19、侧柏叶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20、侧柏叶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本草图经》)
21、侧柏叶与地榆,均为收涩凉血止血药,常用于热性出血。但地榆较侧柏叶收涩性强,并能解毒,为治烧伤、疮疡溃烂要药。
22、侧柏叶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药性论》
23、侧柏叶味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又得阴气最厚,如遗精、白浊、尿营涩痛属阴脱者,同牛膝治之甚效。《药品化义》
24、侧柏叶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25、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本草经疏》
26、侧柏叶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27、侧柏叶杀五藏虫。《本草图经》
28、侧柏叶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29、侧柏叶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医林纂要》
30、侧柏叶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本草图经》)
31、侧柏叶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目录1拼音2概述3吐血的定义4呕血的症状5呕血的病因6类证鉴别7吐血的分类8呕血的辨证治疗 8.1胃热壅盛/胃火炽盛 8.1.1症状8.1.2证候分析8.1.3治法8.1.4方药治疗8.1.5饮食疗法 8.1.5.1推荐食材8.1.5.2推荐食疗方 8.1.6针灸治疗 8.2肝火犯胃 8.2.1症状8.2.2证候分析8.2.3治法8.2.4方药治疗8.2.5饮食疗法 8.2.5.1推荐食材8.2.5.2推荐食疗方 8.2.6针灸治疗 8.3暴食伤胃 8.3.1症状8.3.2方药治疗 8.4气虚血溢/脾不统血 8.4.1症状8.4.2证候分析8.4.3治法8.4.4方药治疗8.4.5饮食疗法 8.4.5.1推荐食材8.4.5.2推荐食疗方 8.4.6针灸治疗 8.5瘀阻胃络 8.5.1症状 8.6肝胃阴虚 8.6.1症状 8.7肝肾损伤 9呕血患者日常保健10参考资料附:1治疗呕血的穴位2治疗呕血的方剂3治疗呕血的中成药4呕血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呕血 1拼音 ǒu xuè
2概述 呕血为病证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又称吐血[2]。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1]。呕血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1]。
吐血(hematemesis[3][4])为病证名[5]。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又称呕血(见《医碥·吐血》)。血证之一。是指以血随呕吐而出,呕吐纯血或夹有食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丹溪心法·吐血》:“呕吐血出于胃也”。
《医碥·吐血》:“吐血即呕血。旧分无声曰吐,有声曰呕,不必。”
吐血包括西医上消化道出血之呕血及呼吸系统出血[5]。吐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肝硬化并发症等[6]。呕血可见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动脉硬化、某些血液病等多种疾病[1]。
3吐血的定义 《中医药学名词》(2004):吐血是指以血随呕吐而出,呕吐纯血为主要表现的血证[4]。
《中医药学名词》(2010):吐血是指以血随呕吐而出,呕吐纯血或夹有食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4呕血的症状 血从口吐出,无明显呕恶及咳嗽[5]。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5]。甚者可倾盆盈碗[5]。
5呕血的病因 呕血多因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导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5]。亦有因外感引动者[5]。
6类证鉴别 因吐血与咳血二者均经口而出,应注意鉴别。《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说得好:“胃中呕出名吐血,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阳明胃家症,咳血太阴肺家症……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则经络分明,治法不混。”一般来说,咳血之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咳血之前多有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较大量的咳血之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而吐血之血色则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2]
7吐血的分类 吐血有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蓄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命名[5]。
8呕血的辨证治疗
8.1.1症状 患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量多,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7][8]。
8.1.2证候分析 胃热内郁,热伤胃络: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胃络,故吐血色红或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血随糟粕而下,则使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2][8]
8.1.3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2][8]。
8.1.4方药治疗 可用泻心汤[备注]泻心汤(《金匮要略方论》):大黄、黄芩、黄连合十灰散[备注]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加减治疗。泻心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具有苦寒泻火的作用。《血证论·吐血》说:“方名泻心,实则泻胃”。十灰散凉血止血,兼能化瘀,止血而无凝滞留瘀之弊。胃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复花和胃降逆。[2]
8.1.5饮食疗法8.1.5.1推荐食材 吐血·胃火炽盛证患者建议食用大小蓟、白茅根、竹茹、田七、藕节、芦根、绿豆等[8]。
8.1.5.2推荐食疗方 1.绿豆粥(《普济方》)绿豆50g,粳米250g,冰糖适量。将绿豆、粳米淘洗干净,入锅,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煮至米熟成粥;将冰糖入锅,加入少许水,用文火熬成冰糖汁,加入粥内,搅拌均匀即可。[8]
2.白蜜饮(《饮膳正要》):白蜜100g,生地黄汁100g,上搅匀,慢火煎至半升。放极冷,置于器皿内。[8]
3.蜡酥煎(《饮膳正要》):黄蜡(先熔令销,倾入水内拨去滓)、酥牛乳各200g,上同和于铫内煎。以柳木篦搅匀。[8]
8.1.6针灸治疗 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6]。胃中积热加内庭[6]。
8.2.1症状 患者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2][8][7]。
8.2.2证候分析 肝火横逆,胃络损伤:肝火横逆犯胃,胃络损伤则吐血。肝火上炎,则口苦、胁痛、易怒。热扰心神,故心烦、寐少梦多。舌红绛,脉弦数,为肝火亢盛,耗伤胃阴之象。[2][8]
8.2.3治法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2][8]。
8.2.4方药治疗 可用丹栀逍遥散、伐肝煎等方治疗[1]。偏火旺者,可先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若肝木侮土,脾胃受伤,致营血失守,其症无胀无火而神疲脉虚者,则宜五阴煎、五福饮、理阴煎等方。[1]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近代方有黄芩、栀子)加减治疗。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或合用十灰散[备注]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凉血止血。[2]
8.2.5饮食疗法8.2.5.1推荐食材 吐血·肝火犯胃证患者建议食用玫瑰花、佛手、藕节、当归、橙汁、莲子、芦根、马兰头等[8]。
8.2.5.2推荐食疗方 1.莲子粉粥(《太平圣惠方》):莲子20g风干、磨粉,粳米100g洗净,与莲子粉放入锅内,煮粥。[8]
2.藕粥(《老老恒言》):鲜藕适量,洗净,切薄片,与粳米100g、少量红糖放入锅内,熬煮稀粥。[8]
3.竹笋拌马兰头(《中国食疗大全》):马兰头250g,去老叶老梗,洗净,在沸水中烫透,晾干,竹笋去笋衣,煮熟、晾凉、切细末,加麻油、白糖,与马兰头拌匀。[8]
8.2.6针灸治疗 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6]。肝火犯胃加太冲[6]。
8.3.1症状 患者吐血,色鲜红,心烦,胃脘胀痛,苔腻,脉滑[7]。
8.3.2方药治疗 饮酒过度,积热动血者,宜葛黄丸[1]。
8.4.1症状 患者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胃脘隐痛,喜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便溏色黑,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8][7]。
8.4.2证候分析 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脾气亏虚,统摄无能,血液外溢,故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脾气本已虚衰,加之反复出血,气随血去,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征。[2][8]
8.4.3治法 健脾益气,摄血[2]。
健脾养心,益气摄血[8]。
8.4.4方药治疗 可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严氏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治疗。可酌加仙鹤草、白芨、乌贼骨、炮姜炭等温经固涩止血。[2]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肢冷,畏寒,便溏者,可改用柏叶汤[备注]柏叶汤(《金匮要略方论》):侧柏叶、干姜、艾叶、马通汁,合理中丸[备注]理中丸(《伤寒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治疗。方中以侧柏叶凉血止血;艾叶、炮姜炭温经止血;童便化瘀止血,理中汤温补脾气以摄血,共奏温经止血之效。[2]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应急服独参汤[备注]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益气固脱,并积极抢救。[2]
8.4.5饮食疗法8.4.5.1推荐食材 吐血·脾不统血证患者建议食用当归、党参、阿胶、黄芪、牛肉、猪肚、茯苓等[8]。
8.4.5.2推荐食疗方 1.人参粥(《食鉴本草》):人参3g打粉,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加入人参粉煮粥,把熬成汁的冰糖加入粥中拌匀。[8]
2.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阿胶30g捣碎,放入锅内烊化,糯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至八成熟时加入阿胶、红糖,继续熬煮成粥。[8]
3.黄苠炖鸡(《中国食疗大全》):将鸡剖成两半,鸡肚朝上,加冬笋30g.黄芪20g,黄酒、葱、姜,武火煮沸,文火炖煮2小时。[8]
8.4.6针灸治疗 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6]。脾胃虚弱加隐白、足三里[6]。
8.5.1症状 吐血紫暗,胃脘疼痛拒按,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胃脘触及包块,或呕血色暗成块,口干不欲饮,舌紫或有瘀斑,苔薄,脉涩[7]。
8.6.1症状 吐血量多色红,脘胁隐痛,嘈杂吐酸,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舌红,无苔,脉细弦数[7]。
房劳过度损伤肝肾者,兼见面赤足冷,烦躁口渴[1]。
偏真阴亏损者,宜生脉散合加减八味丸,或用左归饮、小营煎之类[1]。
偏气虚阳衰者,宜异功散合八味丸,或五福饮、大补元煎之类[1]。
呕血量多者,皆可合用花蕊石散[1]。
9呕血患者日常保健 呕血除药物治疗外,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适宜,严防暴饮暴食,忌食烟酒及辛辣动火之品,并要注意精神及生活起居的调养[2]。
10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0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柏叶汤
下一篇: 柏叶沐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