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白信1两,鹅管石1两,生明白矾1两,飞净明雄黄1两,薄荷水3钱。
制法 : 先将雄黄一半铺底,次将四味放中,再用雄黄盖顶,炼如升丹法,炼成后约6-7钱,再加冰片3分,薄荷6分,没药3钱(去油),和匀。
功能主治 : 拔疮管。主
用法用量 : 临用以猪棕粘白茹果成线,晒干。入纳患处,每日1次。3-4次后,自能拔出,再用收功。
摘录 :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拔出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患者情况:在患者的床旁确定患者意识清楚,并且有咳嗽反射。
2、进行脱机试验:如果在脱机半小时的过程中,患者呼吸平稳且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监测血气分析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就可以考虑行气管插管拔管。
3、术前准备:准备拔管后的相关物品。
4、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拔除气管插管的目的以及拔管后需要做到的一些动作,同时使患者取消顾虑。
5、拔管:局部可以行雾化,用负压吸干净口、鼻腔及咽喉部气囊上的分泌物,以及气道内的分泌物,然后用5mL注射器将气囊内的气体抽出,快速的拔除气管插管。
6、术后注意事项:拔管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或鼻面罩吸氧,同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患者自行排痰,一般拔管后两小时之内不能进食、进水。
最近本市流行着一种所谓的自然净血疗法(自净疗法),声称完全不用任何药物或医疗设备,只用一个简单的自然原理,能够治疗和预防所有疾病的民间疗法。小学生也能马上学会。只要学习一天,就能成为比学习30年的医生更优秀的治疗师。真的是这样的吗?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我觉得有必须跟患者们讲清楚。
火罐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应拔部位的皮肤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拔出的瘀血是拔火罐时内外气压差引起的,不是因为你的体内的垃圾多。一些拔瘀血的人员素质不高,用针扎患者时,基本有用酒精消毒,容易引起患者的伤口感染。关于拔火罐,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学会的,要求还是比较多的。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1.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丰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动处、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4.拔罐可机械地刺激皮肤,反射地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拔罐的种类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肤潮红)、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下出血,皮肤呈紫点或紫斑)、感冒、头痛宜在太阳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气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据病情拔罐,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6.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7. 拔罐时注意保温,防止受风着凉。
8. 防止灼伤或烫伤。局部如有烫伤时,可涂龙胆紫等药物。局部起水泡时,小的不需处理,消毒包扎即可;大的则应在消毒后用无菌空针吸出积液,保留疱膜,然后涂用清凉油,也可覆盖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后包扎,或用大黄、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细面,用麻油调膏外敷。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一、适应症
门脉高压引起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二、治疗前准备
1.双气囊三腔管准备:检查两个气囊是否漏气,导管腔是否通畅,气囊胶皮是否老化。分别标记出三个腔的通道。测试气囊的注气量(一般胃气囊注气200 ml,食道气囊注气120-150 ml),要求注气后气囊有足够大小,外观匀称。
2.其它用品:50 ml注射器1支,止血钳3把,治疗盘1只,医用胶布,液体石蜡,血压计,滑车牵引架或输液架。
3.牵引重物:可用沙袋、输液瓶内装水或沙子,重量根据患者个体大小选择0.25-0.75 kg。
4.说明治疗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三、操作方法
1.润滑:将三腔管的前50-60 cm(大约从管前段、气囊段至患者鼻腔段)涂以液体石蜡,用注射器抽尽囊内残气后夹闭导管。
2.插管:经鼻插入三腔管,在通过咽喉部时,可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配合。注意勿插入气道或使三腔管在口腔内卷曲。至65 cm标记处,可从胃管内抽得胃液,提示前端已达胃部。
3.注气:向胃囊注气200 ml左右,可用血压计测量注气后压力,维持在60 mmHg(8.0 kPa)为宜。向外牵引三腔管,有明显阻力时表示胃囊已达胃底部,即用止血钳夹闭注气端。用医用胶布将三腔管固定于患者面部,用牵引重物通过滑车牵引架或输液架牵引三腔管,并固定于床架上,以免三腔管滑入胃内。一般情况下,仅用胃囊即可达到止血目的。若经观察食道止血效果不佳者,可向食道囊注气120-150 ml后夹管,压力维持在40 mmHg(5.3 kPa)为宜。
四、观察与拔管
1.可从胃管抽吸物中了解止血效果。
2.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去食道囊内的气体,放松牵引,继续观察24小时仍无出血即可拔管。
3.拔管前先口服液体石蜡20-30ml,然后抽尽食道囊和胃囊内的气体,缓缓拔管。
4.观察囊壁上血迹的位置,借以了解出血的大概部位。
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检查三腔管上各段长度标记是否清晰,三个腔通道的标志是否正确和易于辨认。精确测量各囊最大注气量。
2.胃囊注气量必须充足,以使胃囊充分膨胀,防止向外牵引时三腔管因胃囊过小而滑过贲门进入食道。
3.食道囊注气不可太多,以免过度压迫食道粘膜引起坏死。
4.压迫期间,密切观察,防止气囊脱出阻塞咽喉导致窒息,或气囊漏气压迫无效。预防食道分泌物或出血吸入等。
5.定期抽吸胃液,确定压迫疗效。每次气囊放气前和再注气前均应抽吸。
6.每隔8-12 h将食道囊放气并缓解牵引1次,防止压迫性溃疡的发生。放气前先口服液体石蜡20-30 ml,根据病情放气间隔从30 min可酌情延长至24 h。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0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拔管方
下一篇: 拔脓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