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紫地丁2两,当归(酒洗,以盐踏烂)4两,大五倍子10个。
制法 : 麻油10斤煎枯,滤清,以黄蜡收成膏。
功能主治 : 疔毒初起,并治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 取少许涂疔毒上,以膏散盖之,半日即退。
摘录 : 《千金珍秘方选》引郑艺圃方
甘、苦、寒。归肺、肾、胃、大肠经。
【性味】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归经】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养阴生津,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②《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
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
⑤《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
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
⑦《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
⑧《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⑨《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1.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2.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入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
3.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4.治肺痨:多儿母、百部、地骨皮各15g,麦冬9g,折耳根30g。煨水或炖肉吃。(《贵州草药》)
5.治吐血、咯血:天门冬(水泡,去心)一两,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胶(碎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本事方》天门冬丸)
6.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保命集》天门冬丸)
7.治百日咳:天门冬、麦门冬各15g,百部根9g,瓜蒌仁6g,橘红6g。煎两次,1~3岁每次分3顿服;4~6岁每次分2顿服;7~10岁1次服。(《中医杂志》)
8.治肾瘅真阴不足: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症因脉治》家秘天地煎)
9.治诸不足,暖五脏:天门冬、熟地黄、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温酒调化服。(《简便单方》)
10.治心烦:天冬、麦冬各15g,水杨柳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1.治健忘:天冬、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
12.治心血燥少,口干咽燥,心烦喜冷,怔忡恍惚,小便黄赤,或生疮疡:天门冬(去心)二两,熟地黄(九蒸,曝)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用熟水人参汤任下,不拘时候。(《济生续方》天地煎)
13.治上消:天冬(去心)二钱,麦冬(去心)三钱,花粉一钱,黄芩一钱,知母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五分,荷叶一钱。水煎服。(《医学心悟》二冬汤)
14.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天冬、麦冬、板蓝根、桔梗、山豆根各9g,甘草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5.治口疮连年不愈: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玄参各等分。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外科精义》玄参丸)
16.治老人大肠燥结不通:天门冬八两,麦门冬、当归、麻子仁、生地黄各四两。熬膏,炼蜜收之。每早晚白汤调服十茶匙。(《方氏家珍》)
17.治夜盲:多儿母60g,水皂角30g。炖肉吃。(《贵州草药》)
18.治目能远视,不能近视:天门冬(去心)、地黄(焙干)各四两,枳壳(去穰)、菊花各三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清茶送下。(《御药院方》万寿地芝丸)
19.治肺火鼻红,年久服诸药不效:天门冬(去心),侧柏叶、细茶各一两。上三味和捣一处,每日用一撮于罐中,以滚水冲入,闭气勿泄,少时用汤当茶吃,日五七次,一月全愈。(《古今医统》天柏茶)
20.治面上黑气不退:天门冬和蜜打烂为丸。日日洗面。(《古人集验方》)
21.治症瘕积聚:大门冬不计多少,去心皮,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经验后方》)
22.治瘰疬:天门冬浸酒服,药滓敷疮。(《卫生易简方》)
23.治诸般痈肿:新掘天门冬一味,约三五两。洗净,入砂盆内研细,以好酒荡起,滤去渣,顿服。未效,再服。(《医学正传》)
24.治疝气:天门冬五钱,乌药二钱五分。水煎,临服加酒少许。(《童婴类萃》交消饮)
25.治五淋痛甚久不愈:生天门冬捶汁半盅服。(《疑难急症简方》)
26.治女子白带:天门冬捣汁,井花水调服。(《普济方》)
27.催乳:天冬60g。炖肉服。(《云南中草药》)
28.急、慢性气管炎:天冬、麦冬备等份。水煎浓缩,加蜂蜜收膏,每次服1汤匙,每日3次。对本病表现为干咳无疾者有效。
29.功能性子宫出血:生天冬15~30克(鲜品30~90克)。水煎,每日1剂,红糖为引,口服。
30.恶性淋巴瘤:天冬、白花蛇舌草各180克,水煎服。 ①沧疗乳房肿瘤对一般良性乳房肿瘤,尤其是乳房小叶增生,不论肿块大小,奏效迅速,大多数可获治愈。52例乳腺小叶增生和纤维腺瘤患者,治疗后30例临床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对乳腺癌也有一定的效果,表现为用药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但远期疗效尚不显著,表现为用药一段时间后,即呈相持状态,不再有明显进展(纤维瘤亦如此),个别病例虽加大剂量,亦未见明显改善。对开始溃烂出血的乳房肿瘤和广泛转移的晚期乳癌,效果不佳。
用法:每日取鲜天门冬2两,剥去外皮,隔水蒸熟,3次分服。亦可制成片剂内服、或注射剂供肌肉或静脉注射。
②用于扩张宫颈于人工流产前12小时,将天门冬插入子宫颈管,能使宫颈自然扩张与软化。据84例观察,效果良好者达94%,未发现1例感染。先兆流产病例应用后,可自行发动宫缩,排出宫腔内容物;对人工流产病例则无此现象。
用法:选择大小及弯度适当(长5~7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光滑完整的天门冬1条,末端系一纱线,浸泡于95%酒精中,4小时后即可应用。操作时按常规消毒,扩张阴道,暴露宫颈外口,以长镊子夹住天门冬的系线端,另一端对准宫颈口徐徐插入,达子宫颈管内口。阴道内填塞纱布1块,以防天门冬脱落。约12小时即可行刮宫术。
③癌瘤积毒
肺癌:天冬、白花蛇舌草、白英、鱼腥草、八月札各30克,麦冬、百部、南沙参、北沙参、薏苡仁、牡蛎、山海螺、夏枯草、金银花各15克,葶苈子、苦参各9克,壁虎、干蟾皮各1枚水煎服,日1剂。能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56.5%。 胃癌天冬、麦冬各15克,人参、赭石、半夏、当归、知母、柿霜各9克水煎,日服2次,病情明显改善。
食管癌:天冬、麦冬、石斛沙参、急性子、当归、仙鹤草、旋复花、赭石各15克,厚朴、川楝子、半夏、竹菇各9克,木香、丁香、沉香、豆蔻各6克,蜣螂1枚水煎服。症状显著改善。适用于中、晚期良管癌。
乳腺癌:天花粉、土贝母、玄参、牡蛎、夏枯草各15克,海灌、昆布、蜂房各9克,蜈蚣2条水煎,日服2次。租用于早期硬功夫性癌。
乳癌:鲜天冬60克 捣汁,兑适量黄酒,饭前服。能促进病情好转。适用于早期也癌。
宫颈癌:天适应症注射剂1:5,2毫升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2~4支。能使临床症状消失。
宫颈癌:天花粉、皂角刺、银花、连翘、生地、当归、苋芪各9克,工业区芍、甘草各6克,黄连3 克,炙木鳖1克水煎,日服2次。适用于宫颈癌初期。
白血病:天冬、党参各30克、百合、地骨皮、熟地、沙参、玉竹、生地、炙鳖甲各15克,麦冬、凤凰衣、白芍、白及各9克,川贝母6克水煎服。适用于肺癌之未转移者。
白血病:天花粉、石斛、生地、熟地、黄精、太子参、板蓝根、半枝莲、何首乌各12克,麦冬、白术各9克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急性各型白血病。
肝癌:天花、生地、茵陈、板蓝根各15克,栀子、苦叁、牡丹皮、工业区芍、玄参各9克,大黄、龙胆草、黄连各6克水煎,兑人工牛黄1克分服。适用于中、晚期有黄疸、衄血者。
绒毛膜癌:天花粉注射剂10毫克,用生理盐水500毫升稀释后作缓慢静脉滴注(先用0.1微克皮试,阴性者可静肪滴注),一般3~5次为1疗程,剂量可以10毫克、12毫克、15毫克、17毫克直至20毫克,农渐增加。两次注射间隔5~7天。治愈率为88.8%。亦治恶性葡萄胎。
淋巴肉瘤:天花粉、朱砂、乳香、没药各60克,生水蛭、蜈蚣、全蝎、雄典、枯矾、血竭各30克,苏合油、硼砂、白及各15克,轻粉2克研匀,水泛为丸,绿豆大小,每次2~10丸(视患者耐受程度而定),日服3次。连服3个月,效果显著。缓解期较长。
④注射剂:生药干品,研碎,用70%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浓缩至1:4,注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70%~80%,滤去沉淀,浓缩,去醇用注射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生剂5克,过滤,将澄清液灌封于2毫升的安瓿中,清毒。
【药理】
⑴水煎剂、乙醇制剂在肿瘤组织培养液中对人体分离的直肠癌、结肠癌、纤维肉盗的癌细胞有抗癌作用;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的呼吸与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⑵天冬酰胺经动物实验有镇咳与祛痰作用。
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药理作用】天冬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与体液免疫、广谱抗菌、止血和抗白血病等作用;天冬酰胺有镇咳和祛痰作用。
【应用与配伍】
⑴用于阴虚肺热的燥咳或劳嗽咳血,能养阴清肺润燥。治燥热咳嗽,常配麦冬、沙参、川贝母等同用,治劳嗽咳血,或干咳痰粘,痰中带血,常配麦冬、川贝母、生地黄、阿胶等同用。
⑵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能滋肾阴,清降虚火,生津润燥.治肾虚火旺,潮热遗精等,常配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同用;治内热消渴, 或热病伤津口渴,常配人参、生地黄等同用,如《温病条辨》三才汤;治热伤津液的肠燥便秘,可与生地黄、玄参等配伍。 ⑴天门冬膏:天冬100g,阿胶、杏仁、川贝母、茯苓各50g。加水煎取浓汁,加入约等量炼蜜搅匀,煮沸即成。每次吃1匙。源于《丹溪心法》(原方为丸)。本方用天冬养阴润燥、清火,阿胶滋阴、止血,杏仁、川贝母化痰止咳,茯苓滋养益脾。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咯血。
⑵天门冬粥
⑶长生固本酒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眉疔的治疗 4.1方药治疗4.2针灸治疗 4.2.1体针4.2.2挑治法4.2.3火针5关于疔疮6参考资料附:1治疗眉疔的穴位2治疗眉疔的方剂3古籍中的眉疔 1拼音 méi dīng
2英文参考 furuncle on eyebrow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ing of eyebrow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eyebrow fur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眉疔(ding of eyebrow[1])为病名[2]。是指生于眉部的疔疮[1]。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二。
4眉疔的治疗
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疮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3]。
4.2.1体针 取身柱、灵台、合谷、委中等穴为主,并根据患部所属经脉而相应加穴[4]。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的,加商阳、曲池;生于面部足少阳的,加阳陵泉、足窍阴;生于食指端的,加曲池、迎香;生于足小趾的,加听会、阳陵泉等。疔疮初起者,可用艾条薰灸患部及相应经脉上的穴位,有止痛消散作用[4]。兼高热者,加曲池、大椎;神昏者加人中、十宣[4]。
4.2.2挑治法 于背部脊柱(约三至八胸椎)两旁寻找丘疹样突起物乃阳性反应物,用三棱针挑治,每日1次[4]。
4.2.3火针 适于疔疮已成脓者[4]。用较粗针具置火上烧红,迅速对准疮头刺入[4]。可代替手术排脓[4]。
5关于疔疮 疔疮(ding deeprooted sore)为病名[4]。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3]。是指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疔肿》云:“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难治;……经五六日不瘥,眼中见火,神昏口干。心烦即死也。”陈实功《外科正宗·疔疮论》云:“夫疔疮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
疔的名称繁多,证因各异。
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头疔、虎口疔、鼻疔、红丝疔等多种名称[4]。
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疗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疔疮相当于颜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目录1拼音2概述3疔疮的治疗 3.1方药治疗3.2针灸治疗 3.2.1体针3.2.2挑治法3.2.3火针4参考资料附:1治疗羊疔的方剂2治疗羊疔的中成药3治疗羊疔的穴位4古籍中的羊疔 1拼音 yáng dīng
2概述 羊疔为病名[1]。出《疡医准绳》卷二。形长而白色,有寒热[1]。
3疔疮的治疗
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疮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2]。
3.2.1体针 取身柱、灵台、合谷、委中等穴为主,并根据患部所属经脉而相应加穴[3]。如生于面部手阳明的,加商阳、曲池;生于面部足少阳的,加阳陵泉、足窍阴;生于食指端的,加曲池、迎香;生于足小趾的,加听会、阳陵泉等。疔疮初起者,可用艾条薰灸患部及相应经脉上的穴位,有止痛消散作用[3]。兼高热者,加曲池、大椎;神昏者加人中、十宣[3]。
3.2.2挑治法 于背部脊柱(约三至八胸椎)两旁寻找丘疹样突起物乃阳性反应物,用三棱针挑治,每日1次[3]。
3.2.3火针 适于疔疮已成脓者[3]。用较粗针具置火上烧红,迅速对准疮头刺入[3]。可代替手术排脓[3]。
4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颧疔的病因病机5颧疔的症状6颧疔的治疗7关于疔疮8参考资料附:1治疗颧疔的穴位2古籍中的颧疔 1拼音 quán dīng
2英文参考 furuncle on chee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zygomatic d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zygomatic fur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颧疔(zygomatic ding[1])为病名[2]。又名颧骨疔、赤面疔[2]。是指生于颧部的疔疮[1]。见《外科大成》卷二。
4颧疔的病因病机 颧疔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2]。
5颧疔的症状 不论左右,初如粟米色黄,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按似疗头,麻痒疼痛[2]。
6颧疔的治疗 内治初宜蟾酥丸,次服黄连消毒饮[2]。
外治用烟油膏(旱烟管油)厚敷疔疮四周,留头,疔破出水即愈;亦可用猪胆汁与雄黄、京墨、姜汁混合外敷疔疮四周;或用蓖麻子一粒去油,乳香一分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可拔疔毒;亦可外敷黄连软膏,玉露膏等;若成脓则可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撒疮口,以提脓去腐(面部忌用升丹制剂),腐去则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以收口[3]。
7关于疔疮 疔疮(ding deeprooted sore)为病名[4]。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3]。是指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疔肿》云:“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难治;……经五六日不瘥,眼中见火,神昏口干。心烦即死也。”陈实功《外科正宗·疔疮论》云:“夫疔疮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
疔的名称繁多,证因各异。
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人中疔、蛇头疔、虎口疔、鼻疔、红丝疔等多种名称[4]。
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疗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疔疮相当于颜面部、手部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及部分特殊感染,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常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0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拔疔毒新亚散
下一篇: 拔疔红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