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宣肺化痰的中药大全图的简单介绍

佚名 2023-04-25 20:01:02

18种祛痰止咳中成药及注意事项,讲得很清楚,对照吃,准没错!

有声无痰谓之咳;

有痰无声谓之嗽;

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咳嗽的病位在肺,病因则可在肺外。

宣肺化痰的中药大全图的简单介绍

咳嗽是中医以证候命名的病名,最早见于25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其实,咳嗽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反射,是在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和有害物。而咳嗽表现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除了有声无声、有痰无痰,还可以分为热咳寒咳、干咳湿咳或五脏咳。《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有五脏咳之说,即肺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到了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则认为有十咳,除五脏咳之外,还有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在明代朱棣时期的《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还将嗽分为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

可见,自古以来,咳嗽的分类就有N多种,而最简单的分法当属明代中医大家张景岳的二分法,即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这与现代的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分类非常相似。现代医学根据咳嗽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3类: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外感咳嗽,顾名思义是感受外邪而出现的咳嗽,多为受寒或受热而引发。最常见的外感咳嗽主要有三类,即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1、通宣理肺丸: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组成。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2、参苏宣肺丸:由人参、紫苏叶、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葛根、木香、枳壳(麸炒)、前胡、桔梗组成。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用于肺经痰湿,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周身不适,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气逆恶心。

风热感冒引起咳嗽: 主要症状为恶风,咳痰,鼻涕黏稠而黄,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治宜清肺润燥,清热化痰,中成药可选用二母宁嗽丸、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牛黄蛇胆川贝液、羚羊清肺丸、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3、急支糖浆:由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苑、前胡、枳壳、甘草组成。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4、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组成。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风燥咳嗽: 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带血丝,咳引胸痛,恶风发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选用秋梨润肺膏、润肺膏、川贝清肺糖浆、川贝雪梨膏等。

5、秋梨润肺膏:由梨、百合、麦冬、川贝母、款冬花组成。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痰湿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选用二陈丸、半夏露冲剂等。

6、二陈丸:由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组成。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阴虚咳嗽: 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选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7、百合固金丸:由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组成。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咽干喉痛。

肺热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疗宜清肺化痰,选用肺力咳合剂、橘红痰咳液、橘红丸、川贝止咳露、止嗽定喘口服液、清气化痰丸等。

8、肺力咳合剂:由黄芩、前胡、百部、红花龙胆、梧桐根、白花蛇舌草、红管药组成。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用于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9、橘红丸:由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炒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瓜萎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青组成。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气虚咳嗽: 主要症状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选用人参保肺丸、利肺片、桂灵片、玉屏风散等。

10、人参保肺丸:由人参、罂粟壳、五味子、川贝母、陈皮、砂仁、枳实、麻黄、 苦杏仁、石膏、甘草、玄参组成。益气补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作用。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由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萎皮、紫菀、麦冬、知母、桔梗、地黄、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紫苏子(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儿童用量遵医嘱。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8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高达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本品如有少量沉淀,可摇匀后服用。

具有顺气化痰,祛风健胃作用。用于痰浊阻肺,胃失和降,咳嗽,呕逆。

由蛇胆汁,陈皮(蒸)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袋(0.3克-0.6克),一日2-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龄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7.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清肺,止咳,除痰作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由蛇胆汁、川贝母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袋(0.3~0.6克),一日2~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痨病、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内阻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由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薄荷脑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8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作用。用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由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生姜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6丸,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症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具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作用。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候者。

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萎皮、炒苦杏仁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7点!

1.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生冷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6.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具有滋阴清肺,祛痰平喘作用。用于虚劳咳喘,气短胸闷、自汗盗汗。

由蛤蚧、紫苏子(炒)、瓜蒌子、苦杏仁(炒)、麻黄、石膏、甘草、紫菀、鳖甲(醋制)、黄芩、麦冬、黄连、百合、石膏(煅)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肺肾两虚,痰浊阻肺,症见:虚痨久咳,动则气短,胸满郁闷,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咽干口燥。

3.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4.服药期间,若患者哮喘又急性发作;或是出现寒热表证,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均应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具有降气化痰,温肾纳气作用。用于上盛下虚,气逆痰继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痞塞。

由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陈皮、沉香、当归组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 次1袋),一日1~2次。

用药期间需特别注意以下6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阴虚燥咳者忌服,其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

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三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清化热痰的中药有哪些?

贝母

[性味]浙贝母苦寒;川贝母味淡性平。

[功用](1)浙贝母清肺止咳,化痰散结:用于肺热咳嗽及痈肿瘰疬。配知母治肺热咳嗽;配元参、牡蛎治瘰疬痰核。(2)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用于阴虚火旺或燥邪伤肺之咳嗽。

[用法]3~10克。

瓜蒌

[性味]甘、寒。

[功用](1)全瓜蒌润肺宽胸,清热化痰,润肠通便:用于肺热痰稠、胸痹心痛、大便燥结。治胸痹心痛(如心绞痛)配薤白。(2)瓜蒌皮(瓜蒌之皮)清热化痰,宽胸利膈:用于痰热咳嗽及心胸痛。(3)瓜蒌仁或瓜蒌子润燥滑肠: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全瓜蒌10~20克;瓜篓皮6~12克;瓜篓仁10~15克。

天竺黄

[性味]甘、寒。

[功用]清热涤痰,凉心安神:用于肺热咳喘、痰多:热性病神昏谵语、小儿惊痫抽搐及成人中风不语,属于痰热蕴结心包者,常配僵蚕、黄连、贝母。

[用法]3~6克。

竹茹

[性味]甘、微寒。

[功用]清热化痰止呕:用于肺热咳嗽及胃热呕吐。

[用法]6~10克。

胖大海

[性味]甘、淡、凉。

[功用](1)清肺热,开肺气:用于肺热声哑,痰热咳嗽,咽喉红肿疼痛。胖大海二枚,开水泡代茶,治肺热音哑、咯痰不爽。(2)清肠通便:用于便秘引起的头胀、目赤、发热等症。

[用法]3~5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海浮石

[性味]咸、寒。

[功用](1)清肺化痰:用于肺热痰稠、咯血,常配贝母。(2)软坚散结:用于瘰疬、甲状腺肿大、泌尿系结石。配昆布、海藻等治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

[用法]6~10克。

海藻

[性味]咸、寒。

[功用]化痰结,消瘿瘤:用于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大,常配昆布。

[用法]10~15克。

昆布

[性味]咸、寒。

[功用]化痰软坚: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常配海藻。

[用法]10~15克。

白前

[性味]辛、苦、微温。

[功用]宣肺降气,化痰止嗽:用于感冒之咳嗽、气喘痰多或喉中痰鸣,常配紫菀、半夏。本品不仅用于寒嗽,也可治热嗽。

[用法]3~10克。

清热祛痰的中药有那些?

1、半夏: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

3、瓜(栝)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

4、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5、贝母:清热散结、止咳化痰的功效与作用。

6、款冬花:性温,味辛,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7、紫菀: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

8、竹茹:清热凉血,化痰止呕。

9、桔梗:开宜肺气、祛痰。

10、枇杷叶: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有治疗肺热痰嗽。

11、龙脷叶:清肺止咳、化痰平喘。

12、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1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