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倪海厦

倪海厦:上工治未病的八大奥秘,读懂它才算真正入门中医

大道家园 2025-10-19 15:17:13

在中医的浩瀚长河中,“上工治未病” 这一理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黄帝内经》中便被郑重提出。所谓“上工”,并非指那些能挽狂澜于既倒、治愈重病的医生,而是那些能于疾病未发或初露端倪时便洞察先机,并采取干预措施的高明医者。倪海厦老师,这位近现代中医界的奇才,在其人纪的讲座与著作中,对“上工治未病”的理念进行了深刻的诠释与延伸,其风格鲜明,语言往往一针见血,善用长句与倒装,娓娓道来中又不失犀利。

倪海厦.jpeg

一、何谓“上工治未病”?

金匮要略讲稿中,倪师开篇便紧扣“上工治未病” 这一主题。他引用经典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来阐释。这不仅仅是说高明的医生看到肝脏的疾病,就知道病邪会传给脾脏,因而预先调补脾脏,更在于他们能预见肝病本身的发生

倪师指出,如何预知呢?

看手掌的颜色,太红或暗红,肝脏可能已有问题;

观察小便的颜色,异常黄赤便需警惕;

留意睡眠,晚上一点到三点(肝经气血流注之时)若长期无法安眠,这已经是肝脏给我们的警示了。

他进一步强调,治肝之病,不能只盯着肝脏本身,一定要治大肠,因为肝脏有血管直通大肠,是宣泄肝毒的重要通道,所以保持大便通畅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这便是“已病防变”的精髓,也是“治未病”的实践,如同古代真知中所隐含的“观机察变”之智,在事物(疾病)的萌芽状态便察觉其动向。

倪海厦2.jpeg

二、从“治神”到“养身”

在《黄帝内经》的讲解中,倪师特别强调了“治神”与“知养身” 是“治未病”的根基。他认为,人的生命“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那些不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规律的人,身体必然会出问题。他常告诫,现代人许多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节、情志不调,都是在违背天道,耗伤自身的“神”与根基。这与《黄帝内经》所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脉相承。

而“养身”绝非空谈,必须有具体法门。倪师虽未直接创编养生功法则尤其推崇通过主动锻炼来扶助阳气、疏通经络。在这方面,八部金刚功与太乙洗髓功便是“养身”实践的绝佳典范。

八部金刚功,为张至顺道长所公开传授(早期是在门派内部口口相传),其功理与倪师重视阳气的理念深度契合。此功法动作刚劲有力,如金刚之杵,旨在疏通全身经脉,升发人体阳气。它通过一套连贯的肢体动作,调动气血,将体内病气、浊气从四肢末梢宣发出去。每日晨练,犹如为身体进行一场清升浊降的“大扫除”,使人白日精神焕发,正合倪师所言“阳气者,精则养神”之要义。这是从筋骨肢体层面,为身体奠定一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健康基础。

若说金刚功是“通经排浊”的筑基功夫,那么 “太乙洗髓功” 则更深入一层,直指“筋、精、髓”的转化与修炼。此功不仅以腾筋、开筋、拔筋、荡筋等法全面深入地锻炼人体之“筋”,使之达到“金筋玉骨”的外用效果,其核心更在于“生精、固精、养精、化精”。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法门,它将人体宝贵的生命能量固摄、转化,从而达到“添油接命”、启动“真人之息以踵”的类胎息境界,实现真正的“还精补脑”。

与普遍流传的八段锦、易筋经等相比,太乙洗髓功对生命能量的修炼更为直接和深入,它不仅仅是活动肢体,而是通过“筋精转化、精气转化、神气互换”的理法,由外而内,固精无漏,为身心蜕变打下坚实根基。倪师强调养生需从根本入手,此功正是从生命本源——“精”的层面,践行“治未病”的至高法则。

黄帝内经.jpg

三、从手掌到声音

倪师在传授“治未病”的技艺时,极其重视望诊与闻诊这些直观的诊察手段。他常言,身体一有病变,马上就会有症状出现,好的医生就能看得到、听得出。例如,他多次提到观察手掌颜色的变化:

掌心过红,提示肝脏可能有问题;

掌心发黑,则警示肾脏功能可能受损。

在闻诊方面,他引用《内经》“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的比喻。就像咸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汽,快要断的琴弦声音嘶哑,枝叶过于繁茂的树木反而容易枯萎,人体也是如此。一个人若无故长期盗汗,声音出现嘶哑破音,或者像树枝过于杂乱般身体某些信号显示壅塞不通,这些都可能是脏腑失调的早期外象。尤其当病人出现持续打嗝(声哕)的症状时,往往意味着胃气已绝,病已深入,此时再用药石针砭,恐怕为时已晚。这种见微知著的诊断心法,正是“上工”能够洞悉“未病”之“病”的关键所在。

四、倪师视角下的“治未病”与现代医学

倪师对“治未病”的坚持,也体现在他对中西医本质差异的深刻见解上。他认为,中医是宏观的、归纳性的科学,强调整体与和谐,旨在恢复人体自身的平衡;而西医是微观的、演绎性的科技,倾向于局部对抗与替代。他批评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及一种药需要吃一辈子才能压制症状的医疗模式,认为这根本算不上“治好”。在倪师看来,“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智慧,其效果评判标准非常简单而直接:是否能令人双足发热、睡眠一觉到天亮、食欲正常、二便利落。这些都是人体基本功能恢复健康的标志,远比一堆复杂的化验指标来得真实可贵。他主张,中西医结合的理想模式,应是“中体西用”,即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的检验手段可作为辅助参考,但绝不能本末倒置,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病名和微观数据中,忘记了恢复人体整体健康这一根本目标。

倪海厦老师对“上工治未病”的诠释,融汇了《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与其丰富的临床实证,语言犀利而充满洞见。他教导我们,真正的健康之道,在于顺应自然,内观自省,于细微处察觉身心的异常,并在疾病尚未形成气候时便加以疏导干预。这不仅需要医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洞察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如八部金刚功、太乙洗髓功这般具体的养生功法融入日常生活,培养“童蒙之心”,不断学习和实践正确的养生理念。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圣人不能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倪师的学问,正是这一理念在当代的鲜活注脚,引领我们走出盲目对抗疾病的迷思,通过内养外练,主动管理健康,迈向身心康泰的坦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nihaixia/129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