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愿结婚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可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广大男同胞,长期单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可能性更高。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感染hpv的机会更高。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对1100名18岁~70岁的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几率高达50%,与女性感染率十分接近。值得警惕的是,与普通男性相比,单身男性和吸烟者更可能感染口腔 hpv,而这种类型的病毒致癌性更高。具体来说,在研究的12个月期间,近4.5%的男性感染了口腔hpv,其中2%为致癌性口腔hpv。
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表示,除了宫颈癌、肛门癌和某些生殖器癌,hpv还是口咽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有高危因素的男性来说,也可能需要接种疫苗,防患于未然。
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大家好,这里是深空小编兼深空段子手。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外媒BGR报道,从疫情爆发的早期我们就听说过新冠病毒更容易导致老年人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随着新冠肺炎演变成“全球性大流行病”,我们了解到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发展成COVID-19重症病例,并死于并发症。大约一个月前的一项研究认为,死于新冠病毒的男性人数多于女性,原因是男性特有的几种生活方式选择,例如男性更有可能有吸烟和饮酒的习惯。然后,这些习惯可能会导致健康状况,一旦感染了COVID-19,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此后,其他研究表示,吸烟、吸食大麻和饮酒都是COVID-19的危险因素,肥胖和其他医疗条件也是如此。一个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的超重男性可能会比女性更难应对感染,男性可能会比女性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事实证明,在谈到COVID-19的预后时,可能对性别差异有直接影响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发表在Medrxiv上的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解释说,男性患者以比女性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康复的原因与他们的身体构造方式有关。
来自纽约和印度的医生在孟买共观察了68名患者,其中男性48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为37岁,但这组患者中也包括3名75岁的老人。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能够从其体内清除病毒的速度平均比男性快两天。这项研究包括含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两个家庭,在这两种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快地清除了感染。
该研究认为,女性恢复得更快的原因是她们有较少的ACE2受体来处理,此前研究已表明ACE2是SARS-CoV-2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而肺部是身体中受影响最大的区域。但ACE2受体也存在于其他器官,包括心肌、肾脏、消化道和睾丸等。研究称,在三个独立的表达数据库中,睾丸是ACE2表达最高的部位之一。相比之下,卵巢中ACE2的表达量极少。
这种微小的差异可能是解释男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清除系统中的病毒的重要原因。睾丸可能是病毒的“蓄水池”,病毒可能会在这里继续复制。这项研究需要更多的验证,而且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一发现。但该研究确实提到了来自中国的类似工作,证明男性在感染后可能会表现出睾丸性腺功能丧失。
欲要知晓更多《医生发现男性患者更容易发展成新冠重症病例的可能原因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
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主要不良是生活习惯如下:
吸烟一直是肺癌的第一凶手,烟草中含有几百种化学物质,其中60多种都与癌症相关。
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经常生病感到疲惫,给了病毒兴风作浪的机会。
喝酒越多癌变的风险越大,酒精对肝脏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大量饮酒后,人体内会囤积大量乙醛,会对许多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如造成细胞DNA损伤、致癌等。
切断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的通道。预防生活方式癌,就必须要切断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的通道,具体而言有如下预防措施:
常吃鲜蔬菜和水果。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酸盐,在胃肠道内易转化为强烈致癌物亚硝胺,这是一种肯定会致癌的物质。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还具有防癌作用。
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细,常吃纤维素高的素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nanxingys/64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意大利科学家认为,压力让男人变自私
下一篇: 每周骑车9小时,患前列腺癌风险增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