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名词

科目

佚名 2023-06-07 16:04:23

拼音 kē mù 

注音 ㄎㄜ ㄇㄨˋ

词性 名词

基本解释

◎ 科目 kēmù

(1) [subject (in a curriculum)]

(2) 学术等按不同性质划分的类别

(3) 学校教学中指课程名目

(4) 古代分科取士的名目,始自隋唐

(5) [headings in an account book]∶会计账目

引证解释

1. 法规、学术、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旧唐书·李峤传》:“窃见 垂拱 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凡有四十四件,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又有三十餘条……今之所察,但準 汉 之六条,推而广之,则无不包矣,无为多张科目,空费簿书。” 邹韬奋 《经历》二:“后来进了小学,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 丁玲 《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

2. 指 唐 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 唐 科目至繁,《唐书》志多不载。” 宋 陈亮 《谢教授墓志铭》:“国家以科目取士,以格法而进退之,权奇磊瑰者固於今世无所合,虽復小合,旋亦弃去。”《明史·选举志一》:“ 明 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科目》:“ 唐 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 开元 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詔曰制举……见於史者凡五十餘科,故谓之科目。”

3. 指通过科举取得的功名。 宋 陈亮 《送吴久成序》:“少以气自豪,出手取科目,随輒得之。” 明 宋濂 《汪文节神道碑》:“忠孝大节,揆古无让,於今无媿,可谓不负於科目矣。”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四:“半生科目沉山外,今日 长安 指日边。”

4. 指科目人。 元 刘壎 《补史十忠诗·枢密闽广宣抚史陈公》:“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这太守姓 雷 ……年纪六十多岁,是个老科目。”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李文贞公 光地 以 直 抚入相, 桐城 方侍郎 苞 叩之曰:‘自入国朝,科目躋兹位者凡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mingci/2465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名词

名词,是指代人、物、事、时、地、情感、概念、方位的名词等实体或抽象事物的词。它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如王阳明、台北、教育、树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