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共分为六大种类,而茶叶细分则多达百余种,茶叶包含的知识众多,例如:冲泡、鉴别、禁忌等等,有一些是我们认识不到位的,因此必然会形成错误的观念,那么对于喝茶而言,茶叶知识中有哪些常见误区呢?
一、安吉白茶是白茶,大红袍是红茶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来划分,不可按主观意认识茶叶含有什么名字就是什么茶,也不能说茶的颜色是绿色就是绿茶。
安吉白茶是绿茶,铁观音是乌龙茶,大红袍是乌龙茶,白毫银针是白茶。
二、喝茶“回甘”是因为苦尽甘来
喝茶“回甘”是因为其本身就含有糖或氨基酸,只不过舌头对苦味更敏感,先尝到苦味物质,再品尝到甜味。“苦尽甘来”是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似乎这甜就是因苦而生,但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三、喝茶前“洗”了一下,茶水里的精华都没了?
茶圈里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洗茶是可以细的,例如鲜嫩绿茶快速洗茶,黑茶等老粗茶叶 则洗茶两次。
第一道茶过热水,快速出汤,可以清洗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杂质。
第二道茶,稍微浸泡一下再出汤,让干茶在水中舒展,尤其是紧压型的茶叶。也可以根据茶叶的形散程度决定“洗”一道还是两道。
舒展开的茶干,冲泡时更容易使茶汁浸出,也更快地感觉到茶香。有部分爱茶者更愿意称之为“醒茶”、“润茶”或“温茶”,可以提升喝茶的感官体验。
四、茶具不需要洗干净,留下一些剩茶既留味也养壶
不及时清理茶具,会产生茶垢附着于器具内壁。茶垢是由于茶叶中的茶多酚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的。首先,茶垢留在器具上,只会越来越难清洗,影响茶具原有的色泽亮度。
其次,茶垢随着饮茶进入身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结合,生成难溶的沉淀物,还会阻碍营养的吸收。
剩茶更不能留在壶里,隔夜的茶汤容易产生贬变质味。变质味渗进壶体,不但不能帮助养壶,更是对紫砂壶的一种破坏,用这种方式养出的壶喝茶,对身体有害。
五、茶宠会变色是因为有毒物质?
现在市面上流行起会变色的茶宠,热水冲淋下去,会变得五颜六色,冷却之后又回到原来的颜色。
这其实是因为茶宠的表面涂满了一种感温变色的树脂。在烧制好的茶宠上涂上一层遇热就会发生颜色变化的变色材料,也能达到变色的效果。
变色茶宠用来把玩没问题,但喝茶时最好不要淋茶水到变色茶宠上。茶宠表面的变色材料淋上茶水后,遇高温发生反应,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毒素。
六、绿茶越新鲜越好?
很多茶友都会追求绿茶的新鲜,但是太“新”的茶喝着未必就是好的。
不宜饮用的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尤其是岩茶,新茶火气大,需要放置2周或者更长时间退火。如果长时间饮新茶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
同时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茶多酚、咖啡因等,过量饮新茶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可产生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现象。所以新茶要少喝,绿茶也不宜天天喝。
七、绿茶磨成粉就是抹茶?
抹茶与绿茶最大的区别在于抹茶树在采摘前必须搭设棚架,通过覆盖遮荫改变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抹茶香气品质的形成。再将覆盖过的茶叶采摘,经低温干燥、蒸汽蒸青,石磨碾磨等工艺,制作成抹茶粉。
所以即使都属于绿茶类,但种植与制作工艺还是有差别,不能单纯地说绿茶磨成粉即是抹茶粉。
八、胃不好的人,不能喝茶?
首先,喝茶可以补充水分,人体水分充足了,粘膜分泌的黏液才会充足,粘膜上皮才能得到比较好的保护。
其次,茶汤中有咖啡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短暂的兴奋作用,从而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所以人们说“喝茶消食”。但如果胃中没有食物时,过多的胃酸势必会刺激胃粘膜,产生烧灼或刺痛的不适感。所以,避免空腹饮茶,还是应该要注意的,另外各种体质也要根据状态选茶,如果体质偏寒,可选择红茶、普洱熟茶、黑茶等温性茶,体热人群则可以选择白茶、绿茶等偏凉茶叶。
九、喝隔夜茶会致癌
隔夜茶的变化主要在于茶多酚被氧化形成了更多的色素,于是茶汤看起来颜色更深了,同时有些风味物质,比如氨基酸被氧化,失去了鲜味。如果没有外来的微生物污染,那就是安全的。
但放了一夜的茶水,虽本质不会变差,但免不了受到灰尘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茶水的品质,使喝茶人的健康也受到威胁。所以喝茶还是新鲜的好,隔夜茶能不喝就不喝。
十、泡茶时的冲出来泡沫,是因为茶很脏或有农残
在茶艺表演中,在日常泡茶中,我们习惯于刮沫,主要还是因为“潜意识”的原因,感觉有沫就是脏,其实那层泡沫不但无害,反而对人体有益,是产生于茶叶中的茶皂素,茶叶中所含茶皂素极少,所以对茶叶的色香味没有影响。
经科学家证实,茶皂素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在古代这白沫被视为一种精华,杜育诗云:“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ji/18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