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篮茶名字的由来,因其主要产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地区,紧压后以竹篮盛装,故称六安篮茶。
六安篮茶的等级:六安篮茶选料精致,做工讲究,属于黑茶中的贵族茶品,成品色泽黑亮,汤浓红润,口感浓醇甘爽,六安篮茶一般分为3个等级:贡尖、毛尖、花香。六安篮茶制成后需陈化3年以上饮用为佳,其贵在一个“陈”字,它陈而不霉不烂,越陈茶味越醇。因六安篮茶的诸多保健功能、神奇功效,使它从古至今广赢中外青睐。
六安篮茶的历史记载:20世纪初期,岭南和东南亚一带瘟疫流行,一位姓戴的名医开三钱六安篮茶作药引,效果奇好,治好了不少病人。六安篮茶可以治病的消息,从此不胫而走,名声鹤起。因为其稀少珍贵,在岭南和东南亚一带,不仅是一种上乘饮料,而且被视为良药,尊为“圣茶”。
我的家乡安徽皖南祁门芦溪,出产安茶已有数百年。安茶并不出自皖西的六安,制作工艺也和皖西茶相去甚远,毛茶介于绿、红茶之间,后期则加入黑茶的后发酵工艺。但六安茶成名早,安茶早年主销广东、香港、南洋一带时,借其名拓展市场确有其事。现存祁门安茶老茶票上有“向在六安拣选雨前上上芽蕊”字样,南洋对安茶的认识也常是“六安篮茶”,故多有混淆。外公汪镇响考证,“安茶”是“安五脏六腑”的意思,粤东顾客深信三年以上的陈年安茶有祛湿避暑的功效,傅宏镇先生《祁门之茶业》载“其南乡孙义顺产品有百余年历史……岭南医士诊方常有以孙义顺茶叶为引者”可为佐证。
民国中期,祁门一度有四十七家茶号。《中国茶经》上说“周义顺”最有名,大概是笔误,应该是“孙义顺”。 “孙义顺”并非人名,创立于1725年,由孙启明创办,以孙姓为开头,以往经商要讲义气,求顺利,故取名为“孙义顺”。1937年,日军占领鄱阳湖,恰逢孙义顺茶号掌柜将茶运到此地,被日军劫持。掌柜侥幸逃走,却在途中被土匪绑票,要求家人支付赎金,却不曾想交完赎金还是被撕票,加上商道阻断,就此停产。祁门茶科所舒庆龄老师1985年写过《安茶述略》,说1946年,最后一批生产于1937年的安茶运抵佛山,盛况空前,以240美元一担的高价出口新加坡,之后一断便是半个多世纪。
这几年,安茶热闹起来,也混乱起来。安茶这个品种的恢复,外公和“孙义顺”是绕不过去的名字。外公汪镇响,生于1950年,去年68岁上去世。25岁这年,我继承了外公的事业。在这里,我想说说我所了解的外公和安茶,供大家了解。
从记忆碎片中恢复的安茶
1983年香港茶叶基金会会长关奋发先生向安徽省茶叶总局寻找安茶,一直问到祁门县茶叶局,最后找到芦溪。对于安茶,本地人早已淡漠或者遗忘,只剩下早期的茶叶和残缺的茶票。外公当时在祁门茶科所和祁门茶厂学习制作红茶,听说祁门农业局组织安茶复原,送到香港,关先生却回复,那不是安茶的味道。这让外公既好奇又困惑,他发现 1983年复原的安茶是用老叶子制作的,而老茶票却记载“向在芦溪采办雨前上上细嫩真春芽蕊加工拣选。”好奇心驱动着外公,上山采摘嫩芽制作。茶样寄给关先生,得到回复:外形相像。滋味还可以,但依然不行。
外公感到复原逝去的技艺,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于是挨家挨户寻找老茶号健在的老人。每位老人都只能记起一部分技艺,他们当时年纪太小,并且,当年芦溪开茶号的家庭都很富裕,很少有人亲自动手做茶。老人们争先想起一些步骤和做法,有时互相矛盾,有时记不清先后顺序。问题在于一个步骤的缺失,一个顺序的错乱,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外公不断寻找着,试验着,“就像是将一堆时光的碎片,重新组装成一幅记忆的拼图”。一年后,根据老人们回忆制作好的样茶,再次转寄香港。不久,他收到了香港茶人的回复,比前一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距离从前的安茶,依然有距离。
此时的安茶恢复陷入了僵局,外公辗转找到了孙义顺茶号的后人汪寿康老人。老人家道中落,儿孙也不愿做茶,外公屡次登门拜访,一心想恢复安茶,让老人很感动,便收外公为徒。安茶停产时,汪老年约19岁,父亲汪日三还未来得及将全部手艺传授于他,便辞世了,年近八十的老人也只能提供关于安茶的部分记忆。外公结合之前制作安茶的经验,以及汪寿康老师傅和其他几位老人家介绍的工艺,锲而不舍地研究、试制、整理、罗列出合理的步骤,整整用了三年,终于在 1991年,得到了关奋发先生的认可。汪寿康老师傅也激动不已,称外公手中做出的茶与他家当年的味道一模一样。
1992年,芦溪乡成立江南春茶厂,外公成为第一任厂长,量产安茶开始,沿用了“孙义顺”字号。这一年安茶在安徽省级名优茶评选中再次获选(第一次是1988年)优质特种茶。几年后,外公因种种原因不再担任厂长,回家休养。当时家境贫穷,没了收入来源,外公便以捕鱼为生计,长期下水劳作,有了痛风的征兆。外公制作的安茶通过几年的转化,反响很好,广东经销商一致请求外公出山做安茶。于是在1997年,外公辞去了企业办主任的职务,出资创办了“孙义顺安茶厂”,专心做茶,将几年捕鱼的盈利与多年的工资投入到茶厂中。并在广东做土畜产出口的一位陈经理的建议下,把“孙义顺”商标申请注册,次年发放通过。
起初,安茶不被熟知,不温不火。直到2003年非典,安茶的药用价值在广东不胫而走,市场由此突破。2013年,外公做的安茶吸引来了一位收藏家刘平先生,着手安茶合作与投资,拍摄《安茶事纪》,著书《寻找回来的安茶》,亮相于各大展会,将安茶的热度再次推高。“孙义顺”也再度成为安茶最广为人知的字号。
安茶的接力棒
1992年量产安茶,我1993年出生,恰逢外公只身前往广东销售安茶。外公只有两个女儿,我是长外孙,打小记事起就一直跟随外公身边,看外公做茶。精打细算一辈子的外公希望我能够好好读书,考上大学,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他常说:“茶厂要正常稳固的运作与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管理与经济的支撑,账目一定要清晰,经济要把控住,开厂这么多年我没有算错一笔账,这不仅仅是你的计算更是证明你的用心,大家才会信任你的为人。”也可能冥冥之中有所预感,我高中毕业前,极其注重教育的外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将我叫至身边语重心长道:“我这一生,前一半忙忙碌碌,40多岁接触茶叶,做了安茶,一路走来不容易,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本想你去学学经济类有所成后再来教你做茶,可是安茶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学会吃透的,没有三年五载,亲身参与每个环节的制作,以及我亲自指导是不行的。趁着我身体还可以,手把手地教你做茶吧。早晚都是要回来接我的班,还不如尽早在我身边做茶。失传了几十年的安茶工艺恢复起来实属不易,走了很多弯路和挫折,也希望你能够继承我的衣钵,在我走后能够把我的门面给撑起来,也算后继有人。” 说了很多很多。连续几日几夜,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看着被严重痛风日益折磨的外公,双手骨节突出变形却丝毫不减少对做茶的热爱与痴迷,仿佛是脱离了肉身痛楚的桎梏,灵魂愉悦沉溺在茶当中,将茶融入身心。那时我虽然难以理解外公安茶发自肺腑的热爱与痴迷,但想着不能辜负外公的养育之恩,应该陪伴在他身边,便下定决心继承外公衣钵,学做安茶。
2013年7月,我正式作为学徒开始学做安茶。外公吩咐每天要做四件事。一,早晨起来洗漱完毕,要给家中的财神爷恭敬上香。二,扫地擦桌。三,观摩车间安茶制作工序。四,来客端茶递水,拿个小板凳旁听。待到2014年谷雨前后,新一年的安茶进入初制,外公严肃地说:凡事要从基础做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茶事亲力亲为才会服众。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做空架子。于是魔鬼式学习开始了,安茶的每道工序,我都亲身参与。杀青、揉捻、日晒、烘干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严厉到极致的外公极少表扬我,最常听到的是:“真是恨铁不成钢,倔成驴一样”。哪怕一点的小失误都会面临训斥。可是外公走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也许死亡是种解脱,更多的却是不舍。
2017年将安茶工艺融会贯通,得到外公的认可,正式出师。2018年,可以算我的独立制茶元年,有鼓励,有支持,有质疑,有观望。外公过世不久,我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能否稳定出茶,能否接下产业,能否坐得住镇?在一片声音中,我收起悲痛,深埋心中,安排茶厂原班人马,心无旁骛,遵循着外公传授的手艺,制作安茶。历经7个月,新茶出品,反响甚好,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也希望外公在天之灵能够欣慰与放心。一切安好,我已成长,安心勿担心,我在即厂在,我在即您在。也许这就是传承吧,不仅仅是物质和技艺传承,更加重要的是使命感、责任感的延续与寄托。
从“孙义顺”到“公孙顺”
“孙义顺”字号在外公手中恢复和发扬光大,但企业所有制的历史原因,造成“孙义顺”商标使用混乱。2003年非典后,安茶有过一哄而上的快速发展,当时芦溪本地有不少茶厂和农户,未经许可,随意使用“孙义顺”商标,其中很多人不了解安茶的制作工艺,粗制滥造,鱼目混珠。2008年后安茶滞销,一拥而上的茶厂多停止生产,直到外公与刘平先生的合作展开,大力推广,将安茶推向新高度,“孙义顺”名声日噪,仿冒盗版再度涌现,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许多打着“孙义顺”包装和茶票的“安茶”,不仅工艺不到位,甚至拿其他伪劣黑茶假造。外公宅心仁厚,除了告诫不能盗用品牌,并未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益。消费者买到的安茶,究竟是哪家出品,是否制作精良,有久存的价值,这是我最担心的。关于“孙义顺”商标的严格使用,我也在和地方政府积极磋商,希望找到正本清源的办法。
各真假茶票对比
从前安茶茶号有40多家,如孙同顺、康秧春等,现在只“孙义顺”一枝独放,且仿冒甚多。继承外公事业的同时,我也想独立闯一闯,做出新的精品安茶品牌。外公很赞同我的想法,我便与外公成立了黄山市祁门公孙顺安茶厂,同年注册“公孙顺”商标,寓意外公传授外孙,传承孙义顺之技艺与自强不息,永不放弃之精神。
2017年外公给了我第一笔启动资金,说“全权由你自己把控,我只要看年底出茶品质”。做茶工序我已游刃有余,白天做茶,晚上还要记录账本,备好原料,规划次日安排,精力吃紧,体会到了外公多年的辛劳。经过8个月,孙义顺与公孙顺安茶齐齐出炉,外公开汤审评,两者对比,不分伯仲。外公开心得哈哈大笑:“这样我就放心把孙义顺这杆大旗交给你了,可一定不能辱没了我多年的心血。一门两品牌,坚持传统也要勇于开拓,这才是我对你的期望。”
这两年制作 “孙义顺”安茶的同时也小规模出品“公孙顺”安茶,考虑到假冒“孙义顺”过多,便注册了外公的头像和姓名,2018年开始将外公的头像加入“孙义顺”茶票图案,也希望大家记住外公将生命付于茶中,不为时间所磨灭。
外公离世
2017年11月,外公的痛风病情加重发作,经由祁门转屯溪,后转浙江治疗。当时以为外公和往常一样,治疗一段时间就会回来。外公出发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厂子看好了,注意炭火,切记不可马虎了。厂里还剩最后千把斤茶,你一定要给做好了,我也相信你,一定要保证品质始终如一,一定一定,切记切记!”没成想,医生告知,外公因长期痛风折磨,骨关节严重变形,内脏负荷较高,更加上这几十年投入巨大身心精力做茶,元气大损。2018年1月6日凌晨,外公留下最后一句话:“独善其身,好好做人,好好做茶”,在他经营了20多年的厂子里,怀带着解脱与不舍静静走了。外公对于安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最终也将自己的生命付诸于茶中。也是是一种宿命与轮回,起于茶而终于茶,留下的只有一抹茶香。写到这里我已泣不成声,哽咽反复,不敢回忆。迄今内心深处仍旧接受不了外公去世的现实,周而复始做着同样的梦,梦中外公未曾逝去,仍如往常一样坐在大厅喝着茶。
安茶工艺与等级
外公常说:做茶先做人,人做好了,茶也会做好。以前懵懵懂懂,亲身体会过才深有感触,人可以骗人,茶骗不了人,你待茶如何,茶便待你如何。还是要好好做人,好好做茶。
外公手把手传给我的安茶的工艺,制作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年之中,有8个月的时间都在准备和做茶。
安茶制作极其重视节气。
第一阶段初制,谷雨左右开始到立夏结束。谷雨开始,茶叶生长旺盛,经由晴朗的日光晒青毛茶会有很好的表现力。采办芦溪本地槠叶种茶树雨前嫩芽叶,进行杀青,揉捻,日晒,烘干。这样制成的毛茶初步发酵,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以往称为软枝茶。
第二阶段筛分,毛茶制成,要进行拣选,色选,分级,拼配。
第三阶段精制,必须在白露后开始制作。为何一定要在白露后呢?“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意为白露,此时气温下降,水汽下走,毛茶炭焙后,再经天朗气清一晚夜露,吸收天地之凝汽,经历过露水的洗礼,茶后期的转化才会更加纯和,醇厚与回甘。然后在小竹篓中装好新鲜箬叶,进行蒸制压篓,还要在焙坑上进行 24小时炭焙,最后再由篾匠师傅进行打围成包,这时的安茶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品。
外公最初恢复安茶时,产品较为单一,随着对茶有深层次认识,以及了解市场需求后,外公开始进行安茶等级的划分。现在安茶的等级基本都按外公定下的序列。
最初分为贡尖与特级(后改为一级)。贡尖为小篓250g,一级为大篓500g。外公翻阅书籍,清道光年间,贡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尖一字寓意茶尖,芽头,茶票详细注明,采办雨前上上细嫩真春芽蕊优质毛茶为原料。
后来,外公对等级有了更精细的划分。由高至低,分别为精品特贡--特贡--贡尖--毛尖--一级。2013年安徽地方标准《安茶》 就以外公划定的等级为原型模板,定级为特贡--贡尖--毛尖-一级--二级。
2014年,外公腿脚还利索,本地很多茶园荒废,无人管理,外公便联系荒废茶园主人,安排采摘制作。成品独特悠长韵味与丰富口感被茶客所喜爱,故取名“荒野安茶”,每年产量有限,基本被一两家茶商所买断。近年来芦溪当地跟风制作“荒野”亦在不断增加。
芦溪海拔仅80米,过去安茶使用原料海拔并不高。2018年,我找到相对高海拔的茶山,鲜叶色泽翠绿,香型清幽,滋味浓郁。收购制作后取名“高山贡茗”,反响极佳,被合肥一位茶友一扫而空。
老安茶什么味?
近年来,随着孙义顺安茶名声鹊起,市场上所谓的陈年安茶也越来越多,许多茶友发样茶给我分享交流,几年安茶打上十年以上标签的数不胜数。
我每天都在喝厂中各年份茶,对于年份的把握也略有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 新安茶经过24小时炭火烘烤后,带有浓郁炭火香与粽叶香,条线紧结,色泽乌润,入口火香十足,粽叶香浓郁,苦涩显现,逐渐回甘,茶汤橙黄色,叶底褐中带青。
- 一年陈安茶,火力煺半,茶香与粽叶香结合,苦涩度降低,回甘迅速,舌苔顺滑,两颊生津,挂杯香显著略带蜜甜香,留香持续,茶汤较深橙色,叶底褐中带青。
- 两年至三年期的安茶火力褪去大半,火力存余,安茶独特的茶香慢慢凸显,淡淡木质香,入口醇和顺滑,韵味十足,棕叶清凉感显著,丝丝清凉迅速回甘,7泡左右后枣香味会随着凸显。茶汤深橙色,叶底褐青带黑。
- 三年之后,安茶将迎来跃迁式的变化,正式开始向“陈”字进阶。干茶乌润油亮,陈香 凸显(陈与霉的区别:陈味是茶叶内含物质发生相应的氧化,产生多种芳香物质所带来的独特香气,而霉味一般表现为刺鼻味,酸味,腐味令人不适的气息)。入口醇和浓郁,气韵十足,带有甘草芳香味,甘润中正,持续性强。茶汤红润且通透,叶底乌黑带些许青。
- 十年左右的安茶,色泽油润乌黑,陈香十足,带有槟榔香、甘草芳香与参香,滋味浓稠醇正,甘甜清凉,略带胶质感,茶韵幽久,直达肺腑,生津迅速,汤色黑中红中透紫,油润且有鲜活感,叶底多呈暗褐且带有质地感。
2018年,迎来台湾茶界周渝与何颉两位前辈,有幸分享他们手中的老安茶,可谓新老孙义顺安茶跨时空的交流。喝到40年与90年的两款高年份安茶,汤色墨黑透红油亮,药香十足,水质细腻,丰富的胶质感,细滑,甘中带甜,茶香清幽高雅。
要喝到好喝的老安茶,仓储也是一门大学问。厂内同年份,同等级茶,在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南北方仓也有巨大对比,环境更加影响安茶的变化。如何妥善存放,保证其既能够较好程度的转化,又能保持其原汁味将在这一步不断延伸与完善?近代往往都只介绍安茶贵在“陈” 之一字,陈而不霉,陈而不烂,越陈越珍贵,我认为安茶除“陈”之一字外,还贵在 “变化”之道。安茶陈化犹如人的成长,新茶浓烈青涩,煺火后的柔顺饱满,陈放后的醇厚中正,每个阶段都独特的魅力,每个节点的韵味与体验都有惊喜。
茶香伴我,便是外公伴我。我也和外公一样,愿意和安茶相伴成长和老去。
本文转字“茶小隐”公众号,只做资料备存。侵删联系,谢谢。
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以及民间传说,六安瓜片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
六安瓜片原产地在齐头山周围山区,清朝列为名品入贡,并畅销江淮之间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京津地区,曾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扩展资料:
六安瓜片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 。
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参考资料:-六安瓜片
说起安徽六安,估计不是安徽人的话,很多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但是毛坦厂中学总听过吧,这个高考工厂的大名,在全国很响亮的,而毛坦厂中学就是安徽六安的!
这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面积不小,有一万五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在600万左右,GDP过千亿,是一个标准的三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六安被纳入了长三角城市群,是其成员之一,未来发展潜力不错。
当然,六安也是一座历史名城,虽不比西安洛阳这些古都,但在历史上也是有迹可循的。
关于六安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因为这里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是重交通要地。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安徽六安这个地方就已经出现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在夏朝时期,皋陶带领的偃姓部落在这里活动和居住,根据史书记载,在皋陶死后,将其葬于六,这是“六”这个字的最早的历史由来;
所以,古代的六安也叫“六地”
在汉文帝时期,文帝害怕自己的弟弟刘长谋反,于是将他逐出都城,同样也惧怕刘长的三个儿子未来也会有谋反的意思,于是将刘长的属地淮南地区分为三部分给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封为淮南,衡山和庐江王,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控制他们的势力,当时六安是属于衡山国的一个县 ;
在汉武帝时期,衡山王和淮南王有谋反的意思,两人的计划被发现后选择自杀,这件事情之后,武帝便取衡山国安风、安丰等县的首字,将这里改名为六安国,寓意希望这里平安,不会再发生叛乱,六安这个名字正式出现于此。
所以六安并非随便起意就叫了这个名字,其实这其中是由很深的寓意的。
总结就是这里古称“六”,六是地名,不是数字,所以和五、七这些没多大关系。
后来的六安则是由汉武帝而取名,其“安”字由来,是因为当时的封地中,有着安风、安丰等县,取是实他们的首字合并而成。故为“六安”,寓意“六地平安”
安徽不止是三大名茶,其实安徽有十大名茶。
安徽十大名茶指的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
一、黄山毛峰
1、徽茶,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
2、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二、六安瓜片
1、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2、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
3、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三、太平猴魁:
1、中产于黄山区新明乡,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
2、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叶面色泽仓绿匀润,叶背浅绿, 叶脉绿中藏红。
3、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悬在明澈嫩绿的茶计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对你伸头缩尾,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其滋味鲜绿醇甘甜,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绿明净,有爽口、润喉、明目、提神之效。
四、祁门红茶:
常简称“祁红”,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五、屯溪绿茶:
1、黄山市屯溪绿茶的简称,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产地有休宁、歙县、旌德、绩溪、宁国等地。因历史上在屯溪加工输入出,故名“屯绿”。
2、该茶条索紧密,匀正壮实,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醇和,是我国绿茶中的名品。“屯绿”属炒青类,屯绿毛茶又称“长炒青”。
3、其做法起源于松罗匹茶的制法,品种有珍眉、贡熙、特针、雨茶、秀眉、绿片等6个花色18个不同级别,此外还可窖制茉莉、珠兰、玉兰、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六、霍山黄芽:
1、霍山黄芽主产于霍山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金竹坪、金鸡山、金家湾、乌米尖、磨子潭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2、霍山黄芽的历史悠久,唐代即有“寿州霍山之黄芽”的记载,明代王象亚的《群芳谱》亦称“寿州霍山黄芽之佳品也。”由于金子山头日照较短,云雾缭绕,低温湿润,土质肥沃,“黄芽”在此生长,芽嫩叶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叶品质。
3、该茶条形紧密,形如雀舌,颜色金黄,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醇浓郁,甜和清爽,有板栗香气。上等“霍山黄芽”,外形紧细成条,有如莲心;色泽黄嫩油润,芽叶成朵,汤色澄黄而明亮,香气清鲜。
七、岳西翠兰:
1、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新创名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
2、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茏,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
3、谷雨前后选采一芽二叶,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手工造形,后经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八、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具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嫩香持久、高爽馥郁、滋味鲜醇、甘爽耐泡、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肥壮的优异品质特征。新创名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兰花清香四溢,芽叶徐徐展开,清澈明净,品之鲜醇爽口。
九、涌溪火青:
1、产于安徽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
2、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
十、桐城小花:
1、桐城小花是一种产于安徽省桐城市北部山区的茶叶,明清时期,伴随着桐城文派的崛起,桐城小花被作为贡品,特贡朝廷,属于中国历史名茶。
2、“桐城小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采茶时山上的兰花也开放了。花香沁入茶中,冲泡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像沉醉如茶林之中。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地为桐城市龙眠山。
-安徽十大名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ji/179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凤凰水仙好喝吗(什么茶最好喝?)
下一篇: 六堡茶的历史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