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杀青的温度是200~260℃,杀青顾名思义就是破坏鲜叶的组织,杀青过程即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茶青得当,则可以形成茶叶的关键品质,而杀青不到位,则茶叶有涩味,但如果温度过高,又会使茶叶变焦。
杀青温度200~260℃,指的是锅温,而杀青的温度可保持茶叶叶温在一定水平。
杀青的目的是抑制鲜叶中酶的活性,防止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发生。酶的活性在叶温40~45°最强,叶温达到70°酶活性被抑制,叶温80°-85°时酶活性被灭。
杀青时间是杀青技术的另一重要因子,杀青时间长短也影响杀青叶含水量变化。
杀青时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会导致叶色发黄,对叶绿素含量较低的鲜叶来说,会降低绿茶品质;如杀青温度较低,多酚类适当减少,可减轻苦味,有利于提高绿茶品质。但对多酚类含量较低的鲜叶来说,多酚类物质减少会降低茶汤的滋味。
此外,对形成茶叶香气和滋味起着重要作用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在温度较低情况下含量较多,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所以,杀青温度在不使鲜叶产生红梗红叶的前提下,应适当低一些,有利于绿茶化学成分的变化。
杀青时间根据杀青温度高低、投叶多少、鲜叶质量以及含水量多少而定。锅式杀青机时间掌握在5~8min,有专家以1、2级鲜叶为原料的锅杀试验,发现杀青时间6.5min的杀青质量最好。
在温度、投叶量一定的情况下,遵循“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杀青时间长一些;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水分较易散失,杀青时间要适当缩短一些。
一般说杀青温度高、投叶量少、鲜叶含水量少、叶质薄、杀青时间不宜太长。因此杀青时间应掌握适当,以保证杀青叶的质量。
茶叶杀青后有什么效果和表现
一、活性
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使内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绿茶、黑茶、黄茶、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
二、塑形
去除一部分水分,使叶片从硬变为柔软,方便揉捻,便于塑形。
三、香气
除去鲜叶的青草气,散发迷人茶香。
龙井工艺绿茶全自动制作温度70度。
在制作绿茶的工艺中,迅速将温度提供到七十度左右,目的是这个过程叫做“杀青”。 杀青的实质是破坏鲜叶的组织,杀青的过程即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还要是使内含物转化为各类制茶特有品质的基础。鲜叶通过高温杀青,酶遭到破坏,制止了酶促作用,然后使内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为绿茶、黄茶、黑茶等茶类的色、香、味品质特征。与鲜叶不通过杀青而采用酶促氧化作用形成红、青、白茶的品质,特点绝然不同。 以绿茶杀青为例:一是彻底破坏酶的活化,制止酶促作用,固定某部分内含物不变或少变,不影响叶绿素的显性,而使绿色不起或少起变化;二是改变叶绿素存在的形式,使叶绿素从叶绿体中解放出来,便于开水冲泡后溶解在茶汤中,保持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三是除去鲜叶的青草气,散发良好的香味;四是去掉一部分水分,减弱鲜叶弹性,从硬变软,便于揉捻。 应遵循一般基本原则:一是叶温快速(1-2分钟)加到高温85度以上持续一定时间,完成彻底破坏酶的作用后,叶温应下降;二是火温要保持均匀,不要忽高忽低,应逐渐下降;三是“透闷结合”老叶干叶“先闷后透”“多闷少透”,嫩叶“先透后闷”“少闷多透”;四是杀青时间的掌握“老叶嫩杀”“嫩叶老杀
茶叶鲜叶采收后摊晾2~3小时。将铁锅升温至240~260℃,将青叶下锅焖炒,待叶片温度上升,即可进行扬炒(炒匀炒透)。翻炒速度依据受热程度把控,之后再进行复炒。锅温200~240℃,将初揉叶撒在锅内焖炒10秒钟左右,炒到烫手时起锅,进行复揉即可。
茶叶鲜叶采收后摊晾2~3小时。将铁锅升温至240~260℃,将青叶下锅焖炒,待叶片温度上升,即可进行扬炒(炒匀炒透)。翻炒速度依据受热程度把控,之后再进行复炒。锅温200~240℃,将初揉叶撒在锅内焖炒10秒钟左右,炒到烫手时起锅,进行复揉即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nji/11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