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节气养生

24节气之寒露是几月几号

佚名 2024-03-07 07:26:08

24节气之寒露是几月几号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

①指将欲凝结的寒凉露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

②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寒露由来

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影响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蓝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寒露日期的计算

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8.318,20世纪=9.098。

举例说明:2088年寒露日期=[88×0.2422+8.318]-[88/4]=29-22=7,10月7日是寒露。

二十四节气对应表

二十四节气对应表

二十四节气对应表,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的二十四个不同的气候的划分,每个节气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和天气,是集天文地理,文化习俗,还有民风民俗为一体的一个对季节的详细划分,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对应表

二十四节气对应表1 立春(2月4日)、雨水(2月19日)、惊蛰(3月6日)、

春分(3月21日)、清明(4月5日)、谷雨(4月21日)、

立夏(5月6日)、小满(5月21日)、芒种(6月6日)、

夏至(6月22日)、小暑(7月7日)、大暑(7月23日)、

立秋(8月8日)、处暑(8月23日)、白露(9月8日)、

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

立冬(11月8日)、小雪(11月23日)、大雪(12月8日)、

冬至(12月21日)、小寒(元月6日)、大寒(元月21日)。

二十四节气对应表2 二十四节气历史由来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公元前104年,由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四季对应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中国的十二节气及对应时间是什么?

中国节气有24个,而不是12个,其对应时间如下:

立春为2月3-5日交节;雨水为2月18-20日交节;惊蛰为3月5-7日交节;春分为3月20-22日交节;清明为4月4-6日交节;谷雨为4月19-21日交节;立夏为5月5-7日交节;小满为5月20-22日交节;芒种为6月5-7日交节。

夏至为6月21-22日交节;小暑为7月6-8日交节;大暑为7月22-24日交节。立秋为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为9月7-9日交节;秋分为9月22-24日交节;寒露为10月8-9日交节;霜降为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为11月7-8日交节;小雪为11月22-23日交节;大雪为12月6-8日交节;冬至为12月21-23日交节;小寒为1月5-7日交节;大寒为1月20-21日交节。

扩展资料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节气

24节气的时间

24节气的时间如下:

上半年: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

下半年: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0月23-24日、立冬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民间习俗: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民俗活动。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塑,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驱邪消灾、祈年纳福、迎新春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eqiys/1950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