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医基础
恶寒发热症鉴别诊断
恶 寒 发 热 症 鉴 别 诊 断兼有症舌脉病证诊断身痛、无汗而喘、发于冬季脉浮紧太阳伤寒证恶风、自汗、发于冬春二季脉浮缓太阳中风证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咳嗽、口渴、发于春季苔薄白、脉浮数风温表证身重疼痛、发于夏暑之季脉弦芤迟太阳伤暑证身形
中医辩证
2023-11-13
壮热症鉴别诊断
壮 热 症 鉴 别 诊 断兼有症舌 脉病证诊断汗多、面赤、渴喜冷饮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伤寒阳明证、温病气分热证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温邪逆传心包口苦而渴、心烦、小便短赤、发于春季舌红苔黄、脉弦数春温病、邪发于气分证壮热夜甚、兼口渴
中医辩证
2023-11-13
潮热症鉴别诊断
潮 热 症 鉴 别 诊 断兼 有 症舌 脉病证诊断日晡而发、兼有腹部胀满硬痛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时有谵语苔燥甚则灰黑而燥脉沉有力热结阳明证喘促不宁、痰涎壅盛、大便秘结苔黄腻或滑、脉右寸实大痰热阻肺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腹胀便溏口
中医辩证
2023-11-13
烦热症鉴别诊断
烦热症鉴别诊断主症特点兼 有 证舌 脉病证诊断烦躁不安 身热不已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口燥、口渴便秘、多发夏季舌红苔黄、脉滑数风温病、热扰胸膈证心烦壮热头痛头晕、面赤气粗、口渴汗多、病发夏季苔黄燥、脉洪数暑温病、暑入阳明证烦躁壮热夜寐不安、时有
中医辩证
2023-11-13
肺肾阴虚证与肝肾阴虚证鉴别
肺肾阴虚证与肝肾阴虚证鉴别。定义肺肾阴虚证:肺肾阴液亏虚,肺失清肃,肾失濡养,虚火内生所致的干咳少痰日久,甚者痰中带血,腰膝酸软和虚热证候。肝肾阴虚证:肝肾阴液不足,肝脉失养,肾失濡润,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所致的胁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和虚热
中医辩证
2023-11-13
肝脾不调证与肝胃不和证鉴别
肝脾不调证: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肝经经气不利的胸胁胀痛和脾运化不利,气机阻滞的腹胀、便溏等症。肝胃不和证: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胃郁热所致的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证候。主要表现有脘胁胀痛,嘈杂吞酸等症。病因肝脾不调证:情志抑
中医辩证
2023-11-13
黄疸症鉴别诊断
黄疸:是以面目及全身皮肤发黄为表现特点。根据色泽不同,分为阴黄与阳黄两类。凡色泽鲜明,黄如橘皮者为阳黄;色泽晦暗不鲜者为阴黄。阳黄多因湿热内蕴,熏蒸肌肤所致。阴黄多因寒湿内阻,脾阳不运、胆汁不循常道而成。黄疸症鉴别诊断主症特点兼有症舌脉病证
中医辩证
2023-11-13
昏迷症鉴别诊断
昏迷:是指神志模糊,不省人事,甚则昏睡不醒,呼之不应的一种临床症状。病属危候。昏迷症鉴别诊断兼有症舌脉病证诊断壮热或身热夜甚、烦躁谵语、或昏愦不语、肢厥舌蹇、脉细数温病热陷心包证日晡潮热、腹部硬满而痛、拒按、口渴喜饮舌苔黄燥、脉沉实胃肠热结
中医辩证
2023-11-13
咳嗽症鉴别诊断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由于外邪侵袭肺系,或其他脏腑有病,损及于肺,肺气不利所引起。咳嗽症鉴别诊断主症特点兼有症舌脉病证诊断咳嗽,痰白而稀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外感风寒证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口渴、咽痛、身热头痛、恶风汗出
中医辩证
2023-11-13
呕吐症鉴别诊断
呕吐:呕吐乃食物入胃,反而上逆之症。胃气上逆,既有吐声,又有食物吐出于外者,谓之呕吐。呕吐症鉴别诊断主症特点兼有症舌脉病证诊断呕吐恶心、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外感寒湿湿浊犯胃证呕吐、吐物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便溏苔白腻、脉沉滑食滞胃脘
中医辩证
2023-11-13
咳血症鉴别诊断
咳血:又称嗽血,是指血从气道中随咳痰而出,痰血相兼,痰中带有血丝、血点,或咳血盈口。此血来自肺脏及气道、色多鲜红,常常兼夹泡沫。咳血症鉴别诊断主症特点兼有症舌脉病证诊断痰中带血或痰血夹杂咳嗽痰黄、咽痛、口渴、身热或微恶风寒、多发于春冬两季舌
中医辩证
2023-11-13
脉诊的理论依据
脉诊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除了心
中医切诊
2023-11-13
什么是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
中医切诊
2023-11-13
正常脉象是指什么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
中医切诊
2023-11-13
察颜切脉-先辨阴阳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颜切脉,先辨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
中医切诊
2023-11-13
脉象之缓、洪、细、促、结、代
缓脉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中医切诊
2023-11-13
脉象之滑、涩、玄、紧
滑脉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涩脉 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多属精亏、血少、气滞、血瘀,常
中医切诊
2023-11-13
脉象之浮、沉、滑、数
浮脉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
中医切诊
2023-11-13
脉诊的分类、方法与注意
分类1.遍诊法: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2.三部诊法: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太溪以候肾气。3.寸口诊法:即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由
中医切诊
2023-11-13
何为脉体脉率脉形脉幅?
脉象要素分解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若每种脉象,都能从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并弄清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原因、机理,则有助于对各种脉象的掌握、理解
中医切诊
2023-11-13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医基础热门文章
1
道医中医基础理论下册全文在线阅读
2
道医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3
道医中医论血:血是怎么形成的,血的主要来源和功能是什么?
4
妊娠恶阻道医中医治疗经验谈,妊娠恶阻可服半夏
5
道医中医是如何看病的?什么是辨证论治,四诊八纲?
6
道医中医经络病机及其病理变化分类
7
什么是道医中医学,它有哪些主要分科
8
哪些中药有毒,10种好听的毒草药名字
9
广陈皮炮制方法
10
苍耳子外用会中毒吗,用量多少会中毒(超10克危险)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