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中医基础
小儿痫证的问诊
痫证在临床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擂,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本证多见于年长之儿,其发作无定时,屡发屡止,病程一般较长。导致病证的原因很多,其先天因素与胎中受惊,或元阴不足,以致气血逆乱有关。后天因素主要因饮食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惊风的问诊
惊风是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多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证比较凶险,变化迅速,被古代医家列为四大要证之一,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临床证候,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急惊风的病因以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为主要因素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疳证的问诊
疳证是由于脾胃失调,气阴两伤而导致的以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精神疲惫,食少纳呆为特征的小儿慢性病证。本病起病缓慢,多发于1~5 岁儿童,病久者病情亦逐渐加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疳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使脾胃受纳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积滞的问诊
积滞是由于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特征。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乳食不节,伤于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难于腐熟,停蓄不消,久而形成积滞。《诸病鸦候论》指出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厌食的问诊
厌食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不思乳食的一种常见病证。产生厌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食欲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家长往往缺乏保育知识,片面强调给予高营养的滋补食品,乱投杂食,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腹痛的问诊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都可出现腹痛的症状。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等均为致病因素。小儿脾胃薄弱,易为各种内外因素所干扰,凡脏腑、
中医问诊
2023-11-13
发颐的问诊
发颐是一种颐颌部急性化脓性疾患。多由热病后汗出不畅,余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发病,亦名“汗毒”。西医的化脓性腮腺炎相当于本病。(一)问诊要点本病赏发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肿势常延及耳之前后,张嘴困难,患侧的颊粘膜腮腺开口处有粘稠分泌物。(
中医问诊
2023-11-13
有头疽的问诊
有头疽是发生于皮肤肌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为,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祥脓头,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烂后状如蜂窝。《外科启玄》中说:“疽者,阻也、不通也,深而恶也,其形有头粒是也。”本病多由外感风混、湿热之邪,内有脏腑蕴毒,凝聚肌腠,以致局
中医问诊
2023-11-13
发的问诊
发者,痈疽之毒发于外,所谓“痈疽之大者,谓之发”。发有原发与继发二类:原发者,毒邪聚于肌肤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发病;继发者,由疖痈疔等毒邪未能控制,而向四周蔓延所致。其特点为局部红肿明显,范围较大,边界不清,全身症状明显。西医所称急
中医问诊
2023-11-13
痈的问诊
痈是一种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多由热毒壅聚,致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其持点为病位浅,局部光软无头,肿块范围9~12厘米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因其发病部位不同,中医对痈有各种命名,如“颈痈”“颏痈”
中医问诊
2023-11-13
丹毒的问诊
丹毒是一种以局部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颜面、腿足部。在中医典籍中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许多名称。如发生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发于下肢的称“流火”;发于新生儿的称“赤游丹”。本病以发病突然,恶寒发热,局
中医问诊
2023-11-13
疫疔的问诊
本病因接触疫畜之毒而生,具有传染性。因其疮形如脐凹陷,又名“鱼脐疔”。多见于畜牧业、屠宰或皮毛制革业的工作者或兽医等。由了感染疫毒,阻于皮肤之间以致气血凝滞,毒邪藴结而成。西医的皮肤炭疽相当于本病。(一)问诊要点临证问诊要注意接触史。发病部
中医问诊
2023-11-13
烂疔的问诊
本病是发生于皮肉间的急性坏死性疾病。因其来势急骤凶险,患处皮肉很快大片腐烂脱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与一般疔疮不同,中医文献中亦有称“水疔”“卸肉疔”“脱靴疔”者。西医的气性坏疽相当于本病。(一)问诊要点本病发病前多有手足创伤和接触泥土、脏
中医问诊
2023-11-13
手足疔的问诊
手足疔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率手多于足,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有许多名称。如生于甲旁的,叫“蛇眼疔”,生于指(趾)头顶端的,称“蛇头疔”,生于手掌中心的叫“托盘疔”等手足部疗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损筋伤骨,影响运动功能,其病因病理及治
中医问诊
2023-11-13
颜面疔的问诊
颜面疔是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茬初起疮形似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或痒或痛。因头面为诸阳之首,火毒蕴结则反应剧烈,若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易使毒邪走散引起“走黄”。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火毒为患。《疡科心得》中说:“其轻者,多因风热而结
中医问诊
2023-11-13
疖的问诊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好发于夏秋之季,发于暑天者称“暑疖”,初起有头者称“石疖”,无头者称“软疖”。其特点为局部皮肤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6厘米左右。人体各部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头面部、枕部、臀部,其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夏季热的问诊
夏季热是发于婴幼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以长期发热,口渴引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临床特征,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并有严格的发病季节,又称“暑热证”“小儿消渴证”“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及“阳明经热”等。中医认为,本病由体质素弱,或病后体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疫毒痢的问诊
疫毒痢是小儿常见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病暴急,症见高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为“时疫痢”“疫痢”等。中医认为,本病由暴感暑疫时毒,或饮食生冷不洁,邪蕴肠胃而致。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疫毒秽邪伤及肠胃,邪毒壅盛,热盛化火,内陷厥阴,蒙闭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麻痹的问诊
小儿麻痹是一种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或呕吐,泄泻,全身肌肉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痿软,肌肉弛缓和萎缩,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其麻痹前期属温病范畴,后期则属”痿证”“软脚瘟”“小儿中风”等范畴。本病的发生缘于外感风热暑湿时行疫毒,初起邪犯肺胃。
中医问诊
2023-11-13
小儿暑温的问诊
小儿暑温是指感受暑温邪毒所致的时行热病,好发于夏暑季节,以发热、神昏、抽搐等为主要表现,又称为“暑痉”“暑风”“暑厥”等。《温病条辨》指出:“小儿暑温,身热,猝然痉厥。”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暑泥邪毒,加之小儿机体娇嫩,不耐暑邪而致。因暑
中医问诊
2023-11-13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中医基础热门文章
1
道医中医基础理论下册全文在线阅读
2
道医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3
道医中医论血:血是怎么形成的,血的主要来源和功能是什么?
4
妊娠恶阻道医中医治疗经验谈,妊娠恶阻可服半夏
5
道医中医是如何看病的?什么是辨证论治,四诊八纲?
6
道医中医经络病机及其病理变化分类
7
什么是道医中医学,它有哪些主要分科
8
哪些中药有毒,10种好听的毒草药名字
9
广陈皮炮制方法
10
苍耳子外用会中毒吗,用量多少会中毒(超10克危险)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