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肝郁脾虚的症状有哪些?肝郁脾虚如何调理?

健康生活 2023-10-06 16:14:08

肝郁脾虚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那么肝郁脾虚有什么症状,肝郁脾虚该如何调理?

肝郁脾虚症状

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

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如何调理

1、肝郁的消解法

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敲带脉擅消“游泳圈”(腰旁赘肉),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肉,此二法实为一法,都是在疏通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如果用此二法一段时间,并未有明显效果(应该大便增多或食欲略减),那咱们就用第二招,先从增强脾经入手。

2、脾虚的消解法

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如果吃一点东西马上就饱胀难消,那是心脏功能虚弱,供给胃用于消化的气血不足,此时补心就是健脾,柏子养心丸最堪此任。此药补心又养肝,安神又通便,若总是心神不宁,气短乏力,大便难下的人服此药最为恰当。

每日空腹多吃些小枣,既补血健脾,又益气通便,大枣补血力强,小枣活血力强,暑日以小枣为佳。有人说喝了山药薏米芡实粥,反而腹胀,认为自己是虚不受补,其实是因为您腹中浊气太多,平日无力排出,而此粥补气最快。清气生必然驱赶浊气,两气相争,一时难出,便觉饱闷腹胀。此时喝一碗白萝卜汤,胃寒重的可再加上点胡椒粉,自然胀随屁解,腹中顿时畅快。此时再喝山药薏米芡实粥,便觉顺下无碍了。此外,经常按摩小腿脾经,再重点刺激公孙穴,配合内服粥药,健脾也并非难事。

针灸培训

同时有脾虚、肾虚和肝郁,该如何调理?

肝和脾相克有相依,当一个人肝气不舒,疏泄能力就会下降,脾胃失去了肝气的帮助,就变得纳呆,没有工作的劲头,这叫做肝郁脾虚。肝主怒,脾主思,肝气太急就需要静下来客观地思考一下,肝气就会缓和;当脾死而气结的时候,肝气就能冲散。

肝和脾是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肝病往往会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健脾就显得非常重要。可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这个道理。

肝郁脾虚有哪些症状?

如何判断是否肝郁脾虚,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象。

肝郁脾虚的患者舌头尖尖的,颜色偏红,中间会有一条或者多条纵纹,有种折叠的感觉。舌质淡,舌体胖,舌尖部分发圆,有齿痕。

除了舌象有所改变外,还会有情绪焦虑或者是精神抑郁,食少纳差、神疲懒言、体倦乏力等,还有与情绪有关的大便溏薄、少腹胀痛等主证;次证:两肋附近胀满、窜痛;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嗳气,泛酸;肠鸣,矢气;脉弦或缓;失眠,多梦等,当主证中有一个符合的,就可以判定为肝郁脾虚了。

肝郁脾虚如何调理?

肝郁脾虚首先就是要健脾,降肝火,疏肝理气。中医认为,发怒、苦闷、抑郁、伤心等情绪都会伤肝,经常有人说气饱了,生气就不想吃饭了,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的表现。现在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人压力过大,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脾胃疾病。

精神压力过大的人也会经常违章、打嗝、泛酸等,但是经过胃镜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多数都是肝气犯胃所引起的。

湿气重也会影响脾胃功能,当人体感染了湿邪之气后,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同时也会出现乏力、疲倦、肌肉酸痛等症状,当脾胃功能不好,也会进一步影响到肝脏。


食疗养脾胃:肝火旺盛的人,一定要健脾,健脾的同时就是要去湿气,健脾祛湿的药材有淮山、莲子、芡实。如果气血,可以加一些补气的药,比如太子参等。莲子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药材,莲子既能健脾又能养心,是一味非常好的药材,平和、清热、降心火。


需要注意的是,泻肝火的过程中不要用太过于苦寒的药物,太过于苦寒的药物会伤及脾胃。

脾虚、肾虚和肝郁除了饮食调整,还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避免肾虚脾虚还需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经常熬夜,精神紧张,久坐不动等都会导致脾肾虚弱。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基础。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放松自己,避免压力过大。

肝郁脾虚的症状有哪些?要怎么调理才能好起来

什么是肝郁脾虚?

肝主怒,是彪悍的;脾主思维,是柔缓的。

当肝气太急的时候,静下来客观地思考一下,肝气马上就缓和了;当脾气气结的时候,肝气动了,一冲而散。所以说,肝和脾相克又相依。

当一个人肝气不舒,疏泄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气的帮助,好像失去了伴侣一样,变得呆呆的(如纳呆),没有劲头工作。这种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状态,我们叫它「肝郁脾虚」。

好多人去看中医的时候,会听到医生说肝郁脾虚这个词。那么,这个肝郁脾虚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呢?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够解决这个肝郁脾虚的状态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肝郁脾虚?

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肝郁脾虚的症状

① 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

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

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

肝火旺者常脾虚

正常人舌淡红、苔薄白, 而肝火旺的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此外,还容易有小便黄、口气重等表现。

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现一些脾虚症状,如口淡、不想吃饭等,即中医所说的“纳呆”,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舌苔白或白腻。

肝与脾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肝病往往会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健脾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有一句话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经典理论之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看下是不是真的肝郁脾虚,判断肝郁脾虚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 看舌象。



舌头尖尖的,舌边偏红,舌中间有一条或多条纵纹,好像舌头是被折叠起来一样,是肝郁脾虚的表现。

舌质淡,舌体胖,舌尖部是圆的(水湿积聚在舌尖,使舌尖变圆),有齿痕,也是肝郁脾湿的表现。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1

如何疏肝解郁?

除了健脾之外,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发怒、苦闷、抑郁、伤心等情绪都会伤肝,很多人一生完气就不想吃饭,常说“气都气饱了”,其实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表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 社会 压力的增大,不少人的脾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些精神压力过大的人老是觉得胃胀、打嗝、反酸,但做了胃镜等各种检查却没发现什么问题。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其实是肝气犯胃。

肝郁的人,肝胆经的穴位一定有很多痛点,从以下几个穴位入手认真查找,找到后就敲起来吧。


胆经:可敲击、按揉、砭刮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足临泣穴。

肝经:可敲击、按揉、砭刮阴包穴、太冲穴、期门穴。

2

如何调理脾虚?

脾虚的人,脾胃经上一定有瘀堵的地方,查看以下几个穴位附近是否有酸、痛点。

胃经:可敲击、按揉、砭刮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


脾经:可敲击、按揉、砭刮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公孙穴。

穴位按摩:

按太白穴很疼。而且不太方便,老得够着脚。

有一个办法: 找2颗芸豆(或者白扁豆,反正稍微大一点儿的白色的豆子),用创可贴粘在太白穴的位置,看电视的时候一只脚踢另外一只脚的豆子,交替着踢。睡觉前拿下来,扔掉。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是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捏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 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3

祛湿:湿气影响脾胃功能

人体感染了湿邪之气后,可进一步影响到脾胃功能,同时还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一旦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也会进而影响到肝。

4

食疗:莲子健脾又养心

对于肝火旺的人及肝病患者而言,最大的任务就是健脾。健脾去湿药材是淮山、莲子、芡实。对于有些气虚的人,还可加入一些太子参。

莲子是一种特别好的药材,因为它“全身都是宝”:莲叶可以祛湿,莲蓬可以解暑,莲子既能健脾又能养心,是一种非常平和的药物,莲子心则可以清热降心火。

泻肝火的过程中不能用太过苦寒的药物,因为 “苦寒之药,必伤脾胃” ,除非是建筑工人等户外作业人群,普通人喝凉茶一定要适可而止,就连冬瓜煲薏米也不能天天吃。

另外,长夏可适当用淮山、赤小豆、薏苡仁、木棉花等煲汤,起到除湿的效果;而竹蔗、茅根、淡竹叶、红萝卜等则有清热的作用。

肝郁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生活中,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怒吗?为什么有的人脾气很大?其实,TA可能患上了一种疾病。中医将容易发怒称为“善怒”,是指无故性情急躁、易于发怒、不能自制的症状,又称“喜怒”、“易怒”,应属于疾病的范畴。

方法/步骤

1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意思是说,肝属于刚强、躁急的脏器,喜欢舒畅柔和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主要为发怒。所以,善怒主要与肝有关,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证候。

2肝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3肝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4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5脾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6肝郁脾虚的话,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疏肝健脾。平时要注意身体的调理,尽量不要饮酒,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尽量不吃生冷的食物。多喝开水,这样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

7肝郁还会引起诸多妇科疾病,比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象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因此要有意识地预防此类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5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