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上火,为什么我吃了下火的东西之后,症状反而更加严重了?”
上火,是生活中经常听到的问题,吃多了“热气”食物、通宵熬夜、加班休息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都容易导致身体“上火”。但是,要治体内的这把火,就得先弄清自己上的是哪种火,才能对症下药,否则火只会越下越旺。
实火又称为阳亢,也就是阳气过于旺盛。实火的人喜爱冷饮,脉也数实,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流鼻血的症状。所以,在治疗实火上,需要侧重“疏散”,以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为主。
虚火则是指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因而阴虚火旺。虚火的人会有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盗汗等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则要侧重于滋阴,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主。
治疗上火之前需要弄清虚实,并且也要分清楚火的来源。
大多数人认为火是由于“体热”而产生,殊不知“寒”也会引起火旺。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
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由此可见,对于虚火旺盛的人群而言,不能盲目用寒凉的食物去泻火,不然火没去掉,反而会伤了脾胃,加重体内症状。
上火不仅分虚实,还分位置,身体内五脏六腑都会上火,五脏即心、胃、肝、肺、肾,不同位置的实火和虚火都是不一样的。
火在心,即心火,心虚火主要表现为心烦、心悸、口干、盗汗等,降心虚火可用生地或是麦冬。而心实火的症状主要为口腔溃疡、小便短赤、舌尖红等,降心实火需要用苦寒之物,比如黄连。
火在胃,即胃火,胃虚火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常伴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是舌红等症状,降胃虚火需要用蜂蜜、梨或是甘蔗。与胃虚火不同的是,胃实火常表现为多食、上腹部不适、牙痛、牙龈出血等。
火在肝,即肝火,肝实火会出现眼睛红肿甚至疼痛的症状,并且伴随烦躁、易怒,决明子或是野菊花泡水可以缓解肝实火,肝虚火的人眼睛会发涩、手脚心发热以及烦躁,降肝虚火可用枸杞和白菊花,可以降肝虚火。
火在肺,即肺火,肺实火会出现黄痰、口渴、嗓子疼的症状,常常伴随感冒,而肺虚火主要的症状是咳嗽,若是干咳无痰,多半是燥热,常发生在感冒或是发烧之后,猪肺、罗汉果可以有效清肺热,降肺火。
火在肾,即肾火,肾火大多数为虚火,头晕目眩、耳鸣、牙痛、失眠多梦等都是肾虚火的症状,去肾虚火以滋阴为主。
金银花常被作为祛火首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金银花还有抗菌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金银花对咽喉疼痛或是降温解暑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提到祛火药物一定会想到菊花,菊花分为白菊花、黄菊花和野菊花,三者都是祛火神药,《药品化义》提出,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医学心语》记载,微苦的麦冬具有清心除烦、滋阴益精等功效,对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或是内热消渴等都有不错的功效,也对失眠、心烦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祛火中药不可或缺的一物是枸杞子,可泡水服用,也可含服,《名医别录》记载,枸杞子不仅有保肝、调节免疫的功能,而且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对于口干、咽干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西洋参、栀子、木蝴蝶、蔷薇花都有祛火功效,这些中药不仅有祛火消暑的功效,而且还可以养身健体。但是万物不可过量,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还给身体带来其他伤害。
参考文献:
[1]消暑祛火 常喝“中药茶”.健康报.2019-6-5
[2]中医说的「上火」到底是什么?每种类型都有“清火食疗方”.生命时报.2018-12-13
[3]消暑祛火试试这9味“中药茶”.健康报.2019-6-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要药黄连苦,炮制与临床应用的人更苦~
黄连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古代炮制方法】
唐代以前。黄连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主药之一。黄连的炮制,最见于梁代,当时就有黄连要除去后方入药。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斅的《雷公炮制论》:“凡使黄连,以布拭上肉毛,然后有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火中焙干用。”逊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记述有:“黄连去毛、去皮、炒。”唐代有熬制(《千金翼》)。
宋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官家对医药工作也很重视,组织了大量的医药专家对以前的医药著作进行整理、校注、增辑。众多医药家用新的方法,新的辅料炮制黄连。王怀隐在所著的《太平圣惠方》论述黄连的炮制方法“去须、捣碎、去粗皮碎擘,水洗过”。董汲在《旋舍备药方》中记载“入生姜同杵,炒令紫”。史堪在《史载之方》记述:“酒煮一伏时,吸进火上灸干用”。《小儿药证直诀》记载“去须,炒,去头,米泔浸一日”。《证类三草》记载“黄连一两,生姜四两,以慢火炒”。在太院所编《圣济总录》中,则根据中医临床以热制寒的原理,用吴茱萸制黄连。到此,黄连的炮制方法从简单的净选加工步入复杂的用辅料炮制。
宋代有无灰好酒煮制(《活人书》),好酒浸制(《洪氏》),酒洗(《妇人》),酒洗炒(《扁鹊》),生姜炒(《旅舍》),蜜浸一宿炙令香熟、烧焦制炭(《史载》),米泔浸制(《药证》),麸炒焦黄色、同吴茱萸共炒制(《总录》),同巴豆共煮制(《总微》),酒煮时要求用银器(《三因》)。
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对中药的炮制相当重视,并对炮制作用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归纳。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黄连炮制要用酒炒、酒洗。张元素在《珍珠囊》中也指出黄连用酒洗,借酒开腾之力使得黄连功用到达头面及手梢皮肤。将黄连的炮制方法推向了新了领域。元代增加了酒蒸、陈壁土炒制(《丹溪》),童便浸制(《原机》),姜汁拌炒(《世医》)。
明清时期,炮制理论、炮制技术趋于成熟。《普济方》中创新用了冬瓜汁炮制黄连。而《本草蒙筌》中记载“火在上炒以醇酒;火在下炒以童便;实火以朴硝,虚火以酽醋;痰火姜汁,伏火盐汤,气滞火同吴茱萸,血瘕火拌干漆末;食积泻亦可服,陈壁土研炒之;肝胆火盛呕吐,必求猪胆汁炒;又治赤眼,人乳浸蒸或点或吞,立能劫痛”。《本草纲目》中将炮制方法与临床相结合,论述黄连炮制“以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猪胆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吴茱萸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和炒”。《幼科释谜》中还记述黄连有炒炭用。明代新增了吴茱萸煎汤炒(《保元》),朴硝炒制、干漆炒制、猪胆汁炒、入乳炒制、酽醋制、盐汤制(《蒙筌》),吴茱萸合益智仁共炒制(《医学》),冬瓜汁浸制七次(《普济方》),酒洗后再与吴茱萸共炒制(《回春》),用湿槐花拌炒、牛胆汁浸制(《景岳》)。清代有入猪大肠中煮熟用(《说约》),黄土、姜汁、酒和蜜四制黄连(《本草汇》)。
黄连的炮制方法有去皮、去毛、浆水浸柳火中焙干用, 蜜炙,酒煮,姜制,吴茱萸制,米泔水制,酒洗,酒炒,土炒,冬瓜汁制,盐水炒,猪胆汁炒,人乳蒸,醋炒,朴硝水炒,干漆炒,炒炭17种。辅料有浆水,蜜,酒,姜汁,吴茱萸,米泔水,冬瓜汁,盐,胆汁,人乳,醋,土,朴硝,干漆等14种。炮制工艺精细讲究,不同的炮制方法针对不同的病症,体现了中医辨证施药的用药原则;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些方法中,有部分已经受到禁锢,逐渐被抛弃,例如:妇人乳汁蒸法、童便炙法、巴豆炒法等 。
【炮制方法】
1.黄连:
现代: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古法:《本草经集注》:“除根毛。”《千金翼方》:“去须……水润切。”《太平圣惠方》:“去须洗净。”“去粗皮,碎擘,水洗过。”《洪氏集验方》:“去芦,刮去黑皮,洗净。”《普济方》:“用竹刀刮去须。”
2.酒黄连:
现代: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100千克用黄酒12.5千克。
古法:《类证活人书》:“以无灰好酒浸面上约一寸,以重汤熬干。”《扁鹊心书》:“酒洗炒。”《三因方》:“燎去须,酒浸,银器中重汤煮,漉出晒干,添酒煮七次止。”《丹溪心法》:“净酒二升浸,以瓦器置甑上蒸至烂,取出晒干。”《校注妇人良方》:“酒洗。”
酒长于清泻上焦火热,对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和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烦躁易怒,耳道流脓疗效较好。这时,常与、生、生、竹叶、木通、龙胆草、败酱草、蒲公英、栀子等药配合使用。
3.姜黄连:
现代: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100千克,用生姜12.5千克捣汁或干姜4千克煎汁。
古法:《博济方》:“宣连一两,生姜四两,一处以慢火炒,令姜干脆色深,去姜取连。”《旅舍备要方》:“入生姜同杵,炒令紫色。”《世医得效方》:“姜汁拌炒。”
姜长于清热和胃止呕,对湿热中阻之胸闷脘痞效果明显。这时,常与吴茱萸、薏苡仁、白蔻仁、杏仁、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4.萸黄连:
现代:取净吴茱萸,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拌入黄连片中,闷润至吴茱萸汁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100千克用吴茱萸10千克。
古法:《圣济总录》:“去须,一两,用吴茱萸半两同炒,以茱萸黑色为度,放地上出火毒,不用茱萸。”《寿世保元》:“吴茱萸煎汤炒。”
萸长于舒肝和胃止呕,对肝胃不和、胃热炽盛之呕吐吞酸、消谷善饥效果较好。这时,常与石膏、煅瓦楞子、浙贝母、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5.炒黄连
现代:取黄连片,簧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取出放凉。
古法:《雷公炮炙论》:“凡使,以布拭上肉毛,然后用浆水漫二伏时,漉出,于柳木火中焙干用……”《千金翼方》:“熬(炒)。”《太甲圣惠方》:“去须微炒。”《类证活人书》:“炒令紫色。”《博济方》:“炒令稍焦赤色。”
6.土炒黄连
现代:取黄土,加热至稍松时,倒入黄连片,炒至染上土色,取出,筛去土,放凉。
古法:《丹溪心法》:“陈壁土炒,去土。”
7.胆汁制黄连
现代:取猪胆剪碎,取汁去渣,加黄连片炒干为度。黄连片每100kg,用猪胆1000只。
古法:《本草蒙筌》:“肝胆火盛欲欧(呕),必求猪胆汁炒。”《景岳全书》:“净牛胆汁浸。”
8.黄连炭
现代:取黄连片,置炒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呈黑色,喷水灭尽火星,晒干。
古法:《济阴纲目》:“炒黑。”《幼科释谜》:“烧存性。”
【饮片性状】
黄连为不规则薄片,直径3~8毫米,表面皮部棕色至黯棕色,木部金黄色或橙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周边黯黄色,粗糙,有细小须根,质坚脆,气微,味极苦。
酒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木部棕黄色,偶见焦斑,周边棕褐色,具炒香气而略带酒香。
姜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木部棕黄色,周边棕色,有姜的辛辣味。
萸黄连形如黄连片,表面木部棕黄色,周边棕色,有吴茱萸的辛辣味。
黄连炮制后气味发生改变,如黄连片为“气微”,而酒黄连为“略有酒香气”,萸黄连为“有吴茱萸的辛辣香气”,因此可利用黄连及其炮制品“气味各异”的特点,对其进行进一步鉴别。
【质量标准】
黄连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0%,稀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味连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不得少于5.5%,表小檗碱不得少于0.80%,黄连碱不得少于1.6%,巴马汀不得少于1.5%。
黄连饮片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3.5%,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不得少于5.0%,含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的总量不得少于3.3%。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要求同黄连片。
【炮制目的】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
生黄连,苦寒之性颇盛,善清心火,解毒,多用于心火亢盛,烦躁不眠,神昏谵语,以及湿热诸证如湿温、痢疾、热毒疮疡等。
酒黄连,能借酒力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多用于肝火偏旺,目赤肿疼。
姜黄连,能缓和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善清胃热呕吐。
萸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多用于肝气犯胃,呕吐吞酸等。
【应用选择】
生用
(1)热病神昏:常与栀子、黄芩等同用,能清热泻火解毒,可以治湿热病,心火炽盛,高热心烦,甚则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台》)。
(2)杂病心火偏亢:常与栀子、莲心等同用,能增强泻心火的功能,可治心火偏亢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若心火内炽迫血妄行者,常配伍大黄、黄芩等,能泻火止血,用于火热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泻心汤(《金匮》)。
(3)湿温病:常与厚朴等同用,能清热化湿,可治湿温病,发热不退,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者。
(4)泄泻:常与黄芩、葛根、甘草同用,能清大肠湿热,可治湿热泄泻,发热、口渴,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者。
(5)痢疾:常与木香或白头翁、秦皮等同用,能清热止痢,治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如香连丸或白头翁汤(《伤寒论》)。
(6)热毒疮疡:常与黄芩、连翘等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热毒疮疡,红热肿痛者。若为耳目肿痛,可用本品研末外用或浸汁涂患处。 (7)消渴症:常与天花粉、生地等同用,能清泻胃热,生津止渴,可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之中消证。
制用
(1)肝火偏旺:酒黄连,常配伍龙胆草、黄芩等,能泻肝火明目,治肝火偏旺,目赤肿痛等。亦可单用本品煎汁点眼。
(2)胃热呕吐:姜黄连,常与苏叶、半夏等同用,能清胃止呕,可治胃热呕吐,舌苔黄腻者。
(3)肝郁犯胃:萸黄连.常与淡吴茱萸、姜半夏、竹茹等同用,能清热疏肝和胃,可治肝郁犯胃,胃失和降而致的呕吐吞酸,干呕泛恶,脘胁胀痛,烦闷不舒等症,如左金丸(《丹溪》)。
黄连的炮制早在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经过医药人员的医疗实践,总结前人经验,直到元代,黄连炮制的临床作用才更明确的提了出来。《汤液本草》记载:“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以酒浸煎”。又提出“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指出了酒制具有引药上行,治头面之疾病的作用。
明代《普济方》中提出:“酒炒酒浸上颈已上”。《奇效良方》中记载:“苦寒酒炒,亦为因用以泻其上热”。这两部书进一步论述了酒制黄连作用的部位趋向,以及引药上行,泻其上热的作用。这些宝贵经验,至今被人们沿用。
后人在治病过程中,通过用不同辅料对黄连进行炮制,使黄连在临床中的用途扩大。《医学入门》中记载:“吴萸水炒,调胃厚肠,治冷热不调。黄土炒,
治食积,安蛔虫。盐水炒,治下焦伏火。”炮制方法较前增加了3种,并对临床作用有明确的记述,黄连炮制的理论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
《本草纲目》对黄连的炮制方法及其作用记述更为详细:“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而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2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吴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治其苦寒,咸寒能治其燥性,在用者祥酌之。”与《医学入门》中记载的炮制方法比较,增加了猪胆汁浸炒、醋浸炒、姜汁炒、朴硝炒、干漆水炒。使黄连的用药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是对黄连炮制原理的新见解。
《增补万病回春》记载:“去须生用,泻心清热,酒炒厚肠胃,姜制止呕吐”;“火在上炒以醇酒,火在下炒以童便,实火朴硝,虚火酽醋,痰姜汁,伏火盐浸
。”明确提出了姜制黄连治痰、止呕吐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酒制黄连不但可以治上,而且还可以厚肠胃,同时对用童便制黄连的临床作用明确提了出来
,进一步扩大了黄连的临床应用。
《医宗粹言》提出“酒炒去头目之火,姜汁炒去痰火胃火,不伤脾胃。”说明酒炒、姜汁炒黄连既有确切的临床作用,又可防止生用黄连伤脾胃的副作用。《寿世保元》记载:“去须。下火童便,痰火姜汁,伏火盐汤,气滞火吴萸,肝胆火猪胆,实火朴硝,虚火酒炒。”“虚火酒炒”是该书的新观点,余则与上述基本相同。
《景岳全书》记载:“火在上炒以酒;火在下炒以童便;火而呕者,炒以姜汁;火而伏者,炒以盐汤;同吴茱萸炒,可以止大痛;同陈壁土炒,可止热泻。”“同吴茱萸炒,可以止大痛;同陈壁土炒,可止热泻”,拓宽了黄连的临床应用,满足了患者治疗的需要。
《先醒斋广笔记》记述:“切片,拌好酒,同吴茱萸浸二宿,瓦上炒干,分开连、萸各贮……白痢加茱萸。……,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提出了白痢用酒和吴茱萸共制黄连,赤痢用湿槐花炒的炮制方法,认识到了治疗赤痢、白痢、黄连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刘荣禄论黄连炮制与临床应用
黄连按古法炮制和临床应用可分为生黄连及酒 、醋 、盐 水、朴 硝、胆汁 、姜、茱萸 、干漆 、槐花 、土炒黄连和黄连炭等。但是,当下药房中普遍只以生黄连一药统之。其余炮制方 法与临床应用竟弃之已远 。
生黄连的炮制法与临床效用
生黄连片炮制法
取黄连洗净,春、冬润24小时,夏、秋润8小时 ,刨薄片晾干即得 。
黄连粗粉操作法
取黄连洗净晒干,碾碎或用粉碎机粉碎,过2号筛筛过,装入瓶内。黄连片或粉配方时宜另包,待诸药煎成去渣后倒人药液中煎数沸 ( 约3分钟 ),滤去渣绞尽汁即可 。
生黄连人药为何要刨薄片或碾粉配方? 因生黄连在临床中大多用于心火实盛,疮疡肿毒,目疾暴发,胸痞呕吐,热病泻痢等症。治疗上述诸症,必取其大寒善泄易行之性,要取其性存则不宜久煎,久煎其性味减,疗效差 。刨片碾粉人药,不但其味易出,缩短煎煮时间,并可保其本性存,故其效高而速。
如张仲景在治疗热痞之症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即以麻沸汤渍之 ,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此正是取黄连生汁之意 。当今不论治疗何病,均以完黄连配方同煎,完黄连入药同煎时间长,若用于上述病症中,清热解毒之效差而慢 。
对此,本人曾做过30多个病例的药物比较,在病症、病因、脉 象、用药、剂量相同情况下,由于用薄片和完药及煎熬长短方法不同,其临床效果则有差异。如朱 某某,女,22岁,1985年6月,因食死牛肉生毒疮,经××医院注射青霉素、扑尔 敏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维丁胶性钙等半月无效,后经余治 。见其人头面全身疮色深红,痒不可忍,心烦,口燥渴,舌苔降红,舌尖赤,脉 洪 数,以三黄解毒汤加荆芥6g,土茯苓15g,内服。外用生黄连20g,川柏30g,荆芥15g,银花20g,水煎外洗。内服外用 黄连都用薄片后煎,三剂 痊愈 。钟××,女,26岁,患同一病症,用药尽同,只是用完黄连同煎时间长,六剂 方愈 。李××,男,33岁,双眼红肿疼痛,羞明,头晕,口燥苦,舌苔深黄,舌尖降,脉弦洪而数,投以龙胆泻肝汤加刺藜15g,石决明12g,荆芥l0g,完黄连l0g同煎,五剂痊愈 。张××,男,38岁,病症用药俱 同,而用黄连薄片后煎,三剂痊愈 。
从实践中体会到,用完黄连或薄片,粉都能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便有快慢之差异。
姜制黄连炮制方法与临床观察
姜制黄连炮制法
取生姜洗净捣碎,加水煎熬2次,取汁与黄连拌匀,润2小时,置锅内用文火微炒片刻,起锅晾干 。每公斤黄连用生姜0.5kg,加水0.5kg,熬取姜汁 0.3kg。姜黄连按古法用13-20%生姜炮制,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用60%生姜炮制疗效更好 。
如徐××,女,46岁,食后5分钟呕吐,咽至胸如物堵,虽经多家医院诊治妄效,于1986年9月16日来诊,其人体瘦,脸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用二陈汤去甘草加生赭石15g ,川连1Og,二 剂仍呕吐,守原方药易姜黄连,四剂痊愈 。又如刘××,女,29岁,食入即吐,咽至胸似有物堵数月,经多家医院未查出病因,1985年8月13日来诊 ,其症头晕口苦,心烦失眠,燥渴,食入即吐,咽胸似有物堵,苔黄,舌尖红,脉浮弦而数,以小柴胡汤加川连、花粉。二剂,诸症好转,仍呕吐,咽胸如物堵,易二陈汤加黄连10g二剂仍呕吐。守原方药易姜黄连l0g,三剂痊愈。一月后病又复发,为探试药效,以二陈汤加生赭石15g、茱黄连l0g,二剂无效。守原方药易姜黄连二剂,呕吐止 ,原方加白参6g、漂白术12g,六剂痊愈,一直未发。
为何姜制黄连要用较多的生姜炮制呢 ? 因姜黄连大多用于火呕而设。火呕者,上中焦之火及气上逆故呕也。上中焦有火故食不得入 ,或食入即吐出。此症用黄连 ,必用生姜之制方能奏效,因黄连虽为清热泻火之要药,但降逆之效差,必借生姜之鉴制,取生姜之降逆,药进后方不至反出。生姜为止呕之圣药,虽有辛通开之,降之之效,因其性热,不能清热泻火,不宜于火呕,既已用在火呕之症 ,必借黄连大苦大寒之性以制生姜之热,这样方能达到呕吐止火泻之作用。其入咽胸如堵欲以手抓等状者,此非物也,乃火与气格阻于上,火气隔阻于上故咽胸似有物堵,治法应清心胃火,降逆气 ,火清逆气降,咽胸似堵之物如失。呕吐者,亦火气上逆也,盖胃气宜降不宜升,胃中有火其气上逆 ,饮食之物不能下输食物入则二热相冲,不得停留,故随之反出。方中用姜制黄连者,因黄连善入心清热,心中之火清,上焦之火皆清。生姜善能降逆而辛能开之通阳,火泻,胃逆之气降,食入之物方能不致反出,故二药相伍之制为止呕之一要药。
若治气分湿热之火,开郁火,止火痛,左肋痛利大肠壅气,宜用茱黄连。治肝之实火、胆囊炎、胆壁、增厚,宜胆汁黄连。若 治伏火 宜用盐水 、朴硝黄 连。治 湿热 在血 分 以及 血瘕 所致 之热应 用千漆 黄连 。若治食积之火及热泻,宜土炒黄连。治赤痢,用槐花黄连。治血痔用枳壳黄连。治脾虚所致之热泻,黄连炭尤为妙剂。
口腔溃疡疼痛难忍,可以擦维生素B2的粉末。在晚上睡觉之前,在口腔溃疡的伤口擦上粉末,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会好很多,这样也是一个快速的治愈方法。所以,一个人的口腔溃疡一旦复发,那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体上火。平日吃的东西都比较干燥,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一、治愈口腔溃疡,多吃降火的食物治愈口腔溃疡,多吃降火的食物。其实梨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降火食物,无论是生吃,还是做梨子水都是可以的。不过梨子属于寒性的食物,有些人的身体是不能吃梨的,所以是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把梨子煮水喝,这样也是有降火的效果。
二、治愈口腔溃疡,要多喝水治愈口腔溃疡,要多喝水。一个人的口轻溃疡的发生,都是因为自己的身体缺乏水分,而且火气太大。这个时候的自己,只能够通过多喝水的方式,去给自己的身体补充水分。身体水分足,陈新代谢的速度变快,口腔溃疡就容易好起来。
三、治愈口腔溃疡,可以使用口腔溃疡贴治愈口腔溃疡,可以使用口腔溃疡贴。口腔溃疡贴,是一种针对性的治疗。哪里有口腔溃疡,就贴在哪里。所有的药性都是不会浪费,都会使用在伤口的地方。只有口腔溃疡的地方有足够的药性治疗,就会容易好。所以,治疗口腔溃疡,口腔溃疡贴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患有口腔溃疡,要及时的给身体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人的身体若是缺乏维生素C,是很容易导致口腔溃疡。维生素C的食物是橙子,橙子当中是非常的富有维生素C。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是可以有效的帮助伤口愈合。
阿胶糕是用阿胶、黑芝麻、核桃仁、冰糖,黄酒等制作出的食品。阿胶性味甘平,几千年来一直是一种使用人群非常广泛的经典滋补品,药食两用。以下几类人群最适合用阿胶:
1、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2、处于产后恢复期的妇女; 亚健康及体力脑力过劳者: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老年人:可以延缓衰老,提高抗病能力;
4、慢性病人:扶正祛邪,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女性:可补血养血,美容养颜。
扩展资料:
不宜吃阿胶的人群:
1、体内湿邪重的人不宜吃阿胶: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口干口苦口黏、乏力、头晕或者头迷糊、肚子胀、大便不好,舌苔厚腻;
2、阿胶性滋腻,容易使湿邪不容易清除,甚至会加重现有症状。而心火、肝火、肺火,甚至阴虚有火等爱上火的人,服用阿胶,不仅不受补,还会加重体内之火。
3、有伤口和脾虚者也不宜吃阿胶:阿胶有活血的作用,会导致伤口不宜结痂;
4、而脾虚者消化功能低下,阿胶质地粘稠容易阻碍脾胃功能,引起滞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服用像阿胶、灵芝、西洋参等补药。
-阿胶糕
凤凰网-哪些人可以用阿胶?
人民网-哪些人不宜吃阿胶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96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归芍地黄丸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