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发生在儿童身体上的一种疾病,很多家长都会很重视这种疾病,害怕孩子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的病毒引起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般五岁以下的孩子比较容易感染,幼儿园是五岁以下孩子比较聚集的地方,所以要格外谨慎些。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旦发现周围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家长都会给自己家的孩子做好各种的防护措施,手足口病在发作的时候可以引起发热,手部脚步和口腔里面的溃疡或者皮疹样的病变,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的,一旦感染,请立即就医。
1、学校或幼儿园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当立即向相关机构报告疫情,让家长带着孩子第一时间就诊,同时停止一切集体活动。
2、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对于带皮的瓜果要削皮后再吃,不喝生水,相互间不混用餐具。
3、对孩子会接触到的物品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像楼梯的扶手、玩具、水杯等等,都要认真消毒。
4、家长们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以避免接触到患儿,增加患病的几率。
5、多开窗,保持室内的通风良好,有太阳的时候把衣服、被子和床垫都拿出来晒一晒,同时给孩子勤换衣服。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能靠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等,并且在饮食上给孩子增加营养,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针灸培训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这类疾病对幼儿的健康有着很多危害,因此,在平时需要注意预防幼儿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妈妈多注重平时的生活环境和饮食,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1、手足口病该如何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定时打扫卫生,定期在家里喷洒一些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2、注意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等。
家长和孩子应牢记预防手足口病的“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十五字诀。
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3、防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饮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食具、饮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4、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
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
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5、手足口病的症状
1、发热
多数小孩突然起病,发热,多在38℃左右。发热一般是手足口病首先出现的症状,早于皮疹1-2天,同时伴有轻度流感样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常常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
2、口腔出现疱疹
发热1-2天后,往往出现疱疹,以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表现为硬腭、颊黏膜、舌、唇及齿龈等处发生粟粒大小水疱,疼痛,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的一层膜或浅溃疡,周绕红晕。由于口腔溃疡疼痛,小孩常表现为流涎、拒食、哭闹、烦躁。
3、手足出现水疱
主要出现在手、足、指背或侧缘,尤其是指甲的周围及足跟的侧缘。手足的疱疹表现为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澄清,呈乳白色。水疱可出现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疱疹一般无疼痛感及痒感。
4、重症病例的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昏迷、脑水肿、脑疝。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_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引起该病的细菌病毒有二十多种之多,其主要发病人群是低龄儿童。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较差,有的患儿在得了手足口病之后,病情会发展的很迅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家长要重视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
家长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发展。这里有5大措施来帮你预防手足口病,
第一,要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都洗手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卫生要求。孩子在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不要只用清水洗,要用肥皂或是消毒洗手液洗手,这样才可以除菌。不可以让孩子吃那些没有洗干净的或是已经变质的食物。
第二,婴儿使用的物品,如奶嘴,奶瓶等,在使用的前后都要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附着引起婴儿感染。
第三,手足口病的活跃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和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很多细菌聚集,这样可以防止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孩子的居室每日都要及时打扫和消毒,居室每日都要通风换气。孩子的被褥等要经常换洗。
第四,家长在帮孩子洗完衣服,更换完尿布之后,也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双手,孩子的粪便要妥善处理,不可随意丢掉。
第五,如果孩子出现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并且尽量避免孩子喝其他孩子有接触,孩子穿过的衣服,接触过的物品等都要及时消毒清洗。这是很重要的。
由以上的有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的说明,家长们应该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家长切不可大意。尤其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更要警惕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不要让手足口病有可乘之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远离手足口病的威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8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盘点:肾结石患者不能“碰”的几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