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邓阿姨挂号,排一上午队,只为了把阿司匹林换成氯吡格雷,行吗?

生活百事通 2023-09-22 18:49:06

门诊很是忙碌,我们没有喝水时间,更没有上厕所的时间,当然也不需要上厕所。

快11点的时候,后面还有20多个人,每个人都着急的催医生看快点,每个被看到的人,都希望医生看慢点,这就是现状。

但不管快慢,我们都必须认真,负责任。

进来的是一位邓阿姨,61岁,说自己不看病,就是想问一下把氯吡格雷换成阿司匹林行不行。

王医生问其原因,邓阿姨说:阿司匹林副作用太大,自己不敢吃了,就算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贵一点,但自己的条件还可以,不怕贵。

王医生:那您什么病要吃阿司匹林啊?

邓阿姨:心肌缺血、冠心病,去年做了造影不用放支架,但医生说要坚持吃药。

王医生:吃阿司匹林现在出现什么副作用了吗?比如说出血、过敏、没有效果、尿酸高、哮喘、胃口不好?

邓阿姨:这些情况都没有,就是听人说阿司匹林副作用大,氯吡格雷副作用小,就想换成氯吡格雷。

心血管王医生的解释:

按照很多人的常理思维,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贵,副作用又小,患者要求,医生肯定会直接开完药,打发走人,后面还有好多人排队呢。

可事实并非如此,氯吡格雷并不能替代阿司匹林,或者说不能直接替代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是个什么药呢?

简单理解阿司匹林是个大哥哥,今年100多岁了;氯吡格雷是个小弟弟,今年20岁;这哥两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都能预防血栓。

氯吡格雷大的作用跟阿司匹林一样,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比如冠心病、脑梗死、支架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等。

但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一样,简单说阿司匹林是通过一种方法抗血小板,氯吡格雷是通过另外一种方法来抗血小板,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

氯吡格雷最常用于什么病?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或心脏支架的朋友这个药并不陌生。因为凡是支架或急性心肌梗死都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这叫双保险,也就是怕阿司匹林预防血管堵塞的作用不够保险,再从另一种途径来预防血管堵塞,我们专业术语叫双联抗血小板。

氯吡格雷并不是很多人想象那样,没有副作用。

氯吡格雷不良反应:

1、常见:血管水肿、鼻出血、胃肠道出血、淤伤、腹部不适、腹泻、消化不良等。

2、不常见:血小板减少、头痛头晕、眼出血、胃溃疡、便秘、皮疹、血尿等。

氯吡格雷禁用:对严重肝损、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颅内出血以及对氯吡格雷过敏患者禁用。

所以,并不是说氯吡格雷副作用小,更重要的是,除非需要双保险时要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地位:

只需要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时候,在临床我们首先选择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的用药经验丰富,且抗血小板、预防血栓的证据更充分。我们不建议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的老大地位暂时无人撼动。

只有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氯吡格雷。

心血管王医生的建议:

简单说,氯吡格雷是对于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的一个补充,在需要双保险的时候两者都要用,但如果只选一个的话,首选阿司匹林!当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可以选择氯吡格雷。

所以,邓阿姨暂时没有必要把阿司匹林换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但比氯吡格雷便宜,更重要的是阿司匹林比氯吡格雷证据更多。

总之,无论是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我们都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更要密切观察副作用。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药比较好?该怎么选?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也称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们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的活性,干扰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而氯吡格雷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两种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等。

在临床疗效方面,氯吡格雷与血小板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寿命显著缩短,需要很长时间(大约5天)才能恢复正常功能,因此,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要略优于阿司匹林。

在适应症方面,阿司匹林既可以预防具有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者、男性超过50岁或女性绝经后等高危因素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又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复发,而氯吡格雷只能用于预防近期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动脉性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复发,因此,阿司匹林的适应症更加广泛。

在不良反应方面,阿司匹林在局部可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进而损伤胃黏膜,此外,前列腺素可调控胃肠道血流和黏膜功能,阿司匹林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损伤,这也是阿司匹林损伤胃黏膜的主要机制。与阿司匹林不同,氯吡格雷不能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但是氯吡格雷可阻碍新生血管生成,影响溃疡愈合,可加重已存在的胃黏膜损伤,因此,长期用药,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好。

在循证证据方面,阿司匹林延用至今已有将近50年的 历史 ,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它在预防动脉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临床使用可谓有理有据,而氯吡格雷上市只有20年,循证证据不如阿司匹林充分。

那么在临床使用时,这两种药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答案毋庸置疑,当然首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循证证据近乎完美,而且有当仁不让的价格优势,长期服用不仅预防血栓效果卓越,而且可节省医疗开支,对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如阿司匹林过敏、有活动性溃疡出血等,或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如吃阿司匹林出现无法耐受的胃肠道反应,才需要使用氯吡格雷替代。

参考文献: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氯吡格雷片说明书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10)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更新版)

二者并没有那个更好一说,主要是应用时机的不同,同样作为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常被人相提并论,很多患者会有疑问,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选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区别是什么?
1,价钱:二者的价钱相差非常大,尤其是作为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2,原理: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抗血小板凝聚,重点是抑制;而

氯吡格雷是通过与血小板ADP受体接触融合,从而降低血小板凝聚作用,重点是竞争。

3,应用:阿司匹林不仅适用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更适合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氯吡格雷只适用于已经确诊的患者。

4,时间:阿司匹林问世上百年,在抗凝领域的应用时间快五十年了;而氯吡格雷的应用时间只有21年,从时间来看,绝大多数医生对阿司匹林的应用和掌握更加娴熟。

5,副作用:虽然同样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但氯吡格雷的风险更小一些,也更安全一些。

那么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二者在临床上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并没有绝对的优劣。

1,高危群体:对于尚未发病却存在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口服阿司匹林。

2,确诊患者:对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来说,首选阿司匹林,但如果不能耐受,需要考虑氯吡格雷。

3,其他疾病: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疾病的患者来说,首选氯吡格雷。

4,支架术后:需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PS:药物的选择不可盲目,是药三分毒,没有绝对的神药或毒药,在临床应用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不要擅自服药。

在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2个药物可以说是大家最耳熟能详,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两个药物了。很多朋友不知道这2个药物到底哪个更好,又该如何选择。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两个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机理有差异
这类药物之所以在心血管领域广泛应用,主要发挥的是这类药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当血管内的斑块出现破裂,引起体内的凝血机制被激活,血小板出现聚集时,这类抗血小板药物就会发挥作用,减少血小板聚集带来的血栓风险。因此,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类抗血小板药物是很常见的基础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却并不相同。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来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反应;而氯吡格雷这属于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它本身没有药物活性,而是要经过肝脏的肝药酶代谢后,才会形成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药物,通过与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受体高选择性结合,从而达到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的作用。

总而言之,这2个药物虽然都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个不相同,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抵抗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风险。因此,在某些心血管疾病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上,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2种药物合用的“双抗”疗法,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作风险。很多在同时服用2种药物的朋友,不知道是否这2个药物都要一直服用,但一般情况下,双抗疗法是没必要一直服药下去的,一般推荐2种药物同时服药1年到1年半左右后,可以就医诊察,根据情况,停服其中一种药物,而只保留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有导致出血的风险
在给大家科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出血风险的时候,很多朋友就会问:是不是换成氯吡格雷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2种药物导致出血的风险,主要还是来自于其自身的药理作用,具有抵抗血小板的作用。血小板是伤口出血的重要凝血物质,只要药物有抵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服药期间的出血风险就比不服用此类药物大。

从胃黏膜刺激性来说,阿司匹林因为药物本身以及药物药理作用导致的胃黏膜 健康 受损,而出现胃出血的风险更大,而氯吡格雷则对胃黏膜没有刺激性,但如果本身有胃黏膜出血风险的朋友来说,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样也有导致胃黏膜出血的风险,因此,不论是服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都应该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这种出血风险也不仅仅限于胃出血,其他的皮下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等方面方面的风险,也要注意评估和预防。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一二级预防应用各不同
实际上,在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预防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二级预防方面,这2个药物都是可以选择的药物。阿司匹林用药成本低,氯吡格雷用药成本则高一些,阿司匹林有胃刺激性,而氯吡格雷没有胃刺激性,从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2个药物也都是很好的心血管预防药物,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上,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请医生做好评估后选择使用。

在尚未发作心血管疾病,但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超过10%的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身上,通常如果需要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一般都会推荐阿司匹林,其主要原因也并非阿司匹林更好,主要还是考虑用药的经济性,还有就是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临床数据较多较完善。但近些年来,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很多研究已经开始认为,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其心血管获益,并不比起导致出血的风险大,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方面,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是应该经过严格的出血风险评估后确定,如果是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超过15%),而又低出血风险,或者是已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年以上)而没有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推荐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其他情况下,应慎用或不用。
服用氯吡格雷要注意基因多态性和同服其他药物对药效的影响
前面我们也已经说到,氯吡格雷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是要经过肝药酶的代谢后才能形成活性物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的药理作用。因此,对于服用氯吡格雷来说,有一部分朋友的这部分肝药酶属于慢代谢型,因此,在服用氯吡格雷时,就会导致其药效较差,抗血小板防血栓作用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氯吡格雷抵抗”,根据各种临床数据统计,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在4~30%左右,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诊断指标来确认氯吡格雷抵抗的问题。但通常我们认为,肝药酶慢代谢型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更容易出现抵抗问题,而有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占用这部分肝药酶的作用,也会导致氯吡格雷的药效受到影响,如我们常常与抗血小板药物同服的奥美拉唑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服用氯吡格雷时,如果需要保护胃黏膜,应该尽量的避免服用会影响其药效的奥美拉唑等药物。

在发生药物抵抗,和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方面,阿司匹林的发生率都相对少一些,但长期应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高尿酸的朋友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使尿酸进一步升高,引起痛风及其他 健康 风险。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这2个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应用的领域也有所差异,在长期服用的注意事项上,也各有差异,另外,又要经济性,有效性上,也更是会有很大的个性化差异,因此,哪个更好,应该选哪个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不差钱,而有高尿酸的朋友,不妨选择氯吡格雷长期服用;而如果需要考虑用药经济性,而又确实进行抗血小板预防的朋友,或者有明确氯吡格雷抵抗的朋友,需要服用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朋友,那么不妨选择物美价廉的阿司匹林,就是更好的选择。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同属于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很多病人都很纳闷,为什么有的人在使用阿司匹林,而其他人却使用氯吡格雷,甚至有的人联用这两样药。接下来,我将为广大朋友解惑:针对这两种药物,怎么选择,什么时候使用双抗。

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目的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防脑梗塞、心肌梗死的发生。针对这两种药物,从价格上来讲,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阿司匹林,而氯吡格雷价格稍贵;其次,从不良反应来讲,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大,如胃黏膜损伤,上消化道出血等,但随着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推广,消化道不良反应较普通剂型的阿司匹林明显减少,而氯吡格雷对胃肠道的刺激则相对较小;如果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或者痛风,这时选药要慎重了,阿司匹林可使血尿酸升高,而氯吡格雷对尿酸的影响很小。所以,综合各方面考虑,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没有禁忌症,优先选择阿司匹林,且最好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如果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部分病人同时使用这两种药,是什么原因?

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主要针对血栓风险大的病人。由于这两种药的作用机制不同,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加强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常用于小卒中(如TIA)、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术后等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都会引起出血,且各自都有不少禁忌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擅自换药或调整剂量。

谢谢阅读,祝您 健康 !

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都是我们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都是在临床工作当中比较常用的药物,那么两者相比哪一个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比较好呢?哪一个应该是抗血小板首选的药物呢?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好?

虽然两者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所以单纯的来比较哪一个效果比较好,没有特异性的标准。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也是一种常见的COX抑制剂。而氢氯吡格雷是细胞色素p2Y12受体拮抗剂,他经常用于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以及用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长期使用。所以两者没有可比性。

二、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怎样选择?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大量的循证医学实验已经证实了他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也证明了他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一级预防的必要性,所以阿司匹林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而氢氯吡格雷作为一个比较贵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往往用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长期使用,以及植入支架以后或者是有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要求的患者联合使用。

三、两者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同样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两者都可以和血小板进行结合,进而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所以两者的副作用当中出血都是其最为主要的副作用之一,在两种药物使用的时候,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使用,避免出血并发症都是两者使用的最大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用机制是什么呢?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临床应用于哪些情况呢?

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广泛应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别有什么不良反应呢?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

究竟该怎么选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近三年的折腾决定远离(西药纠缠),改用(中医方法)才变回(正常人)。

阿司匹林引起胃痛怎么办,可以换成氯吡格雷吗?

很多朋友都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和脑梗死的复发。其中一部分朋友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了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胃部症状。很多朋友服药后会出现胃痛、反酸,有的甚至出现了胃溃疡和出血症状。这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应该怎么处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01为什么服用阿司匹林会损伤胃肠道黏膜?

阿司匹林对胃部的影响并不只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功能,引起的胃出血,阿司匹林对胃部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阿司匹林在胃内溶解,直接对胃黏膜形成损害,引发胃部症状。阿司匹林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回到胃部,对胃黏膜造成不利影响。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前列腺素对胃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前列腺素分泌减少后,胃黏膜损伤的几率更大。对于已经存在的胃溃疡,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容易诱发出血。

阿司匹林通过上述四种机制影响胃部的功能,那么,面对阿司匹林的这种副作用,应该如何处理呢?

02阿司匹林引发胃部症状应该怎么处理?

很多朋友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了胃酸、胃痛的情况,建议这类的朋友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加服抑制胃酸的药物,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胃痛、泛酸的症状。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了胃出血的症状,必须立即停药,及时到医院就诊。待胃部疾病治愈了,再考虑是否恢复用药,或改换成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

有的朋友建议:服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胃出血,可以换成硫酸氢氯吡格雷。这是不对的,氯酸氢氯吡格雷虽然对消化道的副作用小,但对于已经存在胃部出血问题的朋友,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会加重出血症状。所以,这个办法是不可行的。

还有的朋友提出,天天服用阿司匹林,胃部出现出血症状,改成每隔一天服用一次,就没有任何症状。这样行不行呢?张医生认为,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阿司匹林要想完全抑制血小板功能,需要每天都服药。如果每隔一天服用一次,身体会有一半的时间处于风险之中,容易患心脏病和脑梗死。但反过来说,起码有一半时间,身体内的血管受到了阿司匹林的保护,比起完全无法用药,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有人提出,可不可以每天服用半片阿司匹林呢?这样做也是不对的,对于正常体重的成年人来说,阿司匹林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区间是在75mg-150mg之间,剂量少了,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大了,并不能加强药效,反而增加了副作用的风险。现在,国内大多数阿司匹林的剂量是100mg,如果只吃半片,每天的剂量仅为50mg,根本达不到治疗目的。

03如何预防阿司匹林引发的胃部症状?

一,与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一起服用

对于阿司匹林引发胃部症状,预防很关键。有消化溃疡或胃炎的朋友,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彻底治疗胃部疾病后,方可服用阿司匹林。但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紧急服药,根本来不及处理胃部疾病,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张医生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服用6个月后,如果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则把抑酸药物改为每隔一日服用一次,再经过6个月后,仍没有异常,可以完全停用抑酸药物,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对胃的不利影响,减少胃部症状的发生。

二,尽量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

如果条件许可,尽量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不在胃内崩解,可以减少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保护胃黏膜有一定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在餐前半个小时空腹服用,其目的是为了让阿司匹林尽快地进入十二指肠,在肠道的崩解。

如果在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食物会阻止药物进入肠道,最终导致药物在胃内崩解,这样,就失去了肠溶片的意义。

关于肠溶片到底是空腹服用还是餐后服用,还是有人存在异议,他们认为如果与食物一起服用,可以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张医生个人认为,对于普通的阿司匹林,这种用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肠溶片,如果采取这种服药策略,就彻底失去了肠溶片存在的意义了。

04总之

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不单纯是因为抑制了血小板的功能,阿司匹林还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对胃粘膜造成损害,服用阿斯匹林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胃痛、反酸的症状,需要加服抑酸药物,如果出现出血症状,需要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为了预防阿司匹林引发的胃出血,可以与抑制胃酸药物一起服用,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可以选择肠溶片,使阿司匹林在肠道内崩解,减少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