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降温天,各大医院的急诊室总被心绞痛、心肌梗塞、脑中风患者和家属挤得人满为患;高血压门诊里,医生也总被追问:“我的血压怎么突然飙升啊?怎么办啊?”心血管专家指出,除了人们熟知的“夏天好过,冬日难捱”的血压季节性不稳,其实还有冬日抑郁与血压飙升之间的恶性循环需要打破。
受访专家介绍
黄琳
教授
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羊城好医生
三大针对性措施
情绪调适
户外运动
吃对食物
能帮助您调适身体,破解冬天血压飙升困局。
病例
冬天血压飙升 阿伯慌了
73岁的何伯最近特别烦躁,还跟老伴闹起了别扭。原来,何伯一直身体不错,因为女儿从事医疗行业,在她的监督下,何伯的体检、运动、饮食控制都完成得很好。由于他一向体型偏胖,在家中还常规监测血压、血糖值。何伯有一个小本子,登记着最近几年的每周测量数据。何伯老伴说,正是这本子惹的祸。
从前几周开始,何伯发现血压突然高了起来,原本收缩压稳定在135~145mmHg,连续几周却出现了150mmHg,甚至162mmHg!“我这是得高血压了,得赶紧吃药!”何伯一直向老伴唠叨说。偏偏年尾工作忙,女儿一直没空,何伯也不敢打扰女儿,于是竟然偷偷拿老伴的高血压药吃了。吃了三天,何伯偷偷测血压,发现血压没降,反而自觉头疼、走路喘息、心慌。
得知真相的老伴拉着何伯到医院求诊,才知道他乱吃降压药,导致心脑血液灌注不足。
析因
寒冬血压通常上浮10~12mmH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教授黄琳指出,像何伯这样,冬天发现血压“飙升”的例子其实不少,“临床上,每到冬天,高血压门诊经常有患者来就诊时表示不知道为什么血压升高了”。其实血压高低是与自己比,冬季血压比夏天高10~12mmHg是很普遍的。
有医学研究表明,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0~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且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同时,冬季的血压波动也明显大于夏季。
血压本身有季节性变化,夏天气温高,人体的血管扩张,因此血压会降低;而到了冬天,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作用增强,机体受冷通过皮肤末梢到中枢的神经反射而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耗氧量明显增加,导致血液流动加快,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心血管受冷后出现收缩、抵抗,此时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呼吸加快,血压也会升高。
冬日抑郁与血压不稳
恶性循环
如果说上述因素很多人听说过,那第二种因素则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冬日抑郁与血压不稳之间的恶性循环。
黄琳指出,在岭南这样的南方,真正的冬天往往是冬至过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下,早晚温差较大,日照减少,如果再遇上绵绵的下雨天,阴冷潮湿,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失调。由于天气变化了,人们易出现情绪波动,或低沉,或烦躁,睡不好觉、伴有疲劳、头晕头痛,血压也升高了,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出现了波动,导致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医学研究证实,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已成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事实上,这一因素与上述冬夏血压变化因素也是相关的——冬天日光照射时间缩短,阳光强度降低,大脑的松果体兴奋,由它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而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睡不好觉,总感觉疲惫。
回到何伯的个案,仔细询问病史,可了解到何伯近期总是晚上睡不好觉,烦躁,白天疲劳,心情不好,对一些事情不感兴趣,有时有头痛或胃痛或肌肉痛等情况。老人通常易为睡不好觉而苦恼,再加上监测到血压不稳,又加重了抑郁焦虑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
治疗
试试中医药缓解抑郁
冬季血压骤然升高,可不能置之不理。黄琳提醒,血压波动性增大带来的最主要的危险就是并发症增多,容易引起心绞痛,造成肾功能损伤,尤其是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衰等,导致中风偏瘫甚至死亡。因此哪怕在冬天不那么低温的岭南地区,每年冬季刮风降温时,医院的急诊室也总是人满为患,脑中风、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加。
黄琳提醒,寒冷时节,更需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可增加监测血压的次数,如是高血压患者,应坚持用药物治疗,可采取加药或调药来控制血压,不过要提醒的是,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用了多年的降血压药,但冬季血压控制依然不理想,黄琳提醒,除了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外,还可以用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依据辩证而选方用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了人的情绪与肝、脾、心、肺、肾等脏腑有关系,像抑郁焦虑情绪与肝、心、肺脏的功能损伤最为密切,临床多辩证为肝郁气滞、心肝火旺、脾虚肝郁、气滞血淤、阴虚火旺、气血亏虚等。治疗常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滋阴降火、补气健脾等方法,可以调整患者的睡眠,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利于降低血压。
支招
调控冬日血压 食疗也有效
黄琳认为,冬日要护心,从调节生活起居着手也是良策,包括三方面
01
调控情绪
《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静神内守、病安从来……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是说人们应当保持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做到精、神内守,身体不被过多的事务所劳累,思想不被过多的思虑所困扰,这样形体才不易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当遇到工作或生活压力、不开心事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给自己积极向上的暗示,学会用自我娱乐、助人为乐等方法,放松机体与精神,使得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保持情绪、血压的稳定。
02
多到户外晒太阳和参加运动
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冬季的抑郁情绪;做到早睡晚起,特别是老年人要在太阳出来后才外出锻炼,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以增加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以唤醒细胞的兴奋,使人保持积极的情绪。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如散步、跑步、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这些活动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焦虑状态。
03
进食有利于改善情绪的食物和中药膳食
在一日三餐中,多食一些能够改善情绪的食品、蔬菜、瓜果,如:全麦面包、牛肉、香蕉、橙子、葡萄、巧克力等,每天喝白开水为主,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也可用一些有效的中药膳食来帮助调节睡眠和情绪。
推荐中药膳食
莲心茶
莲心2克、开水泡10分钟后可饮,适用于心火旺盛者。
灵芝煲乌鸡
灵芝适量、红枣10克、乌鸡150克,同煮至鸡肉烂加调料,饮汤吃肉,适用于气虚者。
二仁瘦肉汤
柏子仁10克、酸枣仁20克、大枣10克、瘦肉50克,同煲1小时,饮汤每周2次,适用于心肝血虚者。
百合莲子汤
百合30克、莲子20克、桂圆肉10克、大枣10克,煲2个小时,每日早或晚服,适用于心脾两虚者。
TIPS科普知识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文章来源/健康有约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编辑/李朝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后台予以删除
年轻患者一到冬天就容易胸闷,最好可以在冬季的时候,做动态血压的监测,很有可能患者存在高血压而不自知。冬天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压就会进一步的升高,会导致心脏的压力负荷增加,从而诱发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这个时候应当测量一下血压,首先排除是否是由于高血压所引发的胸闷。还有一些年轻的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焦虑症、抑郁症这样的问题,而这种类型的疾病,易在冬天的时候加重,夏天、春天是此病恢复的最佳时期,建议患者必要时可以结合心理疏导治疗,以及去精神心理科做系统的检查和治疗。
古诗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其实不仅仅是秋天,冬天的时候也会很容易情绪不好,容易伤悲、抑郁还有焦虑。除了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之外,和秋冬季天气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秋冬季节太阳光照开始减少,人体能够合成的维生素d减少,而维生素d有改善情绪的作用。另外日照变少,人体合成的褪黑素增多,也会导致人们闷闷不乐,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一到冬天就抑郁
冬季日照减少,导致血清素分泌减少,褪黑素分泌增多,导致我们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研究证明,阳光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松果体”的腺体。这部分白天分泌血清素,晚上分泌褪黑激素,这两种成分与我们的情绪密切相关。大脑如何判断是白天还是黑夜呢?这是由视网膜接收到的阳光决定的。太阳一晒到,大脑就知道是早晨了,开始促进血清素的分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五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能使人感到快乐和幸福。许多抗抑郁药的成分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加人体内血清素的含量来改善抑郁症。松果体在光的刺激下主动分泌这种神经递质,可以使我们的情绪更加稳定和快乐。而褪黑激素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入睡。晚上没有光时,松果体会分泌褪黑激素,使我们感到困倦和昏昏欲睡。
冬天心情不好抑郁怎么办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所遇到的问题,退一步看问题,得到不同结论,从而改善情绪;
2. 与朋友、同事多交流,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将情绪宣泄出来;
3. 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平时在家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
4. 增加体育锻炼,如健身运动。
5. 欣赏音乐,借助音乐来改变心情。
6. 寻找其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读书、画画等。
晒太阳有什么好处
晒太阳可以增加维生素D体内的维生素D可以减少炎症,增加新陈代谢,改善情绪。然而,仅从食物来源很难获得。阳光是维生素D的最佳来源。中午的阳光最高,UVB射线也最强,产生维生素D的效率也最高。夏季每周3次中午13分钟的阳光照射,足以维持成年人的健康。
晒太阳有助于强健骨骼维生素 D 与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等疾病有关。在阳光下增加维生素 D 的好处之一是,您可以获得更强壮的骨骼和牙齿。虽然钙的摄入对骨骼健康也很重要,但单独补充钙通常是无效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身体吸收和利用钙。
晒太阳有助于降低血压当阳光直射到皮肤上时,身体会产生一氧化氮并将其释放到血液中。一氧化氮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健康,并可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晒太阳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放松的感觉,有助于减轻身心压力,提高幸福感。
您好,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温馨提示您:
在对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高血压患者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就可以是血压持续的处于平稳的状态。但是如果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处以情绪的低落期,则会影响血压出现波动甚至会使血压升高。
焦虑抑郁是人们经常处于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情绪障碍在高血压患者中也特别常见。我国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25%~54%。焦虑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焦虑不仅可导致原无高血压的人群血压升高,也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急剧上升。焦虑同时影响高血压的预后和转归,有研究者对2149名男性心血管病患者随访10~20年,发现42%的高血压患者处于高水平的焦虑状态,且5年、10年、20年内高水平焦虑状态与一般水平焦虑状态的患者相比,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0、5.0和1.4,研究认为高水平焦虑状态是预测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另外,焦虑也会影响降压药物疗效。
通过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焦虑抑郁这样的情绪是会增加高血压发病几率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绪的调整,尽量的避免长时间处于情绪的低潮期。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提升降压药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甚至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登录:“中国医疗人才总部网”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
祝您身体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个重点知识,教会你避免食物中毒!
下一篇: 脚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