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阿司匹林的用量由体重决定,量不对增加死亡风险,千万别瞎吃!

健康生活 2023-09-21 12:48:44



《柳叶刀》刊文指出:

体重决定阿司匹林的用量

服用前必须评估出血风险,切忌自己盲目用药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


阿司匹林已用百年,是医药史上的经典药物之一。因为解热镇痛、抗炎、抗凝效果好,价格低廉,在中国,阿司匹林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常用药。目前,无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阿司匹林采用低剂量。

前不久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是要看体重的。

75~100 毫克/天这个剂量对于50~69千克的人来说确实效果很好,能够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25%;对于70千克以上、50千克以下的人,这个剂量几乎就没有明显效果了,而且他们的发病或死亡风险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用阿司匹林防心血管病和癌症 剂量不能一刀切


新的研究无疑为阿司匹林的使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同时也给中国患者敲响了警钟。因为近20年来,在各种市场营销推广下,中国人服用阿司匹林仿fo饮水一样普遍。

甚至有“专家”在养生保健节目里建议,所有老年朋友都应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显然是荒谬的。”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说,“阿司匹林并非保健品,而是治疗用药。”

上述研究由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完成,他们对过去的10个关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体重与阿司匹林剂量对心血管事件预防效果的影响。研究共入选117279人,体重范围为60~81.2千克,阿司匹林剂量分为小剂量组(75~100毫克)和大剂量组(≥325 毫克)。

研究结果发现,体重在50~69千克的人群,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最佳,获益最大;随着体重增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减弱;体重大于70千克的人群,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300~500毫克)获益更多。

研究还发现,对于低体重(<50千克)人群,小剂量阿司匹林甚至会增加其全因死亡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另外,阿司匹林在结肠癌预防方面,也存在使用剂量和体重的相关性。体重<70千克人群,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体重≥80 千克人群,大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研究者强调,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或癌症时,剂量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恰当的,需要根据体重来区别对待,否则剂量相对于体重高者则无效,相对于体重低者则过量。

在适宜人群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严重偏低



该研究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是临床获益的前提,但“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乱吃”在我国却成了常态,这在基层尤为常见。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李小鹰表示,在适宜人群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严重偏低。一项针对我国四省市阿司匹林用药现状的调研显示,二级预防人群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仅为26.61%。

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曾表示,阿司匹林的使用专业性极强,缺乏医学背景的普通人很难判断。是否该服用阿司匹林、如何服用,关键在于听从临床大夫的建议,切忌自己盲目用药。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前必须评估出血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危险因素包括阿司匹林大剂量及长期服用、凝血功能紊乱、肾衰竭、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消化道溃疡及上腹部疼痛病史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欣在接受采访时也提醒患者,阿司匹林血药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明显,以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反应最为多见。所以具体的使用剂量,应咨询临床医生的意见,不可擅自调整。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董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5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