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颔厌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颔厌穴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正坐或侧伏取穴。
颔厌穴的准确位置图
颔厌穴位于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上1/2中点处。
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颔厌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顶支,颞肌受下颌神经的前干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
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
颔厌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
颔厌穴功效: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颔厌穴有疏经通络,清热散风,通络止痛的作用。
颔厌穴主治颞、耳、目等疾患。如偏正头痛、耳鸣耳聋、目眩、齿痛、身热、善嚏、惊痫、手腕痛等。
现代又多用颔厌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等。
颔厌穴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齿痛,口眼斜,瘈疭惊痫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癫痫,面神经麻痹;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结膜炎,牙痛,
颔厌穴配悬颅穴治偏头痛;
颔厌穴透悬颅穴、悬厘穴,配外关穴、风池穴治眩晕。
颔厌穴配太阳穴、列缺穴、风池穴,有清热散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颔厌穴配丝竹空穴、支沟穴、光明穴,有清头目泄火的作用,主治目眩。
颔厌穴配百会穴、大椎穴、腰奇穴,有镇静安神抗痫的作用,主治癫痫。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向后平刺0.3~0.4寸,局部酸胀。
艾条灸5~10分钟。
颔厌为经穴名(hányàn GB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颔厌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颔即下颔,厌指顺从,此穴在颞颥部,随咀嚼顺从下颌运动,故名颔厌。
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特异性:颔厌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交会穴。
《针灸甲乙经》: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外眦而急颔厌主之。
《针灸甲乙经》: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眩,目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眦急,耳鸣多嚏,颈项痛。
《针灸聚英》:偏头痛,头风目眩,惊痫。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冬最好吃的水果,很多人都吃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