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大迎的准确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_大迎穴位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07:04:28

大迎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大迎穴位于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大迎穴的准确位置图

位于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闭口鼓气时,即出现沟形凹陷的下端处。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在下颌角前下1.3寸,当咬肌附着部的前缘,下颌骨上。简便取法:闭口鼓腮,在下颌骨边缘现一沟形,按之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闭口鼓腮,在下颌角前下1.3寸,下颌骨边缘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当按之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穴位解剖

大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与降口角肌、咬肌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和颊神经。皮肤由下颌神经的下牙糟神经末支-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颈阔肌,受面神经颈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降口角肌,到达咬肌前缘。应避开面动脉及其伴行的面前静脉。降口角肌由面神经的下颌缘支支配,咬肌由下颌神经的咬肌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降口角肌与颈阔肌→咬肌前缘。

皮肤→皮下组织→降口角肌→咬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面动脉分布。

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前方有面动、静脉通过。

大迎穴的作用

大迎穴意义: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大迎穴功效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大迎有开关利窍、止痛消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清头散风、通利牙关等作用。

主治病症

指压大迎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大迎穴主治牙关紧闭,齿痛,齿龋痛,牙关脱臼,智齿冠周炎,面部蜂窝质炎,舌强不能言,口,口噤,颊肿,面肿,面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目痛不得闭,唇吻动,唇紫,寒热瘰疬,大头瘟,数欠气恶寒,下齿神经痛,颜面浮肿,腮腺炎,瘰疬,颈痛,眼睑痉挛,颈淋巴结核等。

大迎穴主治牙关紧闭、齿痛、口、颊肿、面肿、面痛、唇吻动。

大迎主要用于治疗面颊、口齿等疾患:如面痛、颊肿、口、口噤、唇紫、牙齿痛、舌强、寒热瘰疬、大头瘟。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肌痉挛、下齿神经痛、颜面浮肿、腮腺炎等。

大迎主治齿痛,颊肿,牙关紧闭,口;以及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针灸大成》载本穴主治:风痉,口噤不开,唇吻口动,颊肿牙疼,寒热颈痛,瘰疬,口,齿龋痛,数欠气恶寒,舌强不能言,风壅面浮肿,目痛不得闭。

大迎穴主治面肿,颊肿,唇吻动,齿痛,口,口噤,牙关脱臼;瘰疬,颈痛。

五官科系统疾病:龋齿痛,智齿冠周炎,面部蜂窝质炎,眼睑痉挛,颈淋巴结核。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穴位配伍

大迎穴配颊车穴治牙齿痛。

大迎穴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齿痛、面肿。

大迎穴配下关穴、合谷穴,治牙关紧闭。

大迎穴配下关穴、合谷穴、人中穴,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治牙关紧闭。

大迎穴配颊车穴、合谷穴、内庭穴,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肿,齿痛,口喎。

大迎穴配颧髎穴、听会穴、曲池穴,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恶寒。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一般直刺0.2~0.3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动脉。

斜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开血管。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

艾灸方法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大迎穴解析

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以此得名。

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大迎为经穴名(Dàyíng ST5)。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别名髓孔。属足阳明胃经。古以下颔角前方之骨称“大迎骨”,穴当其处,故名大迎。主治牙关紧闭,齿痛,齿龋痛,牙关脱臼,智齿冠周炎,面部蜂窝质炎,舌强不能言,口,口噤,颊肿,面肿,面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目痛不得闭,唇吻动,唇紫,寒热瘰疬,大头瘟,数欠气恶寒,下齿神经痛,颜面浮肿,腮腺炎,瘰疬,颈痛,眼睑痉挛,颈淋巴结核等。

大迎穴名解

古以下颔角前方之骨称“大迎骨”,穴当其处,故名大迎。

大迎穴出处:《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臂阳明,有人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痓,口噤,大迎主之。寒热,颈瘰疬,大迎主之。癫疾互引口,喘悸者,大迎主之。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大迎主之。

《针灸大成》:主风痉,口噤不开,唇吻动,颊肿牙痛,寒热颈痛瘰疬,口,齿龋痛,数欠气,恶寒,舌强不能言,风壅面浮肿,目痛不得闭。

《外台秘要》:主寒热,颈瘰疬,癫疾,口喎,喘痉悸,口禁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

道医培训

大迎在什么位置 大迎的意思是什么

大迎指的是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一个地方,也是青岛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这个地方位于海岸线上,拥有美丽的海滨景色,旅游者可以在此欣赏海景、购物和品尝当地美食。
大迎这个词语来源于汉语词语“大迎门”,意思是从这个门出来的人很多。据说在清朝时期,青岛城内有六座城门,而城南区域最繁华的门就是大迎门。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城市化的发展,今天的大迎已经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
在大迎,你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商店,包括国际品牌、本地品牌和小型商店。无论你想买什么商品,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除了购物之外,大迎还有很多餐厅和咖啡馆供人们享用美食和咖啡。在夜晚,这里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有很多酒吧、夜总会和KTV供人们娱乐。
在大迎你可以尽情享受购物、美食和娱乐,同时还可以欣赏美丽的海滨景色。无论是旅游者还是当地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你来青岛旅游,不要错过大迎这个地方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了解大迎这个地方,并且让你对青岛有更深入的认识。如果你有机会来青岛,一定要去大迎逛逛哦!

人体的穴位有哪些 分别又有什么作用?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