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1、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的主要理论根据:所有的阳经都与督脉会于大椎穴;
2、除足太阳经外,所有阳经都经缺盆穴,进入胸腹腔,而络属脏腑;
3、会于巅顶的经脉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故巅顶痛多与上述经脉有关,特别是与足厥阴肝经关系最为密切;
4、行经额部的经脉,除足太阳、督脉外,主要是足阳明经,故前额痛多属阳明经头痛;
5、目外眦为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处,目内眦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脉、阳跷脉交会处,而手太阳小肠经是通达目内、外眦的唯一经脉;
6、行于耳中的经脉有:手足少阳及手太阳经,故耳暴鸣暴聋多与肝胆火旺有关;
7、环绕口唇的经脉有:手足阳明、足厥阴及冲任二脉,故冲任气血充盛是男子生胡须的根本原因,女子诸经气血下注为月经,故不生胡须;
8、联系目系的经脉有:足厥肝经和手少阴心经;
9、肝经绕阴器、抵小腹、斜行少腹、上布两胁,故肝病多见两胁痛引少腹,甚至控睾;
10、联系舌的经脉有: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到舌根两旁),故唾液的分泌与病变,多与脾、肾两脏有关。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此时排便最好,如果起床 不要匆忙,动作轻缓为好。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一定要吃早餐,9点痛感和恐惧感最小,看牙医最好。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此时开始消化,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13点午休最好,14点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16点此时不适宜坐着。身体需要运动, 保持精力。17点放松时间,双手最灵活的时候,口才最好的时候。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18点晚饭最好的时候,不能吃太多,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不能成为能量。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19点服用各种药物最好,20点调节精神最好。内心世界最丰富。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必须休息,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此时肝起到解毒作用,必须休息。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道医培训十二经络运行时间如下:
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扩展资料: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参考资料:
-十二经络
? ?最近,一直跟随张其成教授学习《黄帝内经》,为了巩固学习的知识,又把十二经络的内容系统的学习整理了一遍,留存,温故知新。
经脉是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的主干,是粗大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相对来说是位于深层的。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具有网络的含意、位于浅层、较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整个经络系统在内连属脏腑,在外网络“支节”,把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这12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厥阴——太阴
少阴阴气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轻,就排在外面。
太阳——少阳——阳明
太阳是阳气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外侧里面。
疏通经络十二经脉,人体身体运行才能更顺畅,更健康。根据经络运行规律,传统医学将十二经脉划分三大系列,也很方便记忆——
第一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二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三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方向,或上行,或下行,形成“脉行之逆顺”,其走向规律是: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这就是《灵枢·逆顺肥瘦》所说的“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这种“脉行之逆顺”,后来称为“流注”。有了逆顺,十二经脉之间就可连贯起来,构成“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关系。十二经脉主运行气血,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营气的运行顺序也就是十二经脉的顺序,而且与前后正中的督脉和任脉也相通。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其循行方向均由胸部内脏经上肢屈侧走向手部。
1、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臑臂走向手指端;
2、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臑而上行于头面部;
3、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
4、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
5、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到唇带处。
6、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上行过咽喉,到达口唇,与督脉相会,并向上分行至两目下。
手三阴经脉在循行上皆是从脏到手,在手指末端与手三阳相交,十二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方向,或上行,或下行,手三阴经下行走向是构成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组成部分。
慢慢学习,不断学而时习之,不断提升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7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我可能见到了假的心肌梗死
下一篇: 毛囊角化症